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目十行 编辑
一目十行(yī mù shí háng)是一则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梁书·简文帝纪》。
一目十行的意思是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该成语的结构为主谓式;在句中一般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中文名:一目十行
外文名:ten lines at a glance (idiom), to read very rapidly
读音:yī mù shí háng
出 处:《梁书·简文帝纪》
近义词:走马观花、一蹴而就、倚马可待、一挥而就、不假思索
反义词:慢条斯理、老牛破车、蜗行牛步、字斟句酌
语法结构:主谓式
语法功能:作谓语、状语
注音字母:ㄧ ㄇㄨˋ ㄕㄧˊ ㄏㄤˊ
后由此演变成成语“一目十行”。
有一天,梁武帝为了确认儿子是否真的有才华,便把萧纲叫到跟前,给他出了一道题目,说:“大家都说我儿子是个小神童,今天为父考考你。你就坐在我面前写,让我亲眼看看,看你是否真的文采出众!”
萧纲听完,什么话都没说,拿起笔来,略微思考了一下,便提笔写起来,不一会儿工夫就写好了。梁武帝拿起文章,边读边赞叹地说:“好啊, 全文语句流畅,辞藻甚美,这下子大家都要夸赞我儿的才学了。”萧纲听完父亲的夸奖,非常高兴,从此更加努力地学习了。
萧纲长大以后,非常喜欢读书,而且看书的速度极快。
一目十行在句中一般作谓语、状语;含褒义,形容看书非常快。
运用实例
宋代·刘克庄《杂记六言五首》:“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那三官双名景隆,字顺卿,年方一十七岁。生得眉目清新,丰姿俊雅,读书一目十行,举笔即便成文,元是个风流才子。”
现代·李准《黄山借笔》:“这一刹那是如此宝贵,像幼年在课堂上看小说一样,我恨不得自己的眼睛‘一目十行’。”
现代·杨绛《洗澡》:“他一目十行地把罗厚指着给他看的文章看了一遍,还给罗厚说:‘全是狗屁!’。”
现代·甘铁生《都市的眼睛》:“他看着报,听着孩子们追追打打和过往行人,车辆的嘈杂声,一目十行地浏览着一一取报的邻居随时都可能来。”
“走马观花”的意思是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一挥而就”的意思是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绘画非常快。“一蹴而就”的意思是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倚马可待”的意思是靠着即将出征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立等完稿;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不假思索”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一目十行”和“走马观花”都有“不求甚解”的意思,但“一目十行”偏重于“十行”而“不求甚解”,也有速度快的含义。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