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西利亚 编辑
巴西利亚(英语:Brasilia;葡萄牙语:Brasília),巴西联邦共和国首都,是巴西第四大城市。位于中部戈亚斯州境内,马拉尼翁河和维尔德河汇合而成的三角地带上。海拔1100米,东南距里约热内卢900千米,南距圣保罗865千米。连周围8个卫星城镇的联邦区 ,面积5814平方公里,人口385.8万(2022年)。地处高原,气候温和宜人。年平均气温17.7℃。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雨季集中于10月~次年4月。这里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树木常年葱绿,鲜花久开不败。巴西利亚建城于1956-1960年,以新市镇、城市规划方式规划兴建,其也以大胆设计的建筑物及快速增长的人口而著名。1960年4月21日,巴西为了加快内陆的开发,因此将当时首都由里约热内卢迁至巴西利亚。巴西利亚是南美洲最大的20世纪以后建成的城市。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141名。
入选时间:1987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Ⅰ)(Ⅳ)
地理位置:S15 46 59.988 W47 53 60
遗产面积 : 11,268.92 ha
遗产编号:445
遗产描述
巴西利亚位于巴西中部地区巴西戈亚斯高原,是巴西首都,一座现代化新兴城市,1956年,由巴西总统儒塞利诺·库比契克主张,耗费巨资历时41个月建成。
历史上,巴西先后在萨尔瓦多和里约热内卢两个海滨城市建都。为了加快内地开发,1956年,当时的总统库比契克决定迁都到巴西利亚。1957年破土兴建,1960年4月21日,巴西利亚建成。
巴西利亚
老区最著名的建筑是普拉纳尔迪纳历史中心,它是联邦区内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建筑群,现坐落在一座卫星城内。
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v),巴西利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遴选依据标准(i):巴西利亚是一项非凡的艺术成就,是人类天才的主要创造,在城市规模上代表了现代主义运动所提倡的原则和理想的鲜活表达,并通过卢西奥·科斯塔和奥斯卡·尼迈尔的城市和建筑规划有效地体现在热带地区。 巴西经验是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的宏伟,它不仅最终结束了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而且与一项雄心勃勃的发展战略和一个国家在世界面前自我肯定的过程密切相关。
遴选依据标准(iv):巴西利亚是20世纪实现城市规划的一个独特例子,体现了1943年雅典宪章、1946年勒·柯布西耶的论述中所阐述的现代主义运动的城市原则,以及在奥斯卡·尼梅耶的建筑设计中,包括三权政府建筑(总统府、最高法院和国会,最高法院和国会的两座高层建筑两侧是参议院大楼的圆屋顶和众议院的一个倒置的圆屋顶),大教堂有16个40米高的抛物面,尤塞利诺·库比契克万神殿和国家剧院。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巴西世界遗产地地理位置示意图
巴西首都巴西利亚是一座最年轻的现代化“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它是在1956年至1960年间,用三年多时间在一片荒野上建造起来的新首都。城里不见古迹遗址,也没有大都市的繁华与喧闹,但其充满现代理念的城市格局、构思新颖别致的建筑以及寓意丰富的艺术雕塑。市区既有现代化的高层建筑,也有传统的西班牙式古城堡和欧洲巴洛克式建筑,有世界建筑博览会之称。从而使这座新都蜚声世界,是成为众多璀璨辉煌的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年轻的一个。
