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原郭氏 编辑
太原郭氏,两汉魏晋至唐宋时期的著名门阀士族,源自姬姓。因虢国君主虢叔号曰“郭公”,后裔遂以郭为氏,春秋战国时期仕于晋、赵等国。秦汉以来,晋阳、阳曲诸地多个郭姓支族发展成为太原郡著姓,魏晋以来成为并州乃至北方著名的门阀士族。隋唐时期,太原郭氏发展成为山东(华山以东)中原八大姓族之一,名声显赫当时。
中文名:太原郭氏
籍贯:并州太原郡(今山西太原)
属性:中古时期中原重要门阀士族
所属地域:并州太原郡(阳曲、晋阳为中心)
太原郭氏,两汉魏晋至唐宋时期著名门阀士族,源自姬姓。周文王弟虢叔号曰“郭公”,后裔遂以郭为氏。南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卷三八记载:“贾执《姓氏谱》定太原五姓,隋、唐定山东八族,其一皆曰‘郭氏’。”北宋《广韵》入声十九铎,郭氏有望出太原。虢叔后裔仕于春秋战国时期晋、赵等国,遂世居晋阳、狼孟(阳曲)诸邑,秦汉以降,发展成为太原郡著姓,于是号称“太原郭氏”。
两汉以来,太原郭氏家族人物璀璨若群星,且析出晋阳、阳曲、介休、祁县、雍州京兆、同州冯翊、许州颍川等多个支族,其中以晋阳、阳曲二支最显达。西汉时期,晋阳人郭广意官至执金吾,其子郭孟儒官至左冯翊,为隋唐郭荣、郭子仪家族远祖;晋阳人郭越为汉哀帝时贤士;东汉时期,郭遵、郭全、郭缊俱为官至二千石的高官。郭淮、郭配、郭镇、郭亮及后裔数世俱出仕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太原郭氏为并州太原郡五大姓之一,隋唐时期,太原郭氏进入鼎盛阶段,为中原八大姓族之一。郭祚显赫于北魏,郭彦、郭衍显赫于北魏、西魏、北周;郭均、郭荣著名于隋代;郭嗣本、郭元振、郭虚己显赫于唐代;郭言、郭谨显赫于五代,郭守文父子及后裔显赫两宋,郭文振功著于金朝。作为中原门阀士族,太原郭氏不断与太原王氏、中山刘氏、河东裴氏、平阳贾氏、琅琊王氏、清河崔氏、京兆韦氏、京兆杜氏、弘农杨氏、赵郡李氏等中原、关陇门阀士族通婚,当时地位仅次于崔、卢、李、郑、王“五姓七族”。
总的来说,太原郭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处于大发展阶段,其中虽有波折,但仍处于上升阶段。尤其郭祚积极参与和协助北魏孝文帝谋划改革,从事注疏典籍、铨衡评定门第和官位品级等工作,促使太原郭氏借机进一步向上发展。至隋唐时期进入鼎盛,晚唐五代时期逐渐没落,两宋时期余芳犹存。
西汉郭亭家族。郭亭,赵国晋阳(今山西太原)人,西汉开国功臣,封阿陵侯。曾孙郭广意,汉武帝、宣帝时官至执金吾。广意之子孟儒,一名郭延,官至左冯翊。郭亭玄孙郭贤,汉宣帝时为茂陵公乘。
西汉郭越。郭越,太原晋阳人,汉哀帝时贤士。
东汉郭泰。郭泰,东汉太原界休(今山西介休)人。
东汉郭全家族。郭遵,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东汉兖州刺史、光禄大夫。族子郭全,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人,东汉大司农。郭全子郭缊,东汉雁门郡太守。缊生曹魏大将军郭淮、城阳郡太守郭配、郭配弟郭亮以及谒者仆射、昌平侯郭镇。郭配二子:郭展、郭豫,郭展为西晋太仆,史载“有器度干用,历职著绩”。郭镇子郭奕,西晋尚书、平陵县男,被山涛称赞为“高简有雅量”、史载“有重名,当世朝臣皆出其下”。郭淮侄郭彰,西晋散骑常侍、尚书、冠军侯、二十四友之一。又有郭琦,西晋著名经学家。此外,凉州刺史、侍中郭绥,新兴太守郭颐以及东晋鹰扬将军郭铨,江州刺史郭昶之,昶之弟、南丰侯郭澄之,梁州司马郭宣,皆大司农郭全后裔。郭淮子郭统,曹魏荆州刺史、阳曲侯。郭统子郭正,冯翊郡太守、汾阳子。郭淮弟郭亮,亮曾孙郭殷,后赵尚书右仆射、司空。郭殷孙郭逸,北魏徐州刺史、榆次侯,赠光禄大夫。
