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脉 编辑

中国青海省与甘肃省交界山脉

祁连山脉祁连山脉

祁连山脉,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是中国境内主要山脉之一。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200-400公里,海拔4000-6000米。共有冰川3306条,面积约2062平方公里。西端在当金山口与阿尔金山脉相接。东端至黄河谷地,与秦岭、六盘山相连。长近1000千米。属褶皱断块山。最宽处在酒泉市与柴达木盆地之间,达300千米。山脉自西北至东南走向,包括大雪山、托来山、托来南山、野马南山、疏勒南山、党河南山、土尔根达坂山、柴达木山和宗务隆山。山峰多海拔4000-5500米,最高峰疏勒南山的团结峰海拔5808米。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山间谷地也在海拔3000-3500米之间。祁连山素有“万宝山”之称,蕴藏着种类繁多、品质优良的矿藏,有石棉矿,黄铁矿、铬铁矿及铜、铅、锌等多种矿产,八宝山的石棉为国内稀有的“湿纺”原料。祁连山区冷湿气候,有利于牧草生长,在海拔2800米以上的地带,分布有大片草原、为发展牧业提供了良好场所。2017年起,中国在祁连山地区开始创建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工作。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祁连山脉(祁连山)

别名:南山

地理位置: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

走向:西北-东南

长度:长800公里

宽度:200~400公里

起点:西起当金山口

终点:东至拉鸡山口

主峰:岗则吾结(团结峰)

海拔:5808 m

名称由来

编辑
祁连山,原指河西走廊南部山地最北的一支山岭(走廊南山西端,海拔5547米),或称狭义的“祁连山”。“祁连”系匈奴语,匈奴呼天为“祁连”,祁连山即“天山”之意。因位于河西走廊之南,历史上亦曾叫南山,还有雪山、白山等名称。西汉初年,霍去病西征并征服匈奴,“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匈奴民歌所指“祁连山”即此。后泛指甘肃、青海之间一系列在地质或地貌上相联系的一系列山脉。

位置境域

编辑
狭义的祁连山是指祁连山脉最北的一支山岭(其主峰在走廊南山西端,海拔5547米)。 广义的祁连山,或称“祁连山脉”,是甘肃省西部和青海省东北部边境山地的总称。地处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东起乌鞘岭的松山,西到当金山口,北临河西走廊,南靠柴达木盆地。地跨天祝、肃南、古浪、州、永昌、山丹、民乐、甘州八县(区)。

其中,在青海境内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茶卡—沙珠玉盆地,黄河干流一线之北,北至省界,西起当金山口,东至青海省界。地理坐标:东经94°10'-103°04',北纬35°50‘-39°19′。地跨海东市、西宁市、海北州大部或全部。 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200-400公里。

山系构成

编辑

祁连山脉山系组成示意图祁连山脉山系组成示意图

祁连山脉在青海境内东西长870公里,南北宽100-200公里。山峰多在4500-5500米,除主峰岗则吾结海拔5808米为极高山外,多为高山。祁连山脉由一系列北西西—南东东走向的山岭组成,其间有谷地分开。广义的祁连山脉中的次级山岭,从北到南分列布。

习惯上,以玉门市石油河(或白杨河)为界,分为西祁连山、东祁连山两段。东祁连山有走廊南山、冷龙岭和其支脉大黄山、马雅雪山、毛毛山。西北高东南低,一般海拔2000-4500米;相对高差1000-2000米,主脉海拔4000-5000米间,酒泉以南的镜铁山海拔5205米。西祁连山有照壁山、陶勒山、陶勒南山:大雪山、疏勒南山、野马山、野马南山、党河南山、吐尔根达坂山和赛什腾山等。南高北低;一般海拔2000-5000米,主脉海拔4500-5000米间,大雪山海拔5483米,位于甘、青省界的团结峰(宰吾结勒)海拔5808米,为青海省内最高点。

走廊南山肃南县马蹄寺一带走廊南山肃南县马蹄寺一带

走廊南山,因位于河西走廊之南而得名。《祁连山地质志》将冷龙岭也划归走廊南山。但多数地图和地理著作则把冷龙岭单独划出,即冷龙岭和走廊南山并列为祁连山脉的一级山岭。走廊南山在青海省境内雄踞黑河之北,北至省界;西起丰洛川头,东至祁连县城附近,在青海省境内延伸160公里,宽10-20公里,山峰海拔一般在4000-4500米之间,最高峰是柴达诺山,海拔4764米。

祁连山脉祁连山脉

冷龙岭,又叫老龙岭,在青海境内位于八宝河、大通河一线之北,北至青海省界,西起黑河向东延至门源县以东。在青海省境长280公里,宽30-50公里,山峰多在海拔4000-5000米,最高峰位于青石嘴以北,海拔5254米,4500以上的山峰多发育有现代冰川。冷龙岭的东南端为乌鞘岭,是东亚季风到达的最西端,为陇中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天然分界线。是中国地形第一与第二级阶梯的边界,是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的分界线点,是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处,是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的分界线。

托来山牛心山托来山牛心山

托来山,蒙古语意“有柴禾的山”。又叫木垒山。还有陶来山、托勒山、讨赖山等名称。托来山位于黑河、八宝河与托来河、大通河上游之间。东起门源县青石嘴附近,向西延至二指哈拉山口附近。在省境内长350公里,宽20公里,山峰海拔一般在4000至4500米,最高峰是阴凹槽黑山,海拔4849米。4500米以上的山峰,发育有少量现代冰川。山岭西北段较高,是托来山的主体部分,东南段较低叫默勒山,也叫俄博山。

托来南山托来南山

托来南山,又叫巴索拉岭,还有陶来南山、托勒南山、讨赖南山等名称。托来南山位于疏勒河与托来河之间,西北以疏勒河与大雪山分界,东南以萨拉河上游与默勒山分界。西段是青甘两省的界山,东段全部在青海省境内。在青海境内长200公里,宽20-25公里,山峰海拔一般在4500-5000米之间,最高峰是吾德额钦,海拔5294米,4500米以上的山峰一般发育有现代冰川。

疏勒南山疏勒南山

疏勒南山最高峰团结峰疏勒南山最高峰团结峰

疏勒南山,位于疏勒河之南,党河、哈拉湖之北。在青海省东起大通河源,向西延至党河支流尧勒特沟附近出青海。在青海省绵延350公里,宽30-50公里,山峰海拔一般在4500-5500米。疏勒南山西段在甘肃省境内叫野马南山,中段和东段在青海境内。中段的最高地段也是祁连山脉隆起的最高地段,5000米以上的山地分布广阔,5500米以上的山峰有三座,最高峰岗则吾结,曾名团结峰,海拔5808米。东段叫沙果林那穆吉木岭。中段和东段现代冰川十分发育,较大的雪山有八座。

大通山垭口一带大通山垭口一带

大通山,位于布哈河和大通河之间,西在大通河和布哈河源头地带与疏勒南山过渡,东以北川河、大通河支流萨拉沟一线与达坂山相接。广义的大通山包括达坂山,但现代出版的地图多数把达坂山与大通山并列为祁连山脉的一级山岭。大通山山体广阔,平面呈北西西—南东东的枣核形。主岭在北部,靠近大通河,脉络尚存,山峰一般在海拔4000-4500米。南部由于青海湖水系和湟水切割,山岭低缓破碎,脉络不清,山峰海拔一般在4000米左右。大通山长300公里,宽一般50-60公里、山岭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峰位于西端,海拔4849米。

