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恕 编辑

北宋初年名臣

陈恕陈恕

陈恕(946年—1004年6月27日),字仲言,北宋初年名臣。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进士,担任大理评事、洪州通判,不久改任澧州通判。 后入朝升为工部郎中、大名知府,政纪严明,办事果断,按期完成了城防工程,抵御了辽朝进攻,迁户部副使,出任右谏议大夫、知澶州。 端拱二年(989年),出任河北东路营田制置使,淳化元年(990年)迁盐铁使。 整顿赋税,疏通货财,使国家财政收入显著增长。太宗十分器重,亲自在殿柱上题写“真盐铁陈恕”五个大字,以示褒奖。 淳化二年(991年),升为参知政事,位居副相,主管国家财政达十余年之久。

景德元年(1004年),陈恕去世,享年五十九岁。宋真宗为陈恕废朝举哀,追赠吏部尚书,《宋史》赞其为“能吏之首”。

(概述图来:像取自1919年修《浙江遂安陈氏宗谱》 )

基本信息

编辑

全名:陈恕

别名:陈晋公

字:仲言

所处时代:北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日期:946年

逝世日期:1004年6月27日

主要成就:实行茶法改革

官职:参知政事

爵位:晋国公(追封)

追赠:吏部尚书

人物生平

编辑

初入仕途

南唐保大四年(946年),陈恕出生。

周显德六年(959年),陈恕为县小吏,开始改变志向读书。

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平定南唐,礼部侍郎王明做洪州知府,陈恕穿着儒生的服饰去见他,王明跟他聊天,感到非常惊奇,于是出资让他赴京参加会试。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陈恕考中进士,担任大理评事、洪州通判,陈恕以自己是洪州人推辞洪州通判这一官职。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陈恕通判澧州(今湖南澧县)。 澧州自唐朝起就是节度使兼管,官吏很多利用公文欺上瞒下,投机图利。陈恕揭发其中的所有弊端,郡中都称赞他精明强干,以才能闻名于天下。

官至宰辅

陈恕像 陈恕像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十一月,宋太宗任命陈恕为右赞善大夫,官职同勾当三司勾院。

太平兴国七年二月八日(982年3月6日),陈恕因为揭发王仁赡罪状,擢为度支员外郎,盐铁推官。

雍熙四年(987年),再迁工部郎中、知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二月以后,陈恕调配镇守大名的兵士增筑城垒,以备辽朝入侵大名。六月,陈恕入京,为户部郎中、户部副使。

端拱元年闰五月二十八日(988年7月14日),陈恕以左谏议大夫的官职知澶州(今河南濮阳)。

端拱二年二月十二日(989年3月21日),陈恕为河北东路招置营田使。七月,知代州(今山西代县),修葺城池营垒的作战器具。年底,担任吏部选事。

淳化元年(990年),陈恕拜盐铁使。同年九月八日( 990年9月29日),次子陈执中出生。

淳化二年二月十二日(991年3月1日),陈恕为参知政事。九月一日(10月11日),宋太宗以陈恕泄露了宫中的语言,被罢为给事中。

淳化三年(992年),陈恕知江陵府(今湖北江陵),其间大量揭发官吏的狡诈贪污,定罪劳役、流放、免职、黜废的很多,郡中极为惶恐。

掌管三司

淳化四年五月三日(993年5月26日),陈恕上言关于祭祀的事,受到皇帝的采纳。九月二十一日(10月9日),陈恕受诏举堪任京官者。闰十月,以给事中陈恕为工部侍郎、三司总计使,后从工部转吏部。

淳化四年十一月十八日(994年1月2日),宋太宗分三司为十道,陈恕以总计使行使左右计事的职权,凡议论、计度都让陈恕等人参预。

淳化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995年1月27日),以总计使陈恕为盐铁使。

改革财政

至道元年七月十九日(995年8月17日),宋太宗令陈恕经度江南等地茶盐事务。八月,陈恕议定江南榷茶的事情。

至道二年七月二十二日(996年8月8日),陈恕参与讨论并认可陈靖所立田制及垦田事宜。闰七月三日(8月19日),陈恕与三司官员商讨三司机构改革。闰七月十五日(8月31日),太宗基本接受陈恕的建议,进行三司机构改革。八月十四日(9月29日),陕西的几个州由于以前孟氏苛政,税赋沉重,百姓不断上告,持续了20年,皇帝下诏让当地官员调查,但他们置之不理。转运副使张晔年少气锐,正好赶上皇帝下诏调查,他在这过程中有些违规举动。陈恕就参奏他擅自修改法律,经调查他所在州一年少上供绢万余匹,张晔被免职。 八月二十三日(10月8日),陈靖为劝农使,行陈、颍等州垦田,陈恕以其费官钱多而罢之。十一月,盐铁使陈恕力言,不可全禁淮南十八州军盐,太宗不认同。

