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昭仁皇后 编辑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1659年-1678年),镶黄旗满洲人,清圣祖玄烨的第二任皇后,清初开国五大臣、弘毅公额亦都孙女,辅政大臣、果毅公遏必隆次女。
钮祜禄氏生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约在清康熙十五年四月之前入宫,称为妃。 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二十二日,钮祜禄氏被册立为皇后, 同年十二月身患重病。康熙十七年(1678年)二月十六日,钮祜禄氏病逝。同年闰三月,上谥号为孝昭皇后。 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月,与孝诚仁皇后同葬于景陵。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上谥号为孝昭静淑明惠正和钦天顺圣皇后。经雍正、乾隆、嘉庆朝累加谥,为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钦天顺圣仁皇后,祔太庙。
康熙帝评价孝昭仁皇后天性纯孝、端庄温柔,知书达礼,孝敬太皇太后、皇太后恭顺柔婉,当了皇后之后节俭宽仁,德行彰著,是他的良配。大学士等为钮祜禄氏议奏的谥号“孝昭”,含义为慈惠爱亲、圣闻昭达。
中文名:钮祜禄氏
别名:孝昭仁皇后
国籍:中国
民族:满族
出生日期:1659年
逝世日期:1678年
出生地:北京
丈夫: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帝)
生父:钮祜禄·遏必隆
姑姑:清太宗元妃
妹妹:温僖贵妃
陵墓:景陵(今河北遵化马兰峪清孝陵东南二里之地)
封号:妃→皇后
生母:舒舒觉罗氏,遏必隆侧室
旗籍:镶黄旗满洲
谥号: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钦天顺圣仁皇后
去世地点:坤宁宫
出身显赫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出生于顺治十六年(1659年),属镶黄旗满洲,父亲是果毅公、领侍卫内大臣遏必隆,母亲是遏必隆的侧室舒舒觉罗氏。孝昭仁皇后为遏必隆的第二女。
孝昭仁皇后出身显赫,为索和济巴颜系钮祜禄氏,是清太宗元妃的亲侄女。孝昭仁皇后的祖父钮祜禄·额亦都是清初开国五大臣之一;祖母爱新觉罗·穆库什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四女,封号为和硕公主。其父遏必隆在顺治年间已经为一等公爵,任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位极人臣,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病故。
根据《开国佐运功臣弘毅公家谱》记载,遏必隆先后有四位妻妾。第一位是太祖第十二子和硕英亲王阿济格的第一女郡主,这位郡主在天聪九年正月嫁与遏必隆为妻,在崇德八年正月病故。第二位是和硕颖亲王萨哈廉之女,可能在康熙六年病故。第三位是正白旗满洲巴雅拉氏。第四位是舒舒觉罗氏,一般认为是侧室。这四位妻妾共为遏必隆生育七子五女。五位女儿里,大女儿嫁给巴林蒙古王扎什为福晋,第二女即孝昭仁皇后,第三女即温僖贵妃,第四女嫁给太宗之孙不入八分辅国公云升(爱新觉罗·高塞之子)为继妻,第五女嫁给镶白旗蒙古一等子阿玉什为妻。孝昭仁皇后的兄弟也大多官居高位,如:三弟法喀娶孝诚仁皇后胞妹为继妻,承袭一等公爵位、世管佐领,仕至内大臣;四弟彦珠娶孝懿仁皇后胞妹为妻,承袭世管佐领,仕至头等侍卫;五弟富保娶第一位旗人状元总督麻勒吉之女为妻,承袭世管佐领,仕至三等侍卫;六弟音德娶总督董维国之女为妻,承袭一等公爵位、世管佐领,仕至领侍卫内大臣;七弟阿灵阿娶孝恭仁皇后胞妹为妻,承袭一等公爵位、世管佐领,仕至领侍卫内大臣、理藩院尚书。由此可见,其家族之门第以及与皇室错综复杂的血缘关系。
