刘澭 编辑

唐朝中期将领

刘澭(759年-808年1月24日 ),幽州昌平(今北京)人。唐朝中期将领,尚书右仆射刘怦次子,中书令刘济异母弟。

刘澭喜读书,擅武艺,因帮助刘济袭任卢龙节度使,被授为瀛州刺史。后在继承人问题上与刘济不和,遂于贞元十年(794年)率所部军民一万余口归顺朝廷,受唐德宗嘉许,被授为陇右经略使、秦州经略使、秦州刺史。元和元年(806年),升任保义节度使,累封彭城郡公。刘澭治军严整,轻财爱士,颇得人心,为外族所畏惧。

元和二年(807年),刘澭病重辞官,于入朝途中去世,年四十九。获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景”。

基本信息

编辑

本名:刘澭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幽州昌平

出生日期:759年

逝世日期:808年1月24日

主要成就:镇保义军,蕃戎畏之,不敢为寇

官职:保义军节度使

爵位:彭城郡公

追赠:尚书右仆射

谥号:景

人物生平

编辑

家门生怨

刘澭为卢龙节度使刘怦次子,他喜欢读书,擅长武艺,轻财爱士,颇得人心。 他侍奉幽州节度使(即卢龙节度使)朱滔时,常为朱滔陈述逆与顺的道理、君臣间的名分,抑止其反叛之心。

贞元元年(785年),刘怦接替朱滔担任卢龙节度使,但他在不久后便病重。在此期间,刘澭在父亲身旁侍奉汤药,未曾离开。同年九月,刘怦去世。当时,刘澭的异母兄长刘济正在莫州,来不及赶回,刘澭便以父亲的名义召回刘济,将幽州军府交给他。刘济得以继任卢龙节度使,刘澭于其中起重要作用。

刘济感激刘澭帮助自己袭位,因而任命他为卢龙军辖下的涿州(今河北涿州)刺史,之后转为瀛州(今河北河间)刺史。 瀛洲“东负沧海,南驰诸夏,地饶俗杂”,以难以治理闻名。刘澭以身作则,为政平允,使瀛洲治安大为改善,百姓的生产得以恢复。 不久后,刘澭被加授御史中丞、本道节度瀛州兵马留后之官,其后又兼任御史大夫、行军司马。后因其母越国夫人逝世,刘澭离职服丧。服丧期满后,被加授为银青光禄大夫。

在刘济刚刚袭任卢龙节度使时,曾答应将来由刘澭接任节度使。 但不久后,刘济任命自己的长子刘绲为卢龙节度副大使 ,刘澭大感怨愤,便擅自向朝廷上表,请求派兵一千人参加防秋(防御吐蕃)。刘济闻讯后大怒,派兵击破刘澭所部。

拔城诣阙

贞元十年(794年),刘澭为刘济所逼迫,便向朝廷请求到西边去保卫陇坻地区。他率领部下士兵一千五百人以及男女家眷一万余口前往京城。由于号令严明整肃,沿途秋毫不犯,没有一个人强夺百姓的家畜,德宗对此颇为嘉许。

同年二月初三,朝廷割凤翔府的普润、麟游等县为行秦州,特授刘澭为陇右经略使、秦州经略使、秦州刺史,以普润县(今陕西麟游西北)为治所,后徙镇泾原。 刘澭不让人敲着木梆在军中巡夜,也不设置音乐。士兵患病,刘澭总是亲自前往看望;士兵死后,刘澭也亲自去前往哀哭。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顺宗李诵即位,加刘澭检校工部尚书之职。 同年,宦官俱文珍、刘光琦等发动政变,迫使顺宗禅位于太子李纯(唐宪宗),顺宗被尊为太上皇(即“永贞内禅”)。此事发生后不久,有一位山人罗令则从长安前往普润县,诈称太上皇的诰命,向刘澭征调兵马,并劝说他再行废立之事。刘澭并不听信,而是将罗令则捉送长安,朝廷最终将罗令则连同他的同伙一并杖杀。

威慑蕃戎

元和元年(806年)三月,朝廷记录刘澭的功劳,升秦州为保义军,特授刘澭为首任保义军节度使 ,并加检校兵部尚书,封彭城郡公,食邑两千户。 保义军为西北外族所畏惧,外族不敢入侵。刘澭常生喟叹,有收复河湟地区的志向。他屡次向朝廷进言此事,但都未被采纳。

病逝归途

元和二年(807年),刘澭患病,他登记所部士兵,并请朝廷委派别人接替自己的职务。获准入朝后,于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808年1月24日)归途中在岐山县去世,享年四十九岁。朝廷追赠他为尚书右仆射,谥号“景”。

