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休之 编辑
阳休之(509-582年),字子烈,右北平郡无终县(今河北省玉田县)人。北朝名臣、学者,北魏洛阳令阳固之子。
年少好学,起家幽州主簿,避乱入京。北魏时期,任员外散骑侍郎,迁给事中、太尉记室参军、通直散骑侍郎、祠部郎中、太常少卿。北齐建立后,累任散骑常侍、吏部尚书、中书监兼右仆射,封燕郡王。进入北周后,累拜太子少保、上开府、和州刺史。隋朝开皇二年(582年),罢任,病卒于洛阳。
阳休之一生历任魏、齐、周、隋四朝,官运亨通,为官有道,俱有惠政,使君主重之,吏民怀之。又博古通今,文章典正,著有《文集》30卷、《幽州古今人物志》、《韵略》等书,传于世。
全名:阳休之
字:子烈
封号:燕郡王
所处时代:北魏-隋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北平无终
出生日期:509年
逝世日期:582年
主要作品:《幽州古今人物志》
最高官职:右仆射
本名:阳休之
主要作品
著有个人文集三十卷(《北齐书·阳休之本传》)、《幽州古今人物志》三十卷,并行于世。
代表作品
《春日》
迟迟暮春日,霭霭春光上。柔露洗金盘,轻丝缀珠网。
渐看阶茝蔓,稍觉池莲长。蝴蝶映花飞,楚雀缘条响。
《秋》
日照前窗竹,露湿后园薇。夜蛩扶砌响,轻蛾绕烛飞。
《正月七日登高侍宴诗》
广殿丽年辉,上林起春色。风生拂雕辇,云回浮绮翼。
《咏萱草诗》
开跗幽涧底,散彩曲堂垂。优柔清露湿,微穆惠风吹。
朝朝含丽景,夜夜对华池。
儿子:阳辟强,东魏尚书水部郎中
孝庄帝立,解褐员外散骑侍郎,寻以本官领御史,迁给事中、太尉记室参军,加轻车将军。李神俊监起居注,启休之与河东裴伯茂、范阳卢元明、河间邢昕等俱入撰次。永安末,洛州刺史李海启除冠军长史。普泰中,兼通直散骑侍郎,加镇远将军,寻为太保长孙稚府属。寻敕与魏收、李同轨等修国史。太昌初,除尚书祠部郎中,寻进征虏将军、中散大夫。贺拔胜出为荆州刺史,启补骠骑长史。胜为行台,又请为右丞。胜经略樊、沔,又请为南道军司。俄而孝武帝入关,胜令休之奉表诣长安参谒。时高祖亦启除休之太常少卿。寻属胜南奔,仍随至建业。休之闻高欢推奉静帝,乃白胜启梁武帝求还,以天平二年达邺,仍奉高欢命赴晋阳。其年冬,授开府(高澄)主簿。世宗为大行台,复引为行台郎中。
四年,高欢幸汾阳之天池,于池边得一石,上有隐起,其文曰"六王三川"。高欢独于帐中问之,此文字何义,对曰:"六者是大王之字,王者当王有天下,此乃大王符瑞受命之徵。既于天池得此石,可谓天意命王也,吉不可言。"高欢又问三川何义,休之曰:"河、洛、伊为三川,亦云泾、渭、洛为三川。河、洛、伊,洛阳也;泾、渭、洛,今雍州也。大王若受天命,终应统有关右。"高欢曰:"世人无事,常道我欲反,今闻此,更致纷纭,慎莫妄言也。"