巴西政府大楼(普拉纳尔托宫)
巴西利亚卫星云图
巴西利亚卫星地图
拓荒、起飞、和平发展的“三部曲”
伊塔马拉蒂宫
驶向东方的“巨型飞机”
巴西利亚“巨型飞机”示意图
议会大厦由众参两院会议厅和超高办公楼组成。在广场的正面是两栋比肩而立高达25层的两院大楼,一边为参议院,一边为众议院,中间用一个楼道相连,呈“H”形。由于“H”在葡萄牙语中是“人类”一词的首字母,两院会议厅是扁平体,长240米,宽89米,平顶上突出一仰一覆两个碗形屋顶,上仰的是众议院会议厅,下覆的是参议院会议厅,分别象征民主和集中。
在巴西利亚陆军司令部前的广场上,坐落着每年国庆游行的阅兵台。阅兵台的造型就是巴西军官佩剑的“剑柄”样式,而阅兵台前高高的旗杆仿佛是“刀鞘”,两者合一就是一把佩剑,其寓意不言而喻。更有意思的是,阅兵台的造型具有特殊的声学效应。站在阅兵台上轻轻呼喊一声,就能产生强烈而连续不断的回声。
外交部办公楼被称为“伊塔马拉蒂宫”。整座大楼大厦立身于湖水中,四壁由玻璃构成。大楼四周水池环绕,白云、蓝天、水、高楼群构成—幅美丽非凡的图景,被誉为水晶宫。水晶宫正门的湖面上一块圆形巨石,“漂浮”在水面上。走近细看,才发现它实际上是由五块形状奇特的石块绞合在一起的。这个球象征着世界,而五块怪石代表着世界五大洲。
力主迁都的库比契克总统纪念碑
最高法院大楼,大门前有一尊法官的塑像,用布蒙住双眼,其寓义是要求法官执法要不徇私情,公平公正。
老区建筑以普拉纳尔迪纳历史中心(1859年建造)最负盛名,现位于巴西利亚的一座卫星城内,是联邦区内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建筑群。另外的9座庄园也保存完好,其中最大的庄园索乌拉迪诺始建于1832年,它的屋舍属典型的地方建筑。还有巴兹兰迪亚历史中心也是老区内的著名建筑。
工人住宅区是创建新都时为建筑工人临时搭建的具有现代特色的木屋,大部分木屋保留至今,少数因城建需要已被改建或拆除。法蒂玛圣母院、奥里维拉医院、巴西利亚第一座教堂-圣·约瑟夫教堂和第一所学校也坐落在工人住宅区。
巴西利亚著名的自然景观有国家公园、阿瓜斯·埃曼达达生物保护区、依贝格和加瓦萨瓦多自然保护区、圣巴尔托罗摩和德斯科贝托环境保护区。市政当局还计划辟建一系列自然保护区,如加马河盆地河里约·马拉瑙保护区。这些自然景点或位于市区,或与老区毗邻,或地点偏僻人迹罕至,这都使巴西利亚到处生机盎然,充满无限魅力。
巴西利亚的建成,首次实现了全由人规划的未来城市,它是真正建立在绿地上的首都,它的规划设计体现了人的精神和智慧的伟大创造力,也是建筑的现代精神的典范。但也有人对城市的规划提出批评,认为追求形式多于追求经济利益、文化和历史传统,对低收入者的就业和居住条件注意得不够。
建都史
巴西过去曾在萨尔瓦多城和里约热内卢建都,两地都是海滨城市。1822年独立之后,巴西政府出于政治、经济和战略安全的考虑,曾决定在内地创建新都。134年后的1956年,总统库比契克确认巴西利亚为国家中心并作为首都,做出迁都巴西利亚的决定以加快内地开发,从26个设计方案中选定了卢西奥·科斯塔教授的飞机型平面布局为蓝图。1956年11月动工兴建,由建筑师奥斯卡·尼米叶尔的设计建造。终于在短短的三年半时间里就建设起一个崭新的首都。1960年4月21日巴西正式迁都巴西利亚,起初人口不足20万,随后大量外州移民涌入,人口急剧增加,成为全国最大城市之一。在开城仪式上,库比契克总统激动地落泪。
纪念意义
巴西利亚三权广场
三权广场
这里是巴西的政治中心,位于巴西利亚市中心。在三权广场,游人看不到任何古迹,但丰姿多彩的现代派建筑物令人惊叹不已,这些建筑设计构思大胆、线条优美、轻盈飘逸,其中有的还含有一定的寓意。两层楼高的总统府前的一尊两人持矛并肩而立的首都开拓者铜像,象征着巴西人民团结一心捍卫祖国。三权广场代表国家三种权力,称为巴西的神经中枢。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中“三权”是指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
巴西总统府
巴西总统府(高原宫)
国会大厦
巴西国会大厦
