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沟 编辑
海沟(trench)是位于海洋中的两壁较陡、狭长的、水深大于5000m(如毛里求斯海沟5564m)的沟槽,是海底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到10000米以上(马里亚纳海沟11034m)。
马里亚纳海沟的位置
海沟多分布在大洋边缘,而且与大陆边缘相对平行。对于海沟的定义,科学家有许多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水深超过6000米的长条形洼地都可以叫做海沟。另一些人则认为真正的海沟应该与火山弧相伴而生。世界大洋约有30条海沟,其中主要的有17条。属于太平洋的就有14条。
海沟
在地质学上,海沟的产生被认为是海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密度较大的海洋板块以30度上下的角度插到大陆板块的下面,两个板块相互摩擦,形成长长的"V"字型凹陷地带。另外,科学家还认识到所有的海沟都与地震有关。环太平洋的地震带都发生在海沟附近。这是因为海沟区的重力值比正常值要低,它意味着海沟下面的岩石圈被迫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向下沉降。
太平洋
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米,长2550km,宽70km,位于西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东侧。
汤加海沟,深10882米,长1375km,宽80km,位于西南太平洋汤加群岛东侧。
日本海沟,深10682米,长890km,宽100km,位于西太平洋日本东侧。
千岛海沟,深10542米,长2900km,位于西北太平洋千岛群岛东侧。
菲律宾海沟,深10497米,长1320km,宽30km,位于西太平洋菲律宾东侧。
克马德克海沟,深10047米,长1500km,宽60km,位于西南太平洋克马德克群岛东侧。
小笠原海沟,深9810米,位于西太平洋小笠原群岛东侧。
新赫布里底海沟,深9174米,长1200km,宽70km,位于西南太平洋新喀里多尼亚岛东侧。
托雷斯海沟,深9162米,位于西南太平洋瓦努阿图群岛北。
沃尔卡诺海沟,深9156米,位于西太平洋。
布干维尔海沟,深9140米,位于西南太平洋布干维尔岛以西。
雅浦海沟,深8850米,长2250米,宽70km,位于西太平洋雅浦岛以东。
新不列颠海沟,深8320米,位于西南太平洋不列颠岛以南。
圣克里斯托瓦尔海沟,深8310米,西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以南。
帕劳海沟,深8069,位于西太平洋帕劳以东。
秘鲁-智利海沟,深8064米,位于东太平洋秘鲁智利沿岸。
阿留申海沟,深7822米,位于北太平洋阿留申群岛以南。
琉球海沟,深7507米,位于西太平洋琉球群岛东侧。
中美海沟,深6669米,位于东太平洋中美洲沿岸。
西美拉尼西亚海沟,深6534米,位于西太平洋西美拉尼西亚。
维提亚兹海沟,深6150米,位于西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以东。
大西洋
波多黎各海沟,深9219米,位于北大西洋波多黎各岛北。
南桑威奇海沟,深8428米,位于南大西洋南桑威奇岛东侧。
罗曼什海沟,深7856米,位于中大西洋巴西与西非之间。
开曼海沟,深7680米,位于北大西洋加勒比海开曼群岛以南。
多米尼加海沟,深6200米,大西洋多米尼加以北。
希腊海槽,深5121米,地中海克里特岛以南。
印度洋
阿米兰特海沟,深9074米,位于西印度洋马达加斯加岛东北、塞舌尔西南。
蒂阿曼蒂那海沟 深8047米,位于南印度洋澳洲珀斯西南。
爪哇海沟,深7450米,位于东印度洋爪哇岛南侧。
维马海沟,深6492米。
鄂毕海沟,深5714米。
毛里求斯海沟,深5564米,位于毛里求斯以南。
查戈斯海沟,深5408米,位于查戈斯群岛以东。
北冰洋
利特克海沟,深5449米。
弗拉马海沟,深5335米。
南森海盆,深5527米。
马卡罗夫海盆,深4123米。
加拿大海盆,深3879米。
大洋海沟剖面示意图
①海沟长一般在500~4500千米,宽40~120 千米。地球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海沟在平面上大多呈弧形向大洋凸出,横剖面呈不对称的V字型,近陆侧陡峻,近洋侧略缓。
②海沟两侧普遍具有阶梯状的地貌,地质结构复杂,发育蓝闪石片岩相高压低温变质带。海沟中的沉积物一般较少,主要包括深海、半深海相浊积岩。海沟是大洋地壳与大陆地壳之间的接触过渡带。
③海沟的两面峭壁大多是不对称的"V"字型,沟坡上部较缓,而下部则较陡峭。平均坡度为5度到7度。偶尔也会遇到45度以上的斜坡。
