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水县 编辑
文水县,隶属于山西省吕梁市,地处吕梁市东部,介于北纬37°15”~37°35’9”,东经111°29’47”~112°19′15”之间,总面积1068.57平方千米 ,属温带季风气候。截至2020年,文水县下辖7镇5乡。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文水县常住人口372580人 。
文水县,因境内文峪河自管涔龙门而下,至于峪口,因水波多纹,故以文水名之。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始置大陵县,属太原郡。2004年3月,吕梁市人民政府成立,文水县属吕梁市。 2020年,文水县荣获“中国医疗服务百佳县市”称号。
2020年,文水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56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24483元和11979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98亿元,粮食总产量2.19亿公斤,县域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
中文名:文水县
外文名:Wenshui County
别名:武兴、大陵
行政区划代码:141121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山西省吕梁市
面积:1068.57 km²
下辖地区:7镇,5乡
政府驻地:凤城镇
电话区号:0358
邮政编码:032100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武则天纪念馆,刘胡兰纪念馆,苍儿会生态度假区,世泰湖湿地等
火车站:文水站
车牌代码:晋J
地区生产总值:79.25 亿元(2020年)
人口:372580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
新石器时代,文水县地域就有先民狩猎采集,繁衍生息。
图1 清光绪九年文水县城图
春秋时期,县地属平陵邑。战国时期,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年),属赵国,为大陵邑。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始置大陵县,属太原郡。
新朝建国元年(9年),改大陵县为大宁县,属太原郡。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名大陵县。
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移寿阳民于大陵县,改大陵县为寿阳县(亦名西寿阳县)。
隋开皇十年(590年),更名文水县,属并州。
文水政务大厅
北宋元符年间(1098年—1100年),为避水患,文水古城迁于章多里之南,属太原郡。
金、元时期,属太原路。
明、清、民国初期,属太原府。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晋西事变后,属晋西区第八专员公署。
1949年,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新设汾阳专区,文水县属之。
1951年3月,文水县属榆次专区。
1954年6月,文水县属晋中专区。
1958年11月,汾阳、文水、交城三县合并为汾阳县,文水县改称文水镇,设汾阳县文水镇办事处。
1959年9月,汾阳、文水、交城三县分置,恢复文水县建置,属晋中行政专员公署。
1971年5月1日,吕梁地区革委会(后改称吕梁地区行政公署)成立,文水县属之。
2004年3月,吕梁市成立,文水县属之。
区划沿革
明、清时实行坊都制。明代,文水县编户79坊都,清代并为70坊都。
中华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区村制。1950年,文水县设七个区。
1953年5月,文水县划为53个乡。
1956年9月,53乡合并为21乡。
1958年3月,21乡合并为14乡。8月17日,文水县实现人民公社化,全县划为14个人民公社。
1977年,文水县县设17个人民公社,辖生产大队212个,自然村217个。
1984年4月,撤销人民公社建制,改划为乡镇建制。文水县改划为7镇、10乡。
1985年4月,设沟口乡。文水县辖7镇11乡。
2009年,文水县辖7镇5乡,村民委员会199个。
2020年,文水县合并减少41个行政村,合并后行政村总数由199个减少为158个。
文水县地图
区划详情
截至2021年10月,文水县共辖7个镇、5个乡:凤城镇、开栅镇、南庄镇、南安镇、刘胡兰镇、下曲镇、孝义镇、南武乡、西城乡、北张乡、马西乡、西槽头乡;文水县人民政府驻凤城镇。
位置境域
文水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吕梁市东部,地处太原盆地西缘,吕梁山东麓,属山川平原各半区域,介于北纬37°15”~37°35’9”,东经111°29’47”~112°19′15”之间,东隔汾河与祁县、平遥县相望,南与汾阳市接壤,西与吕梁市离石区交界,北与交城县、清徐县相邻。文水县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30公里,总面积1068.57平方千米。
文水县
地形地貌
文水县分为基岩中山区、土石中山区、黄土丘陵区、山前倾斜平原区、冲积平原区五种地貌。冲积平原区面积501.7平方公里,占文水县总面积的47%,基岩中山区面积420平方公里,占文水县总面积的39%。文水县境内地势西高东低,最高点是苍儿会的大西沟岭,海拔2169米左右;最低点是西槽头乡王家社村西南,海拔739米左右,最大相对高差为1430米左右。