最高联邦法院
巴西联邦最高法院(正义宫)
巴西利亚
全市60%的面积是绿地,城南6千米长的人工防护林带,新都土地虽属红色沙壤,旱风季节里也不见沙尘飞扬的现象。城建法律规定,没有绿化设计的工程不得施工,周围裸露的空地必须有绿色覆盖方能验收。因此,建筑物落成之日,草坪、花圃、树木已经出现在你面前。每个“方街”都由一条由灌木墙、小花园和草坪组成的绿化带环绕;街道两旁绿树成荫;广场、建筑物门前、私人庭院,到处是花草树木。整个城市就是一座大园林。市政府有一支庞大的专业管理队伍,负责公共绿化的培植和浇灌,这方面的预算占市政开支的第一位。每年春天都开展全民植树活动,苗木由政府免费提供。
巴西利亚联邦区区旗
巴西利亚的路也是一条带动巴西经济起飞的路。
巴西利亚电视台总裁表示,巴西利亚的城市布局就像一架巨大的喷气式飞机。两条呈“十”字型的中轴大街构成了飞机的主框架,其中东西向的主轴大街是机身,东端为机头,巴西的行政、议会等首脑机构均建在这里。沿街两侧建的是联邦政府各部门的办公大楼,西端为机尾,建有市府大楼。而长约20公里的南北向主轴大街则是飞机的两翼,是巴西利亚的主要交通干线。其他那些大大小小的街道都紧紧围绕着机身和机翼来展开。别看整座城市的街道纵横交错,但几乎看不到红绿灯,十分密集而又小巧玲珑的立体式道路使得城里的交通永远畅通无阻。不像我们中国的城市到处都是红绿灯和庞大的立交桥。把一座城市设计成一架飞机,这想象力实在太丰富了,其寓意和象征性也是非常深刻的。那就是希望新首都巴西利亚像飞机一样引领巴西迎着朝阳展翅高翔。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设计者的匠心没有白费。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里,巴西的经济一路高歌,飞速发展,以致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巴西奇迹”。只是因为受“华盛顿共识”的影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巴西的经济发展势头才严重受挫,迅速下滑,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巴西利亚的路还是一条以人为本的和平发展之路。
只要你徜徉在巴西利亚的街道,就会看到许多建筑甚至是广场绿地都同“人”与“和平”有关。城市中心的三权广场遍地都是和平鸽,里面还建有和平鸽巢。其象征意义是不言自明的。在“H”形大楼的两侧各有一只巨碗形状的建筑,一只碗口朝上,是众议院,象征着广泛听取民意,体现了民主、自由和开放;一只碗口朝下,是参议院,象征着重大问题要集中,体现了集中统一的精神。我们开玩笑说,这有点像我们共产党的民主集中制。在广场西侧是最高法院大楼,大门前有一尊法官的塑像,用布蒙住双眼,其寓义是要求法官执法要六亲不认,公平公正。与此有点类似的是司法部大楼,从大楼前伸出的6块弧形水泥板不断流着水,意寓人民在流泪,它提醒司法官员要时刻关注人民的疾苦。最有意思的是三军总部大楼前的宝剑雕塑。剑身与剑柄折断分离,剑身像一座纪念碑高耸于前,剑柄以奇特的造型横卧于后,象征着不要战争要和平。剑柄其实是一个有回声设计的检阅台。每年国庆节,总统都要站在这里检阅三军仪仗队,不需扩音器,只要大喊一声,嘹亮的声音就在空中久久地回响。
帕拉诺阿湖
Conjunto Nacional购物中心以南有一些专营书籍、音乐和服饰的小店,这些店铺大都是年轻人的潮流之选。位于Park购物中心的FNAC和Casa Park购物中心的Livraria Cultura唱片库存丰富,除了齐备的巴西唱片还有众多其他语种的唱片。巴西利亚这个现代城市中最有趣的购物之地是每周日在电视塔下开集的跳蚤市场,其间出售手工艺品等众多物品。
总论