达坂山达坂山

达坂山,又叫大坂山或青石岭。位于湟水与大通河之间,西北起自北川河干流,东南至大通河下游。在青海省境长近200公里,宽一般40-50公里,山峰海拔一般在4000米左右。山体北部较高,主峰脉络清楚;南部由于湟水支流切割较低缓破碎,最高峰仙密大山海拔4353米。

党河南山盐池湾一带山岭党河南山盐池湾一带山岭

党河南山,蒙古语叫乌兰达坂,意为“红色的岭”。位于党河与大哈尔腾河之间,西以当金山口与阿尔金山脉分界,东到哈拉湖西南。长250公里,宽一般20-30公里。西段是甘青两省的界山,东段全部在青海省境内。山岭东段较高,山峰海拔一般5000米左右,最高峰位于古尔班保,海拔5620米,4800米以上的山峰一般发育有现代冰川。野牛脊山、古尔班保为其东段的次一级山岭。

土尔根达坂山土尔根达坂山

土尔根达坂山,又叫哈尔根达坂山。广义的土尔根达坂山包括塔塔陵河与大哈尔腾河之间的广阔山地,西起苏干湖盆地以东,东到乌兰哈德郭勒源头。整个山地东西长200公里,中部南北宽达100公里,东、西两端较窄,东端仅20公里。整个山地被小哈尔腾河、鱼卡河分为北、中、南三支。北支和南支在东部与中支合并。中支是广义土尔根达坂山的主脉。北支称察汗鄂博图岭,位于大哈尔腾河与小哈尔腾河之间。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10-15公里。山岭西部较低,东部较高,山峰海拔一般4000-5000米。最高峰位于东部,海拔5249米,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少量现代冰川。中支位于小哈尔腾河与鱼卡河之间,是狭义的土尔根达坂山。东西长200公里,西部宽达60公里,东部宽20-30公里。山峰海拔一般4500-5500米,中、东部较高,海拔一般在5000米以上。最高峰果青合通夏哈尔格,位于东部,海拔5592米,也是广义土尔根达坂山的主峰。5000米以上发育有较大面积的现代冰川。南支称柴达木山,位于鱼卡河与塔塔棱河之间。主要由中生代花岗岩组成的块状山地。山峰海拔一般4500-5000米。最高峰是西部的柴旦峰,又叫红旗峰,呈馒头状,海拔5656米,发育有现代冰川。

青海南山

青海南山青海南山

青海南山,因位于青海湖(青海湖曾名青海)之南而得名,又叫库库诺尔岭。位于青海湖、布哈河、哈拉湖之南,沙珠玉盆地、德令哈盆地之北;东从倒淌河与拉脊山分界,西在阿让郭勒河源头与土尔根达坂山、党河南山过渡。青海南山长500公里,宽20-90公里。山峰海拔一般在4000-5000米,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峰位于西部的哈尔科山,海拔5139米。整个山地以巴音郭勒河干流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位于青海湖南岸,东西长300公里,宽20-40公里,山脊脉络清楚,山峰海拔一般4000-4500米,最高峰为塔漫山,海拔4592米。西段由于水系切割较为破碎,又可分为南北两支,南支宗务隆山,北支哈尔科山。

宗务隆山,位于塔塔棱河、阿让郭勒河与巴戛柴达木湖盆地、德令哈盆地之间。长200公里,宽30-40公里,山峰海拔一般4000一4500米,最高峰位于德令哈西北,海拔5030米。

哈尔科山,位于阿让郭勒河与哈拉湖之间。山岭主体位于西北部,东部和南部由于水系切割,脉络不甚清楚。山峰海拔在5000米左右,最高峰位于西部,海拔5139米。

拉脊山

拉脊山拉脊山

拉脊山(拉鸡山),曾称小积石山或唐述山。位于湟水和黄河干流之间,西起干子河口,东到青海省界。长260公里,宽20-40公里,山峰多在海拔4.000-4500米之间,最高峰野牛山海拔4832米。由于水系切割已形成很多山口。青沙山口、拉脊山口、日月山口均是出入西宁的重要交通要道。拉脊山总体走向北西西—南东东,东段近东西向,是拉脊山的主体,西段近北西—南东向叫日月山。

日月山日月山

日月山,又叫纳喇萨喇。古称赤岭。位于日月山口与干子河口之间。长90公里,宽10-20公里。山峰海拔多在4000米左右,最高峰阿勒大湾山海拔4455米。日月山自古以来是青海省东西之间的交通要道,西宁至格尔木的公路、铁路由此通过。

柴达木盆地北缘诸山

柴达木盆地北缘诸山,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的赛什腾山、绿梁山、锡铁山、阿木尼克山、牦牛山总体上均呈北西西-南东东走向,山岭极为低缓,山脊多不连续,主要由古生代及其更老的岩系构成。它们与祁连山脉的主体为一系列小盆地分隔,在自然地理上已属柴达木盆地范围,在地质构造上属祁连山地槽褶皱系,所以把这些山岭合称柴达木盆地北缘诸山,从大的山系上仍可划归祁连山脉。

赛什腾山赛什腾山

赛什腾山,位于苏干湖盆地与马海盆地之间,西起冷湖镇以东15公里,东至敖劳河谷。长90公里,宽一般20一30公里,山峰海拔多在3500-4000米之间。山坡上部陡峭,下部和缓,山脊连续性差,两端均已形成孤立山峰。最高峰位于东部,海拔4576米。

绿梁山,位于柴达木盆地北部,依克柴达木之南,西起鱼卡河谷,东至塔塔棱河谷。长60公里,宽一般10公里。山峰海拔多在3500-4000米,山坡上部较陡,下部和缓,山脊不连续,多呈独立的块状山地。最高峰位于西段,海拔4111米。

锡铁山锡铁山

锡铁山,位于柴达木盆地北部,巴戛柴达木湖之南。是典型的块状山,长宽均在15公里左右。山坡陡峻,山峰海拔4037米。山岭主要由古老变质岩构成,有多种金属矿藏。

阿木尼克山阿木尼克山

阿木尼克山,位于北霍布逊湖盆地之北,北与布依坦乌拉山之间有宽约20公里的平坦宽谷分开;西起全集河谷,东到托索湖盆地西缘。长100公里,宽一般10-20公里。山峰海拔一般为3000-3500米,山坡和缓,山顶浑圆,山脊不甚连续。最高峰位于山岭中部偏西,海拔4166米。

牦牛山,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角,德令哈—希里沟盆地西南。长70公里,一般宽5-10公里。山峰海拔多在3500-4000米之间,山脊不甚连续。西段较低叫南山,东段较高是耗牛山的主体,最高峰位于东段,海拔4472米。耗牛山主要由早古生代地层组成,煤的蕴藏较丰富。

地理环境

编辑

地质特征

祁连山为昆仑秦岭地槽褶皱系的一个典型加里东地槽,褶皱迥返于陆相泥盆系磨拉石建造之前。北祁连山及河西走廊见中、下泥盆统不整合于下古生界(如武威杂木寺)及加里东晚期花岗岩(如九条岭南马良沟等)之上;拉脊山见中、下泥盆统不整合于中、上奥陶统之上;南祁连山乌兰大坂见上泥盆统不整合于下志留统之上,代表祁连山主要于加里东晚期褶皱成山,基本由地槽变为地台发展阶段,故晚古生代一中、新生代均为地台盖层沉积。

