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鱼 编辑
玉鱼,刻玉为鱼,是一种珍玩和佩饰。1.美玉雕成的鱼形珍玩。2.玉制的鱼形佩饰。3.传说吴楚七国反时,楚王戊太子适朝京师,未从坐,死于长安,天子敛以玉鱼一双。见唐韦述《两京新记》后因以“玉鱼”指殉葬品。
中文名:玉鱼
馆藏地点: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
出土时间:二十世纪后半叶
所属年代:西周
类别:玉器
出土地点:河南省三门峡虢国墓地
新石器时代
(以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为例)
新石器时期的鱼形玉器数量不多,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时期和西辽河上游流域的红山文化只有少量发现。
良渚文化的鱼形玉器:浙江余杭反山墓M22出土的玉鱼【1】,玉质沁为黄白色,圆雕鱼形,造型生动,横截面呈椭圆形,圆眼,鱼尾部分叉,腹下有两个小孔。
红山文化的鱼形玉器:阜新胡头沟墓地M1出土的绿松石雕鱼【2】。
新石器时代的鱼形玉器,朴实简练、较为生动,夸张抽象地模仿鱼的自然形态。由于新石器时期出土玉鱼的数量稀少,相关资料不足以使笔者对其作出系统的探讨,相关内容容予另述。
商代
以庄重的青铜器闻名的商代,其青铜工具在制玉工艺中得到应用,使琢玉技术显著提高.商代,是古代鱼形玉器制作的鼎盛期之一。笔者所收集的相关资料中有明确出土单位或地点的商代鱼形玉器分别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墓葬【3】、湖南宁乡黄材三亩地【4】、山西灵石旌介村商墓【5】、山东益都苏埠屯第一号奴隶殉葬墓【6】和山东滕州前掌大墓葬【7】等商代墓葬遗址。商代鱼形玉分有片雕和半圆雕两种。
笔者按整体造型对片雕类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三型:
A型 直条形,长度一般在3到8厘米。可分为两个亚型:
Aa型 鱼身略宽。现举两例Aa型玉鱼:
标本一:河南安阳小屯西北地出土,M11:13【8】,鱼身较直,阴刻直线表现鳍、尾,以眼为孔,长约3厘米。
标本二:山东滕州前掌大商墓M206出土【9】,深绿色,有暗褐色沁。双面雕,分尾平直。唇部有一圆孔。长7.45、宽2.2、厚0.24厘米。
Ab型 鱼身狭长。现举两例Ab型:
标本一:山东益都苏埠屯第一号奴隶殉葬墓M1:51【10】, 鱼身细长,体扁平,大圆眼。用阴刻直线表现鱼鳍。近口处有一小圆孔。长7.2厘米。
标本二:山东省滕州市前掌大墓葬M13【11】出土,青色,有灰白色沁。双面雕,分尾细长平直。圆睛,口大张,口内有一圆孔。长6.2、宽0.8、厚0.3厘米。
B型 璜形,拱背跳跃,吻部斜伸向前下方、分尾斜向后下方。可分为两个亚型:
Ba型 身体相对较宽,弯成的弧度约在60°到100°之间。鱼尾与A型相似,背鳍和两个腹鳍都用排列整齐的等距平行直阴刻线表现。仅见少数精雕玉鱼上有鳞片出现。举两例。
标本一:山西灵石旌介村商墓M1:44【12】, 浅绿色,扁平体,呈弯曲状,以孔代眼,雕刻刀法简练。长5.3厘米。
标本二;山东省益都苏埠屯墓葬出土【13】,鱼身有阴刻弯形鳞片,以阳线双钩饰鱼尾,头尾各有一孔。长9、宽1.7??2.3、厚0.2厘米。
Bb型 身体较长,弯成的弧度约在120°到180°之间,部分玉鱼甚至超过180°。山东滕州前掌大商墓M119出土两件玉鱼【14】属于此型,标本M119:5、标本M119:6:浅黄色,带有褐色沁点,阴刻线双面雕,鱼身弯曲似璜形,作鱼跃状,阔嘴、弧背,嘴部有一穿孔,尾部扁薄似刻刀。上,长7.1、宽1.3、厚0.2厘米,下,长8.7、宽1.4、厚0.2厘米。
Bb型玉鱼中不乏精雕作品:出土于殷墟妇好墓的一件【15】,腹鳍凸出背鳍雕作扉棱状。湖南宁乡黄材三亩地出土的三件鱼形玉器【16】,身部和尾部都分别用云纹和三角形纹装饰。
C型 鱼身圆肥宽阔呈扁圆形。宽度在2到3厘米,鱼鳞是用两到三排小弧线表现。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一件玉鱼【17】可归为此型:
墨绿色,身体圆肥,分别用阴刻弧线和直线表现鳞、鳍和尾,口部有一孔。长7.11、宽2.78、厚0.41厘米。
半圆雕,扁圆柱体。较厚,边沿光滑,立体感较强。出土于山东滕州前掌大商墓M213的一件玉鱼【18】属此类型:
淡青色,半圆雕、双面雕,头宽尾窄,鱼身遍布弧线形鱼鳞,圆睛,长5.35、宽1.2、厚0.54厘米。
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商代鱼形玉器多出土于商晚墓葬遗址。笔者据现有之资料将商代鱼形玉器的基本特征概括为:
1 片雕类从整体造型来看共有直条形、弯弧形和扁圆形三型。造型生动、夸张。
2大圆眼(以孔代眼)。鱼吻部分为:吻部前伸且上下外凸呈“T”形、上吻向上翻、上吻向下卷三种。
3背鳍和两个腹鳍都用排列整齐的等距平行直阴刻线表现。
4尾部有三种,为斜刃刻刀型尾、微分叉尾和勺形尾。
5多素面,少数精雕玉鱼身上有弧线形鳞片。
6钻孔在眼部或者嘴部。
7 A、C型长度在5到8厘米,A、B、C形宽度在0.7到3厘米、厚度在0.2到1厘米。
