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京 编辑
平安京(日语:へいあんきょう/たいらのみやこ;英语:Heiannkyou)是日本的京都的古称,是日本在794年(延历13年)桓武天皇从旧都长冈京迁都後至1868年明治天皇迁都东京期间的首都,位于京都府京都市中心地区。
平安京寓意“和平与安定之都”,由桓武天皇效仿隋唐长安 和洛阳 建设。建筑群呈长方形排列,朱雀路为轴,贯通南北,分为东西二京,中间为皇宫,正面是罗生门,宫城之外为皇城,皇城之外为都城。城内街道呈棋盘形,东西、南北纵横,布局整齐划一,明确划分皇宫、官府、居民区和商业区,神宫坐落于北方,街道都以直角交会。
京都位于日本本州岛中西部,坐落在京都盆地北部,东距日本第一大湖琵琶湖仅5公里,东、西、北三面有丹波山地、比良山地和贵船山地环绕,市区随京都盆地向南面大阪湾敞开为巨型口袋形状。
平安京南北长约5.2公里,东西长约4.5公里,面积相当于中国唐代京师唐长安城的五分之一。面积23.4平方公里。
1983年,京都府与陕西省结为友好省县。1974年京都市与西安市结为友城。
中文名:平安京
外文名:日语:へいあんきょう/たいらのみやこ;英语:Heiannkyou
别名:洛阳、京洛
行政区类别:府
所属地区:日本本州
地理位置:日本本州岛中西部
面积:23.4 km²
下辖地区:上京区、右京区、左京区、下京区
政府驻地:京都府
气候条件:全年平均气温14℃~15℃
著名景点:京都御所、二条城、金阁寺、三十三间堂、修学院离宫、京都塔
方言:日语关西方言
京都
日本8世纪的都城平城京和8世纪末、9世纪以降的都城平安京,其形制、布局皆模仿中国唐代的都城长安和洛阳,尤其以对长安城的模仿更为显著。在整体规划布局上仿照当时的唐朝京师长安的东西对称布置,而坊市的模数大小则与唐朝东都洛阳类似。中轴线朱雀大路依照长安的朱雀大街,将平安京分为左京、右京(东侧是左京、西侧是右京)两个部分。平安京的宫城(平安宫)位于京城北部的中央,相当于唐长安城宫城和皇城的结合体,而宫城内的内裹和大极殿则相当于长安的宫城(太极宫)和太极殿。
皇城之外是作为一般官吏、平民居住的都城。全城面积约20平方公里,街道纵横,对称相交,是一座棋盘式的美丽城市。由于右京所处的地区多沼泽,因而逐渐荒废,城市的主要发展集中在左京。贵族住宅区密集于左京北部,贫民则开始居住在超越平安京东限的鸭川川边,引发了向东扩展的趋势。980年,朱雀大路南端的罗城门(罗生门)倒塌,之后并没再重建。
日本都城建设与长安的对比
名称由来
日本的平安年代是从桓武天皇于794年(一说784年)从长冈迁都平安(今京都市)时始,到1192年镰仓幕府建立为止的时期。
京都
平安京布局
京都
京都布局
不过,因桓武朝的建都和征夷两大事业半途而废,京内有的地方只修整了区划而来完成罗城等处的建设。右京(长安)又是池沼星罗棋布的低洼地带,呈现一片“人家渐稀,几近幽墟,人去无回,屋坏不修”的景象。因此,人家大都集中在左京(洛阳)四条以北的高岗干燥地带。院政时期,又以流经左京极大路东面的鸭川以东白河为中心,建造了很多寺院和离宫,使得东京更加繁荣,因而日本人总喜爱称京都为“洛阳”、“洛城”、“洛都” 。
京城形制南北长,东西窄,这一点是异于隋唐长安城的,尤其是平安京,其长宽比例与隋唐洛阳城十分接近;其次,里坊均呈方形,同于隋唐洛阳城的里坊形制;再次,朱雀大街南端两侧各置宗教建筑一所,也是模仿洛阳城而建,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平安京;最后,在里坊名称方面,平安京的“铜驼”、“教业”、“宣风”、“淳风”、“安众”、“陶化”、“丰财”、“毓财”等8个坊名均采自隋唐洛阳城,平安京朝堂院南门的名称也采自洛阳城,称为应天门。另外,平安京始分左右两京,左京称为“洛阳”,,右京称为“长安”,但后来人们却常以“洛阳”作为平安京的代名词。
文化发展
京都
政权更替
自70年后的平安时代中期开始,皇室颓废,实权外落到藤原氏手中。号称“万世一系”的天皇家族走上了衰败的道路,被旁人所操纵。10-11世纪,藤原氏垄断政权,以庄园为经济基础,势力最为强盛。平安时代后期,由于宫廷上下沉迷于奢华靡烂的生活,放松了对地方武士的控制,地方势力逐渐落入“桓武平氏”和“清和源氏”手中。到11世纪末,为对抗藤原开始实行“院政”(指日本平安时代后期上皇、法皇代理天皇执政),于是,武士进入了中央政界。其后频繁的内战,使日本进入了封建时代。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