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书法 编辑
宋代书法,承唐继晋,上技五代,开创了一代新风。宋太宗时留意书法翰墨,购摹古先帝王名贤墨迹,命王著刻工为十卷,以枣木镂刻之,是为《淳化秘阁法帖》。有了帖,便打破了现书必真迹的限制,同时打破了前人法度,专门注重意趣,强调主观表现,从而开辟了新的道路。
中文名:宋代书法
外文名:Song's words
综观宋代书法,尚意之风为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宋书不是简单否定唐人,也不是简单回归晋人,禅宗“心即是佛”“心即是法”,影响了宋人的书法观念,而诗人、词人的加入,又给书法注入了抒情意味。在强调意趣的前提下,宋代书法家重视自身的修养,胸次高,读书多,见识广,诗词、音乐方面的功力也为前人所不及。
宋代书法
简介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学士。《宋史·列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由爱之。”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浑厚端庄,雄伟遒丽。苏东坡说:“君谟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得鲁公笔法而修于鲁公书,可为楷则。沈括说他善于“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这说明蔡襄这位稍欠改革精神的书法家还不是泥古不化的,他也在追求古趣,力创新意。其主要作品:
蔡襄尺牍
其楷书的代表作之一。字字端雅,雍容大度,一笔不苟,似乎全用颜法, 只是结体略扁。
郊燔帖
行草书札的代表作。笔画浑雄敦厚,婉转有致,运笔飞动自如。此帖取法 于《伯远帖》,又参以章草笔法,使之有机的融为一体,形成蔡襄独特的 草书风格。
蒙惠帖
行楷作品。取法《兰亭序》而又参以颜鲁公敦厚沉稳的成分,继而宏大了 宋代行书尺牍书法的艺术内涵,使书法艺术发展到一个新时期。
陶生帖
草书翰札。潇洒劲逸。结体欹正大小,重轻疏密,随心所至,一气呵成。 黄庭坚说:“君谟真行简札甚秀丽,能入永兴(虞世南)之室”是很正确的。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于四川)人。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他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他讲自己书法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他讲他的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时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他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传统技法去进行书法艺术创造,在书法艺术创造中去丰富和发展传统技法,不是简单机械的去模古。他在执笔方法上运用异于常人的特殊方法,还注意书写工具的改革。其代表作有《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春帖子词》、《爱酒诗》、《寒食诗》、《蜀中诗》、《醉翁亭记》等。其主要作品有:黄州寒食诗帖、罗池庙碑、赤壁赋、丰乐亭记、黄州寒食诗帖。
黄州寒食诗帖
南宋宰相·赵鼎《毓秀帖》真迹
罗池庙碑
行楷。罗池庙,原为纪念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庙内立有韩愈撰写, 沈传师书写的《罗池庙碑》,其石久佚。此碑据苏轼所书原碑文末篇的“ 迎享送神诗”真迹上石,刻于宋嘉定十年(1217)。楷书十行,字大四寸。 清人书:“《罗池庙》健极,本唐人法而变其方整,本晋人韵而偏侧取势, 摆宕有姿,大小长短,随其结体。此碑笔力扛鼎,结体雄健,似乎从颜鲁 公《东方画赞》化出,肥而不肿,厚而不软,实为苏字大字之冠。”
赤壁赋
苏轼真迹精品的代表作。纸本,行楷书。其书法丰腴劲秀。明董其昌对它 评价很高,认为此卷书法“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每波画尽处,隐 隐有聚墨痕如黍米珠。嗟乎!世人且不知有笔法,况墨法乎。”这正是由 于他的文学修养深厚,书法传统功底坚实。结字在方整中有流动的气势, 特别是用墨虽浓,而灵活不滞,看去平平正正,但令人玩味无穷,被称为 宋代第一,并不为过誉。
丰乐亭记碑
楷书。《丰乐亭记碑》欧阳修撰文,原石刻于北宋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 已佚。明嘉靖年间重刻。此碑是苏轼晚年书法力作之一。前人称“体度庄 安,气象雍俗”,确为恰当,字体楷中稍见行意,有“笔圆而韵胜”的特 点。明人王世贞评论他“自颜真卿,徐浩,结体虽小散缓而遒伟俊迈”, 在此碑中可以得到印证。
简介
宋代大学士·王应麟手迹
花气熏人帖
草书,纸本。黄庭坚的草书在“宋四家”当中应该说是水平最高。他“学 草书三十余年”,从张旭、怀素处窥到了笔法的堂奥。后人评价他的草书 高于他的行楷书。此帖第二行还斤斤于行草之间,似觉拘谨,从第三行开 始便洋洋洒洒,一任自然,于点画亦不大注意,而极得天然之妙。
黄州寒食诗
是他在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后写的一段跋语,此跋历来为人们所珍视, 与原帖合称“双璧”。《寒食帖跋》表现了“黄书”的基本艺术特点。《 跋文》用笔锋利爽截而富有弹性。其字写得藏锋护尾,纵横奇崛,其长笔 画波势比较明显。由于黄庭坚善于把握字的松紧,因此形成了中宫收缩而 四周放射的特殊形式感,人们也称其为辐射式书体。在布局上,《跋文》 常从欹侧中求平衡,于倾斜中见稳定,因此变化无穷,曲尽其妙。从局部 看,一行字忽左忽右,但从整体看,呼应对比,浑成一体。此跋给人以神 情饱满,气势贯通的感受,决无荒率之病,达到了艺术的化境,所以他在 最后不无得意地说:“他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李白忆旧游诗
