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服 编辑
道服,是源于明代汉服的一种。是明代汉人男子居家时的外衣,也可以作为衬袍或平民男子婚服。
道袍直领大襟,两侧开衩,接有暗摆,以系带系结,领口常会缀上白色或素色护领。大袖或直袖收祛。穿着时可配丝绦、布制细腰带或大带。
中文名:道服
外文名:daofu
形制:通裁制
类别:明代男子服饰
穿道服的明代文人
道服自宋代发展,明代道服继承前代的款式,世人多好穿着,其外形与深衣很相近,但结构不同。《朱氏舜水谈绮》对道服形制做过详细的介绍。道服因道教而得名但后期转化为世俗服装。
头戴四方巾,穿道服的明代文人形象
道服一般采用简式大带,配合的冠巾种类非常多。比如从最流行的配方巾、飘飘巾,到老人喜爱的东坡巾,再到有僭越性质的忠靖冠、云巾,都可以佩戴。足衣也有很多可配,云头履,方履等均可。
道服的形制与道袍相似,通裁、大袖、加内摆、简式大带、领、袖、裾均有衣缘。但是与道袍的区别主要有:
1.道服有衣缘,道袍一般没有。
道服与道袍的区别
《朱氏舜水谈绮》中道服的记载
1、《朱氏舜水谈绮》中记载了道服的颜色、材质与做法:“道服制,黄、红,已上二者为国禁;黑、玄色、真青,以上三种色不用;月白、翠兰、天蓝、牙色、松花色、酱色、羊绒色、葱白、以上八种皆可用。镶边必用石青,别无他色可用……朱舜水曰:道服,尺寸法度各从其人,肥瘦长短而别无定制;所谓国禁,明家天子服色;镶边即缘也。”
2、《水浒传》第六十一回描写:“吴用戴一顶乌绉纱抹眉头巾,穿一领皂沿边白绢道服,系一条杂彩吕公绦,着一双方头青布履,手里拿一付赛黄金熟铜铃杵。”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