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宁县 编辑
静宁县,隶属于甘肃省平凉市,位于甘肃中部,六盘山以西,华家岭以东,东、北与宁夏隆德、西吉县接壤,西、南与通渭、秦安县毗连,西北与会宁县为邻,东南与庄浪县相依。 静宁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降水夏季较多,冬春季节较少。 总面积2193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常住人口36.08万人。
静宁之名,始于元代,置静宁州,沿袭宋、金“静边寨”首字,取平静安宁之意。民国十五年(1926年),直隶甘肃省。2002年6月,平凉地区改设为正地级平凉市,静宁县隶属平凉市管辖。 静宁县,是古丝绸之路东段中线上的重镇,人文始祖伏羲诞生地,农业大县。2018年12月,农业农村部确定为第二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截至2021年10月,静宁县辖1个街道、17个镇、7个乡。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2022年,静宁县地区生产总值100.01亿元,比上年增长7.7%。
初步核算,202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06.05亿元,比上年增长7.1%。
中文名:静宁县
外文名:Jingning County
行政区划代码:620826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甘肃省平凉市
地理位置:甘肃省中部
面积:2193 km²
下辖地区:1个街道、17个镇、7个乡
政府驻地:城关镇
电话区号:0933
邮政编码:743400
气候条件: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
人口数量:36.08 万(2023年)
著名景点:仙人峡、珍珠林、文屏山、五台山等
车牌代码:甘L
地区生产总值:106.05 亿元(2023年)
静宁县
周赧王三十六年、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秦置陇西郡,县境属之。县境内的成纪县,设置时间不见记载。据古城内出土文物考证,建城时间不晚于战国,为县始见于西汉初,疑是秦县。
汉高祖刘邦二年(公元前205年)十一月,置阿阳县(治在今县城南城川乡)。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分陇西郡置天水郡(郡治平襄,在今通渭县境)。县境南部有成纪县,北部有阿阳县,均属天水郡。新莽天凤六年(14年),改天水郡为镇戎郡,又分置阿阳郡,治成纪,后又复旧制。
东汉明帝永平十七年(74年),改天水郡为汉阳郡,成纪、阿阳属汉阳郡。建安十八年(213年),省凉州郡并入雍州。阿阳、成纪属雍州汉阳郡。
三国曹魏时,阿阳属广魏郡,成纪属天水郡。
西晋泰始中,置秦州。改广魏郡为略阳郡,省阿阳县,其境属秦州略阳郡。成纪仍属秦州天水郡。
东晋十六国时,成纪县仍存,隶秦州天水郡,先后属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前凉、西秦,北魏废。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年),复置阿阳县,属秦州略阳郡。北周复置成纪县,属秦州天水郡。
隋初,废阿阳县。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郡置州,成纪属秦州。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并省诸州,寻又改州为郡。成纪属天水郡。
唐高祖武德初,改郡为州,沿边镇守及襟带之地置总管府以统军戎。七年(624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成纪县属秦州都督府。贞观年间,县北部属陇右牧监牧使南使管辖的牧地(南使城故址在今县南城川乡吕家河村东)。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成纪县治由小坑川(今静宁治平)移治显亲川(今属秦安)。肃宗宝应元年(762年),今县境陷于吐蕃,历五代直至北宋前期。
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年),于南市城(即唐南使城)置静边寨。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静边寨属泾原路德顺军管辖。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增置治平寨(今治平乡刘河村),隶德顺军。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以外底堡(今静宁县城)置陇干县,德顺军治移徙于此。绍圣四年(1097年),筑威戎城。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金兵占领德顺军。绍兴九年(1139年),宋金议和,德顺军又为宋地。绍兴十年(1140年),德顺军复陷于金。
金世宗大定年间,改静边寨为静边县,寻复为寨。金熙宗皇统二年(1142年),升德顺军为州,属熙秦路。世宗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改德顺州隶凤翔路。宣宗贞祐四年(1216年)四月,升为防御州。十月升为节镇州,军曰陇安。领陇平(即宋之陇干)、水洛、威戎、治平、隆德、通边6县,静边、得胜、安宁、怀远4寨及中安堡。期间,西宁州曾领过治平县,不久又归德顺州、陇安军。今县境内置陇平、治平、威戎3县。
元初,废陇安军仍为德顺州。并治平、威戎、水洛3县入陇干。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省陇干县入德顺州,寻又改德顺州为静宁州。属陕西行省巩昌路。领隆德县。