气候
全县年均日照总时数为2551.9小时,气温介于4-11℃之间,降水量为450-700毫米,无霜冻期为183天。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造就了丰富的生态资源。
水文
汾河、文峪河、磁窑河三大河流横贯文水县全境。文水县有瓦窑河、白石河、饮马河三条过境河,流程较短,多为流域窄、流量小的季节性河流。西部山区有头道川河、二道川河、三道川河3条支流。
汾河为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从清徐韩武村进入文水县,流经西社、杨乐堡、高车、贯家堡、邢家堡、云周村、南胡、王家堡、水寨、上段、炮手堡、新堡、门世、北齐、南齐、石家堡、徐家镇,流程37公里,流域面积293.3平方千米。
文峪河为汾河支流,古称文水,又名文谷水,浑谷水,发源于交城县关帝山,在孝义市境内入汾河。文峪河从北峪口出山后,途径开栅、宋家庄、樊家庄后,分为东西两路,西路经北徐、中舍、南徐、龙泉、桑村、桑村营、堡子、私评、韩村、冀周、西宜亭、桥头、南武涝、北张、南张、苏家堡、郑家庄、百金堡、西槽头、王家社,进入汾阳市境;东经武午、宜儿、里洪、麻家寨、杨家寨、南张、北张进入磁窑河。
磁窑河发源于交城县西北磁窑沟内贺家岭,至石侯村流入文水县境,流经杭城、武良、东城、西城等18个村经汾阳至孝义北桥头村汇入汾河,在文水县境内流程27公里,流域面积122.7平方公里。水量季节性变化明显,径流集中在汛期。
矿产资源
文水县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灰岩、石英石、石棉、铅、银、石膏等,已探明煤矿储量约14亿吨。
生物资源
文水县境内的植物资源有油松、云杉、落叶松、桦树、梨树、枣树、杨树等树木为主,野生植物有乔木、灌木、藤木植物、草本植物、菌类5类,野生药材品种有甘菜、党参、黄芪、猪苓、枸杞、柴胡、大麻子等50余种。动物资源有野生动物200余种,主要动物70余种。
截至2019年,文水县总人口达45.25万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文水县常住人口372580人 。
副县长、县长:孟兰生
综述
2019年,文水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9亿元,同比下降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5亿元,增长12.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亿元(含祁离高速),增长16.6%;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5.2亿元,下降1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5.2亿元,增长7.4%;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23701元,增长6.6%;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11387元,增长9.9%,三次产业比重达到19.2﹕32.6﹕48.2。
2019年,文水县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74.5%,较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
2020年,文水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9.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56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24483元和11979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98亿元,粮食总产量2.19亿公斤,县域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第一产业
2019年,文水县实现35.87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调整特色种植4.9万亩,粮食总产量达21.5万吨,新建高标准农田1.48万亩。
2019年,文水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6.79亿元,增长4.84%。
第二产业
2019年,文水县累计为实体经济发放贷款11.39亿元,减免税费1.2亿元,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5000余万元,新注册市场主体3671户、增长22.3%。兑现企业奖补842万元,增长61.3%;工业技改投资完成5.6亿元。
第三产业
2019年,文水县旅游收入实现38.54亿元、增长18.4%,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8.2%。
文水县
文水县境内有太中银铁路经过,设文水站。有G5京昆高速、G20青银高速、祁离高速公路、G307国道、G241国道、S219、S320省道等经过。
2019年,文水县实现307国道文峪河大桥拓宽,改建241国道8公里,实施320省道城区段改线7.5公里,完成建制村通硬化路135公里,改造危桥14座,拓宽柳杜至西城公路4公里。
基础设施
