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祁寯藻 编辑
祁寯藻(1793年7月11日 -1866年10月20日 ),字叔颖,一字淳甫(后避同治帝载淳之讳改为实甫),号春圃、息翁、间叟,晚号观斋、䜱䜪亭叟。 山西平定州寿阳县(今山西省寿阳县)平舒村人。清朝中后期重臣、诗人、学者、书法家 ,户部主事祁韵士第五子。
祁寯藻为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起家庶吉士,迁翰林编修,历官湖南学政、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等。道光十九年(1839年)亲赴福建筹办海防,查禁鸦片。旋升兵部尚书。主张加强海防,查禁烟贩,捕治汉奸。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授军机大臣。太平天国兴起后,与肃顺同掌户部,反对印纸钞,铸大钱,阻挠用湘军镇压太平军。累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咸丰四年(1854年)以老病告归。“辛酉政变”后特诏起复,入直弘德殿,负责教习同治帝读书。 咸丰、同治之际,密陈厘捐病民,力请罢止,论时政六事。同治三年(1864年)自请致仕,两年后逝世,享年七十四岁。清廷赐谥号“文端”。 著有《马首农言》《䜱䜪亭集》《勤学斋笔记》等。今人辑有《祁寯藻集》 。
祁寯藻平生提倡朴学,主张通训诂,明义理,调和汉、宋学术之争。倡导经世致用之学,并身体力行,为士林所推崇,被赞为“一代儒宗” 。常荐举人才,讲求吏治。他横亘嘉庆、道光、咸丰和同治四代,居官五十余年,忠清亮直,担任过道光、咸丰、同治三位皇帝的老师,有“四朝文臣”“三代帝师”“寿阳相国”之称。
(概述图来源 )
别名:寿阳相国、祁文端、春圃先生
字:叔颖、淳甫(实甫)
号:春圃、息翁、间叟、观斋、䜱䜪亭叟
所处时代:清朝中后期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北京城南宣武门外铁门官舍
出生日期:1793年7月11日
逝世日期:1866年10月20日
主要作品:《马首农言》、《䜱䜪亭集》、《勤学斋笔记》等
本名:祁寯藻
籍贯:山西省平定州寿阳县(今山西省寿阳县)
官职:军机大臣,都察院左都御史,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保
谥号:文端
夙慧初成
今人绘祁寯藻家族世系
祁寯藻是山西平定州寿阳县平舒村人。先祖祁旺自元末由洪洞迁至寿阳平舒村,至祁寯藻为第十六世。 他生在一个以农耕为本的诗书之家 ,自幼聪明过人,他四岁开始识字,六岁入家塾,十岁写作文,读书过目不忘,被人们誉为神童。十二岁时,祁寯藻赋《春草诗》以见志。嘉庆九年(1804年),祁韵士因宝泉局亏铜案发,被牵连逮问治罪,十二岁的祁寯藻随侍狱中读书,开始学诗。 嘉庆十年(1805年)二月,宝泉局同案监督五灵泰之子申诉,使此案真相得以大白于天下,祁韵士得免重罪,仍被遣戍伊犁。 五月,祁寯藻与各位亲属随母亲刘氏回到寿阳平舒老家。
刘氏为把祁寯藻培养成人,先后特邀请了张观藜、赵映奎、孙传绪、苏平世等名师,给他讲解四书五经。祁寯藻在诸位老师的教诲下,开始学应试文字。嘉庆十二年(1807年),十五岁的祁寯藻参加县里的考试,取县学附生第五名。嘉庆十三年(1808年),以一等一名补县学廪膳生。
嘉庆十四年(1809年),祁寯藻娶衢州知府曹寿阶之女为妻。是年,祁韵士也从伊犁被释回。
仕途伊始
嘉庆十五年(1810年),祁寯藻参加了省里举行的乡试,得中举人。中举后他继续奋进,刻苦学习。第二年(1811年),参加了京城的会试,应试未中,继续攻读。 至嘉庆十九年(1814年),二十二岁的祁寯藻参加会试,中式第九十七名。四月,终于考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入庶常馆。