明初,静宁州领隆德县,属陕西布政使司平凉府。洪武八年(1375年)三月,降庄浪州为县,隶静宁州。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隆德县改隶平凉府,静宁州只领庄浪县。
清顺治五年(1648年),庄浪县直隶平凉府,此后静宁州无领县。康熙七年(1668年),属甘肃布政使司平凉府。
民国二年(1913年),改静宁州为县,隶属泾原道。民国十五年(1926年),直隶甘肃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甘肃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8月6日,静宁解放,隶属定西分区。
1950年5月25日改隶平凉专区(地区)。
2002年6月,平凉地区改设为正地级平凉市,静宁县隶属平凉市管辖。
区划沿革
静宁县地图
2015年,甘肃省民政厅(甘民复〔2015〕49号)批复同意撤销甘沟乡、古城乡、仁大乡,设立甘沟镇、古城镇、仁大镇。
截至2020年,静宁县辖城关镇、八里镇、古城镇、威戎镇、仁大镇、李店镇、甘沟镇、界石铺镇、曹务镇、雷大镇、细巷镇、城川镇、四河镇、治平镇、红寺镇、双岘镇、原安镇17个镇,司桥乡、余湾乡、贾河乡、深沟乡、新店乡、三合乡、灵芝乡7个乡,1个街道办事处、333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2319个村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21年10月,静宁县辖1个街道、17个镇、7个乡:城区街道、城关镇、八里镇、古城镇、威戎镇、仁大镇、李店镇、甘沟镇、界石铺镇、曹务镇、雷大镇、细巷镇、城川镇、四河镇、治平镇、红寺镇、双岘镇、原安镇、司桥乡、余湾乡、贾河乡、深沟乡、新店乡、三合乡、灵芝乡。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位置境域
静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六盘山以西,华家岭以东,东接宁夏隆德县、南接秦安县,西连通渭县、北邻西吉县,西北与会宁县毗连,东南与庄浪县相依,东距平凉110千米,西至兰州220千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05°20'~106°05',北纬35°01'~35°45'。县境南北长81千米,东西宽68.75千米,总面积2193平方千米。
静宁县
地形地貌
静宁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1600~2245米,地形为葫芦河流域河谷川地、河谷盆地、丘陵坡地和梁峁地,有大小梁峁1098个,山梁总长1652千米,主要山梁有13条,以葫芦河为界,东侧系六盘山分支,西侧为华家岭余脉。
气候
静宁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年均气温7.1℃,无霜期159天,年均日照时数2238小时。降水夏季较多,冬春季节较少,年均降水量为450.8毫米,年蒸发量为1469毫米。
截至2022年末,静宁县常住人口36.0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0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33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4.18%,比上年末提高1.21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1.36‰。
2023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5.1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9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48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5.56%,比上年末提高1.38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2.55‰。
综述
静宁县城乡建设
2022年,静宁县地区生产总值100.01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17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13.42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44.42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2.2∶13.4∶44.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7702元,比上年增长8.2%。
2022年,静宁县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29.32亿元,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29.3%,比重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初步核算,202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06.05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02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14.01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47.02亿元,增长7.8%。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2.5%、13.2%和44.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2.3%、15.5%和52.2%,分别拉动经济增长2.3、1.1和3.7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9799元,比上年增长8.6%。