巴西利亚是本世纪50年代末在巴西内地戈亚斯州境内海拔1000多米的高原上兴建的。1960年,首都正式由旧都里约热内卢迁移至此。 城市按照巴西著名建筑师卢西奥 科斯培的“飞机型总体规划图”建设。通过拦河筑坝,建成一个人工湖,而整个城市宛若一架昂首待飞的巨型喷气式飞机,寓意巴西正迎着朝阳展翅飞翔。 “机头”为三权广场,即议会、法院和总统府的所在地;机身是一条8公里长、250宽的东西向主干大道,其中“前仓”政府各部广场,两侧排列这各部办公楼,“后舱”是文教区、体育城、国家剧院、电视塔等建筑;“机尾”是为首都服务的工业区;“机翼”是沿人工湖展开的立交道和居民住宅街区。三权广场是巴西首都的核心。其议会大厦由两座并肩而立的28层大楼组成,有一过道相连,呈“H”形,是葡萄牙文“人”的第一个字母,寓意“一切为了人”的立法宗旨。 大楼两侧的平台上有两只巨碗型的奇特建筑,右边众议院大楼侧是个仰天的“大碗”,象征“广纳民意”;左边参议院大楼侧是个倒扣的“大碗”,象征“集中民意”。
巴西利亚为巴西的首都,是一座年轻的现代化新兴城市。它是在1956年至1960年间,用三年多时间在一片荒野上建造起来的新首都,城里不见古迹遗址,也没有大都市的繁华与喧闹,但其充满现代理念的城市格局、构思新颖别致的建筑以及寓意丰富的艺术雕塑,使这座新都蜚声世界。
巴西利亚气候宜人、树木常年葱绿、鲜花久开不败、四季如春,大片大片的绿地和环城挖掘、水域宽阔的人工湖成为都市一景,这里人均绿地100平方米,是世界上绿地最多的都市,也是当今世界最年轻而漂亮的首都。巴西利亚街道两旁绿树成荫,广场、建筑物门前、私人庭院,到处是花草树木。
巴西利亚的主要建筑物国会、总统府、最高法院、外交部、司法部、总统官邸、大教堂等,皆由建筑师奥斯卡·涅梅耶尔设计,它们的特点是线条简单大方,大都建在水池之上,色调都是白色;建筑四周支柱均呈立式几何三角板形,别具一格。市区有现代化的高层建筑,有传统的西班牙式古城堡和欧洲巴洛克式建筑,有世界建筑博览会之称。
具体景点
巴西利亚大教堂
巴西利亚大教堂
巴西利亚大教堂年参观人数达1000万, 2012年4月21日巴西利亚建城50周年时开始进行改造,修复、升级了教堂内的基础设施,外部玻璃钢也重换了一遍。
帕拉诺阿湖
帕拉诺阿湖
巴西国家体育场
巴西国家体育场
三权广场
三权广场
巴西利亚电视塔
巴西利亚电视塔建立于1967年,建立之初高218米,在1987年的时候对其进行加高,现在的高度为224米,是巴西利亚的最高建筑。巴西利亚电视为世界第四高铁塔,重378吨,了望台位于75米处,可容纳150人,游客可乘电梯免费观光,电梯里还有电梯管理员专门负责把游客送到电视塔上,但是饮料是不允许被带上去的。
电视塔是观赏整个巴西利亚的最好视点,可以把巴西利亚的布局看得一清二楚,巴西利亚的中心地段象一架起航的飞机,国会大厦便是这座飞机的驾驶舱,两翼分别是议政厅和高等法院,机身部位是国家各大管理部门。
城市建筑
巴西利亚电视塔
巴西利亚最高的建筑是高224米的电视塔,比巴黎埃菲尔铁塔低100米,为世界第四高铁塔,重378吨。铁塔了望台位于75米处,可容纳150人,游客可免费乘电梯登台。每逢周末铁塔周围有手工艺品市场。
市内帕拉诺阿(PARANOA)湖为人工湖,由四条河流拦截而成,状如“人”字,面积近40平方公里,蓄水量4.91亿立方米,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湖区人口约50万。湖岸长80公里,沿岸分布着45个娱乐和运动俱乐部。 巴西利亚现有小学464所、中学84所、大学10所,剧院15家,电影院20家,博物馆13个,艺术馆19个。
三权广场守护者
巴西利亚是一座只有30多年历史的新城,没有一处古代建筑。有名的现代建筑主要集中在城市的核心——三权广场。国会大厦是两座并列的28层长方形大楼,是全城最高的建筑。法律规定,任何建筑物都不得超过它的高度。两座大楼之间由一条过廊连通,形成一个“H”形,这是葡萄牙文“人”的第一个字母,表示一切为了人。右侧大楼为众议院大厦,楼侧是一个仰天的“大碗”,意为“广听民意”;左边是参议院大厦,侧旁亦有一个“大碗”,不过是倒扣,象征“集中民意形成决议”。
“碗”下为两院会议大厅,以及商店、餐厅、车库等配属建筑。两院会议厅各有1200个座席,均有藏书数十万册的专用图书馆。巴西人自豪地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议会建筑”。公民可以自由进入大厦参观,也可以入公众席旁听,有什么意见,可以委托议员代为发言。
总统府在黎明宫。这是一座围廊悬空在外的建筑,廊柱一反圆、方的陈规,有的如上长下短的菱角,有的似展翅欲飞的大雁。菱形四角如印第安人的盾牌,象征巴西最早的主人是印第安人。