祁连山的北界为塔里木一阿拉善地台,以大断裂分界。南界与东昆仑和西秦岭褶皱系间也为大断裂所切,两者沉积地层不同,如中吾农山一青海南山石炭、二叠系为冒地槽沉积,局部夹火山岩,而欧龙布鲁克隆起带寒武一奥陶纪时为地台型砂页岩碳酸盐建造,厚700-2000余米,假整合于上元古界全吉群之上。

地貌特征

祁连山地区地貌特征十分复杂且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山地西部深入欧亚大陆腹地。山系南北两翼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南坡地势变化相对和缓,北坡陡峭,海拔落差大。此外,山间盆地和纵谷广泛发育。整个地势由东向西逐渐抬升。祁连山脉西段由:走廊南山、黑河谷地,托莱山,托莱河谷地,托莱南山、疏勒河谷地,疏勒南山、哈拉湖盆地,党河南山、喀克吐郭勒谷地,赛什腾山、柴达木山、宗务隆山等一系列山脉与宽谷盆地组成。祁连山脉东段有:冷龙岭、大通河谷地,大通山、大坂山。在一系列平行山地中,南北两侧和东部相对起伏较大,山间盆地和宽谷海拔一般在3000-4000米之间,谷地较宽,两侧洪、冲积平原或台地发育。疏勒南山以东的北大河、黑河、疏勒河、大通河和布哈河等五河之源所在的宽谷盆地海拔高达4100-4200米。祁连山海拔4500-5000米以上的高山区现代冰川发育,现代冰川和古冰川作用的地貌类型都较丰富。祁连山区由于多年冰土的下界高程一般为3500-3700米之间,使大多数山地和一些大河的上游都发育着冰缘地貌。在冻土带以下的地貌作用中,东部以流水作用为主,西部风成作用较为明显。

气候特征

祁连山位于中纬度北温带,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它又处于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由于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特殊影响,使夏季来自东南季风的湿润气流得以北进西伸,波及本区;冬季受内蒙古干冷空气,西北寒冷气流的影响,致使本区冬季降温幅度大,气温年较差较大。

多种因素的叠加构成了祁连山林区主要的气候特征,即大陆性高寒半湿润山地气候。表现为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温凉湿润,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9月,本区由浅山地带向深山地带,气温递减,雨量递增,高山寒冷而阴湿,浅山地带热而干燥。随着山区海拔的升高,各气候要素发生有规律自下而上的变化,呈明显的山地垂直气候带。自下而上为:浅山荒漠草原气候带、浅山干草原气候带、中山森林草原气候带、亚高山灌丛草甸气候带、高山冰雪植被气候带。

太阳辐射

在林区,随着海拔的增高,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和尘埃减少,大气透明度增加,太阳总辐射量加大。该地区4-12月份山上的云雨比山脚地带显著增多,日照时间显著减少,山区的总辐射,反不如山脚地带高,因而太阳总辐射和日照年总量山上比山脚少。月总辐射及日照时数最大值均出现在4月。最小月总辐射量出现在太阳高度角较小而日照又较短的2月。同时,光照和幼树的生长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光照充足的地方一般温度较高,郁闭度较小,营养空间较大,有利于幼树的生长更新。

日照时数

经统计,位于祁连山北坡的西水地面气象站4-8月份日照时数较长,日照时数差异较小。西水地面气象站日照时数年内变化表现为夏季最大(502小时)、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353小时),日照时数除受可照时间影响外,它还与天气状况有很大的关系,这主要是由于夏季云量增多,降水较多,抵消了纬度的影响,致使4-8月份日照时数无明显差异,甚至4月份比7月份还长;进入冬季以后,虽然可照时间相对缩短,但由于受蒙古高压的控制,气候严寒干燥,多为晴朗低温天气,因而冬季日照时数与夏季日照时数相比变化幅度小。因此,其年内变化又表现出与可照时间变化的不一致性。在北坡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温度空间,为林木的更新创造了积极因素。

气温分布

祁连山区年平均气温都在4℃以下,随着高度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递减率为0.58℃/100米。山顶的温度一般低于0℃,常年都有积雪。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低于-11℃,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低于15℃,12月至次年3月,祁连山区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在0℃以下,4-10月最高气温在4-15℃之间。祁连山区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形势比较稳定,年际变化很小,气温最低中心常年位于西段海拔较高的托勒山附近,气温的等值线走向与地形廓线基本一致,这说明影响祁连山附近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即海拔高度),地理纬度的影响次之。

降水分布

祁连山区的降水特征与气温不同,不但受海拔高度的影响,而且受所处的纬度、经度,以及地形的坡向和坡度的影响。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都比较大,这主要是由于降水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造成的。祁连山林区是河西走廊降水较多的区域,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降水变率在0.60左右。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占年总量的89.7%。随着海拔升高降雨日增加,降水量增多。在祁连山北坡中部降水量总的变化特征是海拔每升高100米,降水量增加4.3%。随着海拔升高,亦出现了蒸发量减少,相对湿度增加,绝对湿度下降的趋势。海拔在3000m以下,降水递增率呈高峰型;3000-3400米降水递增缓慢;3400-3600米递增又呈高峰型。当海拔超过3600米时,由于接近山顶,风速加大,降水量多为固态,降水量出现下降趋势。相同海拔高度(3400米)阴坡年均降水量比阳坡高5.21%,阴阳坡降水增减率有明显差异。

降水量表现出从东向西递减的变化趋势,在东部地区形成降水相对集中区。而年蒸发量则表现为相反的趋势。由于复杂的地形地貌特征,气候也表现出多样性及垂直变化特征,山地降水相对高于岗前及河谷地带。

土壤植被

祁连山东部有山地棕钙土、山地栗钙土、山地草原土、山地灰褐土、山地草甸土,局部有高山荒漠石质土和高山冰沼土。西部除山地灰褐土外,上述其它土壤都有分布。

祁连山区植被垂直分布祁连山区植被垂直分布

祁连山区植被较好,有许多天然牧场。自海拔2000m向上,植被垂直带分别为荒漠草原带(海拔2000-2300m)、草原带(2300-2600m)、森林草原带(2600-3200m)、灌丛草原带(3200-3700米)、草甸草原带(3700-4100米)和冰雪带(>4100米)。其中森林草原带和灌丛草原带是祁连山的水源涵养林,大通河、石羊河、黑河等河流发源于此,是河西走廊绿洲的主要水源。祁连山区的气候变化会直接影响其周围植被的好坏,从而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

森林分布多呈片状散布,有明显的坡向性,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于东部的大通河下游、湟水谷地海拔2100-2900米的山地阴坡、半阴坡及沟谷地带。建群种主要有山杨、白桦、红桦等。可与油松、青杄(海拔2300-2600)、青海云杉(海拔2600-2900)形成针阔叶林混交林。温带常绿针叶林,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的连城及互助北山一带海拔2000-2600米的山地阴坡或半阴坡。以油松为群落建群种,有时有山杨、白桦等混生。寒温带针叶林,广泛分布于祁连山东部地区海拔2500-3200米的山地阴坡,西至北大河,集中于祁连山北坡的肃南、天祝、张掖、武威、山丹和中部的祁连、大通河地区及湟水谷地等地。林木类型以青海支杉为主要建群种。多以纯林状态存在。青杄林分布于大通河下游地区海拔2000-2700米的土地阴坡。介于油松林与青海云杉要之间。此外,大通河谷地、祁连等地海拔2300-3500米的山地半阴坡或阴坡还分布有适应半干旱、寒冷气候的祁连圆柏林。

