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时 编辑

清朝政治家、水利专家

李清时李清时

李清时(1705~1768年),清朝政治家、水利专家,字授侯,号蕙圃,安溪感化里(今湖头镇)人,大学士李光地从孙。

李清时历任嘉兴知府、运河道、河东河道总督、江南淮徐道、兖州知府、山东巡抚等职,期间多次组织治水,整治腐败,政绩显著,颇为百姓敬佩。因积劳成疾,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李清时曾自书四句于座右:“有水济运,无水淹田。帑不虚糜,功归实际。”人们把它称为治河要诀。

基本信息

编辑

全名:李清时

字:授侯

号:蕙圃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安溪感化里(今湖头镇)

出生日期:1705年

逝世日期:1768年

主要作品:《周易经义》

最高官职:山东巡抚

人物生平

编辑

早年经历

李清时,字授侯,福建安溪人,大学士李光地的从孙。乾隆七年(1742年)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任编修的职务。

步入仕途

乾隆十四年(1749年),被任命为浙江嘉兴知府。乾隆帝南巡时,有人建议从嘉兴到杭州另外开辟一条水道行驶船只,李清时从官塘外找到相连接的水道,向上通往江的平望,向下能通往杭州的坝子门,被称为副河。 遭逢父亲的丧事,辞去官职。办完丧事后,被任命为山东省兖州知府。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晋升为运河道。

治水有方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黄河在孙家集一带决口,运河从夏镇到南阳两边的河堤都被冲垮,李清时督促修缮。讨论这事的人有的打算用捆扎成的护岸的东西,将花费六十万国库银两;有人打算修建石头的堤坝,将花费三百万两库银。 李清时小时在海边行走,看到修堤拦海造田的人,把碎石块投到海水中,退潮后用木桩拦住,在上面填上土,加固成堤坝,李清时就参考了这种办法。 因为运河东西两岸都是水,取土困难,下令用石头堆砌在两边,在中间填入葑草,河水干涸之后,征调民工挖土放在上面,花费库银十四万多两,修成了两边的堤坝。 曹县发水,水流入微山湖,从韩庄湖口流出,韩庄闸口狭小,水不能流出,就下令毁掉闸北的石堤,在地面挖沟泄水。这事被皇上知道,皇上命令在这个地方修建一道滚水坝,高一丈二尺多。李清时请求降低到一丈高,让湖水下降到一丈后,就关闸蓄水。 泗河经过兖州流进府河,济宁城东过去有杨家坝,堵截河水使之流进马声湖,蓄水补济运河,到了伏天秋水暴涨不能排出,淹没了农田,李清时下令改堤坝为闸口,看水势大小来开启或关闭。 汶河分流进入蜀山湖和马踏湖,过去的做法是分水时让河水向南流的少,向北流的多,后来就反过来(向南多,向北少),运粮的船只经过袁口、靳口时,河道较浅,船不能过。李清时重新调整分水口,让南边的堤坝加长,北边的堤坝缩短,作为控制河水蓄积和排泄的措施,同时降低何家坝的高度,让汶河水向南的减少,向北的增加。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李清时调任江南准徐道。乾隆三十年(1765年),提升为河东河道总督,乾隆赏赐绸缎和貂皮给他的母亲。 因为每年修缮河堤时,管事的人不衡量地势的高低,过度花费库银,却没能让低洼的地方增高;李清时就命令管事的官吏,当水涨时,测量(提供)河堤高过水面的尺寸上报,选择堤坝最低的地方培土加高。 等到入伏后秋水暴涨,耿家寨(又称十四堡)河水超过旧堤,全靠预先修筑的新堤才免过水灾。李清时整治征募河工、征收材料方面的各种弊端,每年减少征收材料达一千多万斤。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运河东岸决口,李清时自己向上请求处分,皇上宽恕了他。

人物逝世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七月,李清时被任命为山东巡抚。高苑、博兴、乐安三个县遭受水患,李清时认为小清河下游堵塞,所以上游才决口,下令让有关官员调查验证。 这时突然发病,请求辞职,皇上没有答应。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去世。

主要影响

编辑

政治成就

李清时在嘉兴知府任内,朝廷籍没朱筌家产,有游棍二人伪造近侍大官的名片信札去嘉兴府讹诈,知县把此事上报,巡抚转报上去,御批“严审即行正法”。巡抚令李清时审理此案。他查明游棍讹诈实情,但财物尚未入手,仅以“假冒职名”罪从轻判处二人发配充军。按察使不同意这样判决,李清时一再坚持。按察使说:只怕知府你因此要受处分啦!李清时说:我因不枉杀人而丢官,无所悔恨!批复下来,还是照清时的原判执行。

李清时在担任山东兖州知府期间,该地素多水患,他如实向上呈报,请赈请贷,先后得到朝廷六十余万两白银的赈灾款,救活饥民无数。担任山东巡抚期间,打击腐败,让一些贪官污吏,闻风卸职而去。

水利成就

李清时治水善于观察推断水势状况,探究事情的原委。常常乘小船出入于荒草丛生的湖泽、河叉废港之中,有时徒步考察巡行,征询走访,一定要找到问题的关键,才实施修建工程。

在他担任河东河道总督期间,黄河沿岸堤坝每年都要整修,当时主事者大都不是根据实际情况施工,一律加土,高的过高,浪费国家经费,而单薄的反得不到合理加强。清时下令所属县呈报涨水时水位尺寸,选择堤身最薄处培土加固。那年伏秋水发,耿家寨等十四堡水淹过旧堤,幸好已经预先增高,才免遭淹没。当时河工征料于民,弊端百出,清时加以清理,可省便省,每年节减派料至千余万斤。

人物评价

编辑

李清时治水善相度情形,穷竟委。(《清史稿》评)

李清时刚正廉洁、铁面无私,久为部属钦佩。(《泉州市志》评)

人际关系

编辑

祖父:李鼎征,李光地季弟

父亲:李天宠,

堂兄:李清芳,李天宠弟李钟侨之子,官至兵部右侍郎、左侍郎。

主要作品

编辑

《周易经义》12卷

《朱子语类或问》22卷

《蚕书》1卷

《汛闸约言》1卷

《治河事宜》数册

后世纪念

编辑

清乾隆年间,李清时来到阳春村(今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阳春村)时,听说章公祖师事迹,为其题“开山恩主显化,六全章公祖师”黑色牌匾,悬挂于佛像上方。牌匾里面十二个字分成两列,右边是“开山恩主显化,”左边是“六全章公祖师”,牌匾左下方还有李清时的落款。该牌匾在20世纪70年代时被拆卖,2009年翻修时,只能以电子牌匾代替。

史料索引

编辑

《清史稿·李清时传》

《安溪县志》

《泉州市志》

下一篇 富尼汉

上一篇 崔应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