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兵 编辑
甲兵,汉语词语,拼音是jiǎ bīng,指铠甲和兵械,泛指兵器;指披坚执锐的士卒,亦泛指军队;也用作军事的代称。
中文名:甲兵
拼音:jiǎ bīng
释义:披坚执锐的士卒
出处:《诗·秦风·无衣》
1、铠甲和兵械。泛指兵器。
2、披甲的士兵。亦指军队。
3、亦用作军事的代称。
《诗·秦风·无衣》:“王于兴师,脩我甲兵,与子偕行。”
《韩非子·十过》:“城廓不治,仓无积粟,府无储钱,库无甲兵,邑无守具。”
《新五代史·晋高祖纪》:“冬十月辛巳,禁造甲兵。”
《东周列国志》第一百零八回:“收天下甲兵,聚于咸阳销之,铸金人十二,每人重千石,置官庭中,以应‘临洮长人’之瑞。”
《清史稿·郑献亲王齐尔哈朗传》:“我国肇兴,治弓矢,缮甲兵,视将士若赤子,故人争效死,每战必克。”
《诗·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荀子·王制》:“故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
《南史·傅昭传》:“及昭至,有人夜见甲兵出。”
唐 高蟾《宋汴道中》诗:“甲兵年正少,日久戍天涯。”
宋·苏轼《教战守策》:“甲兵顿弊。”
《东周列国志》第七四回:“门幕中果伏有甲兵。”
《孟子·梁惠王上》:“抑王兴甲。”
明 赵震元《为袁石寓(袁可立子)复开封太府》:“胸藏数万甲兵,喜逢绿墅堂中人。”
《左传·哀公十一年》:“胡簋之事,则尝学之矣;甲兵之事,未之闻也。”
《田赞谏荆王》:“甲兵之事;析人之音,刳人之腹,堕人城郭,系人子女,其名尤甚不荣。”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负薪救火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