祁连山低海拔地区的灌丛植被祁连山低海拔地区的灌丛植被

灌丛:温性灌丛,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大通河谷及湟水谷地海拔2100-2800米的山地阳坡、半阴坡或林缘。主要构成灌木有鲜黄小檗、匙叶小檗、陇塞忍冬、沙棘、蔷薇、蒙古绣线菊等。寒性灌丛,高寒常绿革叶灌丛分布于互助北山及甘肃皇城以东海拔2800-3400米的山地阴坡,集中于互助北山及甘肃冷龙岭的金强河一带。以头花杜鹃、百里香杜鹃为建群种。高寒落叶灌丛,主要分布于石油河以东海拔2900-3900米的山地阴坡及沟谷地带。以毛枝山居柳、鬼箭锦鸡儿、金露梅三种植物共同构成优势种,在不同地段、地形及海拔高度上,其数量比例有所不同。高原河谷灌丛,主要分布于祁连山中部地区的高海拔干旱河谷,集中在黑河、白杨河、布哈河、大通河等河流海拔3200-3600米的滩地。呈条带状或斑块状。主要优势种有具鳞水柏枝、肋果沙棘、西北沼委陵菜等。

祁连山东部的温性草原祁连山东部的温性草原

草原:温性草原,主要分布于祁连山北坡海拔1900-2600米的山前干旱山坡以及祁连山东部、中部的山间盆地和谷地,如大通河、湟水海拔2800米以下的河谷地区、青海湖湖盆地区(海拔3200-3400)等。主要优势种有长芒草、短花针茅、西北针茅、芨芨草、蒿等。在湟水谷地海拔2300以下地段有祁连山北坡山前海拔1800-2100米的荒漠与草原交叉地段可出现短花针茅荒漠化草原。高寒草原,分布于祁连山地区的中部、北部和西北部海拔3200-4000米的山地阳坡及山间谷地。以此紫花针茅为优势种。

祁连山区哈拉湖盆地中的荒漠植被祁连山区哈拉湖盆地中的荒漠植被

荒漠:在祁连山地区西北部的哈拉湖一带形成极端寒冷干旱中心,发育有垫状驼绒茅高寒荒漠。

祁连山上的草甸植被祁连山上的草甸植被

草甸:高寒草甸,广泛分布于海拔3100-4100米的山地、滩地和宽谷。优势种以嵩草属为主,如高山嵩草、矮嵩草、嵩草、线叶嵩草等。沼泽草甸,主要分布于祁连山地区海拔2100-4100米的湿地生境中。集中分布于大通河中上游地区青海湖地区的河源滞水滩地、湖滨地带、河流两侧洼地,主要优势种有西藏嵩草、华扁穗草等。

高寒流石坡植被:海拔最高的植被类型。主要分布于祁连山地区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体顶部。可随寒冻风化的流石滩呈舌状延伸到高寒草甸带内,群落组成以垫状植物及菊科高山植物为常见。

祁连山植被的东西水平变化规律十分明显,由东向西随气候的干旱化,植被类型及其种类组成也表现为整体的规律性变化趋势。垂直变化规律表现也十分突出。

关隘垭口

祁连山山势高大,东西绵长,南北宽广,成为西宁与甘肃及至中原各地,及青海与甘肃之间的交通障碍。而期间的一些河谷或较低的山地垭口成为重要的交通要道,也是历代军事防守要塞。

扁都峡扁都峡

扁都峡,位于张掖市与门源县之间的祁连山中,南北长约27公里,古称“大斗拔谷”。峡谷南通河湟、北达甘凉,两山对峙、峭壁摩天,一水中流,波浪汹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黑河源头俄博河、支流童子坝河、大通河支流永安河峡内流过。峡谷北端为扁都口。汉武帝元狩二年,霍去病率部过扁都口直捣单于王老巢,使匈奴远走西域隐于漠北,遂置河西四郡,移民屯田,开发边疆,开辟了有名的丝绸之路。隋朝时炀帝六月出扁都口峡谷召开西域“万国大会”,天公作祟、六月飞雪,随行爱妃身染重疾,长眠于此,“娘娘坟”既是当年炀帝爱妃之墓。1949年9月,王震将军率领数万大军经青海过扁都口至河西,一举击溃仓皇逃遁的马步芳部,解放河西,挺近新疆。历史上,法显和尚、玄奘、李白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等曾经于此。2012年,民乐县建扁都口景区,并于2014年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景阳岭垭口景阳岭垭口

景阳岭垭口,景阳岭是祁连县和门源县的分界线,也是祁连山草原与门源农业种植区的分水岭。

拉脊山口拉脊山口

拉脊山口,又称拉鸡山(垭)口,位于青海省贵德县海拔3820米处,是通往日月山、青海南山牧业区的通道之一,青海省道101线及西久公路经此。

日月山口日月山口

日月山口,位于青海省共和县、湟源县交界的日月山和拉脊山之间,是从甘肃进入青海的必经之路,109国道(京拉公路,西段也称青藏线)、G6京藏高速公路等都经此。

当金山口当金山口

当金山口,位于甘肃阿克塞县与青海海西州交界处,祁连山脉与阿尔金山之间,是青海北往敦煌的山口。215国道(红格公路、柳格公路,甘肃敦煌(红柳园)-青海格尔木)经此。

达坂山垭口达坂山垭口

达坂山垭口,位于青海东北部,为门源回族自治县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分界山口。蒙古语意为“可以翻越的山口”。古时为丝绸之路南线青海道要隘之一。有宁张公路穿过,是青海东部地区通往甘肃河西走廊的重要关隘。

乌鞘岭山口乌鞘岭山口

乌鞘岭山口,乌鞘岭东望陇东,西驱河西,北通沙漠,南临祁连。自古以来,乌鞘岭为河西走廊的东大门和咽喉地,古丝绸之路的天然关隘和军事要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今天兰新铁路、甘新公路(312国道)、连霍高速都从乌鞘岭穿山而过。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卫青、霍去病西征匈奴,唐玄奘西天取经,左宗棠收复新疆,王震兵团进疆屯垦戍边,都曾经过乌鞘岭。

古浪峡古浪峡

古浪峡,是河西走廊东部的一条长峡,南起乌鞘岭北麓,北至古浪城北,长38公里。峡极狭,最窄处“车不双轨,骑不并列”,最宽处也不过1公里左右,两侧高山壁立,地势险要,中间有一条蜿蜒曲折的交通孔道,是古代中原通往西域的必经路段。古浪关(又称虎狼关。即今古浪县城,古浪关关址在城南0.5公里处)控扼峡谷要冲,既是古浪城的南大门,又扼守着古浪峡北口,是古凉州的东南部门户。素有“金关银锁"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古诗云,“驿路通三辅,峡门控五凉”,“一夫当抵万夫功”。新中国成立后,兰新铁路、甘新公路从峡中通过,古浪峡的战略地位更显重要。

杂木口,位于武威市南杂木河山口,杂木河发源于祁连山,其山口是祁连山区进入武威的主要交通孔道之一,明洪武七年(1374年)十月在山口置关,立石榨,驻兵防守。《明史·地理志》凉州卫条云:“东有杂木口关。"《读史方舆纪要》云:“杂木口关在武威县东三十里。”其关址在武威市南古城乡境内。