④海沟为重力负异常带,自由空间异常值可低至-200毫伽以下,热流值仅为1HFU左右,低于地壳平均热流量。
⑤沿海沟分布的地震带是地球上最强烈的地震活动带。震源通常自洋侧向陆侧加深,构成自海沟附近向大陆方向倾斜的震源带(见贝尼奥夫带)。
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
海沟在太平洋的分布情况
|
|
|
|
地壳结构
海底扩张所形成的海沟
地震活动
海沟及其伴生的火山弧,位于板块俯冲边界,有强烈的地震活动。震源通常自洋侧向陆侧加深,构成自海沟附近向大陆方向倾斜的震源带,称为贝尼奥夫带,其形成与板块俯冲作用有关。海沟本身主要为浅源地震带。大量的浅源地震发生于海沟陆侧坡一带。其震源机制多数显示为逆断层型,反映了俯冲板块与上覆板块之间的汇聚挤压作用。浅源地震也见于海沟轴部和洋侧坡。在洋侧坡和外缘隆起,地震震源机制多显示引张作用。这可能是由于大洋板块俯冲下弯,使弯曲部凸面的板块表层处于伸张状态所致。中、深源地震则主要分布在火山弧及弧后地区。
重力与磁
马里亚纳海沟
热流
海沟是冷板块的下潜处,其热流值可低至1微卡/(厘米2·秒)以下。由于岩石的热导率极低,俯冲的速度却较快,下插板块的温度就比同深度的地幔的温度低得多,海沟及海沟内壁附近出现很低的地温梯度和热流值,所以海沟本身缺乏火山活动,海沟深部可出现高压低温变质作用。而海沟向火山弧的方向,热流值却显著升高。
马里亚纳海沟位置
(2) 太平洋汤加海沟:最深10882米,在太平洋中南部汤加群岛以东,北起萨摩亚群岛,南接克马德克海沟,全长1,375公里,宽约80公里。平均深6,000米,最深达10,882米。
(3) 太平洋日本海沟:最深10682米,在太平洋西北部,日本群岛东侧南北分布的海沟。北连千岛海沟,南接伊豆诸岛东侧小笠原群岛附近的海沟。长890公里,宽100公里。平均深度6,000米。本州岛鹿岛滩东部深8,412米,最深处在伊豆诸岛东南侧。
(4) 太平洋千岛海沟:最深10542米,是在太平洋千岛群岛附近的一个海沟。
(5) 太平洋菲律宾海沟:最深10497米,位于菲律宾群岛以东的海沟,从吕宋岛之东北方伸延至印尼哈马黑拉的摩鹿加群岛,长约1,320公里,宽约30公里。菲律宾海沟形成的原因是板块的碰撞,由玄武岩组成的较重的菲律宾板块以每年16厘米的速度沉到由花岗岩组成较轻的欧亚板块之下。两块板块的交汇之处就是菲律宾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
(7) 大西洋波多黎各海沟:最深9219米,位于大西洋北部,波多黎各岛北9218公里,长约1550公里,平均宽度120公里。
(8)太平洋新赫布里底海沟:最深9174米,位于万那杜岛(新赫布里底岛)与新喀里多尼亚岛之间的珊瑚海边缘。长约1200公里,平均宽度70公里。
(9) 太平洋布干维尔海沟:最深:9140米,位于太平洋西南面,布干维尔岛以西9140公里。
(10) 印度洋阿米兰特海沟:最深9074米,印度洋最深海沟。位于塞舌尔群岛之南,切割了连接塞舌尔诸岛、普洛比顿群岛、马达加斯加岛的洋脊顶部。最深点位于阿尔澳悉斯岛西方。
海沟 | 所属大洋 | 位置 |
---|---|---|
阿留申海沟 | 太平洋 | 美国阿拉斯加州西南方 |
亚速海沟(最浅海沟) | 大西洋 | 地中海与大西洋接触地 |
开曼海沟 | 大西洋 | 加勒比海西部 |
希古兰吉海沟 | 太平洋 | 新西兰以东 |
伊豆-小笠原海沟 | 太平洋 | 伊豆-小笠原列岛以东 |
日本海沟 | 太平洋 | 日本之东北 |
爪哇海沟 | 印度洋 | 爪哇岛以南 |
克马德克海沟 | 太平洋 | 克马德克群岛以东 |
千岛-堪察加海沟 | 太平洋 | 千岛群岛和堪察加半岛南端以东 |
马里亚纳海沟(最深海沟) | 太平洋 | 马里亚纳群岛以东 |
中亚美利加海沟 | 太平洋 | 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北部西岸以西 |
新赫布里底海沟 | 太平洋 | 新赫布里底群岛西南 |
帕劳海沟 | 太平洋 | 帕劳群岛以东 |
波多黎各海沟 | 大西洋 | 安的列斯群岛以北 |
秘鲁-智利海沟(最长海沟) | 太平洋 | 秘鲁及智利海岸以西 |
菲律宾海沟 | 太平洋 | 菲律宾群岛以东 |
琉球海沟 | 太平洋 | 日本琉球群岛以东 |
南三明治海沟 | 大西洋,南冰洋 | 南三明治群岛以东 |
汤加海沟 | 太平洋 | 汤加群岛以东 |
雅浦海沟 | 太平洋 | 雅浦群岛以东 |
海沟间的珊瑚
小天体对地球狂轰乱炸使得大陆区域的矿物岩石数量剧增,并被撞击下沉建造出来了大陆根。同时,与大陆相对的大洋底被撞开了大裂缝,地下的岩浆从这里涌出形成了大洋中脊。在长期的轰炸过程中,大洋中脊又多次向两侧扩张,形成了海底扩张的壮丽景观。在大陆被猛烈撞击并下沉的同时,在剪切力及振动力的作用下,又建造出来了环洋海沟、环岛海沟、岛弧和环洋火山地震带。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