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公体 编辑
北宋诗人王安石被封荆国公,人称王荆公。其诗歌体制风格称为荆公体。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云:“以人而论,则有……王荆公体。”又自注云:“公绝句最高,其得意处,高出苏、黄、陈之上,而与唐人尚隔一关。”
故“王荆公体”主要指王后期的诗歌体制风格。
其后期诗歌,尤以绝句最高,往往继承杜甫“老于渐于诗律细”之精神,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着意锤炼,格律细密,且意境优美,富有诗情画意,风格摧刚为柔,寓悲壮于闲淡之中,既与唐诗一脉相承,又为初步形成宋诗特色作出贡献,对后来黄庭坚、杨万里等人的影响颇大。
宋黄庭坚云:“荆公暮年作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五引)
陈师道说荆公“暮年诗益工,用意益苦”(《后山诗话》)。
叶梦得云:“王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造语用字,间不容发。然意与言会,言随意遣,浑然天成,殆不见有签率排比处。”(《石林诗话》卷上)
其后杨万里更推崇其绝句,曰:“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读诗》)又曰:“不分唐人与半山,无端横欲割诗坛。半山便遣能参透,犹有唐人是一关。”
此等语即为严羽之说所本。
严羽之后,明胡应麟云:“介甫五七言绝,当代共推。”(《诗薮·外编》卷五)
清陈衍云:“王半山备众体,精绝句。”(《石遗室诗话》卷八)
吴之振曰:“论者谓其有工致无悲壮,读之久则令人笔拘而格退。余以为不然。安石遣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淡之中。”(《临川诗钞序》)
(吴小林)
《中国诗学大辞典》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