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礼乡 编辑
诗礼乡,隶属于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地处凤庆县最北端,东南与鲁史镇相接,西北与昌宁县着街乡、珠街乡毗邻,东北与巍山县牛街乡隔江相望。 辖区面积211.68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诗礼乡户籍人口24846人。
1949年,分属光复镇、犀牛镇。1984年1月,公社改区。1988年3月,区改乡。 截至2020年6月,诗礼乡辖14个行政村, 乡人民政府驻诗礼村。
2019年,诗礼乡有工业企业3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3个。
中文名:诗礼乡
行政区类别:乡
所属地区: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
地理位置:凤庆县北端
面积:211.68 km²
下辖地区:14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诗礼村
电话区号:0883
邮政区码:675915
气候条件: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古墨村古磨房群
车牌代码:云S
人口:24846人(2019年末户籍人口)
1949年,分属光复镇、犀牛镇各一部分。
1950年2月,划属第一区。
1958年9月,属红旗乡跃进公社。
1959年5月,属鲁史公社。
1959年8月,改设诗礼公社。
1961年6月,改属鲁史区。
1962年11月,分设诗礼区。
1969年5月,改为红星公社。
1971年7月,复改称诗礼公社。
1984年1月,公社改区。
1988年3月,区改乡。
2011年末,诗礼乡辖诗礼、永复、孔兴、清华、古墨、牌坊、三合、河平、乐平、永乐、朝阳、安义、武伟、录丰14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82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诗礼乡辖14个行政村, 乡人民政府驻诗礼村。
诗礼村 | 孔兴村 | 古墨村 | 三合村 | 乐平村 | 朝阳村 | 安义村 |
永复村 | 清华村 | 牌坊村 | 河平村 | 永乐村 | 武伟村 | 禄丰村 |
参考资料:
位置境域
诗礼乡地处凤庆县最北端,东南与鲁史镇相接,西北与昌宁县着街乡、珠街乡毗邻,东北与巍山县牛街乡隔江相望。 辖区面积211.68平方千米。
诗礼乡
地形地貌
地形图
气候
诗礼乡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其特点是立体气候显著,冬半年(11月至次年4月)晴天多,日照足,降雨少,湿度小;夏半年(5月至10月)降雨量大,日照少,湿度大。多年平均气温17℃,年平均降水量1400毫米,无霜期年平均283天。
水文
诗礼乡境内主要河流为黑河,发源于清华、古墨、乐平、永乐等村,流经诗礼村、永复村注入黑惠江,境内流程6.5千米,年均流量5.5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诗礼大河、粉丝厂河。
地下泉
诗礼乡地下泉水年均产水量2771万立方米,流量平均为0.74-1.68升/秒平方千米。
动植物
诗礼乡
矿藏
诗礼乡境内有零星铁、铜、铅锌等矿。
2011年末,诗礼乡辖区总人口24728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68人,城镇化率3.1%。另有流动人口104人。总人口中,男性12995人,占52.6%,女性11733人,占47.4%;14岁以下4822人,占19.5%;15~64岁17854人,占72.2%;65岁以上2052人,占8.3%。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0999人,占84.92%;有少数民族彝族3729人,占15.08%。2011年,人口出生率10.79‰,人口死亡率7.28‰,人口自然增长率3.51‰。
2017年末,诗礼乡常住人口24846人。
截至2019年末,诗礼乡辖区户籍人口24846人。
综述
2011年,诗礼乡财政支出631万元,比上年下降11.1%。
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895元。
2019年,诗礼乡有工业企业3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3个。
农业
2011年,诗礼乡耕地面积34460亩,其中水田5123亩,旱地29337亩;林地面积19.98万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1.8亿元。
诗礼乡农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麦、杂粮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9502吨。主要经济作物为核桃、茶叶、烤烟、蚕桑。2011年,泡核桃种植面积8.5万亩,产量2536吨;茶园种植面积5459亩,产量261吨;烤烟种植面积16003亩,产量2516吨;桑园面积2600亩,产鲜茧22吨。
2011年,诗礼乡生猪年末存栏3.4万头,出栏3.3万头;大牲畜年末存栏9041头,出栏2254头;山绵羊年末存栏1万只,出栏3728只;家禽年末存栏8.2万羽,出栏8.9万羽;肉类总产量2793吨。
工业
诗礼乡形成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诗礼乡工业企业170家,从业人员566人,实现工业总产值2275万元,工业增加值634万元,利润总额318万元。
商业
2011年,诗礼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50万元。
金融
2011年末,诗礼乡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6660万元,比上年增长40.4%;各项贷款余额2482万元,比上年增长32.9%。
邮政业
2011年,诗礼乡邮政业务收入12万元。
诗礼乡境内有县乡柏油路101千米,2011年,日发客运汽车4班次,日均容量50余人次。
文化事业
2011年末,诗礼乡有乡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场所14个;各类图书室5个,藏书0.8万册;农家书屋5个;业余文艺创作队伍达25人。省文物保护单位1处。
2011年末,诗礼乡有广播电视站1个,"村村通"覆盖全乡,用户率31.4%;有线电视用户216户。
教育事业
2011年末,诗礼乡有学前班15个,在班幼儿360人,专任教师15人;小学14所,1个校点,在校生1995人,专任教师10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821人,专任教师5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升初升学率99.59%,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2011年,诗礼乡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42万元,比上年增长13%。
