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次 编辑

唐朝官员

唐次(?-805年),字文编。并州晋阳(山西太原)人。 唐朝开国功臣、礼部尚书唐俭之后。 中国唐朝时期官吏、文章家。

唐次于建中元年(780年),进士及第。贞元初,任侍御史。深受宰相窦参器重,荐为礼部员外郎。贞元八年(792年),窦参被贬官,唐次受牵连,出为开州刺史,在巴峡间十余年,不获进用。西川节度使韦皋上表请为副使,唐德宗不许。唐次久滞荒远之地,抑郁不得申,于是采集自古忠臣贤士遭谗放逐、以至杀身而君犹不悟之事,作《辨谤略》3篇献上。唐德宗阅后更加愤怒,改其为夔州刺史。永贞元年(805年),唐宪宗即位,召其还,授礼部郎中,知制浩,官终中书舍人。

宪宗曾阅览唐次所著《辨谤略》,大为称赞,对学士沈传师说:“凡君人者,宜所观省,然次编录未尽,卿可广其书”。此书经沈传师、令狐楚、杜元颖增广,起周讫隋,共为10卷,更名为《元和辨谤略》。《全唐文》卷480存唐次文4篇。

基本信息

编辑

字:文编

所处时代:唐朝

出生地:并州晋阳

主要作品:《辩谤略》

本名:唐次

生平经历

编辑
建中(780~783)初年,考中进士,累次出任使府。

贞元(785~805)初年,历任侍御史,为窦参所器重,转任礼部员外郎。

贞元八年(792),窦参贬官,唐次受到牵连,改任开州(今属重庆)刺史。在巴峡间十余年,不得重用。西川节度使韦皋上表请求让唐次担任副使,唐德宗密令韦皋取消请求。唐次久滞蛮荒,孤心抑郁,怨谤所积,于是采自古忠臣贤士,遭诽谤放逐,君仍执迷不悟事,成书三篇,谓之《辩谤略》,上呈唐德宗。唐德宗阅览后,大怒,对左右说:"唐次乃方吾为古之昏主,何自谕如此!"于是,唐次改任夔州(今重庆奉节)刺史。

唐宪宗即位,唐次与李吉甫一同自巴峡内召还,授礼部郎中。不久,以本官知制诰,拜中书舍人,卒。

轶事典故

编辑
唐宪宗亲近贤能,厌恶罪恶,尤其讨厌结党陷害。唐宪宗曾阅书禁中,得唐次所上书三篇,读后非常同意他的说法,于是对学士沈传师说:"唐次所集辩谤之书,实君人者时宜观览。朕思古书中多有此事,次编录未尽。卿家传史学,可与学士类例广之。"沈传师奉诏与令狐楚、杜元颖等分功修续,记录从周朝到隋朝的事迹,扩展为十卷,号《元和辩谤略》,其序言如下:

臣闻乾坤定而上下分矣。至于播四时之候,遂万物之宜,在验乎妖、祥之二气;祥气降则为丰为茂,妖气降则为沴为灾。君臣立而卑高隔矣。至于处神明之奥,询献纳之辞,在审乎邪、正之二说;正言胜则为忠为谠,邪言胜则为谗为谀。故《诗》云:"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刺其组织之甚巧也。语曰:"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恶其莠言之蠹政也。盖谓似信而诈,似忠而非,便便可以动心,捷捷可以乱德,岂止鶗鴂彫卉,薏苡惑珠者哉!况立国家,自中徂外,道偏则刑罚 不中,谗胜则忠孝靡彰。逖览前闻,缅想近古,招贤容鲠, 远佞嫉邪,虑之则深,防之未至。

伏惟睿圣文武皇帝陛下,垂衣御宇,化洽文明,谟猷博访于缙绅,旌贲屡臻于岩穴。尚复广四目,周四聪,制理皆在于未萌,作范将垂于不朽。乃诏掌文之臣令狐楚等,上自周、汉,下洎隋朝,求史籍之忠贤,罹谗谤之事迹,叙瑕衅之本末,纪谣咏之浅深,编次指明,勒成十卷。昔虞舜有垦谗之命,我皇修辩谤之书,千古一心,同垂至理。将俟法宫退日昃之政,别殿备乙夜之观,则圣虑先辩,谤何由兴!上天不言,而民自信矣。

家族成员

编辑
弟:唐款,贞元六年(790)进士,累次出任使府,历任御史,官至郡守,卒。

弟:唐欣

子:唐扶、唐持

侄子:唐技,字己有,会昌末年,累迁刑部员外郎,转任郎中,累历刺史,卒。

孙:唐彦谦

曾孙:唐涣,官至郡守。

史籍记载

编辑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列传第一百四十》

《新唐书·卷八十九·列传第十四》

下一篇 唐扶

上一篇 崔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