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 编辑

唐朝名僧

悟空悟空

悟空(731年-812年),俗姓车,名奉朝,法号法界,唐代京兆云阳县(今陕西泾阳县西北)人,祖上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贵族。 唐代高僧。

悟空天资聪明,喜欢汉籍典章。唐天宝十年(751年),奉旨随中使张韫光等一行人出使罽宾,沿“丝绸之路”中道,经安西逾帕米尔高原,终抵达罽宾东都犍陀罗,后卧病不起,无法与使团东归。不久病愈,在犍陀罗寺拜三藏法师舍利越摩为师,剃度为僧,取法名达摩驮都,在那烂陀寺学经三年。悟空出家后即遍游北天竺、中天竺各国,访佛家遗迹,学习梵文。曾到可敦寺。如此巡礼、游历四年有余,后发愿归国。悟空经阿富汗兴都库什山、瓦谷函地进入新疆。后因战乱,河西道不通,悟空转赴北道,至北庭都护府时,因归路不通,在北庭居住了10年,在此期间,会见了四镇北庭宣慰中使段秀明等人。唐贞元六年(790年)二月,安全抵达京都长安。于元和七年(812年)圆寂。

悟空毕生为弘扬佛法、印度取经、翻译佛经、交流中外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有史记载唐代最后一位去印度取经的佛僧。 其参与翻译了《十力经》1卷及《回向轮经》1卷、《十地经》9卷。另外悟空在编纂《贞元释教录》过程中,圆照就悟空游历印度及来往于西域各地的活动,写成的《悟空入竺记》一书,为研究当时印度和西域诸藩国佛教文化及与唐朝的关系,提供了较为翔实的第一手珍贵资料。古典名著《西游记》还以悟空为模型,塑造出神化了的孙悟空,代代流传。

基本信息

编辑

别名:法界

字:悟空禅师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鲜卑后裔

出生地:京兆郡云阳县(陕西泾阳)

出生日期:731年

逝世日期:812年

主要成就:安抚罽宾,携带经文及佛舍利返唐

本名:车奉朝

皈依佛门

编辑
早年从军,为小吏,自小天资聪敏,喜爱儒学,为人孝悌名闻乡里。

唐玄宗天宝九年(750),罽宾遣特使赴长安,表示意愿归附。

次年(751),唐玄宗派中使内侍省张韬光及40余众护送罽宾使者返西域时,车奉朝任左卫泾州四门府别将员外置同正员。

悟空悟空

天宝十二年(753),唐使团启程从罽宾返回长安,抵达罽宾国王冬天驻地犍陀罗。

至德二年(757年),车奉朝因患重病,不能如期随团返中原,便留在犍陀罗养病。病中发愿:如待病愈,愿落发为僧。时罽宾佛教盛行,高僧云集,车奉朝病愈后便皈依佛门,师从犍陀罗三藏法师舍利越魔,舍利越魔赐车奉朝法号法界。此后,法界随舍利越魔学习梵语,并随其游历罽宾、天竺等国访师问道,研学佛法。

广德二年(764年),南游中天竺国。

后世纪念

编辑

陕西泾阳.悟空禅师塔陕西泾阳.悟空禅师塔

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年),高僧圆照编撰《贞元释教录》,其卷下《入藏录》中新收的6部39卷经典中,就有悟空参与翻译的《十力经》1卷(署勿提犀鱼译)及《回向轮经》1卷、《十地经》9卷(上二部均署尸罗达摩译);并将悟空在西域的见闻写成《悟空入竺记》,作为《十力经》的序言,详细记述了悟空在天竺和罽宾的求佛事迹。自此,悟空在印度、西域的经历方被记入史籍。法国沙畹有法译本。

唐元和七年(812年)正月二十三日,悟空圆寂于长安护法寺,归葬嵯峨山二台之顶,建振锡寺和悟空禅师塔纪念。

宋代赞宁在《悟空入竺记》的资料基础之上加以补充,在《宋高僧传》“译经篇”中,正式为悟空立传。另外,赞宁的《宋高僧传》里,也为悟空立有《唐上都章敬寺悟空传》。

下一篇 佛牙舍利塔

上一篇 佛光普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