正位中宫
《清人画孝昭仁皇后常服半身像》
康熙十六年(1677年),在康熙帝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的提议之下,选立钮祜禄氏为第二任皇后。同年五月,即开始筹备大婚的相关事宜。同年八月二十二日,以大学士索额图为正使,大学士李霨为副使,册立钮祜禄氏为皇后。
前期遣官邸告天地、太庙后殿,康熙帝亲自到奉先殿告祭。册立的当日,设节案于太和殿,正中设册宝案于左右,同日,册封贵妃、嫔册宝案于左右稍后。康熙帝驾临太和殿,阅册宝,王公百官身着朝服按次序侍立,命正副史持节行册立礼。正副史至景运门,内监接奉节册宝入宫,皇后受册宝,行礼如仪。康熙帝率领王公大臣到太皇太后、皇太后宫行礼。次日,皇后着礼服到太皇太后、皇太后宫、皇帝前,各行礼如仪,公主、福晋、命妇免随行礼,三日之后,康熙帝在太和殿,接受王公百官上表行庆贺礼,免除了公主、福晋、命妇参拜皇后行礼,之后颁诏天下。
因病早逝
钮祜禄氏被册为皇后之后,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十二月患病。 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康熙皇帝命御前三等侍卫萨勒让总管内务府大臣噶鲁、海拉荪二人通知总管内务府其余大臣,为皇后钮祜禄氏念经祈福。
康熙十七年(1678年)正月,康熙皇帝下令让喇嘛们为钮祜禄氏念经祈福,又让道士们在大光明殿祭星,朝中大臣也上折请求为皇后祈福。同年二月二十六日巳时,钮祜禄氏病逝于坤宁宫,时年二十岁,仅在皇后尊位上半年左右。
连续两任皇后的死,带给康熙皇帝沉重的打击,当时身为祖母的孝庄太皇太后也深受震动,亲自来到乾清门外,要进到坤宁宫为钮祜禄氏哭临。康熙皇帝坚持不肯,反复苦劝,太皇太后才回去。
康熙十七年(1678年)二月,钮祜禄氏去世后,康熙帝辍朝五日下令丧仪从简,免除了外省官员命妇的服丧穿孝,其余丧仪与孝诚仁皇后相同。 内务府按照孝诚仁皇后的先例,将孝昭仁皇后奉移至北海团城西侧的空院暂安,但康熙帝不满意,认为那里没有殿也没有门,看守的人也很辛苦。七天后,下令将孝昭仁皇后的梓宫奉移至武英殿暂安。 三月二十五日,梓宫被奉移至巩华城暂安。 同年闰三月二十一日,为钮祜禄氏上谥号,曰孝昭皇后。同年四月,升祔奉先殿。
敕立家庙
康熙十七年(1678年),孝昭仁皇后去世后,康熙帝降旨为她的父亲遏必隆敕立家庙,并赐康熙帝亲笔书写的榜额。 这座家庙在同年十二月建成,康熙帝在御制碑文中提到,用赐丰碑来显示国家不忘故旧之恩,体现出孝昭仁皇后作为八旗勋旧世家之女所产生的特殊影响。
安葬景陵
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康熙帝陵寝景陵竣工,遂将仁孝皇后、孝昭皇后梓宫从巩华城移至遵化县景陵入土安葬。十七日行启奠礼,遣皇子致祭,读文、祭酒行礼。王以下、四品官以上,公主福晋以下、大臣命妇以上齐集随行礼。十九日启灵驾,所过地方五十里内文武官员于道右百步外跪迎。二十六日至陵区,暂安芦殿内,祭告天地、太庙、社稷及孝陵、山神后,移二后梓宫于地宫。
