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城 编辑
皇城,通常指东方国家都城建筑中,位于都城与皇帝、皇族所居的宫城之间的区域,由城墙围绕,具有独立的城门。皇城内通常布置宗庙、官衙、内廷服务机构、仓库和防卫等建筑,以及园林苑囿。在南北朝的北魏时期,迁都洛阳时曾重建洛阳城池,此时已经将汉朝及三国时期残存的洛阳旧城布置为性质类似皇城的内城,集中布置宫殿、园林、王府、衙署等机构。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皇城”一词的是隋朝修筑的大兴城,皇城布置在宫城之南。隋朝修筑的东都洛阳也采用了类似的布局。北宋开封城、元大都、明中都、明南京城和明清北京城也都采取了相似的布局。在中国邻近的国家中,高丽曾经在开京设置皇城,越南顺化也设立了皇城。不过顺化皇城从布局上来说更接近中国的宫城,而其紫禁城相当于中国紫禁城中的内廷部分。
中文名:皇城
拼音:huáng chéng
古都:中国众古都
城建史:南北朝时期起
太和门
承天门(天安门)
中和殿
明之承天门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清顺治八年改建后,城台高13米,下部为1.6米的汉白玉须弥座,上部砖砌涂朱色;城楼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以应《周易》中“九五,飞龙在天”之意,楼外绕以汉白玉石栏,楼体为重檐歇山黄琉璃瓦顶;整个城门通高33.7米。
天安门
保和殿
东安门
皇城的东门称东安门,东安门位于皇城东墙中间偏南。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其门西对宫城之东华门,东对玉河之"皇恩桥"(玉河即元之通惠河,明初仍为运输通道,喧嚣之声达于宫内)。明宣德七年(1432)将皇城东墙东移至玉河东岸,东安门亦向东移至皇恩桥东侧,将玉河圈入皇城,成为了专供皇家的漕运河道。各地进京货物经玉河水运至城内"海子"(积水潭)之举遂废。东安门建筑规制与西安门、北安门(地安门)基本相同,只是朝向不同。原皇恩桥西的东安门旧址处,改建为东安里门。
东安门于1912年,袁世凯策动曹锟发动"壬子兵变"时遭到焚毁。1999年王府井大街建设改造时掘出了明皇城东安门的遗址,文物部门特在原址建设公园进行了保护。
西安门
翊坤宫
西安门无城台,门基为青白石,红墙;单檐歇山黄琉璃瓦顶;面阔七间、进深三间,正中明间及左、右次间为门,各有一对红漆金钉门扇,左、右稍间及末间作值班房。
1950年12月1日,因附近摊贩不慎失火,西安门被焚毁殆尽。此后文物部门特制作了楠木模型以示纪念。
北安门(地安门)
前门与崇文门之间的城墙
地安门于1954年12月动工拆除,1955年2月3日拆除完毕。
大明门(大清门、中华门)
天安门之正南有大明门(清初改称大清门,民国年间称中华门),大明门位于城市中轴线上,是明清两代皇城正门天安门的外门,又称“皇城第一门”,始建于明永乐时期,清顺治元年改名“大清门”,民国元年改名“中华门”。大明门,三阙,巨檐重脊,门南侧左右有石狮、下马碑各一对。明时门上挂有楹联一副,为明初大学士解缙手书,上联为“日月光天德”,下联书“山河壮帝居”。门北侧左右各有东西向廊房110间,称“千步廊”,又东、西折有向北廊房各34间,皆连檐通脊。千步廊于1915年拆除。
1959年扩建天安门广场时拆除了中华门。
1976年在其原址建设毛主席纪念堂。
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
大清门迎銮
长安左门为皇城天安门的东复门。因明清殿试后,将写有中进士者姓名的黄榜,在鼓乐御杖引导下,张挂在长安左门外临时搭建的龙棚内。举子们纷纷聚集于此看榜,一旦金榜题名,犹如鱼跃龙门,所以古时人又称此门为"龙门",或谓"孔圣门",为附"左青龙、右白虎"之意,又称"青龙门"。
长安右门为天安门的西复门。每年的
"秋审"、"朝审",都在此门内举行,届时各省及刑部的死囚均要入此门进行讯问,确认无疑者即绑缚刑场执行。囚犯一入长安右门如入虎口,凶多吉少,故此门又称为"虎门";为附"左青龙、右白虎"之意,此门又称"白虎门"。
1912年12月,为便利通行,将长安左、右门汉白玉石槛拆除。