西周
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鱼形玉器制作的又一个高峰。在北京琉璃河燕国墓地【19】、北京昌平白浮墓【20】、河北元氏西张村墓葬【21】、山西天马??曲村晋侯墓地【22】、陕西宝鸡弓鱼国墓地【23】、陕西长安沣西乡【24】、陕西长安张家坡【25】、陕西岐山贺家村西周墓【26】、甘肃灵台白草坡【27】、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28】等西周墓葬遗址皆有西周玉鱼出土。出土的数量大,造型各异。按照雕刻技法分类有片雕和圆雕两类。
1、片雕,笔者按整体造型将片雕类分为两型:
A型 直条形,与商代A型玉鱼大体相似。较商代不同的是:有的玉鱼上下边沿斜磨,从而立体感增加。A型可分为两个亚型:
Aa型 鱼身相对较宽。与商代Aa型相似.现举两例西周Aa型玉鱼:
?陕西长安张家坡西周墓M170出土【29】,标本M170:233。绿色。长条形。圆眼,尾部呈斜刃状,口部有一孔。长6.6厘米。
?陕西岐山贺家砖厂墓葬M7【30】,青玉,微泛黄,扁平体,鱼身较直。其上吻向上微翘,下唇凸出尖角。尾部分叉,两面削薄呈刀刃形。长7.2、宽1.9、厚0.25厘米。
Ab型 鱼身相对较为狭长。造型与商代Ab型相似,开始出现长度超过10厘米的玉鱼。出土于北京昌平白浮西周墓的两件玉鱼【31】属此类型:
标本M3:35
2件基本相同。黑色,头部钻一孔,背、腹有鳍,尾部有缺口象征尾鳍。长10.8厘米。
B型 弧形,可分为两个亚型。
Ba型 与商代B型相近。分别出土于山西省洪洞县永凝堡西周墓葬和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孟姑墓M2006的两件玉鱼可归为此型:
?永凝堡西周墓葬【32】 标本BM5:12 青绿色,体扁平,磨光,刻有嘴、尾、眼,口部打孔。尾呈三角形,有缺口。
?虢国孟姑墓【33】 标本M2006:91 杂玉质,玉沁蚀成白色,双面雕,阴线刻出圆眼、鳃、鳞及尾纹。嘴部一行三孔,尾部一孔。长7.1、宽2.5、厚0.4厘米。
Bb型 ?形,迄今仅见一件,出自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M2009【34】,青玉,浅豆青色,鱼体有沁色,双面雕,鱼体呈团曲状,“臣”字眼,鱼双唇分别向上下弯曲,鱼尾分叉,头部有一打孔。直径4.8、厚0.3厘米。
2、圆雕,例如,出土于山西曲沃晋侯墓地M92的四件圆雕鱼形玉【35】。标本M92:67,四件,青玉,呈墨绿色。一面平齐另一面圆凸,每两鱼可合为圆柱体。鱼嘴有小孔。长11.6厘米。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西周的鱼形玉器一定程度上承袭商代的风格,但也有创新和发展。笔者就现有的相关资料总结西周玉鱼的特点:
1 西周玉鱼制作较商代较为规矩、精美。有圆雕和片雕两种,其中以片雕作品为多。鱼眼和弧线形鱼鳞多用“一面坡”技法斜磨。
2 鱼眼有两种:圆眼和“臣”字眼。上吻向上微翘下唇凸出尖角的玉鱼数量增加。鱼鳍用排列整齐的等距平行直阴刻线表现。
3 西周的Ab型较商代Ab型更长,有的Ab型玉鱼长度超过10厘米。
注释:
【1】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反山考古队:《浙江余杭反山良渚墓地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1期。
【2】方殿春、刘葆华:《辽宁阜新县胡头沟红山文化玉器墓的发现》,《文物》1984年6期。
【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妇好墓》,1980年。
【4】喻燕姣:《略论湖南出土的商代玉器》,《中原文物》2002年10期。
【5】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灵石县文化局:《山西灵石旌介村商墓》,《文物》1986年11期。
【6】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益都苏埠屯第一号奴隶殉葬墓》,《文物》1972年8期。
【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工作队:《滕州前掌大商代墓葬》,《考古学报》1992年3期。
【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76年安阳小屯西北地发掘简报》,《考古》1987年4期。
【9】见古方等:《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四卷58页,科学出版社,2006年。
【10】同【6】注
【11】见古方等:《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四卷152页,科学出版社,2006年。
【12】同【5】注
【13】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州市博物馆:《青州市苏埠屯商代墓发掘报告》,《海岱考古 第一辑》1989年。