东晋十六国郭敬家族。郭敬,字季子,太原邬县人。十六国时期后赵将领,早年与石勒有旧交。后来投奔石勒,以旧日恩德,署上将军,拜襄阳郡太守。以循环浴马计大败东晋将领周抚,助石勒取攻取樊城、襄阳。后为东晋陶侃击败,因惧怕而遁走。族兄郭阳,西晋司马腾部下将军。郭敬兄子郭时。
北魏郭祚家族。北魏徐州刺史郭逸,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生郭洪之。洪之生尚书左仆射、太子少师、东光县伯郭祚。郭祚长子郭思恭,并州主簿,早卒;郭祚次子郭景尚,历太尉从事中郎,迁辅国将军、中散大夫,转中书侍郎;郭祚三子郭庆礼,著作佐郎、通直郎,卒赠征虏将军、瀛州刺史。庆礼长子郭元贞,北齐扬州刺史;次子郭延伯,历仕东魏、北齐为骠骑大将军、将作大匠、东光县子;三子郭元建,南兖州刺史。延伯二子:士谦、士伦。士伦,唐仓部员外郎、深州刺史。士伦曾孙郭珍,唐桂州都督。魏大将军郭淮七世孙郭白,北魏中书侍郎、辅国将军、荆州刺史。郭白生郭景,洛州安西府长史、安定太守。郭景生郭肇,东魏左将军、太中大夫。
北魏郭珍家族。郭珍,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自南朝返回北魏。郭珍生郭达,镇远将军、兰台御史。郭达生郭沙,库部莫堤、济阴郡太守。郭沙长子郭定兴,北魏河涧郡太守;次子郭安兴,北魏强弩将军、永宁及景明二寺都将。
北周释慧命。释慧命(531—568年),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南梁、北周辞赋家、佛学家,西晋郭琦后裔。著《大品义章》《融心论》《还原镜》《行路难》《详玄赋》等,存世辞赋仅有《详玄赋》一篇,今见《广弘明集》。
北周郭彦家族。郭胤,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人,北魏灵武县令。郭胤生郭彦,北周骠骑大将军、陇右长史、龙门县伯,追赠小司空兼宜、鄜、丹三州刺史。郭彦孙福始,唐绥州刺史、夔城县男。
北周郭褒家族。郭褒,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北周并州大中正。郭褒女郭素絜(540-620年),嫁北周昌城郡守杜徽为继室,生子杜淹为初唐宰相。
隋郭均家族。郭均(540-594年),字伯平,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北周、隋朝时期大臣。祖父郭琛,北魏仪同三司、东莱郡太守。父郭法祖,东魏都督,后因河桥之战进入西魏,官至酒泉郡太守。郭均子郭文举。
隋郭荣家族。郭智,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北魏中山太守,西魏郢州刺史。郭智长子郭徽,西魏同州司马,北周洵州刺史,入隋为太仆卿。郭徽长子郭荣,隋右候卫大将军、蒲城郡公;郭徽次子郭弘道,隋尚食奉御,入唐为同州刺史、郜国公。郭荣长子郭福善,隋蕃部郎中,入唐历任兵部侍郎、益州都督府长史;郭弘道长子郭广敬,唐左威卫大将军、太子左卫率,袭爵郜国公。郭智次子郭进,郭进生郭履球,郭履球生郭昶,郭昶生郭通,郭通生郭敬之,敬之生郭子琇、郭子仪、郭子云、郭幼明等十一子。郭子仪,唐太尉、中书令,封汾阳郡王。郭子云子郭昕,唐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使,封武威郡王。郭幼明子郭昫,唐邠州长史,封建昌郡王。郭进之子郭履球徙居京兆郑县(今陕西华州),郭徽后裔徙居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后裔入唐俱为华州(华阴郡)人,衍生出华阴郭氏。