1913年1月长安街正式通行。长安左右门于1952年拆除。
十二座门
明代时皇城中,在皇城与紫禁城之间,还有十二座门。它们的存在使皇城和紫禁城之间增加了一道防线。这十二座门包括:北面四门:北上门、北上西门、北中门;东面四门:东上门、东上南门、东上北门、东中门;西面四门:西上门、西上北门、西上南门、西中门。这些门在清代时就已经有一部分因皇城内街巷变迁而被拆除,经过民国时的战乱和解放初期的大规模城市改造,这十二座城门早已无存。
皇城
皇城在明清时代是一座全封闭的城池,周围围有高大的皇城墙。皇城墙又称萧墙,它的周长及形制各朝各代均有所不同。明清北京皇城的皇城墙,墙身为红色,顶覆黄琉璃瓦。墙高一丈八尺,下宽六尺五寸,上宽五尺二寸。明皇城墙周长18里多,到清代几经拓展周长已达22里。我们的先民们就用这样一圈红墙黄瓦,将一座举世无双,又尽善尽美的城中之城,明确的从北京城中勾绘了出来。
昔日皇城内殿宇临立,景观密布。既有高大巍峨的宫殿,又有青砖灰瓦的四合院;既有碧波荡漾的三海,又有挺拔秀美的景山。但是,在皇城中不论建筑也好、景区也好,它们的功能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服务于皇帝和皇宫。在皇城中的所有的重点建筑都深深的带有这一特色。
在天安门的东西两侧,有两组红墙黄瓦的建筑群。如果你从高处俯瞰,你就会发现它不论建筑的形式、规制和格局都与紫禁城相映成趣,浑然一体。虽然它们早已变为寻常百姓的休闲游乐之所,但在昔日的皇城中它们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们就是旧时皇帝祭祀祖先的太庙和祭祀社稷神的社稷坛,它们的存在象征着族权与神权对皇权的拱卫。
太庙
古都北京,有着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余年的建都史。自金贞元元年(1153年)起,先后有金、元、明、清四朝定都于此。自元代营建元大都起北京就形成了三重城垣的基本格局。此后又经历了明永乐年间重修紫禁城和明嘉靖年间复修外城,使北京城形成了明确而完整的凸字型、四座城垣的结构。四座城垣中,中心为紫禁城,即今故宫,仍保存完好,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最外侧是共同构成北京城凸字形结构的内城和外城,其位置大体与二环路相当。虽然已被拆除,但人们还能依稀记得它的位置。在紫禁城之外,内城之内还有一座在鲜为人知,但在历史上却有着重要地位的特殊城池。这就是北京四座城垣中一座由红墙黄瓦围就的城池——皇城。
正阳门,俗称前门
皇城的变迁
天安门,皇城正门
清代沿袭明制,在皇城的基本格局上并未做大的改变,只是对其中的主体建筑进行了多次维修和改建。北京皇城历经明清两代五六百年的雨雨风风,数十朝帝王建设经营才达到了规模。因其庞大的建设规模和高超的建筑技艺,成为了中国保存完好的封建皇城,也是全世界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皇家建筑群。
北京明清皇城南起长安街,北到平安大街,东东城区南北河沿一线(现已建起皇城根遗址公园),西达今西城区西黄城根一线。东西长约2500米,南北约2790米,面积约6.9平方公里。
皇城的规制
午门,紫禁城正门
皇城中除了高大雄伟的宫殿建筑和祭祀设施外,还有一大部分是供帝后游幸娱乐的皇家园林即御苑。西苑三海和景山就是明清皇城中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
西苑三海是北海、中海和南海的总称,位于是一片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的皇家园林建筑群。其整体规划属"一池三山"的布局,即我国古代传说中东海三仙山(蓬莱、方丈、瀛州)之体现。西苑三海总面积两千五百余亩,水面近一千三百亩,园内水面宽广、景色万千,建有琼华岛、瀛台、水云榭、丰泽园、紫光阁、静心斋等多处景点,古人曾称赞此地“在京城夙称名胜”,“风物胜于圆明”。因此地与紫禁城近在咫尺,是昔日帝王重要的赏景、游宴之地。西苑三海作为皇家园林的历史十分久远。早在辽代,统制者就曾在此建设行宫。