嘉庆二十年(1815年),祁韵士逝世,祁寯藻回乡为父服丧三年。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四月,祁寯藻经钦派阅卷大臣考核,为汉书二甲,授翰林院编修 ,从此步入仕途。
道光元年(1821年)二月,祁寯藻因品学兼优,奉旨在南书房行走 ,成为道光帝的近臣。
道光二年(1822年)五月,任广东乡试正考官。
道光三年(1823年)五月,祁寯藻提督湖南学政 。在任学政期间,废除了新生红卷陋规,重新恢复童生复试黎明入场的惯例,并取消了考生所交的选拔优生试卷费,受到了湖南人民的称颂。
道光六年(1826年)正月,仍在南书房行走。
道光七年(1827年)十一月,充任日讲起居注官。
道光十年(1830年),祁寯藻的母亲病重,向道光帝告假回籍伺母尽孝。道光帝准他回家探视病情。道光十一年(1831年)九月,由山西回京的祁寯藻以右春坊右庶子“仍在南书房行走” 。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署日讲起居注官 。随后升为翰林侍讲学士,仍充日讲起居注官 。不久后,祁寯藻又以母病请假,道光帝破例传谕:“等你母病愈再行来京,不必限定假期”,准他请假回籍侍奉母疾,但职务不予免去。这是少有的恩宠。 回京以后,先后任通政司副使、光禄寺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祁寯藻自庶子至内阁学士,“一岁中凡四迁” ,从正五品官一跃升到从二品的六部副长官,可见道光帝对他的重视。
道光十四年(1834年),祁寯藻因母亲病逝而丁忧回籍,期间著《马首农言》。
道光十六年(1836年)五月,守孝期满而回朝的祁寯藻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郎 。六月,仍在南书房行走 。九月,转任兵部左侍郎 。
道光十七年(1837年)正月,兼署户部左侍郎 。八月,调任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十二月转户部左侍郎 ),并简放江苏学政 。他到江苏后,奉旨严禁鸦片烟,撰写《新乐府》三章,刊示各地,痛陈鸦片烟之害,对当时的禁烟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他针对当时江苏学子重文轻德,在考试中词章之学甚多,根底之学甚少等问题,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重刊了宋本《说文系传》,刊发了《朱子小学》,遵旨恭书《圣谕广训》等,以加强基础知识和德行的教育。他还针对各州书院简陋考棚少而考生多的问题,增修了考棚,重修了常州书院,为发展江苏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两赴福建
祁寯藻
祁寯藻查知浙江的台州、温州两府,有些地方私种罂粟,奏劾台州知府潘盛,允奏。又弹劾温州知府刘煜,在官盐贩运中试行票盐不善,应予免职。但军机处复议时,认为祁离藻不实,被议。他当廷申诉,刘煜确有违碍,并没有冤枉他。于是朝廷将刘煜发配新疆戍边。
道光二十年(1840年)二月,祁寯藻被补授为兵部尚书 。七月,英军进犯厦门,被闽浙总督邓廷桢击退,邓廷桢上折报告战况并保奏立功将士,但朝中的妥协派却诬蔑他是虚报战况,欺瞒邀功。道光帝又命祁寯藻偕黄爵滋仍回福建确查邓廷桢一案。经实地调查,祁寯藻用确凿的证据证明邓廷桢所奏属实,并称赞厦门“于沿海港面层层防守,尚属周密”。道光帝大悦,慰劳邓廷桢。