同年三月初七日,先行迁奠礼,读文致祭。初八日,设仪驾,王公大臣祭酒举哀行礼。是日吉时,康熙帝亲临,王以下满汉大臣齐集,祭酒三爵,奉移龙輴,由隧道入地宫,奉安宝床,仁孝皇后梓宫在左,孝昭皇后梓宫在右,前均置香册香宝。进地宫的人,只有皇后姻戚大臣及钦命内务府礼部、工部堂官。康熙帝于方城前亲自奠祭酒三爵,齐集王公百官举哀行礼。至此,赫舍里氏的梓宫被安葬在景陵。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为钮祜禄氏上谥号为孝昭静淑明惠正和钦天顺圣皇后。 雍正元年九月,为康熙帝的四位皇后的谥号都加上了“仁”字,并将他们升祔太庙, 钮祜禄氏为“孝昭静淑明惠正和钦天顺圣仁皇后”。 乾隆元年三月,孝昭仁皇后的谥号加上“安裕”两字。嘉庆四年五月,孝昭仁皇后的谥号加上:“端穆”两字,为“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钦天顺圣仁皇后”。
康熙帝在册谥钮祜禄氏时评价孝昭仁皇后道:“奉事太皇太后、皇太后恪恭婉顺,殚竭孝忱,正位宫闱,节俭宽仁,克襄内治。” 是一位称职的皇后。
孝昭仁皇后被册立为皇后之后,圣祖为孝昭仁皇后之父遏必隆立庙祭祀。这座庙在康熙十七年十二月建成,圣祖御制碑文内称:“孝昭仁皇后仁孝性成,温恭德著,久存屺岵之思,每深箱露之感。”“落成之日,用锡丰碑,昭国家不忘故旧之恩,示皇后永怀顾复之念。”体现出孝昭仁皇后作为八旗勋旧世家之女所产生的特殊影响。
孝昭仁皇后崩逝之后,内阁为其拟定谥号时,大学士等议奏:按谥法,慈惠爱亲曰孝,圣闻昭达日昭。皇后天性纯孝,睿德懋昭,允足垂范万世。拟谥号为孝昭皇后。得到康熙帝的认可。其谥号为“昭”,满文作“genggiycn”,意为“明澈、英明”。
康熙帝在《镶黄旗钮祜禄氏弘毅公家谱》的御制碑文内评价,孝昭仁皇后仁孝性成,温恭德著,于国有恩,于己有思,体现出孝昭仁皇后作为八旗勋旧世家之女所产生的特殊影响。
入宫时间
孝昭仁皇后的入宫时间和入宫时的位份,史籍没有明确的记载。根据从康熙朝内务府《奏销档》的记载,康熙八年(1669年)二位蒙古格格入宫,以及康熙十年(1671年)六位八旗格格入宫时,均没有孝昭仁皇后已在宫中的记录。康熙十三年孝诚仁皇后去逝后,档案记载中提及后宫诸位娶祭祀孝诚仁皇后,但也没有孝昭仁皇后是否已经入宫的确切记录。康熙十五年(1676年)四月,孝庄文皇后下达懿旨,将内务府仓库中的一些钗子进行分配,将其中八个钗子给即将入宫的“佟舅舅之女格格”,再将八个钗子给“乾清宫之妃”,此处的“妃”为单数,指的即是孝昭仁皇后,这是已知档案中第一次出现可以确定为孝昭仁皇后的记载。
当代学者王冕森认为,钮祜禄氏至迟在康熙十五年(1676年)四月已经入宫。 具体入宫时间有两种推测:
(一)康熙十年(1671年)入宫。当年有六位八旗格格入宫,遏必隆之女庶妃钮祜禄氏有可能就在其中。但根据《奏销档》记载,康熙十年(1671年)入宫的遏必隆之女,在当时还需要乳母照顾,可见比较年幼;而孝昭仁皇后出生于顺治十六年(1659年),时年十三岁,应不需乳母照顾,因此,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于康熙十年(1671年)入宫的说法也证据不充分。
(二)康熙十五年(1676年)入宫。遏必隆次女钮祜禄氏作为既定的继皇后人选,以妃位入宫。但当时康熙皇帝的后宫主位均没有封妃的位号,也无相关典礼的记载。孝昭仁皇后被册立时,朝廷还为其“补行纳采礼、大徵礼”,有可能孝昭仁皇后是在孝诚仁皇后的丧期之内入宫,称“妃”与后来的妃位进行对比,应视为继立为皇后之前的一种短期尊称更为合适。
也有学者认为,孝昭仁皇后是在与孝诚仁皇后竞争皇后尊位失败之后,以妃的身份与孝诚仁皇后一同入宫。但王冕森认为,圣祖册立孝诚仁皇后时,孝昭仁皇后只有七岁,不可能被立为皇后,因此这种说法不可信。从已有的史料来看,康熙十五年入宫的说法更为可信。