隋郭衍家族。曹魏大将军郭淮七世孙郭恃,太原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北魏青州刺史、秘书监、彭城侯。郭恃生郭崇,西魏大丞相府右长史、侍中,赠尚书右仆射、临淄贞公。郭崇生郭衍,隋左武卫大将军、洪州刺史、上柱国、真定侯。郭衍三子:郭臻、嗣本、郭俭。郭臻,隋武牙郎将、武强县公,生依宗。依宗生袭庆、袭业。袭业生味丘,申州刺史。味丘生郭液,驸马都尉,娶唐玄宗廿二女寿光公主。郭液生郭岫、郭峋。袭庆,台州刺史,生味先、味贤。味先生景华。味贤生郭雄、儒华。郭雄,赠同州刺史;儒华,校书郎。郭嗣本,唐太宗贞观年间官至鸿胪卿、怀仁县公,二子:绍宗、齐宗。绍宗,徐州刺史。齐宗,怀州刺史、右千牛将军。郭俭二子:敬宗、肃宗。郭敬宗,濮州刺史。敬宗曾孙南金,硖州刺史。肃宗孙郭涣,荣州刺史。郭涣生佐殷、郭曙。佐殷,剑州刺史;郭曙,殿中侍御史、内供奉。肃宗少子袭徵,唐“方外十友”之一,左拾遗。
唐郭待举家族。郭待举,许州颍川人,出身太原郭氏颍川支族(非东汉颍川郭氏),唐高宗、中宗、睿宗、武则天时期宰相,《旧唐书》、《新唐书》无传。据部分记载可知,郭待举历黄门侍郎、检校太子右庶子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左散骑常侍兼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子左庶子、吏部侍郎,后贬官外放为岳州(治今湖南岳阳)刺史,之后事迹未见史书记载。郭待举祖父郭育,北齐黄门侍郎。父亲郭处范,历诸城丞、南阳郡太守。待举三子:泰方、泰初、泰素。郭泰初子郭润、郭纳。郭纳,陈留郡太守、河南采访使。泰素子郭邕、郭湜。郭邕子郭底。
唐郭虔瓘家族。郭献,太原人,出仕刘宋,居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后裔再迁河南阳翟颍川乡。郭献玄孙郭慎,字密,隋临淄、任城二县令,袭封泗水县开国公。郭慎子郭晟,字正贵,唐金紫光禄大夫、太常卿、太原郡开国公。郭晟子郭庆,字君志,唐云麾将军、右监门卫将军、义章县开国子。郭庆生子郭虔瓘,唐冠军大将军、左卫大将军、凉州都督、御史大夫、同紫微黄门平章兵马事、安西大都护、上柱国、潞国公。
唐郭元振家族。郭元振,名郭震,以字行,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人,生于魏州昌乐郡贵乡县,唐朝宰相兼名将,济州刺史郭爱(又作郭善爱)之子。元振仕武周及唐中宗、睿宗、玄宗四朝,历安西都护、兵部尚书,累进位同中书门下三品,封代国公。郭震三子:郭晟、郭鸿、郭鹏;郭震从子仲翔,代州司户参军。
唐郭虚己家族。郭昶,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隋大业末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郭昶生郭澄,唐高宗、武周朝历泾州刺史、朔方道行军大总管,卒赠荆州都督,谥曰“忠”。郭澄生郭琰,朝散大夫、太子洗马。郭琰生郭义,朝议大夫,赠郑州刺史。郭义一子虚己。郭义有一女郭顺仪,为唐玄宗妃,生子永王李泽(后改名李璘)。郭虚己,唐玄宗天宝年间,累官至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蜀郡长史、剑南节度使,赠太子太师,谥曰“献”,夫人于氏五子:长子郭揆,河南府参军;次子郭恕,右金吾兵曹参军;三子郭弼,太原府参军;四子郭彦,历左威卫骑曹、检校礼部郎中、绵州刺史,夫人窦氏;五子郭枢。郭彦生郭亚,累官至辉州辉县令。郭亚生郭傪,唐大中年间累官至朝议郎、宣州宣城县令。
唐郭言。郭言,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广明中被黄巢起义军所俘,于是加入朱温队伍,初为骑军,屡有战功,后擢为裨校。唐光启年间,兼任扬州刺史。后改任宿州刺史、检校尚书右仆射。