盆地谷地

祁连山地中的宽谷盆地是组成祁连山脉的地理要素。

团结峰下哈拉湖盆地团结峰下哈拉湖盆地

西段有:黑河谷地(祁连县西部托勒河和走廊南山之间,黑河发源于此,上游流经此地),托莱河谷地(祁连县西部托勒山和托勒南山之间,北大河上游讨赖河在此),疏勒河谷地(德令哈市托勒南山、疏勒南山之间,疏勒河上游经此),哈拉湖盆地(德令哈市北部疏勒南山之南,哈拉湖在此),喀克吐郭勒谷地,肃北盆地(或称肃北盆地,肃北县境内野马南山、党河南山之间,为党河上游谷地)

大通河谷地间的门源县大通河谷地间的门源县

东段有:大通河谷地(门源县境内冷龙岭、达板山之间,大通河上游经此),布哈河谷地(天峻县境内大通山-日月山、青海南山之间,青海湖及支流布哈河在此)、湟水谷地(西宁、海东市境内达板山、拉脊山之间,湟水在此)等。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

径流湖泊

穿行在祁连山正义峡中的黑河穿行在祁连山正义峡中的黑河

祁连山水系呈辐射-格状分布。辐射中心位于北纬38°20′,东经99°,由此沿冷龙岭至毛毛山一线,再沿大通山、日月山至青海南山东段一线为内外流域分界线,此线东南侧的黄河支流有庄浪河、大通河、湟水,属外流水系;西北侧的石羊河、黑河、托来河、疏勒河、党河,属河西走廊内陆水系;哈尔腾河、鱼卡河、塔塔棱河、阿让郭勒河,属柴达木的内陆水系;还有青海湖、哈拉湖两独立的内陆水系。河流流量年际变化较小,而季节变化和日变化较大。祁连山脉东部的乌鞘岭、冷龙岭、日月山一线是中国西北地区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此线以东的庄浪河、大通河、湟水皆汇入黄河,此线以西的河流皆为内流河。

冰川

祁连山储水以冰川为主,冰川融水出流形成祁连山水系。根据中国科学院原冰川冻土研究所的统计,祁连山共有冰川3306条,面积达2060.0平方公里左右,约占中国冰川总面积56500.0平方公里的3.7%。现代冰川下限,北坡为4100.0-4300.0米,南坡4300.0-4500.0米,且西部较东部高200.0-300.0米。冰川总储水量约为1145.0亿立方米(青海省地理志记为1320亿立方米 ),大体相当于河西地区年径流量的15倍,冰雪融水主要补给山北的河西走廊和山南的大通河。冰川沿山脊成羽状分布其分布特征是:东经99°以东的走廊南山、冷龙岭,降水条件较好,冰川数量多、规模小,多数是悬冰川和冰斗冰川;东经99°以西地区冷储大,冰川数量少但规模大,多数是山谷冰川,有大雪山、斑赛尔山索珠连峰、疏勒南山、土尔根达板山和党河南山5个较大的冰川区。山系内最长的山脉一走廊南山冰川数目数最多,最高的山脉一疏勒南山冰川面积最大。

祁连山最大的山谷冰川-老虎沟12号冰川祁连山最大的山谷冰川-老虎沟12号冰川

最大的冰川是大雪山的老虎沟12号冰川和土尔根达坡的敦德冰川。老虎沟12号冰川属山谷冰川类型,长10.1公里,面积为21.9平方公里,冰储量达2.6立方公里,折水量约22.0亿立方米。敦德冰川跨甘肃、青海两省之间,为两省共有,属平顶冰川类型,面积57.1平方公里,长度6.2公里,冰储量4.3千立方米,折水量约36.0亿立方米冰川的平均厚度为50米,最大厚度在老虎沟12号冰川为120.0米。

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西部陶赖山北坡、距嘉峪关市约116公里的“七一”冰川,则属冰斗山谷冰川,全长30.5公里。该冰川的冰舌部海拔4302米,冰峰海拔5145米,冰川面积约5平方公里。冰层平均厚度为78米左右,最厚处达120米,年储水量约为1.6亿立方米,融水量70万-80万立方米,成为一个大固体淡水水库。“七一”冰川系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的科学家和原苏联专家于1958年7月1日发现,并以登上冰川的日期命名的。它的被发现,标志着中国冰川研究的起步,所以有着特殊的地位。

祁连山各山脉冰川特征<br>

山脉

冰川面积/平方公里

冰川平均面积/平方公里

大冰川面积/平方公里

冷龙岭

64.8

0.5

3.2

走廊南山

307.7

0.4

7.0

托来山

10.1

0.3

3.5

托来南山

90.0

0.4

3.5

大雪山

159.5

0.8

21.9

疏勒南山

471.4

1.1

19.1

党河南山

160.1

0.7

7.2

察汗鄂博图岭

15.9

0.6

4.5

土尔根达圾

274.7

1.3

57.1

矿产资源

各时代地层大致分布及赋存有关矿产如下:中晚元古界分布于北祁连和中祁连等地,赋存有金、铜、铅锌、铁、钨、锰等矿产;寒武系分布于北祁连,赋存的矿产有铜铅锌、金、磷、钒、铀等矿产;奥陶系主要分布于北中南祁连,赋存的矿产有铜、铅锌、金;志留系分布于南北祁连,赋存的矿产有铜、金、铁、铅锌;泥盆系分布于北祁连(下部为陆相),赋存的矿产有金、铅锌、汞;石炭系分布于北中南祁连,赋存的矿产有煤、金、铁、铅锌;二叠系在南北祁连,赋存矿产有金、铁、煤;三叠系主要分布于南北祁连,赋存矿产有金、汞、锑;侏罗系在祁连山有分布,赋存的矿产有煤、石油;白垩系在祁连山有较广泛分布,赋存的矿产有煤、石油;新生界在祁连山分布广泛,赋存的矿产有石膏、盐类、砂金矿等。

油气主要分布在祁连山西段托来山北的玉门油区。

铭铁矿主要分布在祁连山西段,其中肃北县大道尔吉矿床储量为155.6万吨,已发现矿床(点)10余处,独立矿床探明储量的仅方山口大型矿床1处,探明储量125.86万吨。锰矿主要分布在北祁连山中西段。

祁连山地区的铅锌矿仍有相当的资源潜力。祁连山地区锑矿、金矿资源还很有潜力。

青海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衔接部位,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成矿地质作用多样,全省主要成矿区(带)由北向南划分为:祁连成矿带、柴达木盆地北缘成矿带、柴达木盆地成矿区、东昆仑成矿带、“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北段成矿带等。其中祁连成矿带以有色金属、石棉、煤为主;柴达木盆地北缘成矿带以贵金属、有色金属、煤炭为主。地处柴达木盆地的茫崖石棉矿,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石棉矿床,已查明储量为3823.9万吨,居全国首位,占国内总储量的41.75%,所产石棉的质量好,以中短棉为主,可纺性强,其产品畅销国内外。海北祁连县所产的石棉具有特殊的“湿纺”性能,可同加拿大魁北克石棉相媲美,驰名中外。