在定海保卫战失败、定海失陷后,祁寯藻立即与黄爵滋、邓廷桢等联名上折,提出了沿海全面防御、处处抵抗的策略。但道光帝听信直隶总督博尔济吉特·琦善的谗言,罢免了林则徐、邓廷桢等主战派官员,全图通过“羁縻”政策结束战争。在此情况下,祁窦藻根据英军定海“修挖城河,起筑炮台,缮治马(码)头,开设店铺”等实情,于当年十一月在满朝议和声中与黄爵滋联名上奏朝廷,指出英军绝对没有单凭惩办林则徐等人就会结束这场战争的诚意,而是想恃强逞凶,通过谈判来逼迫清朝满足他们的欲望;他再次提醒道光帝要趁暂时和平之际迅速加强沿海各省的防御能力。道光帝颇为震动,朱批“所奏甚是”。
入主军机
道光二十年(1840年)十二月,祁寯藻仍在南书房行走 。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三月,担任会试副考官 。在此前后加协办大学士。闰三月,调任户部尚书 。五月,与郭佳·穆彰阿负责教习庶吉士 。九月,进入军机处,“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十一月,获赐紫禁城内骑马的荣誉 。十二月,充任经筵讲官 。
祁寯藻在军机处期间,支持林则徐、邓廷桢等人加强海防、严禁鸦片的主张,反对与英国议和。但因身为汉臣、资历较浅,与意见相左的军机大臣穆彰阿难以匹衡,所以郁郁寡欢;加之受到穆彰阿一派压制,削其权力,难有作为。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五月,与工部右侍郎必禄·福济教习庶吉士。
祁寯藻塑像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祁寯藻主持户部筹办恢复海运。次年,海运恢复,从此,海运成为清朝重要的运输方式,也使京城供养的困难得以解决。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二月,祁寯藻与杜受田充任上书房总师傅 。七月,加协办大学士 。十月,奉旨会同陕甘总督琦善查办已革职的岷州知州陈昌言揭发总督颜扎·布彦泰纵容家丁为非作歹、贪赃枉法一案。经查核,陈昌言所奏为诬告,祁寯藻即上奏道光帝降旨遣戍诬告者陈昌言到新疆充当苦差。
祁寯藻办案完毕后,从兰州返京,奏请道光帝恩准其顺便回乡为先祖上坟扫墓。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二十二日,祁寯藻途经山西介休,闻道光帝驾崩。于是,匆忙返京,途中路过寿阳老家而未入家门,便直奔京师。 二月,担任《宣宗成皇帝实录》总裁官。
咸丰帝即位后,以穆彰阿妨贤病国,革职永不叙用,逐出军机;而祁寯藻被授为体仁阁大学士,充实录馆监修总裁,仍管户部。十二月,充文渊阁领阁事。咸丰(1851年-1861年)初年,咸丰帝广开言路,采纳百官谏言,锐意图治,重用祁寯藻,令领枢务,起用旧臣。
自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至咸丰二年(1852年),祁寯藻曾临四届京察。自道光十七年(1837年)至咸丰三年(1853年)历充技贡会考阅卷大臣一次,复试宗室举人阅卷大臣四次,复试顺天举人阅卷大臣两次,补行复试顺天等省举人阅卷大臣五次,复试新贡士阅卷大臣五次,殿试读卷官一次,新贡士朝考阅卷大臣七次,庶吉士散馆阅卷大臣四次,教习庶吉士三次,大考翰詹阅卷大臣两次,考试试差阅卷大臣两次,考试汉御史阅卷大臣三次。
咸丰二年(1852年)三月,祁寯藻被加授太子太保衔 。就在这一年,咸丰帝对主要官员的政绩进行了评估,对祁寯藻的评价是:“在军机处行走有年,实力匡襄,殚精竭虑。自军兴以来,夙夜在公,勤劳倍著。”在此期间,他向咸丰帝提过许多建议,当时有的大臣奏请开厘捐,他认为厘捐损害百姓利益,不宜开征。有人提出铸大钱,他上奏罢铸。他处理朝政“夙夜在公,殚心谒虑”,尤为咸丰帝所倚重,为维持清朝政局稳定起了一定作用。
