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柳 编辑
刘柳指刘禹锡、柳宗元。刘、柳是韩白两派外的名家。二人并称,诗风不同:前者峭拔简洁,后者雄豪苍劲。《读雪山房唐诗序例》:“子厚骨耸,梦得气雄,元和之二豪也。”柳——沉重、内敛、骨峭——淡泊简古;刘——昂扬、外扩、气雄——风情朗丽。刘早年与柳同登进士(21、22岁),同为官,共同参加永贞革新(33、34岁),同贬南荒,故“刘柳”并称,二人友情亦为文坛所感动。柳以柳(广西)易刘之播(刘有老母。贵州遵义,更苦。刘后被改为连州刺史);刘为柳送葬,养柳六岁子如己出。晚年与白居易结交,又并称“刘、白”。
刘禹锡和柳宗元于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春一起中进士,在两年前两人就已经结识,因年纪相仿,且志趣相投,成为了好友。 之后两人同在御史台任职。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两人参与了王叔文、王伾主导的“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两人同一天被贬,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
柳宗元和刘禹锡都是唯物主义者。 柳宗元在被贬期间读了韩愈的《原道》后,写了《天说》对后者的唯心主义观点进行了反驳,刘禹锡看到后写了三篇《天论》支持柳宗元。
唐宪宗元和九年(815年),刘、柳二人被召回京城。刘禹锡“性格刚毅,好讽刺”,写了一首《戏赠看花诸君子》,宪宗知道后大怒,欲将刘禹锡贬到播州,将柳宗元贬到柳州。柳宗元念及刘禹锡母亲年事已高,遂上奏,请求自己代替刘禹锡贬去播州。后在裴度请求下,刘禹锡改贬至连州。
元和十年三月,柳、刘分别被贬为柳州刺史和连州刺史,两人一起离京赴任,至衡阳分别,柳宗元写下了《重别梦得》: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元和十四年(819年),柳宗元死于柳州,他将自己未成年人的孩子和遗稿全部托付给刘禹锡。 刘禹锡收到消息时恰逢母亲去世,在回洛阳奔丧的路上。在得知柳宗元去世后他“惊号大哭,如得狂病”,并写下了《祭柳员外文》和《重祭柳员外文》祭奠柳宗元。
柳宗元去世后,按照他的遗愿,刘禹锡将其遗稿编纂成集(《柳河东集》,《柳宗元集》),并且收养他的小儿子。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