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西魏潼关之战 编辑
东西魏潼关之战是南北朝时期,535年(东魏天平二年,西魏大统元年)至537年(东魏天平四年,西魏大统三年),东、西魏军在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地区进行的战争。虽然东魏军人多势众,但西魏军兵贵神速,在东魏军尚未汇合之前,迅速击溃一部。东魏军的其他两部于是士气骤降,被迫而返。
名称:东西魏潼关之战
发生时间:东魏天平二年(西魏大统元年,535)
地点: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
参战方:东、西魏军
主要指挥官:高欢、宇文泰
三年十二月,高欢为避免两面作战,遣使向南朝梁请和。同时,乘关中饥荒,督军三路讨西魏:以司徒高敖曹领兵攻上洛(今商州),大都督窦泰攻潼关,高欢亲领兵自晋阳趋蒲坂(今山西永济西南)。
四年正月,高欢军屯蒲坂,于黄河架三座浮桥,欲渡河。驻守广阳(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武屯街道广阳村)的宇文泰得知后,认为东魏军分路出击,以架桥示渡,实为牵制我军,欲使窦泰军得以西入。窦泰为高欢之骁将,屡胜而骄,宜先击之。窦泰军败,则高欢不战自退。而诸将认为,高欢在近,舍而袭远不妥,不如分兵抵御。宇文泰率骑6000自广阳(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武屯街道广阳村)回长安,征询直事郎中宇文深意见。宇文深认为,若先攻高欢,窦泰赴救,我将腹背受敌。若以轻锐潜出小关(今陕西潼关东),先击窦泰,高欢持重,难以及时出救。窦泰败,欢势自沮,回师击之,可获全胜。
宇文泰纳其策。遂扬言退保陇右,以迷惑东魏军,同时自长安潜军东出,是月十七日晨至小关。窦泰猝闻西魏军至,惊惶失措,急自风陵(今山西芮城西南黄河北岸)南渡迎击,宇文泰出马牧泽(今陕西华山北麓),纵兵袭窦泰,大破之。窦泰自杀,所部被俘万余人。高欢以黄河冰薄难以赴救,撤浮桥而退。高敖曹亦奉命自上洛撤军。
《北史·卷九·周本纪上》:弘农建城濮之勋,沙苑有昆阳之捷,取威定霸,以弱为强。(小关之战的功勋堪比城濮之战,沙苑之战的大捷堪比昆阳之战)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