祁寯藻六十岁寿辰时,咸丰帝赐“赞纶驾祜”匾额,并“福”“寿”字各一方,寿佛三尊,轳瓶三事,嵌玉如意一柄,蟒袍一袭,蜜蜡朝珠一盘,文绮二十四端,大小荷包十二对,铜玉瓶陈设十件。可见其恩宠至极。
祁寯藻虽受恩宠,却与最为咸丰帝倚重的宗室爱新觉罗·肃顺不和。此时,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兴起,并影响到整个南方。湖南人曾国藩组建团练,筹备湘军,得到肃顺的大力举荐。祁寯藻却反对任用曾国藩等。
祁寯藻六十五岁时画像
祁寯藻归乡后,在家中仍来客不绝,尤其反对肃顺的人时来倾诉不满。这期间,他完成《宣宗成皇帝实录》和《圣训》。 在此期间,也有不少官员希望他能复出。咸丰九年(1859年),何绍基在和祁寯藻的《谏草堂》诗中写道:“寿阳相国人伦宗,谓此振兴关圣道。” 同年,徐继畲在寄《呈寿阳相国二首》诗中写道:“共祝温公无返洛,且看裴公再扶唐。” 他将去职的祁寯藻比作裴度和司马光,坚信他能像二人一样再度出山,鼎力匡扶社稷。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进犯天津,直逼京师。咸丰帝率大臣准备逃往热河,素来关注时局发展的祁寯藻得知后,密疏切谏,指出热河只适于暂停,不宜久留,而关中地理位置重要,可进可退,适宜建都,所以咸丰帝应往关中而不应去热河(“窃念天下形势,以关中为胜;自黄河南徙,则以燕、蓟为胜”)。 他的建议一并受到咸丰帝“报闻”。
辅导冲主
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在热河病逝。六岁的皇太子载淳继位,即同治帝。其生母慈禧太后联络恭亲王奕訢发动“祺祥政变”,夺取最高权力,由慈禧、慈安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当年十月二十一日,在寿阳老家养病的祁寯藻接到上谕:“大学士祁寯藻,忠清亮直,学问优长,著即来京,听候简用。”十一月,祁寯藻先派子祁世长赴京向同治帝递呈《陈时务疏》折,献上治国安邦之道。此疏陈时政六事:一曰保护圣躬,以崇帝学;二曰绥辑民心,以清盗源;三曰重守令,以固民心;四曰开制科,以收人才;五曰速剿山东、,河南贼匪,严防山西、陕西要隘,以卫畿辅;六曰敦崇节俭,以培元气。言词恳切诚挚,被朝廷采纳,并次第施行。 十二月,以大学士衔补授礼部尚书。
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六日,祁寯藻从寿阳老家返回京师,奉两宫皇太后的旨意,在弘德殿教授年仅七岁的同治帝读书,同时为同治帝授读的还有前任大学士时管理工部事务的翁心存、工部尚书乌齐格里·倭仁、翰林院编修李鸿藻等,而祁寯藻为领衔者。
当年祁寯藻就充当过咸丰帝南书房的侍读官,现又当上了幼主的老师。慈禧太后要求对同治帝的读书要严格,提出“玉不琢,不成器”,祁寯藻等只有唯诺从命,尽心教诲。
在讲《大学》时,祁寯藻说:“《大学》这本书皇上已背过了,凡是制治保邦的道理,用人行政的原理,全在这部书上。”他为同治帝选取明代的《帝鉴图说》为教材,并反复陈述为人君的关键在于“仁”,并进呈《小学》《大学衍义辑要》《读史要略》三书,上疏说:“典学之要,诵读为先,而讲解之功,更为切实。盖非诵读不能习其文字,非讲解不能通其文理也。”讲完《帝鉴图说》,祁寯藻又向同治帝讲地图,说一国之君会用地图很重要,以《会典》等书的地图为例进行讲解。他还把《耕织图》《豳风图》等书作为教材,目的是使身处深宫、远离民间的同治帝知晓百姓是怎么样耕种稼穑、怎样织布纺线的。祁寯藻在为帝师方面,确实下了一番苦心。 他的努力,博得了两宫皇太后的赞赏。同治元年(1862年)十二月,慈禧太后赐“夙夜寅清”匾予祁寯藻。同治三年(1864年)十二月,同治帝书赐“美意延年”匾一面。
归乡安逝
