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 编辑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分上中下三册,分上中下三册,刊行于一九八0年。本书原为“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之一种。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第1版 (2006年11月1日) 。由朱东润先生编年校注,该书是研究梅尧臣的重要文献。
中文名:梅尧臣集编年校注
作者:梅尧臣
出版时间:2006年11月01日
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页数:1181 页
ISBN:9787532544813,7532544818
类别:诗词
开本:21 x 14.6 x 5.5 cm
装帧:精装
校注:朱东润
重量:1.6 Kg
作者梅尧臣画像
梅尧臣的诗以风格平淡、意境含蓄为基本艺术特征。他善于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画出清切新颖的景物形象。如《鲁山山行》描写晚秋山间荒凉幽静的景色,细致入微。此外,“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梦后寄欧阳永叔》),“最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东溪》),“不上楼来知几日,满城无算柳梢黄”(《考试毕登铨楼》),都是意新语工的写景佳句。但他的诗也时有雄奇、怪巧的一面,如《黄河》、《梦登河汉》,涵浑壮丽,和他的一般风格迥异。由于他作诗受韩愈、孟郊的影响较大,艺术上有过分议论化、散文化的倾向,有时语言过于质朴古硬,缺乏文采。这些弊病都可以认为是端正华而不实的诗风所付出的代价。他对开辟宋诗的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刘克庄称他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后村诗话》),龚啸说他“去浮靡之习,超然于昆体极弊之际,存古淡之道,卓然于诸大家未起之先”(《宛陵先生集·附录》),这些评论都很有见地。
梅尧臣是宋诗的开山鼻祖,把唐诗以来的诗歌创作推向了新的道路。欧阳修评其诗风是“初喜为清丽闲肆平淡,久则涵演深远,间亦琢刻以出完巧”,十分允当完足。朱东润先生此书在夏敬观先生的《梅宛陵集校》稿本的基础上,对梅尧臣的诗歌作了编年校注,并作叙论四篇,迻录传记资料十六篇,对于了解梅尧臣的生平以及本书的编辑体例,都有比较全面的交代。本书原为本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之一种,此次重印,分平、精装印出,除部分文字修改外,其余内容编排、版式均保持不变。
叙论一 梅尧臣诗的评价
叙论二 如何进行编年
叙论三 梅尧臣集的版本
叙论四 原注和由原注引起的推测
卷一 天圣九年(一〇三一年)
卷二 天圣十年,一称明道元年(一〇三二年)
卷三 明道二年(一〇三三年)
卷四 景佑元年(一〇三四年)
卷五 景佑二年(一〇三五年)
卷六 景佑三年(一〇三六年)
卷七 景佑四年(一〇三七年)
卷八 景佑五年,一称宝元(一〇三八年)
卷九 宝元二年(一〇三九年)
卷十 宝元三年,一称康定(一〇四〇年)
卷十一 康定二年,一称庆历(一〇四一年)
卷十二 庆历二年(一〇四二年)
卷十三 庆历三年(一〇四三年)
卷十四 庆历四年(一〇四四年)
卷十五 庆历五年(一〇四五年)
卷十六 庆历六年(一〇四六年)
卷十七 庆历七年(一〇四七年)
卷十八 庆历八年(一〇四八年)
卷十九 皇佑元年(一〇四九年)
卷二十 皇佑二年(一〇五〇年)
卷二十一 皇佑三年(一〇五一年)
卷二十二 皇佑四年(一〇五二年)
卷二十三 皇佑五年(一〇五三年)
卷二十四 皇佑六年,一称至和元年(一〇五四年)
卷二十五 至和二年(一〇五五年)
卷二十六 至和三年,一称嘉佑元年(一〇五六年)
卷二十七 嘉佑二年(一〇五七年)
卷二十八 嘉佑三年(一〇五八年)
卷二十九 嘉佑四年(一〇五九年)
卷三十 嘉佑五年(一〇六〇年)
拾遗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