盐湖资源:属于祁连山区的主要大中型盐湖有:西部冷湖地区的东台吉乃尔、西台吉乃尔,德令哈地区的大柴旦、大浪滩等。

森林资源

祁连山通常以玉门市石油河(一说白杨河)以西为西祁连山,是广袤的寒漠草原区i以东为东祁连山,为森林草原区。东西长达千余公里。

据1980年的统计,甘肃境内祁连山林区林地面积46.38万公顷,林蓄积资源祁连山林区为1251.85万立方米;各林龄组面积和蓄积资源,祁连山林区面积为11.78万公顷,蓄积量为1149.19万立方米。祁连山甘肃省界内的森林,间断分布在石油河以东诸河流上游区。包括连城、将军埠、古城、华隆、夏玛、十八里、.哈溪、上方寺、祁连(南岔河)、西营河、东大河、大黄山、大河口(大野口)、祁连(大都麻)、西水、寺大隆:康乐、隆昌河、祁丰等19个林场管辖区。 森林树种、森林类型及其分布状况比较单纯。建群树种有青海、云杉、祁连圆柏,局部有青杄、油松、杨(3种)、桦(3种)。伴生和散生树种有榆、柳、芳香柏。

祁连山南部青海省境内的森林资源是青海省最多的地区,林地面积占全省(309.66万公顷(4644.9万亩))的39.2%,为121.39万公顷(1820.8万亩)。祁连山系森林主要分布在祁连山中段、冷龙岭东段、达坂山东段和拉脊山。隶属于祁连山林区,大通河林区,湟水林区、柴达木林区,黄河下段林区。森林类型主要有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青杆林、油松林、白桦林、红桦林、糙皮桦林、山杨林、冬瓜杨林等。

草场资源

祁连山南麓祁连县境内草场祁连山南麓祁连县境内草场

祁连山南部海北州有辽阔的天然牧场,畜牧业较发达。共有天然草场面积397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7.73%,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3492万亩,占草场面积的87.92%,冬春草场1740万亩、夏季草场1752万亩。草场计五大类(高寒干草原草场、山地干草原草场、草原荒漠草场、高寒草甸草场、附带草场),高寒草甸草场类是全州草场的精华,面积3026.53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76.2%。平均每亩产鲜草143.05公斤。

德令哈哈拉湖地区的草场德令哈哈拉湖地区的草场

海西州草地也大部分在祁连山区,总面积970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为890万公顷。有利于山地草原草场,山地草甸草地、荒漠草原草场、沼泽类草场的蒙古羊、改良羊、黄牛和马;又有山地荒漠草场的山羊和骆驼;还有高寒草旬草场、高寒沼泽、高寒荒滩草场的藏系羊和牦牛。

祁连山北部,武威市,海拔2000米左右地带为农牧交错区,祁连山区草原面积约100万亩,与农田相互交错,分布分散,元大面积的连片草场;海拔2000米以上,草场分布面积约960万亩,占全区草场总面积的28%;海拔2500米以上,草场基本连片分布,面积约850万亩,植被覆盖度大,产草 量高,是家畜主要放牧区。

大马营草原大马营草原

张掖市为祁连山中西段北部,有低湿地草甸草场类可利用面积10. 99万公顷,荒漠类可利用草场22.13万公顷。祁连山中山地带山地草原草场可利用面积26.81万公顷,祁连山森林带山地革甸草原可利用面积19.17万公顷,祁连山北大河以西高寒草原类可利用面积12.28万公顷,祁连山海拔3500-4100 米 的山坡和平缓山顶高寒草甸草场可利用面积32.63万公顷。比较知名的草场有皇城滩、大马营草原等。

盐池湾湿地草原盐池湾湿地草原

祁连山西端阿克塞地区荒漠草原祁连山西端阿克塞地区荒漠草原

酒泉地区的祁连山区草场面积 1643.44 万亩,占土地面积 32.74%。南山草场有 7 个类、 2 个亚类、 IO 个型组、16 个型, 草原植被分属 42 科、129 属、 210 种。草场面积 2146.3 万亩, 占南山土地总面积的 59.6%。该区党城、昌马、多坝拘乡和石包城乡石包城材经营农业,其他乡都以牧为主,饲养大牲畜 2.72 万头,占全市大牲畜总头数的 11.75%。

水力资源

祁连山南部水力资源主要集中在海北州大通河、湟水流域。蕴藏有极为丰富的水利资源,地表水年流量58.2亿立方米,人均流量20600立方米。海拔最大高差3000米,水流湍急,自然落差大。外流水系和内陆水系水电理论蕴藏约148.38万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水电装机容量近73万千瓦,占理论蕴藏量的49.20%。

祁连山北部大都为内陆河, 以黑河流域的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为最多, 占内陆河总装机容量的63.6%。 其中主要集中在黑河的干流上, 干流资源占黑河总计的77. 6%。 疏勒河流域 占内陆河总计的14.7% 石羊河流域占21.7%。 但20世纪90年代后的小水电过度开发, 导致严重的祁连山生态破坏。

生物资源

海北州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在深山峡谷和林海栖息的珍禽异兽有:鹿、麝、豹、熊、猞猁、野牛、野驴、旱獭、黄羊、盘羊、岩羊、蓝马鸡、雪鸡、天鹅、鱼鸥、棕头鸥、斑头雁、鸬鹚等30余种。驰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每年春末有数万只候鸟上岛繁衍生息、传宗接代,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中药资源丰富,不仅种类多,而且储量大。已被采集利用的有:鹿茸、大黄、冬青、秦艽、红景天、白芍、枸杞子、冬虫夏草、雪莲、手掌参、柴胡、黄芪、党参、羌活、麻黄、沙棘等300余种。祁连县的“黄蘑菇”,门源县的“人参果”等誉满全国。

社会历史

编辑

建置历史

祁连山西南部为青海省海北州。在西汉时期,海北州为西羌故地。汉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在今海晏县设置西海郡。两汉时,有名的胡羌道和羌中道已经形成,成为丝绸之路的辅道。胡羌道穿越今门源县和今祁连县,东晋法显和尚西行求经,即经此道。隋炀帝西征吐谷浑时,由湟水谷地西行,沿长宁谷西北行,越达坂山,经门源、祁连,穿大斗拔谷(今扁都沟),到达张掖。羌中道穿越今海晏、刚察县,南朝僧人昙无竭,北魏僧人宋云等,都由此道入西域转往天竺。南北朝和隋朝时,今海北州为鲜卑族、吐谷浑所据。唐代,属吐蕃王朝管辖。宋朝时,为角厮啰地方政权辖区。元代,归宣政院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管辖。明末,为蒙古族麦力干的游牧地。清雍正二年(1724年)以前,为厄鲁特蒙古各部的游牧地。雍正三年,门源设立大通卫,属西宁府辖治。乾隆九年(1744年),移大通卫于大通县城关镇。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卫为县,门源为大通县属地。民国6年(1917年),海晏属湟源县和都兰理事辖治。民国18年(1929年)设置门源县。刚察为都兰理事辖区,由青海省辖治。民国26年(1937年)设海晏设治局。刚察为省政府直辖。民国28年(1939年)由门源县析置祁连设治局。民国32年(1943年)海晏设县。1953年成立祁连县、刚察县。1953年年底成立海北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自治区为自治州。州府驻地原在门源县浩门镇,199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搬迁至海晏县西海镇(原国营221厂),海拔3100米,距西宁104公里。