祁寯藻年逾古稀之后,身体多病。同治三年(1864年),他头晕病复发,并且腹泻,便奏请开缺,同治帝只准其开缺礼部尚书,以大学士衔仍在弘德殿行走。同治四年(1865年),七十三岁的祁寯藻自春季以来一直多病,八月八日,奏请停全俸致仕。同治帝这才准他开弘德殿差,以大学士致仕,但仍允许其食全俸。
同治五年(1866年)春季时,祁寯藻精神尚好,夏季食欲不振,八月病情加重,但他仍不忘国事,在病中得句云:“病久岂忘忧世念,梦中还有荐贤心。”九月初四日,命祁世长具笔墨,题一绝句:“天子临轩选异才,八方平定物无灾。上元事业十年后,定有贤豪应候来。”写完后瞑目不语。九月十二日(10月20日)未时在京师逝世,终年七十四岁。同治帝闻讯,加赠太保,赐谥号为“文端”,并“赏给陀罗经被,……照大学士例赐恤,入祀贤良祠。”由钟郡王爱新觉罗·奕詥代表朝廷亲往祭奠。
政治
政治活动
鸦片战争时期,祁寯藻支持林则徐禁烟主战,并偕黄爵滋视察福建海防和禁烟事,与穆彰阿意见多有不同。后又与权臣肃顺不和,反对肃顺“铸大钱”。
整顿盐漕
盐税是清朝重要的财政收入之一,道光年间因财政败坏,盐税亏空高达6000余万两,相当于全国当时一年半的税务总收入。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闰五月,祁寯藻和兵部尚书文庆奉旨,前往天津查长芦历任盐政运司挪拨动垫盐税的实情。经过两个月的侦查,澄清了事实,呈请道光帝撤销了历任动垫之运司、盐政的职名,改革了长芦盐务章程。特别是河东盐政,祁寯藻尤为关注。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他从甘肃查案路经河东时,发现河东盐务仍积弊甚多,回京后奏请道光帝派人查办,革浮费、禁摊派、定池价、促畅销,晋、陕、豫三省商民得益甚多,河东盐务有了进一步发展。祁寯藻还从实践中提出了“票盐法”,在全国广泛推行,不仅扭转了国家盐税收入的颓势,而且使盐业呈现了活力,扩大了盐税税源,被时人称为救时良策。
漕运是关系清朝京师稳定的又一件大事,每年都需400万担粮食由数千艘粮船经大运河运至京师,作为官俸和军饷。道光初年,因黄河水患严重,运河塞梗,直接威胁到朝廷的粮食供给。不少督抚上奏,请求道光帝将官办河运改为招商海运,于道光六年(1826年)开始海运,因各种因素的干扰,道光七年(1827年)又停运。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因东南河决,漕运受阻,时任户部尚书的祁寯藻总结了道光六年(1826年)海运创办的经验教训,向道光帝提出海河并运的良策,道光帝接受了祁寯藻的建议,经过一年的筹备,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又复通了海运,解决了京城供养的困难。更主要的是采取招商的办法,对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及近代海航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对复通海运来说,祁寯藻可谓有功之臣。
政治思想
祁寯藻曾在地方供职,又在军机处、南书房多年,对清朝政治与吏治有许多见解和主张 :
祁寯藻半身像,取自上海1933年铅印本《青鹤》第二卷二期
其次,极力荐贤举仕。祁寯藻主张广泛任用人才。他认为因战乱多年,往往以作战有功为取吏之道,忽视了有政治、管理才能的人才,以及下级官吏及民间很可用的人才。他推荐了原任同知刘大绅,按察使李文耕,大顺广道刘煦,把他们的事迹、吏治编入《循吏传》,以教育在职官员。他又推荐了直隶知县张光藻、陈崇砥、王兰广,山东知县蒋庆弟,山西知县程豫、吴辉祖以及江南的优贡端木埰,山西举人秦东来等,这些人被分别授予官职和给予提升,为朝廷招揽了人才。