金大定十九年(1179)在此挖湖堆山,建起大宁宫(后改为万宁宫)作为皇帝离宫。元代,扩建万宁宫,改名太液池,当时太液池的面积相当于北海和中海,是整个大都城的中心。
明代对元代的太液池进行了大规模改建,作为皇城中重要的皇家御苑,称西苑或西海子。同时为了适应宫城南移的需要,在元太液池的基础上又向南开挖了一片水面(即今南海),并在南海中建设了南台(即今瀛台),并以南台、琼华岛和北台(乾佑阁,后毁)模仿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州三座仙山。明后期,以金鳌玉蝀桥和蜈蚣桥为界,将原来笼统的“西海子”划分为北海、中海和南海,合称“三海”,西苑三海之名由此而来。清代在明代基础上对西苑三海进行了多次大规模重修、改建终于使其达到了规模。建国后,西苑三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整修一新的北海被辟为公园,中南海现为党中央、国务院办公地。
景山位于紫禁城正北方,城区南北中轴线的中心点,景山主峰也是封建时代北京城的最高点。景山,占地总面积28万平方米,周长1015米,主峰高47.5米;园内花卉草坪占地1100平方米,各种树木近万株。景山的历史可以远溯到13世纪中叶。元代此地曾是专供帝后游乐的"后苑",曾在此修建延春阁等建筑,当时园内有一土山称"青山"。元朝灭亡后,明代统治者为清除前朝的"王气",将元代的大内宫殿全部拆除,并将开挖护城河和南海的渣土堆于元代延春阁的旧址之上,以压前朝的"风水"。将形成的五座高高山峰取名"万岁山";
又称"煤山"。顺治十二年(1655)更名景山,"景"字本可作“日光”和“大”的解释,景山即大山、光明之山。乾隆十六年(1751),对景山又进行了大规模的重修,并依山就势在五个小山峰上各建了一座亭子,这就是著名的景山五亭。辛亥革命后,景山一度荒芜。直到新中国成立,才使这一古老的园林重又焕发出诱人的容光,成为园内外游人喜爱游览的胜地。
除去宫殿和御苑外,几十座皇家寺庙也是皇城中的一组重要建筑。明清皇城内有序的坐落着几十座寺、庙,这些寺、庙大部分是明清两代皇帝所敕建。由于明清两代皇帝的信仰不同所以皇城中既有道教庙宇又有佛教寺院。明代道教曾盛行一时,太祖、成祖等各代帝王都崇信道教,到明世宗时达到顶封,在皇城内先后敕建了大高玄殿,改建了大光明殿等庙宇。
大高玄殿位于西城区景山前街,是明清两代的皇家道观,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后经多重修。大高玄殿坐北朝南,大门外原有牌坊三座、习礼亭两座,均于解放后扩展街道时拆除。大高玄殿内有大高玄门、大高玄殿、雷坛、乾元阁等重点建筑,现基本保持原有风貌。
明清两代,在皇城中除了分布有皇家宫殿、御苑、坛庙外,还有许多供奉宫廷日常生活的衙署、御库和作坊等机构,如现位于东城区的磁器库胡同、缎库胡同就是当年御库的旧址。此外还有西城区的会计司、惜薪司等衙署旧址;地安门附近的油漆作等皇家作坊旧址等等。这些机构大都是低矮的青砖灰瓦的四合院式建筑。从高空远望,青砖灰瓦与金碧辉煌相互应衬,构成了昔日皇城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些建筑大都或不复存在或改变了功能,只有以它们命名一些胡同和地名却流传,留给后人访寻。
在昔日皇城中还有东西两条水系,合会于皇城之东南角。西支即金水河水系,由地安门外西步梁桥入皇城,注入西苑三海。其有两条分支:北由北海内先蚕坛之东出苑墙,再经板桥及景山西门,环绕紫禁城,也就是紫禁城外的筒子河,在紫禁城太和门前和太庙内流过的内金水河也是此河的一支。南由南海之东,出苑墙,经织女桥,再由天安门前外金水桥下流过,又经长安左门之北菖蒲河,与紫禁城中的内金水河汇合,过飞虹桥,至皇城东南隅,与东支汇合,再向南汇入护城河。金水河水系的大部分包括内外金水河和西苑三海仍保留完好,而其中的少部分(如织女桥)因河道变迁,早已无存。这条河流先后流经天安门前和紫禁城内,在旧时的皇城中既起着点缀景观、美化环境的作用,也作为皇城和紫禁城中的消防水源发挥着重要的实际作用。
东支即御河,前面曾经提到,这条河流明代时在皇城中发挥着实际的漕运作用,此河出自什刹海,由地安门外东步梁桥入皇城,经东板桥,至北箭亭折而南,垂杨夹岸,是谓北河沿。再南经东安门内望恩桥,是谓南河沿,至堂子之西,皇城东南隅,于金水河汇合,再汇入护城河。此段河道民国时就已淤塞不堪,解放后已将该河填平,改为街道,也就是南北河沿大街。