西北部的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西晋设县,之后历朝都在这里设镇置县。民国25年(即1937年)设肃北设置局,1950年7月22日解放,7月29日正式建立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古属三危地。战国秦汉为月氏、乌孙等部落驻牧。当金山以北地区,汉属西域都护府,隋设鄯善郡、西海郡、敦煌郡;唐时属沙州;宋时为西夏所辖;元属沙州路;明设安定卫。清初属沙州卫、敦煌县。1936年至1939年间,新疆阿勒泰、巴里坤等地的哈萨克族大批向东迁徙,1954年成立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民乐县,西汉置氐池县,治今县,属张掖郡。北魏废县。1913年析张掖县置东乐县,驻东乐,先后属河西道、甘凉道。1927年直属甘肃省。1933年改民乐县,移治洪水堡即今址。1949年属张掖专区。1950年属武威专区,1955年复属张掖专区。1958年撤销,并入山丹县。1961年复民乐县,仍属张掖专区。1969年属张掖地区,2001年属张掖市。

祁连山北麓中、东部,汉有河西四郡,即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武威,即武功军威之意,因此而得名。当时武威郡下属姑臧、张掖、武威、休屠、次、鸾鸟、扑、媪围、苍松、宣围10个县,治所在姑臧。元封五年(前106),分天下为13州,各置一刺史,史称“十三部刺史”。武威郡属凉州刺史部,凉州之名自此始。意为“地处西方,常寒凉也”。三国魏黄初元年(220),魏文帝置凉州,一直到西晋,姑臧均为凉州治所。东晋,十六国时期,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及唐初的大凉,都曾建都与此。民国时期,凉州基本沿袭旧制,分别为甘凉道、督察区、专员分署所在地,辖武威、民勤、永昌、古浪、永登等县。

1949年9月16日武威解放,1985年6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武威县改为武威市,2001年7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武威市,原县级武威市改名为凉州区。 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2001年撤销县级武威市设立凉州区。

永昌县,行政区域建制最早见于元至元十五年(1278),当时称“永昌路”。明置永昌卫,清雍正三年(1725)改为永昌县,取“永远昌盛”意而名之。商周时为西戎牧地,春秋战国至秦时为月氏诸族牧地。西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冒顿单于遣右贤王逐走月氏,遂为匈奴右地。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万骑出兵河西,逾焉支山,击败匈奴,在河西置武威、酒泉郡。10年后为打通西域,隔绝南羌与匈奴,又将二郡分为武威、酒泉、张掖、敦煌4郡,县地分属武威郡和张掖郡。永昌县境先后置鸾鸟县、番禾、骊靬、显美县、焉支、新鄣,后屡经兴废,番禾郡、县存续至唐。后置雄州、天宝县、永州。元置永昌府、永昌路,永昌之名自此始。明置永昌卫,清改永昌卫为永昌县而延续。

天祝藏族自治县(简称天祝县)为甘肃省武威市下辖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天祝,藏语称华锐,意为英雄部落。夏至汉初先后为戎羌、月氏、匈奴等民族驻牧地,自汉武帝时归入汉王朝版图,唐代后逐步形成以吐蕃(今藏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地。天祝县境,夏、商、周时属雍州,为戎、羌驻牧之地。秦朝,为月氏地。汉初,被匈奴所据;汉始归中央政府管辖五代始,先后为吐蕃折逋氏家族、西夏统治,清设庄浪茶马理番同知,管辖今天祝藏族部落。民国二十五年(1936)取境内天堂、祝贡二寺之首字为名设天祝乡,属永登县;解放后,成立永登县天祝区、天祝自治区(县级),1953年10月22日改称天祝藏族自治区,1955年7月19日,更名为天祝藏族自治县。

人口民族

祁连山区,除山北的走廊地区及河湟谷地以汉族为主外,其它地区皆以藏、哈萨克、蒙古、裕固等牧业民族为主。分县区情况是:

海北州是多民族地区。2013年底,共有25个民族,总人口292617人。总人口在8000人以上的民族有:汉族98455人,占总人口的33.65%;回族95083人,占总人口的32.49%;藏族72766人,占总人口的24.87%;蒙古族15560人,占总人口的5.32%;土族8958人,占总人口的3.06%;其他民族1795人。全州总人口中,藏族分布最广。回族主要分布在门源县和祁连县。蒙古族主要分布在祁连县、海晏县、门源县。土族人口主要分布在门源县。撒拉族人口的90%分布在祁连县。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段的南北两侧,周边与1个国家,3个省区,8个县市接壤,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甘肃省唯一的边境县。全县总面积6.93万平方公里,约占甘肃省总面积的14%,总人口1.18万人,辖2镇2乡26个村委会,是甘肃省人均占有面积最大的县份之一。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是甘肃省唯一一个以哈萨克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有哈萨克、汉、回、蒙、维吾尔、撒拉等12个民族9229人。全县辖2乡1镇11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04万人,户籍人口9046人。其中,哈萨克族323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6%,是全国三个哈萨克族自治县之一。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于1954年,有裕固、汉、藏、蒙古等18个民族,总人口3.88万人,其中裕固族10533人,占总人口的27.1%,藏族10108人,占总人口的26%,是国务院确定的28个人口较少民族县份之一,

2017年底民乐县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2.53万人 凉州区,聚居着汉、藏、回、蒙等38个民族,总人口103.82万人, 永昌县辖6镇4乡,10社区,111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7439平方公里,总人口25.5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5万人。 截至2011年底,天祝县幅员面积为7149平方公里,下辖9镇10乡;户籍人口为21.52万人,共有28个民族,其中藏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7.14%。

生态保护

为保护祁连山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于1988年成立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甘肃省面积最大的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类型的保护区,地处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东起乌鞘岭的松山,西到当金山口,北临河西走廊,南靠柴达木盆地。地跨天祝、肃南、古浪、凉州、永昌、山丹、民乐、甘州八县(区)。下设22个保护站,155个护林站(点),3个木材检查站,1个森林公安局,21个森林公安派出所,全区共有林业职工1466人。区划面积272.2万公顷,林业用地60.7万公顷,分布有高等植物1044种、陆栖脊椎动物229种,森林覆盖率21.3%,境内有冰川2194条、储量615亿立方米,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每年涵养调蓄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内陆河72.6亿立方米水源。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确定试点建立祁连山国家公园,主要职责为保护祁连山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公园总面积5.02万平方公里。其中,甘肃省片区面积3.44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8.5%,涉及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民乐县、永昌县、天祝藏族自治县、凉州区等7县(区),包括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祝三峡国家森林公园、马蹄寺省级森林公园、冰沟河省级森林公园等保护地和中农发山丹马场、甘肃农垦集团。 青海省境内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占国家公园总面积的31.5%,包括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祁连县,海西州天峻县、德令哈市,共有17个乡镇60个村4.1万人。包括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其中祁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面积36.55万公顷,缓冲区面积17.51万公顷,实验区面积26.17万公顷。仙米国家森林公园面积19.98万公顷,黑河源国家湿地公园面积6.43万公顷。

经济发展

编辑
祁连山区,畜牧业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产业,随着工业发展,地区煤、铁、石油矿藏优势突显,采矿业逐渐成为地区主要产业。由于山区河流上游水力资源丰富,也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而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还没有成为祁连山地区的主要经济增长点。

