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开言路 编辑
广开言路(拼音:guǎng kāi yán lù)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来历传》。
广开言路(言路:进言的道路)指尽可能地让人们广泛发表意见。 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
中文名:广开言路
拼音:guǎng kāi yán lù
近义词:从谏如流
反义词:闭目塞听、独断专行
出处:《后汉书·来历传》
注音字母:ㄍㄨㄤˇ ㄎㄞ ㄧㄢˊ ㄌㄨˋ
语法结构:动宾式
语法属性:作谓语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来历传》:“朝廷广开言事之路,故且一切假贷。”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广开言路”。
唐高祖李渊死后,李世民当了皇帝,史称唐太宗。他即位之初即专设谏官,要求随时跟在自己左右。并要求三品以上官员入朝议事,每次必须有至少一位谏官参加,做到有失必谏。大理寺少卿孙伏伽多次在小事上劝谏,李世民不但不怒,反而予以嘉奖,升为谏议大夫。如此一来,大臣们都知无不言,毫无忌讳。是言路广开“直谏”“忠谏”成为风尚。,尤其是谏议大夫魏徵,更是以敢于“犯颜直谏”著称。
有一次,李世民问魏徵:“当皇帝的怎样才会明智清醒,怎样就会愚昧糊涂?”魏徵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也就是说,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会明智清醒,偏信一方面的话就会愚昧糊涂。”
李世民请魏徵说下去。魏徵于是举例论述说:“从前尧帝详细询问老百姓,所以知道民生疾苦。舜帝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所以治水无能的官员不能蒙蔽他;相反,秦二世偏信宦官赵高一人的话,结果在望夷宫被他杀害。梁武帝偏信朱异的话没有及早攻打侯景,结果被侯景攻陷台城,忧愤而死。又如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天下本已动荡不安,虞世基却不让炀帝知道情况,炀帝也照样寻欢作乐,结果被身边的人杀死。所以,做皇帝的能够广泛听取和接受多方面的意见,就不会被一两个大臣蒙在鼓里,就会知道下面的情况,从而明辨是非,做出正确的决策。”
李世民听后说:“是啊!”从此更加注意广开言路,倾听多方面的意见。
懂得广开言路,就不会因循守旧,遇事也会绝处逢生。让人充分表达意见,就能集思广益,使国家兴旺发达。一个国家、一个政府甚至一个企业,都应该广开言路,听取大众的意见,这样才能获得集体的智慧,才能发展得更好。每个人都可以贡献自己的想法以及意见,不管是对于整个国家,还是对于每个人,都可以带来巨大的益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