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仁矩 编辑
侯仁矩(914年-969年),宋代汾州平遥(今山西平遥)人。中书令侯益次子。北宋时期将领。
早年隶父侯益麾下为商州牙校,从其父讨张从宾,首击贼锋,以功领蓬州刺史,充河南牙职。后召为毡毯使,出为天平行军司马。后汉初,授隰州刺史,仕周,历左羽林将军、泗州刺史、通州刺史兼屯田盐铁监使等。宋初,历任祁,雄二州刺史。治军有方,颇有善政。开宝二年(969年)卒,年五十八岁。
本名:侯仁矩
所处时代:五代-北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汾州平遥(今山西平遥)
出生日期:914年
逝世日期:969年
主要成就:守备边境
官职:雄州刺史
随父征战
侯仁矩父亲侯益是后唐的将领,后唐应顺元年(934年),潞王李从珂在凤翔起兵造反,唐闵帝李从厚命令侯益率军讨伐,侯益声称有病不接受诏书,被贬商州刺史,侯仁矩随父亲赴商州,在军中任牙校。
后晋取代后唐之后,侯氏父子仍在商州任职。后晋天福三年(938年),范延光在大名、张从宾在河阳(今河南孟县一带)一同竖起反旗,形势十分危急,石敬瑭派侯益前去征讨,侯仁矩率军为前锋,首先与敌军交战,挫其气势,最后张从宾军大败,伏尸河中的人太多,汜水几为断流,张从宾乘马过河时也落水而亡。侯仁矩因此战功,被授领蓬州刺史衔,但仍任牙校。
此战之后,侯益先后驻守潞州、徐州、秦州,侯仁矩也随父亲在三地任职。开运初年,奉调入京,担任毡毯使,后来出外调,担任天平军的行军司马。
险遭灭门
后汉成立之后,侯益与朝廷派到秦州的王景崇发生矛盾,跑到京城去控告王景崇要谋反,后汉乾祐元年(948年)九月,王景崇把侯家留在秦州七十多口人全杀了,侯仁矩因在外任职幸免于难,他的儿子侯延广当时还是襁褓中的婴儿,乳母刘氏用自己的儿子抒他换出来,一路要饭,把孩子送到京城侯家。
治理地方
后汉乾祐元年(948年)九月,侯仁矩被任命为隰州刺史,他到任之后,审理之前积压的案件,一日之内就释放了一百多名被关押的百姓,州里的监狱都空了,老百姓非常感激他,都对他是心悦诚服。
后周建立之后,侯仁矩入京师任左羽林将军,后外放为泗州刺史,接着改任通州刺史兼屯田盐铁监使。
北宋建立之后,侯仁矩先后任祁州刺史、雄州(今河北省保定市雄县)刺史。侯仁矩担任雄州刺史时,一天正在饮宴,几十个胡人的骑兵白天闯入雄州城,他的儿子侯延广射杀一人,斩首数级,其余的全部擒获。侯仁矩非常高兴,拍着儿子的背说:“光耀我们家门楣的一定是你。”
北宋开宝二年(969年),侯仁矩病卒,享年五十六岁。宋太祖赵匡胤闻讯之后十分痛惜,特意下令派遣中使护丧,由官府操办丧事。
《宋史·列传第十三》:“治军有方略,历数郡,咸有善政。”
《资治通鉴·卷十一》:“仁矩,益之子也,备边牧民皆称职。”
父亲:侯益。
兄弟:侯仁愿、侯仁宝、侯仁遇、侯仁兴。
儿子:侯延广、侯延之。
侄子:侯延济(侯仁愿之子)、侯延龄(侯仁宝之子)、侯延世(侯仁宝之子)。
孙子:侯绍隆(侯延广之子)。
曾孙:侯宗亮(侯绍隆子子)。
《宋史·列传第十三》有传。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