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蕴 编辑
林蕴(755—826),字复梦,福建莆田人,唐刺史林披的第六子,林藻之弟。他博学广知,秉性鲠直。唐德宗贞元四年(788)明经及第。元和十二年(817)任邵州刺史,后遭诬告流放儋州,宝历二年(826)卒于流放地,享年71岁。咸通十年(869),林蕴冤案平反昭雪,赐谥“忠烈”。
字:复梦
所处时代:唐代
出生地:福建莆田
本名:林蕴
他曾说:“(蕴)幼读书不求甚解,但见古人之有建功立业者,心则慕之。”可知他从小就有忧国忧民的济世之心。
世道经,西川节度使韦皋辟为推官。刘辟反,蕴切谏。辟怒,命杀之,又惜其直,阴戒刑人抽剑磨其颈,以胁服之。蕴叱曰:“死即死,我颈岂顽奴砥石耶”耿直、不畏强权,特别是他坚持统一,反对分裂割据,!辟舍之,斥为唐昌尉。及辟败,蕴名重京师。迁礼部员外郎,出为邵州刺史。坐事流儋州,卒。蕴著有诗集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蕴初试贤良方正科,在对策中写道:“臣远祖比干,因(一作“忠”)谏而死,天不厌直,复生微(一作“愚”)臣。”因这些话,被主司斥之不取。至德宗贞元四年(788),才由明经及第,授集贤殿书院校理,西川节度推官,官终邵州刺史。
蕴任西川节度使刘辟的推官时,知辟有反叛意图。蕴善言直谏,辟不听;又遗书切谏,也不理,反把蕴械于狱中,欲杀蕴。蕴凛然大呼说:“危邦不入,得死为幸!”辟怜其直,背后嘱咐行刑的人以刀磨其颈威胁他,蕴大叱说:“死即死矣!我颈岂顽奴磨砺石耶?”辟深知哧蕴不倒,把他斥为唐昌尉。后辟败,蕴名扬京师。
蕴敢于评论朝廷的弊政,并提出改革的建议。主要的有:
他指斥朝廷用人不当的弊端。主张国家应该选拔天下“岩居谷隐”而“敢露肺肝之人”,并施行“三年考绩,能则优奖,否则孥谬”的制度;更要“开东阁以延天下之士”,量材委用。
他抨击当时把持朝政及胡作非为的官吏。他说:“(这些人)朝受命而夕寝行,日富贵而月骄慢,跨广衢而罗甲第,指长河而固胤嗣。”权臣奢侈专横,营谋自己及子孙的福利,国家安能不乱?!
他竭力反对节度使兼并土地,压榨农民。指出这样会使“农夫一人给百口,蚕妇一人给百身。竭力手下者,饥不得食,寒不得衣”。
他大胆揭发“将帅纵侈,边兵菜色”,及“士卒不足奉一骄将,穷年不离饥寒”的情况。主张“将帅有不用命者,许以军法按之”。对于饥寒之士,则必须“赤子保之”。
以上所述,可见林蕴的主张,在于巩固皇权,保卫国土,选拔贤才,广开言路,严肃法纪,革除积弊,照顾士兵和广大劳动人民,其思想是一贯的。
可惜的是:林蕴经历了德宗、顺宗、宪宗、穆宗诸朝,朝廷统治者本身已经腐朽不堪,并无振作的决心。林蕴虽有救世之志,济世之才,也无从施展他的抱负,只好回乡自全名节了。
他在路过秦松岭时,写下一首无限感慨的诗。
过秦松岭
散发长林下,松风入太清。
空山容暮色,落叶起秋声。
世险江天窄,云深草木平。
从兹归故土,勿作失群鸣。
蕴工书,得拨镫法。著有《林邵州集》一卷。
蕴于宝历二年(826)逝世。咸通十年(869),赠洪州刺史,谥忠烈。
新唐书《林蕴传》
林蕴
李吉甫、李绛、武元衡为相,蕴贻书讽以:“国家有西土,犹右臂也。今臂不附体,北弥豳郊,西极汧、陇,不数百里为外域。泾原、凤翔、邠宁三镇皆右臂,大籓拥旄钺数十百人,唯李抱玉请复河、湟,命将不得其人,宜拔行伍之长,使守秦、陇。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有权臣制乐曲,自立丧纪。舜命契:‘百姓弗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唐以皋、佑、锷、季安为司徒,官不择人。卢从史、于皋谟罪大而刑轻。农桑无百分之一,农夫一人给百口,蚕妇一人供百身,竭力于下者,饥不得食,寒不得衣。边兵菜色,而将帅纵侈自养。中人十户不足以给一无功之卒,百卒不足奉一骄将。”六事皆当时极敝。蕴亦韦皋所引重,嫉其专制,感愤关说。然嗜酒多忤物,宰相置不用也。
沧景程权辟掌书记。既而权上四州版籍请吏,而军中习熟擅地,畏内属,挟权拒命,不得出。蕴陈君臣大谊,谕首将,人人释然,于是权得去。蕴迁礼部员外郎。刑部侍郎刘伯刍荐之于朝,出为邵州刺史。尝杖杀客陶玄之,投尸江中,籍其妻为倡,复坐赃,杖流儋州而卒。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