再次,提倡“仁”。 “仁”为儒学之宗,祁离藻也倡“仁”。他提出君主唯有坚持“仁”,才能顺民心、治天下。君主尚“仁”,民间才好“义”。以仁亲为宝才能爱好人,恶坏人,树正气。不以“仁”为标准,分不出好恶来,正气也就荡然无存。他认为崇尚“仁”,就会戒掉“贪”。 “仁”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不仁的人以利为追逐目的,道德沦丧,天下祸乱。
最后,崇尚节俭,以培元气。他认为从外敌入侵、太平军起义以来,清朝元气大伤,财力枯竭,应从君主做起,提倡节俭之风,反对奢侈。君主应以逸乐为戒,内廷服御一切用项,涉及奢侈的一律减裁,即使祖例已有的,也应节俭。若自君主做起,再到群臣,朝廷上下会兴起去奢崇俭的风气,不用命令,而群起实行。
学术
朴学思想
祁寯藻提倡朴学,为士林所推崇,是咸丰、同治年间的朴学大师。他认为研究经学,对研究其内容、理论与对文献的训诂、校勘不可偏废某一方面。有人曾提出,汉代学者曾以训诂为主,当时兴起了校勘、目录等学,初步整理了先秦典籍,为后人留下一些好版本;同时认为到了宋代学者主要演述经学义理,出现了一些儒学大师。他认为,不应该这样划分,这样人为的划分,使学术研究产生了分歧。
朴学实践
在以上思想的指导下,祁寯藻组织学者俞理初、苗先路、李申耆、张穆、何绍基及何秋涛等人校刊过《说文系传》和《朱子小学》,编纂过《春秋左传读本》,他批注过《三国志·魏书》,著有《祁大夫字说》《皇朝谥法考》《十三经断句考补》《京口山水考》等与朴学实践相关的书籍。祁寯藻的藏书之富,号称“甲于山右”,曾得影宋抄本《说文系传》,将其刊刻行世。 此外,他还为父亲祁韵士,清代早期学者顾炎武、阎若璩,好友张穆、程春海等人刊刻了年谱和他们的遗作,使大量珍贵史料得以保存和流传。
祁寯藻故里的《马首农言》书状雕塑
文学
文学影响
祁寯藻从政余暇,嗜诗如命,积极参与当时的诗坛活动。作为一代诗坛领袖,祁寯藻推崇杜甫、韩愈与黄庭坚,“出入东坡(苏轼)、剑南(陆游),而归宿于杜(杜甫)、韩(韩愈)” ,与程恩泽一起促进了学宋诗风的兴起,陈衍《近代诗钞·石遗室诗话》云:“有清一代,诗宗杜、韩者,……嘉道以来,则程春海侍郎(程恩泽)、祁春圃相国。”其时汉阳人叶名沣以虎坊桥西邸为会址,推祁寯藻、陶澍、张祥河等为领袖,集会咏诗。他主持清代道、咸时期的诗坛长达几十年,为士林所瞻望。陈衍称“祁文端为道、咸间巨公工诗者”,他采清朝咸、同、光三朝诗编《近代诗钞》时亦将祁寯藻列于编首,指出有清二百年间居高位而主持诗坛者,康熙时为王士祯,乾隆时为沈德潜,道咸间就是祁寯藻了。 后来的同光体诗人则视之为渊源前辈,他“是育成和积蓄‘宋诗派’人才的不可或缺的中介,作用与程恩泽同”。
文学创作
祁寯藻的诗很注意展现民生疾苦,反映现实。由于他家居寿阳农村,有机会接触下层劳动人民,所以对他们的悲惨生活了如指掌。祁寯藻在《采棉行》中描写了寿阳山区妇女的辛勤劳苦生活。咸丰年间,祁离藻致仕闲居寿阳农村,亲眼目睹了饥荒的惨状,他写了《打粥妇》以记述。他亲自募捐赈灾,施粥赐舍,为国计民生忧心如焚。道光四年(1824年),山西发生震动朝野的“赵二姑冤案”。其时祁离藻正在督湖南学政任上,冤案的发生对他震动很大,他当即撰写《赵烈女辞》表示愤慨。祁寯藻的这些诗语言质朴,通俗自然,不事雕琢,受民歌的影响很深,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吏治的腐败和农民饥寒交迫的社会根源。
《䜱䜪亭后集手稿》
祁寯藻还注重考察故乡山西的历史地理,人物风俗,写了大量的诗来介绍晋文化。如《晋祠》《祁大夫祠敬谒感赋》《望绵山》《洞》《小憩猗氏》等,无不反映着他对故乡悠久历史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书法