元象初,录荆州军功,封新泰县开国伯,食邑六百户,除平东将军、太中大夫、尚书左民郎中。兴和二年,兼通直散骑常侍,副清河崔长谦使于梁。武定二年,除中书侍郎。时有人士戏嘲休之云:"有触藩之羝羊,乘连钱之聪马,从晋阳而向邺,怀属书而盈把。"尚书左丞卢斐以其文书请谒,启高祖禁止,会赦不治。五年,兼尚食典御。七年,除太子中庶子,迁给事黄门侍郎,进号中军将军、幽州大中正。八年,兼侍中,持节奉玺书诣并州,敦喻高洋为相国、齐王。是时,显祖将受魏禅,发晋阳,至平阳郡,为人心未一,且还并州,恐漏泄,仍断行人。休之性疏放,使还,遂说其事,邺中悉知。于后高德政以闻,显祖忿之而未发。
齐受禅,除散骑常侍,修起居注。顷之,坐诏书脱误,左迁骁骑将军,积前事也。寻以禅让之际,参定礼仪,别封始平县开国男,以本官兼领军司马。后除都水使者,历司徒掾、中书侍郎,寻除中山太守。显祖崩,征休之至晋阳,经纪丧礼。乾明元年,兼侍中,巡省京邑。仍拜大鸿胪卿,领中书侍郎。皇建初,以本官兼度支尚书,加骠骑大将军,领幽州大中正。肃宗留心政道,每访休之治术。休之答以明赏罚、慎官方、禁淫侈、恤民患为政治之先。帝深纳之。大宁中,除都官尚书,转七兵、祠部。河清三年,出为西兖州刺史。天统初,征为光禄卿,监国史。休之在中山及治西兖,俱有惠政,为吏民所怀。去官之后,百姓树碑颂德。寻除吏部尚书,食阳武县干,除仪同三司,又加开府。休之多识故事,谙悉氏族,凡所选用,莫不才地俱允,加金紫光禄大夫。武平元年,除中书监,寻以本官兼尚书右仆射。二年,加左光禄大夫,兼中书监。三年,加特进。五年,正中书监,余并如故。寻以年老致仕,抗表辞位,帝优答不许。六年,除正尚书右仆射。未几,又领中书监。
休之本怀平坦,为士友所称。晚节说祖珽撰《御览》,书成,加特进,及珽被黜,便布言于朝廷,云先有嫌隙。及邓长颙、颜之推奏立文林馆,之推本意不欲令耆旧贵人居之,休之便相附会,与少年朝请、参军之徒同入待诏。又魏收监史之日,立《高祖本纪》,取平四胡之岁为齐元。收在齐州,恐史官改夺其意,上表论之。武平中,收还朝,敕集朝贤议其事。休之立议从天保为限断。魏收存日,犹两议未决。收死后,便讽动内外,发诏从其义。后领中书监,便谓人云:"我已三为中书监,用此何为?"隆化还邺,举朝多有迁授,封休之燕郡王。又谓其所亲云:"我非奴,何意忽有此授。"凡此诸事,深为时论所鄙。
休之好学不倦,博综经史,文章虽不华靡,亦为典正。邢魏殂后,以先达见推。位望虽高,虚怀接物,为搢绅所爱重。周武平齐,与吏部尚书袁聿修、卫尉卿李祖钦、度支尚书元修伯、大理卿司马幼之、司农卿崔达拏、秘书监源文宗、散骑常侍兼中书侍郎李若、散骑常侍给事黄门侍郎李孝贞、给事黄门侍郎卢思道、给事黄门侍郎颜之推、通直散骑常侍兼中书侍郎李德林、通直散骑常侍兼中书舍人陆乂、中书侍郎薛道衡、中书舍人高行恭、辛德源、王劭、陆开明十八人同征,令随驾后赴长安。卢思道有所撰录,止云休之与孝贞、思道同被召者,是其诬罔焉。寻除开府仪同,历纳言、中大夫、太子少保。大象末,进位上开府,除和州刺史。隋开皇二年,罢任,终于洛阳,年七十四。所著文集三十卷,又撰《幽州人物志》并行于世。
子辟强,武平末尚书水部郎中。辟强性疏脱,无文艺,休之亦引入文林馆,为时人嗤鄙焉。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