【1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工作队:《山东省滕州市前掌大商周墓地1998年发掘简报》,《考古》2000年7期。
【15】见古方等:《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五卷35页,科学出版社,2006年。
【16】同【4】注
【17】见古方等:《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五卷66页,科学出版社,2006年。
【18】见古方等:《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四卷46页,科学出版社,2006年。
【1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市文物工作队、琉璃河考古队:《1981??1983年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发掘简报》,《考古》1984年5期。
【20】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北京地区的又一重要考古收获,昌平白浮西周木椁墓的新启示》,《考古》1976年4期。
【21】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河北元氏县西张村的西周遗址和墓葬》,《考古》1979年1期。
【22】北京大学考古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第五次发掘》,《文物》1995年7期。
【23】宝鸡市博物馆:《宝鸡弓鱼国墓地》,1988年。
【24】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报告 1955??1957年陕西长安县沣西乡考古发掘资料》,1963年。
【2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张家坡西周墓地》,1999年。
【26】陕西周原考古队:《陕西岐山贺家村西周墓发掘报告》,《文物资料丛刊 8》1983年。
【27】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队:《甘肃灵台白草坡西周墓》,《考古学报》1977年2期。
【28】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三门峡虢国墓地(第一卷)》,1999年。
【2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陕西长安张家坡M170号井叔墓发掘简报》,《考古》1990年6期。
【30】见古方等:《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十四卷57页,科学出版社,2006年。
【31】同【20】注
【32】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洪洞县文化馆:《山西洪洞永凝堡西周墓葬》,《文物》1987年2期。
【33】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上村岭虢国墓地M2006的清理》,《文物》1995年1期。
【34】见古方等:《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五卷152页,科学出版社,2006年。
【35】同【22】注
【36】李晓峰、伊沛扬:《济南千佛山战国墓》,《考古》1991年9期。
【37】河南信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光山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春秋早期黄君孟夫妇墓发掘报告》,《考古》1984年4期。
【38】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侯马上马墓地发掘简报(1963??1986年)》,《文物》1989年6期。
【39】见古方等:《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十卷64页,科学出版社,2006年。
【40】见古方等:《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十卷91页,科学出版社,2006年。
【41】见古方等:《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十五卷81页,科学出版社,2006年。
【42】周南泉:《古代玉器系列讲座 秦代玉器初探
青玉,冰青色,局部受沁呈土黄色。玉质细腻,半透明。鱼呈弯曲形,头、眼、鳍、鳞俱全。口部有一圆穿。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