草书墨迹。洋洋洒洒五十二行,三百四十余字。据明代书画家沈周考定此 卷为黄庭坚在绍圣年间(公元1094-1098年)被贬黔中后所书,是他晚年 的草书代表作。正如沈周在诗卷的题跋中所说:“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 真(怀素)三昧,此笔力恍惚,出神入鬼,谓之'草圣'宜焉!”此时黄庭 坚的草书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祝允明评论此帖说:“此卷驰骤藏 真,殆有夺胎之妙。”此诗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 而又具有自己的风格。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 为黄庭坚草书之代表作。
简介
米蒂书法
蜀素帖
米芾作。是米芾三十八岁时(1088年),在蜀素上所书的各体诗八首。“ 蜀素”是四川造的丝绸织物,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此卷相传为邵氏 所藏,欲请名家留下墨宝,以遗子孙,可是传了祖孙三代,竟无人敢写。 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而米南 宫见了却“当仁不让”,一挥到底,写得随意自如,清劲飞动,真似如鱼 得水一般。另外,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 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米芾用笔如画竹,喜“八面出 锋”。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 刷字”的独特风格。结字也俯仰斜正,变化极大,并以欹侧为主,表现了 动态的美感。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 之,当为生平合作”。
紫金砚帖
米芾作。行书。此帖书法飘逸灵动,看似漫不经意,而更得浑然天成之神韵,有“无心插柳柳成荫”之趣。这是米芾书法功力至深的成果。
论书帖
米芾草书墨迹。米芾的草书虽不如他的行书那样气势开张,但也不同凡响。 这与他的为人学识有重要的联系。此幅草书,基本上是取法晋人,字里行 间流露出米芾书法颠放舒展的独特风格,从这幅草书中,我们可以看出米 芾在学习古人书法方面所下的功夫。
多景楼诗册
米芾书。极为豪放,笔力雄伟,神采奕奕。诚如宋赵秉文所盛赞的:“此 册最为豪放,偃然如枯松之卧涧壑,截然如快剑之斩蛟龙,奋然如龙蛇之 起陆,矫然如雕鹗之盘空,乌获之扛鼎,不足以比其雄且壮也,养由基之 贯七札,不足以比其沉着痛快也。”见此册,可以使人想象出米芾当时挥 毫时“神游八极,眼空四海”的惊人气魄。
珊瑚帖
行书。为其晚年所书。据帖后施光远跋,此帖为米书中铭心绝品。
研山铭帖
纸本,行书,是米芾真迹精品中的代表作。米芾的行书成就最高。此帖下 笔倜傥纵横,跌宕多姿,不受前人成法的制约,抒发性情天趣,在他的大 字墨迹中,应推为上品。
向太后挽词
小字行楷。纸本。是其五十一岁时所书。其结字介于行楷之间,笔法精炼, 正如前人所说:“研笔如铁,而秀媚之气奕奕行间,风华类得大令(王献 之)之神,是南宫得意笔。”米芾这样精致的小楷是极为少见的。
寒光帖
淡黄纸本。行草书。是其四十一岁以前书写的。明董其昌在此帖的跋记中 写道:“老米此尺牍似为蔡天启作,笔墨字形之妙,尽见于此”。此帖书 法与一般常见的米字略有不同,其行笔时提处细若丝发,圆润遒劲,按处 中锋直下,沉着不滞;结字因势生形,行间丝带连绵不断,熟而不俗,险 而不怪,欹正相生,出乎自然。
三帖卷
米芾作。《三帖卷》计《叔晦帖》,《李太师帖》,《张季明帖》,均纸 本,行书。《三帖》合装一卷,为米芾行书中的精品。项元汴认为米芾此 帖书风于王羲之相近。米芾的书法的确得力二王最多。但与二王父子书法 又有不同,王羲之法度紧敛古质蕴藉内含;而王献之的笔致则是散朗妍妙, 俊逸姿媚。米芾的天资个性于王献之较为相近,所以,米芾的结体,用笔 中多可以见王献之的风骨。
宋徽宗赵佶(1082-1135),他政治上昏庸,生活上荒唐,艺术上聪颖。北宋王朝因他而亡,但在艺术上他是个天份极高的书画家,也是艺术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他广泛收集民间文物,特别是金石书画,命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等。他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其代表作品有:草书团扇、牡丹诗册。
草书团扇
书法作品的精品,也是他书法的代表作。他的草书精意娴熟,用笔多起以 侧锋,险侧跌宕而不失于露,奇趣横生而终有法度;线条极具变化之能事。 由于他精于绘画,故于章法的疏密配置,构图安排,皆能不精意处见精妙。 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草书成就,不在瘦金书以下。牡丹诗册赵佶 作。瘦金体书写的行楷。纵有行而横无列,疏密大小,相映成趣。宋徽宗 把楷书写成这一面目,对瘦硬的极端作了尝试,是有益的。不过由于走到 了极端,后人若仅取形似,不求变化,则难有新的突破。
牡丹诗册
诗作品内容主要是赞颂牡丹花。而作为书法作品,全部用赵佶独特的“瘦金体”写成,是难得的精品。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