后汉郭谨家族。郭谨(891-950年),字守节,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年少从军,能骑射,历河中教练使。后汉乾祐年间,官至彰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去世,追赠侍中。郭允明,郭谨同宗,历翰林茶酒使兼鞍辔库使、飞龙使等,弑杀后汉隐帝。
北宋郭守文家族。太原郭晖,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后汉护圣军使。郭晖生郭守文,北宋宣徽院使,追赠谯王。守文妻梁氏,生四子:崇德、崇信、崇俨、崇仁。崇德,太子中舍人;崇信,西京左藏库使、皇城司,赠福州观察使;崇俨,崇仪使、全州刺史,卒赠润州观察使;崇仁,历解州团练使、崇仪副使、壮宅使、康州刺史,累赠司徒。崇德生承寿。承寿生若水,郭若虚从兄。郭崇仁有一孙郭若虚,尚东平郡王赵元弼女永安县主,是著名的书画鉴赏家和画史评论家,著有《图画见闻志》。章穆皇后郭氏,宣徽南院使郭守文次女,为宋真宗皇后,太常上谥号曰“庄穆皇后”。大中祥符年间,加封郭皇后母高唐郡太夫人梁氏为莱国太夫人。宋仁宗即位,改谥号曰章穆皇后。
北宋郭献卿家族。郭献卿,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赠司徒郭崇仁曾孙,娶宋仁宗女宝寿公主,历任左领军卫大将军、开州团练使、明州观察使,去世,追赠武泰军节度使。郭献卿子郭缜,宋徽宗时皇城副使。
南宋成穆皇后郭氏家族。郭守文曾孙郭若节,北宋左藏库副使,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太保,夫人福国夫人曹氏。郭若节之子郭直卿,奉直大夫,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夫人和国夫人夏氏。郭直卿子郭瑊,南宋昭庆军承宣使、赠荣王。郭瑊一女二子:宋孝宗成穆皇后及郭师元、郭师禹。郭师禹,成穆皇后次弟,历昭庆军承宣使、保大军节度使、攒宫总护使、太尉、少师、少傅、太师等,累进封永宁郡王,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朝廷改封郭师禹为广陵郡王。郭师元,历任忠州团练使、奉国军承宣使。郭师禹长子郭授、次子郭拓。郭师元子郭揄、郭扬。师禹从侄郭抡、郭操、郭揆。郭拓子郭善庸,承务郎。郭师禹孙善庸,承务郎。
北宋郭茂倩家族。郭茂倩,字德粲,郓州(东平郡)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出身太原郭氏分支东平郭氏家族,北宋元丰中官至河南府法曹参军,著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因解考精博,引起现代学术界重视。茂倩高祖郭宁,莱阳县令,卒赠尚书祠部员外郎,夫人张氏。郭宁生禹偁,解州解县令,卒赠礼部尚书,夫人徐氏、王氏、宋氏等。郭禹偁生郭劝,字仲褒,赠吏部尚书,夫人李氏。郭劝生源明,字潜亮,太常博士,夫人李氏。郭源明五子:茂倩、茂恂、茂泽、茂曾、茂雍。郭茂倩,曾在书中署名“太原郭茂倩编次”,其先著望太原,再著望东平,“本朝甲族,太原东平”是也。
金朝郭文振。郭文振,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金正大前后官至辽州刺史、晋阳公,金朝抗蒙名将。
晋魏名门
《魏书·郭祚传》记载,北魏时期,郭祚所属的太原郭氏被称为“晋魏名门”。
《世说新语》注引《晋诸公赞》曰郭奕家族为“累世旧族”,即魏晋时期太原郭氏已是名门著姓。
山东八姓
太原郭氏,东汉末开始发端,魏晋以来是中原地区著名的门阀士族,魏晋时期已发展成为并州太原郡五大姓之一,隋唐时期发展成为山东(华山以东)中原八大姓族之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