司法宫又别具特色,由14根洁白的几何形大柱托着一个平顶大棚,棚下为审判大厅和办公楼,门前竖立着一尊蒙着双眼的正义女神塑像,表示“法不认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大厦广场的政府各部大厦也各自标新立异,互不雷同。外交部的伊塔马拉蒂宫构筑在一个大水池上,钢架玻璃结构,突出了水晶宫的特色。池内由5块石头组成的莲花型石雕,和奥运会的五环旗一样,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和世界和平。
巴西利亚的杰出成就和作为作品的完整性,使我们一行赞叹不已。 如果说,城市规划是为城市勾勒轮廓,那么建筑设计就是使城市富有生命力的色彩。
生于1907年的奥斯卡·尼迈耶先生,依然激情饱满地从事建筑设计工作。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建筑需要的就是梦想,否则什么都不会存在。”而巴西利亚就是体现他梦想的城市。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巴西利亚的国会大厦、和平教堂(中国人习惯称为皇冠大教堂)、三权广场等都成为令世界叹服的建筑经典。
当然,和导师卢西奥·科斯塔一样,尼迈耶先生在这座梦幻城市里也有难以实现的理想。 虽然他在早期本着“消除社会差异”的原则使用统一标准设计了位于“飞机”两翼的11个超级小区(superquadros,皆为6层高带电梯的公寓,底层架空为公共空间)用于城市人口居住,但是这个多少有些乌托邦式的做法很快就因为政治和历史背景等原因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变化。社会财富阶层依旧穿梭往来于首都和里约热内卢等城市之间,同时在巴西利亚郊外的风景区建造了小别墅;社会低收入人群还是要跑到离巴西利亚30公里以外的贫民区居住;而这11个超级小区大多聚集了收入中等偏上的社会精英阶层。
嗟叹:巴西利亚的遗憾
巴西利亚建成后,在上世纪80年代末,争议一直存在。在巴西利亚街上的行人很少,最热闹的地方是公共汽车站。因城市尺度主要以车行尺度标准建立的。没有车,你就寸步难行,它似乎没有考虑太多人行的道路。由于过分强调功能分区,使得节假日里城市中的行政、商业、体育等功能区域过于冷清,城市给人感觉缺乏活力和生机,以至于巴西利亚的官员们和政治家们早期还试过一到周末便逃回里约热内卢或圣保罗度假。
如同同济大学张钦楠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巴西利亚的设计确实有些“好看不好用”。现代主义的城市设计与规划把人的活动需求过分简单化了。事实上,“功能分区”的理论在国际上许多城市的运用中极少出现“纯粹实现”的,然而正是这种“不纯粹”才使得城市规划得以生存下来。毕竟,在现有的成熟的城市模式中,功能分区只能是相对的,不能截然分开。在某一个区域里可能某一项功能比较突出,但是往往必须兼顾其他功能(特别是有人居住),城市功能始终要和人的活动密切相关。这就如同符合大众口味的香浓咖啡少不了加点伴侣和糖一般,总是需要些调和才能可口,否则过于生涩。
其实,规划往往是一个人的想法左右一群人的想法。巴西利亚把这一点做到极致,极端的中央集权直接任命和决策,使规划和设计师无所顾忌,不需要听取不必要的意见,不需要和不懂专业的人士交流,只需要直接对总统负责。这种极端扁平化的管理直接带来了高效率、高质量、高产出的工作成果和极度纯粹、个性十足、落实完整的设计作品。国家政体、民族习惯是大的背景支撑,而在本国内可以直接选出有能力表达巴西灵魂和精神的世界级大师更是关键所在。
喀土穆,苏丹
利马,秘鲁
里斯本,葡萄牙
蒙得维的亚,乌拉圭
罗马,意大利
西安,中国
阿布贾,尼日利亚
阿姆斯特丹,荷兰
北京,中国
柏林,德国
圣菲波哥大,哥伦比亚
波士顿,美国
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
2022年3月,入选“全球最具未来感十大城市榜单”,排名第九名。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