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来任 编辑
王来任(?-1688年),字宏宇,奉天人,清朝汉军正黄旗,天聪八年(1634)举人(误,天聪八年举人实为王来用,非王来任)。清代康熙四年以副都御史巡抚广东。
全名:王来任
字:宏宇
所处时代:清朝
逝世日期:1668年
主要成就:谏议开界
籍贯:清朝汉军正黄旗
王来任 ,中国清朝官员,在逝世前不足一年,上任广东巡抚一职。由于当地受到迁界令的影响,居民生活受到很严重的打击。于是他便实地考察和调查,了解居民实际的影响情况,结果辛劳之下得到重病。他曾联同时任广东总督周有德,上疏康熙皇帝,极力请求复界,可惜疏书未及呈上便已病逝,幸于翌年(1669年)朝廷终允复界。
康熙五年(1666年)正月,广东巡抚王来任在巡视粤东海疆时,来到了新安,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热血沸腾,为民请命,冒死奋笔疾书,写下了向大清朝廷请求复界的《展界复乡疏》,直接上疏康熙皇帝。
康熙六年,周有德升任两广总督,再次复呈王来任《展界复乡疏》,并随疏附信“广东沿海迁民,久失生业,今海口设兵防守,应速行安插,复其故业”,明确表示支持王来任的奏疏。
王来任雕像(右)
清朝康熙八年,朝廷下诏,同意展界复乡。被迫离乡的边民们开始回迁,回到自己的家园。而王来任却因为操劳过度,不幸病逝了。西乡人民有感于王来任救民于水火之中的恩德,于是自发捐建了这座“王大中丞祠”。
王大中丞祠
王大中丞祠
在深圳市宝安区西乡真理街和巡抚街的交界处,有一座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的祠堂,又称巡抚庙,大门石额上书“王大中丞祠”五个大字,两侧刻有石联:“巡粤表孤忠,耿耿丹心,奏牍两章留史册;抚民留善政,元元赤子,讴思万载仰旌常。”300余年的王大中丞祠成了西乡人的“文化地标”,王来任“勤廉守正”的精神品格也激励着一代代的西乡人。年逾七旬的“老西乡人”黄泰昌就是其中一个代表,他小时候就听长辈讲这段历史故事。退休后,黄泰昌义务守护这座祠堂,坚持每天六点到丞祠开门通风,打扫卫生。
1987年,王大中丞祠被列为宝安区第一批一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王大中丞祠被宝安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月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西乡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启动王大中丞祠修缮工程;2017年西乡街道进一步挖掘丞祠历史文化内涵,将王大中丞祠升级改造为“一中心两基地”,即王大中丞纪念中心、感恩文化教育基地、勤政为民教育基地。
清雍正《广东通志 名宦志 王来任列传》:“王来任,字宏宇,奉天人,天聪八年(1634)举人。康熙四年以副都御史巡抚广东。时粤地屡经盗寇,赋役未减,平靖两藩轻视民命,来任至,安集流亡,咨询疾苦……”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