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战 编辑
重战是中国古代兵书《百战奇略》里记载的一篇兵法,乃取“持重”之义,旨在阐述如何坚持慎重用兵的指导原则问 题。它认为,对待战争必须持慎重态度,不可轻率行事而妄启战端。对敌作战中,只有真正 做到“见利则动,不见利则止”,才能使自己避免陷于危亡之地。这里所说的“见利则动, 不见利则止”,乃是本篇所强调的用兵“须务持重”的指导原则的生动体现和根本标志,它 实质是讲用兵打仗必须依据客观情况的利弊而决定动止。就是说,情况对我有利对就向敌人 发动进攻,情况对我不利时就停止进攻敌人。可见,无论是“见利则动”,还是“不见利则 止”,都是用兵“持重”的表现。本篇所强调的“须务持重”的作战指导原则,具有朴素的 唯物主义思想。
中文名:重战
性质:兵法
宗旨:坚持慎重用兵的指导原则问 题
出自:《百战奇略》
②不动如山: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
③栾书:春秋晋国将领。晋文公时下军主将栾枝之孙。晋厉公六年(周简王十一年,公 元前575年),在晋楚鄢陵(位于今河南鄢陵北)之战中,他任中军主将。
④范匄:即士匄,晋国大夫士燮(亦称范文子)之子,卒后谥宣子,故又称“范宣子”。
⑤疏行首:谓拉宽行阵间战道的距离,以利出战、击刺。行首,即行道,战道也。
⑥文子。即范文子。
⑦郤至:春秋晋景公时为温大夫,故又称温季。厉公时晋楚战于鄢陵,他任新军副将, 以“楚有六间”为据,力主速战勿失良机,为晋厉公所采纳,遂败楚军。
⑧二卿:指楚公子子反、子重,二人矛盾甚深。
⑨公说:自此以下句,汪本作“终败楚师”,因其不尽史载原文,故据《国语·晋语 六》补。公说,谓晋厉公欣然采纳郤至的建议。公,即晋厉公;说,通“悦”,高兴。
⑩本篇《重战》,马本及唐本、王本均无史例引文,今据汪本补入。此篇史例出自《左 传·成公十六年》及《国语·晋语六》。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