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闾 编辑
高闾(?~502年),本名高驴,字阎士,渔阳郡雍奴县(今天津市武清区)人。北魏王朝宰相、政治家、散文家、史学家,幽州刺史高洪之子。
早年好学,文笔出众,得到宰相崔浩赏拔。太平真君九年,拜中书博士。和平末年,迁中书侍郎。献文帝即位,授光禄大夫、吏部尚书,参决政务,选拔人才,赐爵安乐郡侯。承明初年,迁中书令、给事中,掌管朝廷机密和诏令撰写,累迁中书监。太和年间,出任相州刺史,建议尊前秦为正统、迁都邺城和修建长城。宣武帝即位,迁太常卿,致仕还家。
景明三年(502年),去世,追赠镇北大将军、幽州刺史,谥号为文。一生经历六朝,文采与高允齐名,并称“二高”,著有《高闾文集》三十卷、《燕志》十卷。
别名:高闾、高阎士
字:阎士
所处时代:北魏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渔阳郡雍奴
逝世日期:502年
主要成就:中书监、幽州刺史
主要作品:《鹿苑颂》《北伐碑》
本名:高驴
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初为中书博士。文成帝和平末年,迁中书侍郎。献文帝即位,冯太后临朝称制,诛杀权臣乙弗浑,提拔高闾与高允进入禁内,参与决断国家大政,授光禄大夫、吏部尚书,赐爵安乐郡侯。
承明初年,迁中书令、给事中,参豫朝廷机密,负责国家典章制度、诏书令檄颂赞等文书,累迁中书监。
太和年间,参与修定律法,提议尊奉前秦苻氏为正统。 上陈安边之策,建议在六镇之北修筑长城。因事降职,出任相州刺史。认为迁都洛阳有十不便,建议迁都邺城,反对孝文帝南征。
宣武帝时期,累迁太常卿。景明三年(502年)十月,高闾在家中去世,追赠镇北将军、幽州刺史,谥号为文。
父亲:高洪,字季愿,陈留王从事中郎,赠宁朔将军、幽州刺史、固安贞子。
儿子:高元昌、高定殷、高幼成。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存其文十七篇。高闾《论淮南不宜留戍表》堰水先塞其源,伐木必拔其本。撰有《燕志》十卷,记录北燕历史。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