第一产业
2022年,静宁县粮食种植面积105.10万亩,比上年增加0.09万亩。油料种植面积7.04万亩,增加0.0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9.01万亩,增加0.83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0.34万亩,减少0.02万亩。果园面积65.96万亩,增加1.30万亩;其中苹果园面积62.48万亩,增加1.49万亩。
2022年,静宁县粮食产量27.24万吨,比上年增产3.8%。其中,夏粮产量4.93万吨,减产3.4%;秋粮产量22.31万吨,增产5.5%。
2022年,静宁县蔬菜产量12.27万吨,比上年增产3.5%。中药材产量0.14万吨,减产16.7%。园林水果产量88.08万吨,增产7.4%;其中苹果产量87.32万吨,增长10.8%。
2022年,静宁县猪牛羊禽肉产量1.63万吨,比上年增长4.4%。牛奶产量0.28万吨,下降7.3%。年末牛存栏11.17万头,增长3.0%;牛出栏5.78万头,增长10.9%。羊存栏2.02万只,增长50.5%;羊出栏1.11万只,增长40.7%。生猪存栏9.03万头,下降0.7%;生猪出栏12.02万头,增长0.5%。
2022年,静宁县农村用电量17608.37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23.1%。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34万吨,下降3.8%。
第二产业
2022年,静宁县全部工业增加值5.27亿元,比上年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门类看,制造业增长3.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5%。
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92.9万元,比上年增长50.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92.6元,比上年减少2.5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4%,提高0.4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3.3%,比上年末下降3.9个百分点。
2022年,静宁县建筑业增加值8.15亿元,比上年增长4.8%。年末具有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7个,比上年末增加1个。
第三产业
2022年,静宁县货物运输总量288.74万吨,下降18.2%;货物运输周转量62349.96万吨公里,下降32.9%;客运量41.98万人次,下降80.9%;旅客周转量3327.80万人公里,下降78.1%。
2022年,静宁县邮政业务总量2915万元,比上年增长11.8%。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0.37万件;包裹业务13.88万件;快递业务量305万件,下降3.1%;快递业务收入894.95万元,增长11.7%。
2022年,静宁县电信业务总21121.14万元,比上年增长8.8%。年末固定电话3.70万部,下降4.6%。年末手机电话用户34.81万部,下降0.01%。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4.33万户,增长4.6%。
2021年末,静宁县公路总里程5422.2千米。其中,国道4条133.5千米,省道8条311.8千米,县道16条517.8千米,乡道44条764.6千米,村道361条1513.1千米,自然村组道路1023条2181.4千米。
教育事业
静宁县教育
截至2022年末,静宁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46所,其中普通高中3所,完全中学5所,独立初中29所,小学219所
珍珠林位于静宁县古城镇兴隆山上,面积50多亩,景区树木茂盛,树种繁杂,以稀有珍珠树为主,各种花草生长于灌木丛中,形成了典型独特的珍珠林小气候。建筑物为隋唐时期所建,有三清洞、玉皇洞、菩萨洞、菩萨大殿、钟楼、药王殿等古建筑,有大小神佛像36尊,历来是道教、佛教活动的场所。珍珠林是静宁县的一处旅游避暑胜地,每年端午节前后是珍珠林旅游的黄金季节。文屏山
文屏山在静宁城南1.5千米处,又称娘娘庙山,东与烽台山相望,南和五台山毗邻。山上建有十一殿、两楼、两亭、两庙、一洞、一天梯。每年古历的七月十二日,是文屏山庙会之日。
五台山
五台山位于静宁县城南1.5千米处,原为翠屏山西峰,因山势五叠而得名。五台山自宋元在山麓“湫池”旁始建乱石神庙起,先后建有真武庙、药王洞、文昌阁、子孙宫、香山洞、磨针洞等处祠宇。景区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6万平方米。
清真寺