医疗卫生
2011年末,诗礼乡有中心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14个。专业卫生人员28人。
2011年,诗礼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5%。
体育事业
2011年末,诗礼乡有健身活动场地5处,学校体育场11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1%。
社会保障
2011年,诗礼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3户,人数115人,支出27万元,月人均198元;医疗救助,民政部资助合作医疗共支出23.6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102户,人数2189人,支出215.4万元,月人均82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942人,支出13.48万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率86%。
邮政电信
2011年末,诗礼乡有邮政网点1个,电信服务网点2个,固定电话用户3097户,移动电话用户4584户,宽带接入用户1143户。
历史人文
诗礼
清雍正年间,开辟诗礼街场(初命名为石榴街,因白塔旁有丘大田状似石榴而得名),地址在拖拉机站周围,后迁往牌坊团树。民国二十年(1931年),光复镇(诗礼)中心学校初级部创办,后创建得国民学校17所,为当地培养了不少人才。
民国二十年(1931年),乐平村人杨文鸿牵头筹款建造白塔,1982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玉砚塔(又称诗礼文笔),塔有13层,密檐式砖木结构,高约30米,边宽3米,四级条石基座,塔的北面有“丈高百尺增士气,笔照千里超群英”。横幅“永镇山河”对联一幅,属地方风水塔。1985年,在塔基四周砌石墙进行保护,并立凤庆县人民政府确认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
民族民俗
电网
历史以来,乡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了自己的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形成了当地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流传最广的莫过唱山歌(民歌)、唱牛山歌、打歌、耍龙灯和洞经会。民间乐器主要有芦笙、笛子、哨呐、三弦、锣鼓等。洞经会流传于清末民初,在孔兴山寺,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坐会,洞经会在演奏活动中,分“经席”(宣讲经义)、“乐席”(操技乐器)两类。演唱经典以宣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道德风尚为宗旨,教化人们效法先贤。演奏的乐器有洞箫、胡琴、三弦、大锣、锣、云板、镲、铛、木鱼、大鼓、腕鼓、相板等。乐曲分五言七言两种引腔,五言与七言相接,按席合奏,其节凑众响协律,低昂符曲,各尽其妙。曲调以调牌名来谙记,常有20个,五言有《贺圣轻》、《金钢丝》、《锦缠道》、《直腔》、《漫五言》、《七仙姑》、《储云飞》、《耍孩儿》、《销南枝》、《满江红》;七言有《温七言》、《一直腔》、《三直腔》、《青江引》、《孝顺歌》、《步步娇》、《叠落家》等。演奏时优雅庄严,广用于迎神祭祀、庆会、祝寿、丧葬场合。1952年,自行解散。
诗礼乡
古墨村
古墨村是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古墨村沿河而建、沿山而建、村景合一,自然环境优美,天然宜居。古墨村依山而建,隐藏于核桃林中。古墨盛产核桃,据闻流浪河两岸及村寨周边山坡上成片的核桃树多达6000多亩,树龄上百的古核桃树有4000多棵,所以这里又被称为核桃谷。整个村子都在核桃林中,核桃林就是整个村庄,形成了“村在林中,林在村中,房在树中,人在景中”的优美景致。核桃林中的石板房人家,家家用石头砌墙坚实厚重,用薄石板盖屋顶冬暖夏凉,用厚石板铺地古朴大方。随处可见的石桌石凳,承载着岁月的痕迹,让人倍感亲切。可谓户户小园庭院,院内花草成行,门前渠水潺潺,屋后鸟鸣清幽,天人合一,美不胜收。古墨村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交融 , 是人文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当地的建筑地域文化十分突出 , 尤其是情人河谷的古核桃林与古磨坊群充分体现了先人的智慧。整体村落 格局完整、环境卓著、民俗文化底蕴深厚,是著名的中国传统保护村落。
孔雀山寺(孔兴山头)
孔雀山寺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冬日,建筑跨度约50年时间才全面建筑完成,呈逐年修补完善之势,已有123年建造历史。孔雀山寺气势宏伟、飞檐走壁、雕龙画凤、山顶楼阁阁上阁、院中院,佛像巍峨、生龙活虎、栩栩如生、威严肃静。“高阁高悬低阁低悬佛在殿中,远峰远到近峰近列岩顶观峰”、“风景这边独好”是孔雀山寺的真实写照。孔雀山寺从建寺到投入使用的多年间,共编印三部书《乾坤宝记》、《一罐宝丹》、《三期慈航》,现仍有人保存。孔雀山寺是天造地化、美丽的浏览去处,绝妙的建筑却毁于1968年“文革”中,现仍有人保存着孔雀山寺原貌图。
华藏奄(清华村境内)
华藏奄始建于清朝康熙乙酉年冬月初四,清朝隆十四年(1740)立的《华藏奄常住碑记》一块。大门题联“大地展开双眼碧,长天飞下一支红”,扁文“顺天者昌”。曾编印过《新民真经》、《速回头》两部书,毁于1951~1952年间。
慈云阁(乐平村境内)
慈云阁为明朝寺僧修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村人杨文鸿重修。现已残缺不全。
玄灵阁(圣渝堂)(古墨村境内)
玄灵阁建成开堂使用时有这样一幅大门联:丙子建玄阁,丙午开老堂;甲山立回龙,甲水绕圣宫。记载了玄灵阁与对谕堂的创建和迁址演变过程及玄灵阁的坐落,自然风景。
圣谕堂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建成使用,坐落在平村小组,因地点狭窄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迁至古墨初制所,因地理位置不适为由,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建盖玄灵阁,计用4年时间完成,坐落在古墨村大园田,大甲山立向,面向回龙山,有古墨河和碳房河将玄灵阁缠绕在两河间,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年将对谕堂迁至玄灵阁,玄灵阁先后被利用作村级办公用房及学校。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