祁寯藻的书法由小篆入真行,师承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出于颜真卿、柳公权,参以黄庭坚,端严刚健,雍容博大,意到笔随,自成一格,“楷书称首”。论者谓达到“大书深刻”之绝诣,有“一时之最,人共宝之”的赞誉。他曾与何绍基论书,称“南北书派本代兴”,认为书法的替代是正常的,“典型虽云有前矩,浩气独出无同能”,主张“能言也能践”。对古人书法的考证、评论均有独到之处。 以其在清代山西书法史上的影响和地位而论,堪称傅山以后第一人。马宗霍《霋嶽楼笔谈》称:“寿阳(祁寯藻)书欲兼松雪(赵孟頫)之固、诚悬(柳公权)之劲、山谷(黄庭坚)之韵。唯笔力未能远举,故清峻有令,沉雄不足。”
祁寯藻书法
祁寯藻行书联
祁寯藻书法《行书花庵记轴》
祁寯藻行书七言诗
祁寯藻行书立轴
祁寯藻行书七言联
祁寯藻行书七言联
祁寯藻书法(书联)
祁寯藻七言对联
(图册参考资料 )
爱新觉罗·旻宁:“(祁寯藻)始终是正派人。”
张维屏:“寿阳相国性如玉洁,心比春和,学博而不矜才,丰而不露,见人有善必称道之。其休休有容之度,盖有古大臣之风焉。”
蒋琦龄:“如现在祁寯藻、翁心存之忠纯,宜参预大政,襄赞机密。”
王信之:“身登台阁念群苍,教织曾歌冷寿阳。十万农言传马首,关心民瘼重家乡。”
爱新觉罗·载淳:“予告大学士祁寯藻,学梓品端,忠清亮直。由翰林入直南书房,荐擢正卿。赞画枢务,简任纶扉。总理部务,叠受先朝知遇之隆。克慎克勤,无忝厥职。咸丰四年间,以枢务积劳,因病开缺。朕御极之初,蒙两宫皇太后简用耆臣,重加倚畀,以大学士衔补授礼部尚书,命在弘德殿授读。朝夕纳诲,启沃深资。旋复因疾予告,在家食俸。老成硕望,中外咸知。方冀颐养安和,遐龄久享。遽闻溘逝,悼惜良深。”
秦缃业称祁寯藻“蔚为一代儒宗”。
王轩:“河山壮三晋,萃汉儒名物,宋儒名理,而为名臣,中外咸知如圣喻,所云名世乡邦并司马;冠冕尊四朝,统侨古遗爱,肸古遗直,而憗遗老,亲贤不避宜夫子,只叹遗徽家世继黄羊。”
欧阳兆熊、金安清:“自曹文正(曹振镛)、穆长白(穆彰阿)、祁文端皆以词臣驯至通显,渐见破格矣。然道光初年,于先朝故事,尚能恪遵循守,不失故步。……寿阳则于《说文》小学外,皆不甚措意矣。”
徐世昌等:“文端(祁寯藻)棐忱清节为时名臣,道咸之间海内多事,朝贵中尚文学接士流者,惟文端为硕果,时论尤归之。”
赵尔巽(主编):“祁寯藻、彭蕴章皆久领枢务,翁心存数论军事,久筦度支。三人者并与肃顺不协,先后去位;同治初元,联翩复起。寯藻、心存三朝耆硕,辅导冲主,一时清望所归焉。”
字号别称
祁寯藻字叔颖,一字淳甫(后避同治帝载淳之讳改为实甫),号春圃、息翁、间叟,晚年以后又号观斋 、䜱䜪亭叟。
因祁寯藻是山西寿阳人,且官居军机大臣,加大学士,相当于前代的宰相,所以许多人尊他为“寿阳相国”。 有以其籍贯代称为“寿阳”者。
指物吟联
祁寯藻幼年就聪明过人,深为其父祁韵士器重。祁韵士常和友人叙谈说:“莫谓松柏小,已具栋梁才。”
据说一年端午节,五岁的祁寯藻奉母命给三哥三嫂送去五个粽子。三嫂乃大家闺秀,又素闻小弟诗才敏捷,见祁寯藻送来粽子便想测试一番,即命题曰:“五月五日五弟相送五粽,好香!好香!”只见祁寯藻略加思索脱口诵道:“三更三点三嫂伴读三哥,好亲!好亲!”三嫂闻言顿时追打祁寯藻,吓得他拔腿就跑。
还有一次中秋节,祁寯藻一家共坐庭院饮茶赏月。大圆桌上各式月饼与糖果、酒具摆得满满的。一时兴起,祁韵士指物出联,让儿子们逐一来对。当轮到祁寯藻答对时,祁韵士看他年幼,指着一旁那只果篓子说:“果果篓篓篓果果,”祁寯藻眼珠一转,将眼光移到桌上的沙茶壶上,便脱口对道:“壶壶盖盖盖壶壶。”“对得好!对得好!”全家人无不夸奖祁寯藻的才智机敏。
笃苦于学
祁寯藻随母亲返回寿阳平舒村后,受母亲的哺育,笃苦于学。他鸡鸣时分即起,背诗文、学写字,直到深夜。稍有不对,母亲就指责。祁寯藻长跪引咎,等母亲放话才起身。回家的第二年祁离藻参加了县里的考试,名列第一,他高兴地回到家里告诉母亲。母亲见祁寯藻过于高兴,不仅没有夸奖他,反而掉泪,教育他在成绩面前不能自满。祁寯藻受教很深,此后谨慎自持,从不炫耀自己。此事,被后人传为佳话。大学士翁同龢给儿子翁斌孙写信时,引用了这段故事,以此训勉翁斌孙学好上进。
清洁自廉
