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孚恩 编辑
陈孚恩(1802~1866),字子鹤,号少默,江西新城县(今黎川县)钟贤人,工部右侍郎陈希曾之子,清朝道光五年(1825)拔贡,官至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吏部尚书。
全名:陈孚恩
字:子鹤
号:少默
所处时代:清朝
出生地:江西新城县(今黎川县)钟贤
出生日期:1802年
逝世日期:1866年
主要成就:党附肃顺
最高官职: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吏部尚书
依附穆彰阿
陈孚恩出身名门世家,“乾嘉道(乾隆、嘉庆、道光)年间,一门七进士,九乡榜,为邑之冠,称望族”。陈孚恩的父亲陈希曾高中乾隆五十八年(1793)探花,官至工部右侍郎。
道光五年(1825)拔贡,授吏部七品小京官。次年,朝考一等,升任主事,充军机章京。累任郎中。陈孚恩得到大学士穆彰阿的倚重,历任太仆寺少卿、通政司副使、太仆寺卿,皆留直。升任大理寺卿、左副都御史,兼署顺天府尹、工部侍郎,擢仓场侍郎。
道光二十七年(1847),调任署兵部侍郎,在军机大臣上行走。陈孚恩和侍郎柏葰赴山东按事,弹劾山东巡抚崇恩库款亏缺、捕务废弛,崇恩被罢官。陈孚恩暂署山东巡抚。授刑部侍郎,回京向道光帝陈述在署任期间不受公费,道光帝下诏嘉奖,特加头品顶戴、紫禁城骑马,赐匾额“清正良臣”,荣耀一时。
道光二十九年(1849),陈孚恩和侍郎福济赴山西审理山西巡抚王兆琛贪污,王兆琛被罢官,逮捕到京城治罪。调任工部侍郎,署刑部尚书,后实授。
道光三十年(1850),道光帝驾崩,遗命取消自己享受太庙祭祀的资格,下王大臣议。咸丰帝召对,陈孚恩与怡亲王载垣等争论于咸丰帝前,载垣等以失仪请求卸任,下诏原谅载垣等小节,给予薄谴,而斥责陈孚恩“为广言起见,于大体殊属乖谬”,降三级留任。陈孚恩后以母亲年老请求回乡奉养,得到允许。
守卫南昌
咸丰元年(1851),命在籍帮办团练。
咸丰三年(1853),九江失陷,江西巡抚张芾外出督军,陈孚恩与司道留守省城。太平军由安徽回窜上游,命陈孚恩和张芾筹备防务。太平军进犯南昌,陈孚恩和张芾固守,江忠源率援军至,力战,相持九十余日,太平军撤退。以守城功,赐花翎。
党附肃顺
咸丰七年(1857),母丧服除,陈孚恩前往京城,没有任职。
咸丰八年(1858),御史钱桂森上疏进言:“陈孚恩才练识明,在外数年,多所阅历,傥仍入直枢廷,或使治洋务,必能有济。”咸丰帝下诏斥责钱桂森结党,罢免钱桂森的言官职务,回原衙门。很久以后,命陈孚恩以头品顶戴署兵部侍郎,又署礼部尚书,授兵部尚书。陈孚恩会同审问顺天府乡试案,牵涉他的儿子陈景彦,陈孚恩自请严议,并请求回避,得旨,罢免陈景彦的官职,除涉及陈景彦的人仍责命会审,仅议失察降一级,准抵销。后兼署刑部尚书、户部尚书,调任吏部尚书。
陈孚恩作品
贬戍新疆
同治帝下诏斥责陈孚恩谬妄,又在查抄肃顺家的时候,得陈孚恩私书,有暗昧不明语,于是将陈孚恩下狱,查抄其家,追缴道光帝的赐额,贬戍新疆。
同治三年(1864)六月,沙俄乘新疆回民反清举事之机,派兵侵占了伊犁西北的博罗湖吉尔卡伦。伊犁将军常清带领军民进行抗击,陈孚恩奋勉效力,常清为其请功,没有得到同意。
同治四年(1865)春,新任伊犁将军明绪上奏陈孚恩筹饷治军有劳,命免戍,留助理兵饷。
同治五年(1866),回民起义军首领金相印,借助浩罕汗国(今乌兹别克斯坦)的军队支援,攻陷伊犁,陈孚恩及妾黄氏、子陈景和、媳妇徐氏、孙陈小连一同殉难。事迹上报朝廷,朝廷只抚恤其家属,陈孚恩不在其中。
陈孚恩图册
陈孚恩书法董其昌,与祁寯藻、赵光、许乃普并称“晚清四书家”。
父:陈希曾
子:陈景彦、陈景和
孙:陈小连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