皇城就是这样一座既博大辉煌,又不失精巧细致;既功能完备,又力求尽善尽美的独特而美丽的城池。民国年间的国务总理潘复就曾称赞北京皇城“城垣规模宏壮,为中外观瞻所系”。可惜就是这样宝贵的一座古城,却没能逃脱战火的侵袭和人为的毁坏。自1912年壬子兵变火烧东安门以来,由其是经过1920年北京修建大明濠时洗劫式的拆毁,到1927年时有着几百年历史的皇城城垣已被拆毁殆尽,仅有几处留存。从当时国民政府的文件上我们读到了这样的文字记载:“近时皇城垣墙拆毁多处,泥灰瓦砾狼藉遍地,见者刺目,行者避途。既非交通必需,何以任意毁坏,毫不顾惜!”。同时由于当时的军阀政府缺乏起码的文物保护和城市规划意识,明清皇城的基本格局也在那时受到了重大的破坏,许多昔日的重点建筑被拆除,改建成了西洋式或半西洋式的多层建筑。喜仁龙教授就曾在当时带着无限的痛心和愤怒留下了这样的记录:“……唯有洋式或半洋式的新式建筑,才敢高耸于和谐,蔑视着城墙的庇护?,而这些建筑的数量正在迅速增加着。……有多少设有前廊和巨大花园的古老住宅被夷为平地,而让位于半新式的三、四层的砖造建筑?有多少古老的街道被展宽,多少皇城周围华丽的粉红色宫墙为了铺设电车轨道而被拆毁?古老的北京城正被迅速地破坏,它已失去昔日皇城的面目……”。就这样一座有着几百年历史的美丽城池,在短短的五十年中就几乎荡然无存,并慢慢的淹没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政府一天比一天更加重视人类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明清皇城历史文化积淀独特而深厚,是中国人民也是全人类的宝贵遗产,更是新时期文物保护工作的重点,我们的政府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明清皇城,已经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2000年随着王府井大街二期工程的进行,施工中发现了明朝东皇城墙的多处遗址。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为市民增添一处旅游休闲的景观,北京市政府决定在明皇城东城墙的遗址上建立皇城根遗址公园。2001年9月该公园建成开园。
2002年9月经过六个月的修缮,曾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度变为暗沟的菖蒲河也以焕然一新的风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北京的一个新景点。
2003年曾变为民宅,沉寂多年的普度寺也被修缮一新,向世人开放。宣仁庙和凝和庙的修缮工作也正在紧张的进行之中。
2003年初,北京市政府正式发布了《北京皇城保护规划》。郑重宣布将对北京明清皇城进行整体的保护。除了对现有的各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修缮外,还将完整的对明清皇城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情进行保护。
2003年6月,作为北京皇城保护一系列工作的先导,北京皇城艺术馆正式开馆。
2003年7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对全世界宣布,将北京明清皇城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明清皇城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风尘洗礼后,再一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北京皇城的昨天是辉煌的,它的今天是灿烂的,它的明天同样将是绚丽多彩的。随着政府皇城保护工作逐步开展,北京的明清皇城的历史即将翻开全新的一页。(北京皇城艺术馆张兆旗 李晨)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