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珍版 编辑
“聚珍版”即活字本。1773年(清乾隆三十八年)修《四库全书》时,因种类繁多,耗费巨大,主管刻书事务的大臣金简乃建议刻制枣木活字摆印书籍。乾隆准其所请,并改“活字”名为“聚珍”。为此,制成大小活字25万余枚,既经济又简便,事半而功倍。中华书局创制仿宋体铅字,排印书籍称“聚珍仿宋本”。
中文名:聚珍版
别名:活字本
排印书籍名称:聚珍仿宋本
《聚珍版程式》插图
四库总目提要记载:“金简实司其事,因枣梨繁重,乃奏请以活字排印,力省功多。得旨俞允,并锡以嘉名,纪以睿藻。行之三载,印本衣被于天下。金简因述其程式,以为此书。”
金简著有《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书,记述印造经过,内容详备。以后各地仿效,有14个省用木活字印书,以诗文集居多。其他如绍兴府、常州府、徽州府等地的几千种家谱,十之七、八为木活字本。木活字印刷术在中国古代盛行,仅次于雕版印刷。
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颁发聚珍版于东南各省,并准所在锓木通行。先后承命开雕者有江宁、浙江、江西、福建等地。这些仿聚珍版刻印之书籍,通称为“外聚珍”,而将武英殿聚珍版称为“内聚珍”,以示区别。
聚珍版程式之摆书图
2、刻字;
3、字柜及其它用具的制作:⑴制字柜。⑵造槽版。⑶制一分通长夹条。⑷制半分通长夹条。⑸一分长短夹条。⑹制半分长短夹条。⑺制顶木。⑻制中心木。⑼制类盘。⑽制套格。
4、摆书;
5、垫版;
6、校对;
7、刷印:⑴印套格。⑵刷印。
8、归类;
9、逐日轮转办法。
木活字
从金简《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中所记载的木活字制作及印刷技术,比王祯的《造活字印书法》更为详尽、严密、科学,在工艺规范、技术路线、生产调度中显现出前所未有的严谨、科学与规范,这是活字印刷术接近顶峰的表现。这篇杰出的木活字印刷文献不但为研究中国的活字印刷技术史提供了最为详尽的材料,而且体现了十八世纪中国印刷工场的标准化生产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整体管理水平,也为世界标准化发展史谱写了闪光的一章。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