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之柔 编辑
范之柔(生卒年不详),字叔刚,自号墨庄。苏州吴县(治今江苏苏州)人,徙居昆山。南宋时期官员。是北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五世孙。
乾道八年(1172)进士及第。淳熙中,曾知台州黄岩县,庆元六年(1200),知富阳县(治今浙江杭州)。约在开禧(1205~1207)初,为国子监主簿。开禧三年(1207)八月,已擢任主管官告院,充任国子监发解试的点检试卷官。嘉定元年(1208),除御史台主簿。
嘉定六年(1213年),已擢礼部侍郎仍兼中书舍人、兼修玉牒官。嘉定九年三月,以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嘉定十年七月,范之柔与工部尚书刘架,并兼太子詹事。范之柔拜礼部尚书后,封昆山县开国子,加食邑三百户。
后以通议大夫致仕,卒赠特进、端明殿学士,谥清献。
范之柔工书法,嘉泰三年(一二o三)邓峰汪之刚撰富阳县主簿厅石馋题名旧记,为其所书。《杭州府志碑碣目、姑苏志》。
本名:范之柔
字:叔刚
号:墨庄
所处时代:南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中国
主要成就:担任刑部尚书、礼部尚书等
国籍:中国
追赠:特进、端明殿学士
谥号:清献
范之柔(生卒年不详),字叔刚,自号墨庄。苏州吴县(治今江苏苏州)人,徙居昆山。南宋时期政治家、大臣。是北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五世孙。
范之柔像
乾道八年(1172)进士及第。淳熙中,曾知台州黄岩县,庆元六年(1200),知富阳县(治今浙江杭州)。约在开禧(1205~1207)初,为国子监主簿。开禧三年(1207)八月,已擢任主管官告院,充任国子监发解试的点检试卷官。嘉定元年(1208),除御史台主簿。
嘉定六年(1213年),已擢礼部侍郎仍兼中书舍人、兼修玉牒官。嘉定九年三月,以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嘉定九年六月,仍任礼部尚书的范之柔,因蝗灾奉诏赴上天竺灵应观音前行祭祈祷。嘉定十年七月,范之柔工部尚书刘架,并兼太子詹事。范之柔拜礼部尚书后,封昆山县开国子,加食邑三百户。
后以通议大夫致仕,卒赠特进、端明殿学士,谥清献。
范之柔工书法,嘉泰三年(一二o三)邓峰汪之刚撰富阳县主簿厅石馋题名旧记,为其所书。《杭州府志碑碣目、姑苏志》。
范之柔的功绩,则尤在于整顿范氏义庄,续订义庄规矩。皇祐二年(1050),范仲淹创立《义庄规矩》凡十三条。治平元年(1065),范纯仁奏请剖付苏州,如有违反,许令官司受理,后范纯仁于熙宁、元丰、绍圣年间分四次撰修《续定规矩》十三条,元符、崇宁、政和年间,又由范纯仁、范纯礼、范纯粹兄弟共同或分别再续定《义庄规矩》凡十五项。
北宋所定《义庄规矩》四十余项曾类编刻石,置于天平山白云寺范公祠堂之侧,如有违犯,许申官理断。但南宋以来,"虽田亩仅存,而庄宅焚毁",义庄已"囊弊百出,尽失初意"。庆元二年(1196),范之柔与兄弟"协谋同力"整顿,初具规模后,再续订《范氏义庄规矩》十二项,不失为范氏义庄和继承范仲淹初衷的功臣。此后义庄屡有兴废,却延续近八百年之久而不衰,成为我国古代宗族史上的奇观,范之柔也不失为功不可没的关键性人物。他于嘉定三年(1210)奏请割下平江府重申对违反《义庄规矩》,侵占庄田、庄宅的行为予以惩处,堪称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范之柔在嘉定四年(1211)撰《范忠宣集跋》,指出,是他把家藏的范纯仁集原本交付时知永州的沈公刊刻行世,为纯仁文集善本的传世奠定了基础。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请至交楼钥(1137~1213)撰写了《范文正公年谱》,又亲自进行校订,撰写了《年谱补遗》一卷,为弘扬先祖的嘉言懿行竭尽心力。此谱尽管因为年代久远而有所疏误,但毕竟成为范仲淹生平事迹研究的有意义的开端。遗憾的是,楼钥的《范文正公年谱》及范之柔的《年谱补遗》,直至元天历三年(1330)才刊行于世。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