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五铢 编辑
中国古代钱币
隋五铢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始铸,又叫“开皇五铢”,或称“置样五铢”。钱文“五铢”二字篆书,笔画精整,边缘较宽,面无好廓,“五”字上下左端有竖纹,钱背肉好均有廓。
中文名:隋五铢
类别:中国古代钱币
直径:24毫米
“五”字交笔有圆曲与斜直两种,“朱”头多呈方折。外廓甚阔,面无穿廓,“五”字交笔直,近穿处有一道竖画。文帝为统一币制,曾放五铢样钱令诸关查禁劣钱,遂又称“置样五铢”。
早期直径24毫米,晚期直径逐步减小,而直径多集中在23.5毫米左右,早期重3克以上,大部分重量集中在2.7g-2.8g左右。后炀帝在扬州开炉鼓铸夹锡五铢,铜色发白,世称“白钱”。另有铁钱。隋五铢是中国“铢两钱制”的终结。
《隋书·食货志》载:开皇“三年(585年)四月,诏四面诸关,各付百钱为样。从关外来,勘样相似,然后得过。样不同者,即坏为铜,入官。”这里的样钱即后世所称的“置样五铢”。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