2019年,文水县内29条小街小巷完成改造,新建城区公厕10座,建成12个农村垃圾转运站,完成农村改厕2000户。
教育事业
文水第一中学
2019年,文水县高考二本B类以上达线率48.6%。
环境卫生
2019年,文水县实施生态环保项目13个,新增供热面积127万平米,煤改电2058户,完成清洁煤置换6万余吨,取缔“散乱污”企业438户。河流布设监控点位514个,河道“清四乱”22处,栽植苗木36.82万株。
宗教信仰
文水县是山西省宗教工作重点县。截至2018年,文水县境内有天主教、基督教、佛教三大宗教,信教群众10300人,分布在12个乡镇197个村,占总人口的2%,有教职人员43人。
天主教
天主教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传入文水县。截至2019年有信教群众2200人,除18岁以下慕道友外,实有教徒1412人,其中男640人,女772人,分布在7个乡镇39个村,有两个天主教聚居村,西城乡新立村和南安镇小南安村,其中新立村是吕梁市最大的天主教聚居村,有860人。有天主教堂三所,分别在新立村、小南安村、北峪口村,新立村有教会医院一所,有修女院一所,有神甫3名,修女10名。批准的天主教活动场所五处,分别在新立村、小南安村、北峪口村、南庄村、北齐村。
基督教
基督教于民国元年(1912年)传入文水县。截至2019年,有信教群众6000人,除慕道人员外,正式受洗教徒2417人,其中,男565人,女1852人,分布在全县12个乡镇123个村,有长老2人,执事24人,批准的活动场所九处:土堂村、开栅村、武良村、门世村、大象村、百金堡村、下曲村、东石侯村、武陵村。有基督教堂两所,分别在门世村和土堂村。
佛教
佛教传入文水县有近2000年历史。截至2019年,有信教群众2100人,批准的佛教活动场所三处,分别是开栅镇武陵村观音寺,刘胡兰镇王家堡村观音寺,孝义镇上贤村梵安寺。有比丘3名,比丘尼1名。文倚村、方圆村、南庄村、土堂村、西街村、北街村、北关村、东庄村、南安村等地也有佛教徒。
非物质文化遗产
郑家庄灯影戏,表演时,由演员在白色幕布之后,操纵各式各样的平面人偶,通过灯光投影到白幕之上,并配之以打击乐和管弦乐,伴之以唱腔、道白,让观众隔着幕布欣赏到有声有色的戏剧故事,具有浓郁的地方气息。因戏中的平面人偶以及布景、道具等均是民间艺人通过手工雕刻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又名“皮影戏”。2013年,郑家庄灯影戏被认定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郑家庄灯影戏入选吕梁市第九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梵安寺塔
梵安寺塔俗称“上贤塔”,位于文水县上贤村北,原系梵安寺附属建筑。据《文水县志》与《山西通志》记载,该塔建于北宋崇宁三年;从塔上大量的绳纹砖看来,该塔唐代已有。梵安寺塔高42米,周长26米,为七级楼阁式砖塔。塔顶无塔刹,塔基无石砌根基,整座塔矗立在灰土平面之上。在第七级上原有一座小庙,内供铁佛一尊。
西峪口遗址
西峪口遗址位于文水县西峪口村,遗址内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兽牙装饰品、羚羊骨和巨大的古生物头骨化石。
狄青庙
狄青庙
东岩寺
东岩寺位于文水县城西北100里的地方,该寺仍存有石栏、水井、冢墓等遗址,寺中旧有10幢碑,碑文中有该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年及当时建寺始末、山中风景描述的记载。
苍儿会生态旅游景区
苍儿会生态旅游景区位于文水县西部山区,为国家级森林公园,面积360平方公里,绿色植被覆盖率达到92%,森林覆盖率达到83%,是华北地区面积最大的一块区域。苍儿会野生动物70余种,野生植物200余种,野生药材100余种,野生食用菜20余种。
武则天纪念馆
武则天纪念馆,位于文水县城北5公里北距省城太原70公里处,坐北朝南,占地26000平方米。馆内有武则天汉白玉石雕像,有女皇武则天立的一块巨大的“丰碑”,“升仙太子碑”,八角回音亭,女皇祀庙则天圣母庙等建筑。陈列着反映武则天家族起源与兴衰,武则天生平与政绩,全国与武则天有关的名胜古迹的绘画、蜡像、照片、文献资料等。东西牌廊陈列着有关则天庙维修碑记;致远堂法书碑,上有武则天手迹题跋珍贵资料;攀龙台碑和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等各类碑碣。
刘胡兰(1932年—1947年),女,文水县云周西村人。1947年1月12日,阎军包围了云周西村,刘胡兰慷慨就义,时年15岁。1947年3月25日,毛泽东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文水县刘胡兰村建有刘胡兰纪念馆。
武则天(624年—705年),女,名曌。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帝。
狄青(1008年—1057年),男,字汉臣,北宋大将。
孔天胤(1505年—1581年),男,字汝阳,号文谷子,又称管涔山人,死后门人称文靖先生,理学泰斗。
左昌德(1808年—1879年),男,1808年(清嘉庆十三年)出生于文水县孝子渠村一个武术世家,以拳把式闻名,人称“左二把”。
孙谦(1920年—1996年),男,原名孙怀谦,文水县南安村人。曾任山西省文联副主席,山西作协副主席,山西电影家协会主席等职。
张稼夫(1903年—1991年),男,原名张法古,文水县西北安村人。曾任第五届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中顾委委员等职。
2020年,文水县荣获“中国医疗服务百佳县市”称号。
2021年9月,文水县入选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