清真寺位于静宁县城站院巷内,始建于明嘉靖十四年(1536年),迄今已有450多年的历史,初建时规模不大,约700平方米,后来随着穆斯林人数的不断增多,自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以来,曾三次翻修扩建。建筑布局依西向东,以礼拜大殿、邦克楼、牌坊为轴线,南北两侧配有厢房。建筑全貌颇为考究,传说是聘请四川名匠仿效当年刘备金殿建造的。现存的礼拜大殿面积390平方米,平面呈“凸”字形,由歇山、悬山顶和两坡卷棚连接,建筑形式独特,古建筑中少见,对研究明代建筑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中门上顶悬挂民国十七年(1928年)甘肃省政府主席刘郁芬赠送的“见义勇为”牌匾,为静宁县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物之一,是全县城穆斯林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
九龙山
九龙山位于静宁县八里镇,海拔1998米,属祁家大山余脉,相传汉刘秀起兵西行讨伐隗嚣曾于此避难得救,光武帝登基后钦题“救龙山”,遂得名。山体蜿蜒起伏,与西岩寺山遥遥相望,右侧成环抱状,有藏龙卧虎之势。山上树木茂密,庙殿亭阁较多,是旅游、避暑的胜地。每当春回大地,九龙山上野花竞放,蜂蝶飞舞,古椿百态,状似蛟龙出水,玄鹤展翅,犹如耕农扶犁,宫娥掌灯。
悬镜湖
悬镜湖位于静宁司桥乡境内,西距静宁中心4千米左右,东距平凉110千米,是甘肃与宁夏接壤地带,被誉为静宁县的东大门。景区水域面积约3000亩,呈东西狭长分布,悬镜湖南岸的“东峡休闲度假村”内有蒙古包18座、钓鱼池2个。
烽台山公园
烽台山公园是充分利用烽台山地处城郊优势,注重把农业深度开发与观光旅游有机结合、综合治理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建成的集植树造林、兴水节灌、观光农业、旅游娱乐于一体的观光农业示范园,总面积6500亩。根据当地传说和史料记载,结合宣传成纪文化,建成仿古山门、伏羲大殿、烽台山庄及3处观光亭,维修古城墙,栽植红富士苹果、美国潘桃、黑宝石李子、黄金梨、凯特大接杏等果树经济林3450亩,直柳、云杉、侧柏等各类高档绿化树89万株,配套修建莲花喷泉、游泳池、旱冰场等娱乐设施,增强了公园的文化气息,提升了园区建设的档次和水平,使整个山体得到了全面绿化、美化,初步建成四季长青、风景宜人的休闲娱乐景点。
西岭生态公园
西岭生态公园占地320亩,是一个集生态型、景观型、公益型、服务型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公园。公园内有人工湖、中心花园、中心广场、农家乐小院及配套的凉亭、石桌、石凳、茶室等设施,栽植有各种景观常青树木和观赏花卉,是一座具有现代气息的生态公园。
成纪古城
成纪古城位于静宁县治平乡刘河村,为西汉所置成纪县治。城址总面积25万平方米,保存约14万平方米,西北部和东部残留城墙长490米。199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
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位于静宁县界石铺镇继红村,紧临国道312线,距静宁县城二十余千米。界石铺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和红一、二、四方面军长征途经的重要节点和中央战略部署中确定的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有利中心“基点”,留下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一代开国元勋和数万红军将士的历史足印。
文庙
静宁文庙位于静宁一中校园内,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3年),原建筑面积18076平方米。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1696年)重修。坐北向南,顺中轴线依次为先师庙门、戟门、大成殿,戟门内为四合院落。大成殿九脊顶,七开间。戟门歇山顶,五楹。庙门作牌坊式棂星门。整个布局主次分明,结构严整,是明代具有代表性的建筑。1993年3月被甘肃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成纪文化城
静宁成纪文化城,位于静宁县城中心,是国家3A级旅游景点,也是全县重要的文化基础设施和旅游景点之一。成纪文化城由中国著名工程设计大师任震英和高级建筑师左国保等专家设计建设,占地面积66亩,建筑面积1.8万㎡,建筑以伏羲大殿为主体,整体建筑为秦汉风格,气势宏伟,古朴典雅,景区内景色宜人,环境优美,绿树成荫。设有南、北、西大门,南院有游客中心、八卦坛以及碑廊;伏羲纪念馆位于伏羲大殿主殿中层,塑有全国最大的伏羲青铜圣像,顶绘彩画,壁刻伏羲圣迹图,陈设九鼎八簋等礼器;伏羲八卦坛,涵宇宙真理,寓世间万象,神秘瑰丽;成纪历史人物纪念馆,集历代静宁文人、豪杰于其中,一人一品,风格迥异,陶醉其中,意境深远,极富审美价值,成纪文化城已成为人们怀古祭祖、朝觐旅游的胜地。
名优特产
静宁县特产有:静宁苹果、静宁烧鸡、静宁大饼等。
静宁县被农业部评为“黄土高原优生苹果最佳栽植区域”。
2018年12月,农业农村部确定静宁县为第二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2019年9月20日,静宁县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
2020年3月,静宁县入选2020中国青年乐业百佳县市 。
2020年5月,静宁县入选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
2020年6月30日,静宁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1年5月14日,静宁县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2021年7月15日,静宁县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8月27日,静宁县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乡村振兴局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