元和三年(808年)十月,朝廷下诏,葬刘澭于京兆万年县的少陵原。

主要成就

编辑

治政有方:刘澭早年在瀛州(今河北河间)任刺史时,宽大为政,革除旧弊,改善民生。 统领秦州期间,他既能“推诚待下,爱士如身”,又敦尚儒学,喜爱贤才,使得秦州防卫稳固、风俗一变。

保卫边陲:刘澭在秦州十余年,安民练兵,使“十五年间,烽燧无警,数千里内,兵防倚重”,西北吐蕃等外族颇为畏惧,不敢进犯。 他两次向朝廷进献收复河湟之策,但阻于朝廷和战不定,无意西进,始终未能成功。

人物评价

编辑

杜黄裳:①保义节度使刘澭、武成节度使高崇文,皆刚毅忠勇可用。 (《唐语林》引)②澭自涿州拔城归阙,扶老携幼,万人就路,饮食舒惨,与众共之。居不设乐,动拘法令,峻严整肃,人望而畏。付以专征,必著勋绩。 (《唐语林》引)

李纯:澭驭众严肃,固是良将。性本倔强,与济不叶,危急归命,河朔气度尚在。常闻郁郁扼腕,恨不得名藩,应有深意。……澭生长幽燕,只知卢龙节制,不识朝廷宪章。向者幽系幕吏,杖杀县令,皆河朔规矩,我亦为之容贷。若使镇西川,是自掇心腹疾。 (《唐语林》引)

李肇:刘澭拔涿州,兵数千归朝,法令齐整,鸡犬无遗。授行秦州刺史,理普润,军中不置更漏,不设音乐,士卒疾者,策杖问之,死者哭之。时人疑其奸雄,后拜节度而卒。 (《唐国史补》)

吕温:至精氤氲,为勇为仁。将昭文德,有此武臣。猛而不残,灵而能驯。情厉秋霜,气含阳春。由尧兴,派自汉启。承光祖考,致美兄弟。通刑练政,达乐知礼。行归有方,用入无体。中襟汤汤,应变弛张。开则雷电,闭为金汤。能求敌情,善用已长。威不可犯,惠不可忘。静言未宾,忠愤慷恺。翻翻燕海,固护秦塞。车无停轨,衣不解带。勤王万人,瞻我大旆。左(阙)右泾,克壮其声。目尽西极,尘沙不惊。行人如归,战士且耕。陇首烽断,原川草生。方提金鼓,振国威武。建铭赤山,恢复旧宇。促运僭夺,奇功莫睹。殁而不瞑,足感明主。诏葬九原,宠昭幽魂。介士班剑,送於都门。草陈霜来,树拱烟昏。万物有尽,唯石独存。 (《刘澭神道碑铭》)

刘昫:①喜读书,工武艺,轻财爱士,得人死力。 (《旧唐书》)②其军蕃戎畏之,不敢为寇,常有复河湟之志,议者壮之。 (《旧唐书》)

宋祁:①涉书史,有材武,好施爱士,能得人死力。 (《新唐书》)②蕃戎畏慑,不敢入寇。常忾然有复河湟志,屡为朝廷言之,未见省。 (《新唐书》)

胡三省:时京西诸镇诸将,刘澭持军号为严整,故崇文惮之。 (《资治通鉴》注)

轶事典故

编辑

朝廷在商议派遣讨伐叛乱的西川节度副使刘辟的人选时,宰相杜黄裳推荐刘澭和神策军将领高崇文,并认为刘澭是平叛的合适人选,但唐宪宗因其“河朔气度尚在……只知卢龙节制,不识朝廷宪章”为由,认为他不如高崇文“久将亲军,宽和得众,用兵沈审”,于是命高崇文前往讨伐。但高崇文素来忌惮刘澭,因而等到他受命讨伐刘辟时,杜黄裳便让人告诉他说:“如果你不能取得成功,便会让刘澭替代你。”高崇文因此能够竭力平叛。

亲属成员

编辑

辈分

关系

姓名

简介

家世

父亲

刘怦

官至卢龙节度使,封彭城郡公,卒赠兵部尚书,谥号“恭”。

母亲

——

累封越国夫人。

平辈

异母兄

刘济

字济,官至卢龙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卒赠太师,谥号“庄武”。

异母弟

刘源

官至检校工部尚书,兼左武卫将军。

——

配偶

柳氏

出身河东柳氏。

子辈

长子

刘锐

曾任朝议太子洗马。

次子

刘师贞

曾任右武卫仓曹参军。

三子

刘师礼

曾任商州司仓参军。

四子

刘税

曾任钦王府参军。

五子

刘兑

门子出身。

表格参考资料:

史料记载

编辑

《刘澭神道碑铭》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三·列传第九十三》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八·列传第七十三》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十四·唐纪五十》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十六·唐纪五十二》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十七·唐纪五十三》

《唐语林·卷一·政事上》

下一篇 刘总

上一篇 刘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