畜牧业

畜牧业是祁连山地区的主要产业。早在秦汉时期,这里就是月氏、匈奴等游牧民族的驻牧地,汉武帝时期,开始设官马场。因此匈奴被逐出河西走廊时才有“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的唉叹。自汉至今, 甘肃一直是我国养马业的重地。后来这些地区也一直分别为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裕固族等游牧民族的牧场。特别是南麓的海西州各县、甘肃肃北、肃南、阿克塞、天祝等县,大都是纯牧业县。祁连县畜牧业:2015年全县共有草原1764万亩,有藏系羊、牦牛、阿柔马等各类牲畜160万头只匹,年产牛羊肉10000余吨、祁连大白毛1300余吨。 门源县境内各类草场面积686.4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583万亩,存栏各类牲畜56万头只,畜牧业在全县大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中占到近50%,是省州现代高效畜牧业示范基地和牛羊育肥贩运基地。 刚察县是青海省环湖重点牧业大县之一,可利用草场6546.04平方公里,2015年存栏牲畜102.02万头(只、匹)。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地域辽阔,是甘肃省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全县共有天然草场4676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4189万亩,占草原面积的89.5%。主要饲养的家畜有绒山羊、高山细毛羊、牦牛、马、骆驼等,各类牲畜25万多头(只)。年产绒毛近50万公斤,肉类125万公斤,畜产品以骆驼绒、山羊绒享有盛名。

2017年,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年末大牲畜存栏数5390头,下降8.08%,年末大牲畜出栏数2629头,增长78.72%;年末羊存栏数12.83万只,下降22.02%,年末羊出栏数13.99万只,增长13.28%。全县肉类总产量2362.33吨,增长17.13%;绒毛产量187.98吨,下降20.50%

肃南县拥有各类草原2677.55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2091.9万亩,现饲养各类牲畜116.72万头(只),其中自主培育的甘肃高山细毛羊饲养量达66.21万只,年出栏各类牲畜64万多头(只),出栏率在50%以上,畜牧业收入约占农牧民收入的65%以上,是甘肃省牛羊产业大县和全省优质高山细毛羊基地。

2017年民乐县,全县全年大牲畜合计63055头匹,其中役畜19930头匹,仔畜8284头匹。年末猪存栏13.37万头,年末羊存栏27.88万只,年末鸡(鸭.鹅)存栏49.74万只。全年猪、牛、羊出栏分别为15.74万头、0.81万头、17.36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15295吨,牛奶产量11402吨,绵羊毛产量541吨。 2017年永昌县畜牧业实现增加值3.06亿元,

采矿业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已探明的主要有煤、铁、钨、铬、铜、金、铅锌、菱镁矿、石英岩、蛇纹石、红柱石、煤矿等30多个矿种300多处矿点。其中北山地区的煤年产量40多万吨。南山地区的七十二道沙金沟在省内外驰名。南山地区的鹰咀山金矿,黄金年产量达1.5万两。大道尔吉铬矿为全国第三大铬矿。丰富的铁矿资源吸引着众多客商。

2017年肃南县完成原煤5.08万吨,铜金属含量15766.4金属吨,铁矿石965.5万吨,石灰石398.6万吨,钨精粉2458.95吨。

矿产资源品种主要有煤、陶土、石英砂、萤石、硅石、花岗石、地热水等。探明储量的矿种有15种,石英石、石膏、芒硝、花岗岩等非金属资源在西北占据优势。除煤的开采规模较大,有一定的历史,其余均属近几年发现。我区煤炭资源初步探明储藏量约8400万吨,其中设计可开采储量约为1700万吨,年开采量近几年均为30万吨左右,开采回采率为82%,实际回采率为70%,煤炭主要有无烟煤和有烟煤。

水电

祁连山南麓大通河上的小水电站祁连山南麓大通河上的小水电站

祁连县境内,黑河、八宝河、托勒河源头,年径流量23.22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56.77万千瓦,现已开发水电2.2万千瓦。 门源县水能理论蕴藏量为56万千瓦,2015年已建成水电站21座,装机容量19千瓦;在建水电站8座,装机容量19.6千瓦。

祁连山西段北麓张掖的龙首二级电站祁连山西段北麓张掖的龙首二级电站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截止2018年共有水电站42座,总装机容量113.94万千瓦,涉及武威、金昌、张掖3市的天祝、凉州、永昌、山丹、肃南和甘州6县区。按流域分,黄河(大通河、金强河)流域4座,装机容量6万千瓦;石羊河流域21座,装机容量19.87万千瓦;黑河流域17座,装机容量88.07万千瓦。按建设性质分,33座已建成,9座正在建设。按开发方式分,龙首一级、皇城水库、西营水库银溪、马场一号等4座为坝后式水电站,宝瓶河、龙首二级、小孤山、冰沟一级、讨赖河三道湾等5座为混合式水电站,其余33座为引水式水电站(引大小水池、引大菜子沟、马场二号3座为渠道电站)。

肃北县县境内有党河、榆林河、疏勒河、石油河四条常年河流,年径流量14.5亿立方,水能资源蕴藏量达26万千瓦。目前已建成和正在建设水电站5座,年发电量将达到6000万度。 21世纪初,永昌县建成小水电站21座,农村小水电装机容量达到9.28万千瓦,

旅游业

祁连山南麓门原县百里油菜花海景区祁连山南麓门原县百里油菜花海景区

海晏县境内有青海湖沙岛、金银滩草原、原子城、西海古郡等景点。 门源县西部是祁连山金牧场和环湖地区海拔最高的岗什卡雪峰,中部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百里油菜花海,东部是仙米国家森林公园,其间还有卡约、辛店文化遗址。百里油菜花海先后荣获“中国最美油菜花海”、“全球十大绝美花海”等称号,门源县成功入选“中国最美的10佳乡村(小镇)”。 祁连县境内有:祁连山草原、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祁连风光”、中国百座避暑名山--牛心山、黑河大峡谷、亚洲最大的半野生鹿驯养基地、阿咪东索、八一冰川、卓尔山等旅游景点。 刚察县的旅游资源有:青海湖、闻名遐迩的鸟岛、普氏原羚自然保护区、青海湖祭海台、五世达赖泉、仙女湾景区、湟鱼家园景区、舍布齐岩画等景观。 肃北县1988年经省政府批准开辟了哈什哈尔国际狩猎场,常年接待国外客人前来狩猎。

肃南县境内旅游资源富集,既有雪山冰川、大漠戈壁、草原森林、河流瀑布、幽谷深涧、丹霞地貌等自然资源,又有久远的历史文化遗迹、独特的裕固族民族风情、瑰丽的石窟壁画艺术、多样的宗教文化,各类景观资源高度复合,现已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7个,先后荣获“最具民俗风情的生态旅游大县”“中国绿色名县”“省级县域旅游产业示范县”等荣誉称号,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和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确定为“中国民俗文化摄影基地”,是甘肃省4个生态旅游示范县之一,荣获全国避暑休闲百佳县、2017最美中国榜旅游目的地、特色魅力旅游城市等称号。

由于资源秉赋差异,祁连山地区各县市经济发展很不均衡,统计结果情况大致是:2018年肃北县国民生产总值实现14.1亿元,财政收入3.49亿元,牧农民收入24951元。 2017年,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6299万元,财政收入完成18370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101万元,下降45.0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866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097元和2487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098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560元。 肃南县201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1.01亿元,全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709万元,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7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72元。 民乐县,201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1.13亿元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82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362元, 2017年,凉州区实现生产总值275.79亿元,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31.9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3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00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005元。 永昌县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96亿元,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15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67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376元。

下一篇 横断山脉

上一篇 边缘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