祁寯藻在朝辅政五十余年,将“清、慎、勤”三字箴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一生践行。他一生节俭,所得俸禄,不是接济亲戚,就是为友人刻书。咸丰年间,因为资助友人刻书较多,造成家用开支拮据,他就将原来租用的公房转租给别人,这样就节省了开支。祁寯藻到紫禁城值班,原本是坐轿的,只因轿夫工钱太高,便改为骑马。他的学生牛树梅听到老师在京师生活困难时,即写信慰问老师说“十年宰相,其穷至此,可为将来史册佳话也”。
亲属
关系 | 姓名 | 简介 |
---|---|---|
曾祖父 | 祁云瑞 | 字玉五。庠生。 |
祖父 | 祁文汪 | 字沛然。雍正十年(1732)优贡生,官至长治县教谕。 |
父亲 | 祁韵士(1753-1815) | 字鹤皋、谐庭,号筠渌、访山。曾以户部主事任宝泉局监督,后被谪戍新疆,成为重要的西北史地学家。 |
母亲 | 刘氏(1764-1834) | 乾隆时进士刘熤之女。 |
长兄 | 祁宬藻(1774-1818) | 字国华。官至太平厅经历。 |
次兄 | 祁宣藻(1783-1793) | 字锡纶。十一岁时病殇。 |
三兄 | 祁寀藻(1786-1860) | 字仲寅,号渔庄。道光二十三年(1843)举人。 |
四兄 | 祁富藻(1790-1792) | 早夭。 |
幼弟 | 祁宿藻(1801-1853) | 字幼章。官至江南布政使。在抵抗太平军进攻江宁的战役中劳瘁而死。获赠都察院右都御史,谥号“文节”。 |
原配 | 曹氏 | 衢州府知府曹寿阶之女。 |
继室 | 陈氏 | 陈用光之女。 |
儿子 | 祁世长(1825-1892) | 字子禾。咸丰十年(1860)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工部尚书、顺天府尹等职。死后谥号“文恪”。 |
孙子 | 祁友慎 | 祁寯藻逝世后被赏给举人。 |
祁友蒙 | 历任南河同知、湖北知府。 | |
曾孙 | 祁式潜 | 抗日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
(表格参考资料 )
师友
师
张观藜(1779-1849)。祁寯藻少年时从张观藜学诗、应试文字长达五年。
黄左田(1750-1841)。祁韵士的好友。祁寯藻少年时受学黄左田,任户部尚书时举荐祁寯藻入直南书房。后与祁寯藻来往频繁。
陈用光(1768-1835)。祁寯藻的房师,对他颇为赏识。后二人结为姻亲(祁寯藻娶陈用光女为继室)。
章佳·那彦成(1763-1833)。祁寯藻随父西行赴兰时那彦成授其作字用笔法,祁寯藻也跟随那彦成之子学古文。后那彦成曾接济祁家,祁寯藻也在那彦成被下狱时亲往照护。
友
田嵩年(1788-1836)。二人自嘉庆十五年(1810年)订交,同里同学又同直南斋,交久投契。田嵩年逝世后,祁寯藻悲恸不已。
张穆(1805-1849)。祁寯藻与张穆交往密切,也是姻亲关系。二人相交十多年,互相砥砺,多有诗书来往。除此之外,二人在书法上也交流颇多。据记载,张穆常为祁寯藻代笔,现流传于多地,内容多为张穆所写,落款则为祁寯藻,此为后人辨识造成困难,足见二人情谊之深。
生
端木埰、郑珍、莫友芝等皆祁寯藻所荐举。
《祁寯藻集》
祁寯藻故里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
祁寯藻故里电视剧《天地民心》的祁寯藻
2010年电视剧《天地民心》:成泰燊饰演祁寯藻。
《观斋行年自记》(自编,后人题作《祁文端公年谱》)
《诰授光祿大夫太子太保予告大学士赠太保谥文端显考实甫府君墓志》
《诰授光禄大夫予告大学士晋赠太保文端祁公墓表》
《祁文端公神道碑铭并序》
《清实录》嘉庆朝至同治朝部分
《清史稿》卷385《祁寯藻传》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