死因争议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的死因,也有不同的说法。
病逝说
通常的说法为钮祜禄氏因病而逝。 根据档案记载,钮祜禄氏在康熙十六年(1677年)十二月已经患病,康熙曾命令内务府大臣和喇嘛们为皇后祈福。
难产说
法国传教士张诚曾在私人笔记中记载,钮祜禄氏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的死因相同,二人都是死于难产。
当代学者王冕森认为,对于钮祜禄氏崩逝的情况,张诚应是从别人处听来的,或许钮祜禄氏是因流产或其他产后疾病崩逝,而张诚却理解且讹传为难产。张诚所记载的钮祜禄氏是因难产而亡之事,应不属实,钮祜禄氏应是病死,但具体死因尚不明确。
关系 | 姓名 | 身份简介 |
---|---|---|
祖父 | 钮祜禄·额亦都 | 清初开国五大臣之一,弘毅公 |
祖母 | 爱新觉罗·穆库什 |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四女,已革和硕公主 |
父亲 | 钮祜禄·遏必隆 | 额亦都第十六子,康熙朝辅政大臣,果毅公、领侍卫内大臣 |
生母 | 舒舒觉罗氏 | 遏必隆侧室,生二女,为孝昭仁皇后、温僖贵妃;子为法喀、彦珠、富保、尹德 |
嫡母 | 爱新觉罗氏 | 郡主,英亲王阿济格长女,天聪九年嫁遏必隆为妻,崇德八年正月病故 |
爱新觉罗氏 | 县主,颖亲王萨哈廉长女,约在康熙六年病故 | |
巴雅拉氏 | 正白旗满洲巴拉雅氏,为康熙朝一等公、散秩大臣钮祜禄·阿灵阿之母 | |
姑母 | 钮祜禄氏 | 清太宗皇太极元妃 |
兄弟 | 钮祜禄·色亮 | 遏必隆长子,少选三等侍卫,早卒,生母不详。未娶,侧室所生女嫁和硕简惠亲王爱新觉罗·德塞。 |
钮祜禄·阿固山 | 遏必隆次子,早卒,生母不详 | |
钮祜禄·法喀 | 遏必隆第三子,孝昭仁皇后同母弟,生母舒舒觉罗氏。嫡妻宗室阿颜图之女;继妻为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噶布喇之女赫舍里氏,即孝诚仁皇后之妹。承袭一等公爵位,世管佐领,至内大臣。 | |
钮祜禄·彦珠 | 遏必隆第四子,生母为舒舒觉罗氏。娶孝懿仁皇后胞妹佟佳氏为妻,承袭世管佐领,仕至头等侍卫 | |
钮祜禄·富保 | 遏必隆第五子,生母为舒舒觉罗氏。娶第一位旗人状元总督麻勒吉之女瓜尔佳氏为妻,承袭世管佐领,仕至三等侍卫 | |
钮祜禄·尹德 | 遏必隆第六子,生母舒舒觉罗氏。娶正白旗汉军董氏总督董维国之女为妻,承袭一等公爵位、世管佐领,仕至领侍卫内大臣 | |
钮祜禄·阿灵阿 | 遏必隆第七子,康熙朝散秩大臣、镶黄旗满洲都统,生母三继福晋巴雅拉氏。娶孝恭仁皇后胞妹乌雅氏为妻,承袭一等公爵位、世管佐领,仕至领侍卫内大臣、理藩院尚书 | |
姐妹 | 钮祜禄氏 | 遏必隆长女,生母不详,嫁漠南蒙古巴林部郡王札什为福晋。 |
温僖贵妃 (钮祜禄氏) | 遏必隆三女,孝昭仁皇后同母妹,生皇十子多罗敦郡王爱新觉罗·胤䄉 | |
钮祜禄氏 | 遏必隆四女,生母三继福晋巴雅拉氏,嫁清太宗之孙、正黄旗宗室辅国公云升为继妻 | |
钮祜禄氏 | 遏必隆五女,生母不详,嫁镶白旗一等子阿玉什为妻 | |
钮祜禄氏 | 遏必隆另有一女,应为孝昭仁皇后及温僖贵妃之妹,排行不详,生母不详,嫁广略贝勒褚英玄孙奉恩辅国公普昌(1675-1696)。 | |
庶妃钮祜禄氏 | 次序不详,为康熙十年入宫的六位外八旗格格之一。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