至道三年(997年)八月,盐铁使陈恕因不赴晡而为魏廷式上奏弹劾,田锡为他辩解。

咸平元年十月十八日(998年11月9日),陈恕与杨允恭争论江淮盐法,最终朝廷决定实行杨允恭的江淮盐法。

咸平二年八月二十六日( 999年10月8日),陈恕以传法院浪费国家财物,建议废除传法院,宋真宗不答应。

咸平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000年1月8日),宋真宗御驾北征,以盐铁使陈恕担任随驾转运使。

晚年生涯

咸平四年五月二十日(1001年6月14日),陈恕卸任盐铁使,以吏部侍郎知通进银台封驳司。十一月十二日(11月29日),陈恕提出关于不改江、湖盐法的建议,宋真宗准奏。

咸平六年(1003年)五月,母亲去世,陈恕守孝一个月。六月二十九日(1003年7月30日),陈恕担任尚书左丞、知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同日,陈恕推荐寇准担任三司使。

景德元年(1004年)正月,陈恕以病乞罢知开封府,为集贤院学士。五月十九日(6月9日),陈恕病重。六月七日(6月27日),陈恕去世,年五十九岁,真宗悼惜,废朝,追封晋国公,赠吏部尚书。

主要影响

编辑

废除营田

陈恕为河北东路招置营田使期间,太宗召见陈恕问起农耕与兵戍之事,如何安排处置,陈恕说:“自古以来兵出于民, 没有敌侵,农民从事耕种,如遇敌人侵犯可以拿起武器参加战斗。现在的兵员大都是招募而来,薪饷费用要县一级负贵,他们只能在冬闲戌守边疆,农忙时要在营田里耕种,万一敌人随时都有侵犯的可能,这如何对付呢?到头来不是悔之不及吗?”太宗叫他放心去做,他会考虑一下。陈恕去后不久,太宗果然下了改革兵制和停止营田事宜的诏书。

茶法改革

宋太宗想解决茶法的弊端,命陈恕主持茶法改革,陈恕先召集了不同意见的官员共同参与讨论,还采取听证会形式,听取茶商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最后由陈恕归纳总结三种可能:第一策政府取利太多,不利于商人;下策于茶农不利,不可取;只有中策公私兼顾,“可以经久”。为此,陈恕形成了方案,并报告了宋太宗,太宗对这个方案很满意。茶法改革,解决了茶叶流通领域长此以来的积压损益问题,使得政府税收总量上升,商户有价格调整和利润空间,茶农的茶叶不会窝在自己手里卖不出去,市场价格合适,消费者饮茶量也上升,产生了多赢的社会效应。

选士最精

陈恕视野独到,为朝廷选官慧眼独具。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陈恕以吏部侍郎“知贡举”,即主掌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只录得奏名进士王曾以下38人,人数之少在当时很罕见。只是前一届427人的9%,也只相当于后一届的393人的9.7%,他这种一反常规严格录用优秀人才的做法颇受争议,事实证明陈恕的选才品质,这38人当中成为宰相的有3人,参知政事1人,有近四分之一成为后世的官僚精英。当时官员评价他“选士最精”。陈恕说:“我选拔出王曾,此人旷世奇才,我也不愧对知人的褒扬。”历史证明他推选的王曾确有政绩。

主废佛教

陈恕对佛教非常厌恶,多次向朝廷建议灭佛教,毁经院,宋真宗说:“儒、释、道三教,各有可取之处,前代毁谤佛教的言论也不少了,对此只要存而不论就可以了。”陈恕这才罢休废除佛教这件事。

历史评价

编辑

宋太宗赵光义:真盐铁陈恕。 (《宋史》引)

宋神宗赵顼:如陈恕堪执政,以其晓财利。 (《永乐大典》引)

张咏:公精于吏理,深刻少恩,性公直,人不敢干以私。颇猎史传,多识典故。前后掌利柄十馀年,强力干事,胥吏畏服,有称职之誉。善谈论,听者忘倦。 (《乖崖语录》)

王曾:尚书左丞陈公恕峭直自公,性靡阿顺。 (《王文正公笔录》)

包拯:祖宗以来,当帑廪丰盈、用度充足之际,尚乃慎选计臣如陈恕、魏羽等辈用之,其馀亦尽一时之选。 (《包孝肃奏议集》)

李畋:参政陈恕亡矣!斯人难得!唯公唯正,为国家敛怨于身。斯人难得! (《乖崖语录》引)

吕诲:朝廷常选健吏,精于理财者,为三司官。如陈恕、林特、李参之类,皆称职有名者也。 (《论钱谷宜归一疏》)

司马光:先朝陈恕领三司十余年,至今称能治财赋者,以恕为首。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张方平:烈考韩国公恕,以器望忠力参知政事,太宗、真宗时为任职旧臣,总邦计十馀年,典刑在朝,功利在民。逮今计府,凡财策利权,率循陈侯故事。 (《乐全集》)

魏泰:①首尾十八年,精于吏事,朝廷藉其才。 (《东轩笔录》)②世言三司使之才,以陈公为称首。 (《东轩笔录》)

宋高宗赵构:祖宗时,三司使如陈恕最为久任,号称职。 (《宋史全文》引)

王铚:陈恕长于心计,为盐铁使,厘宿弊,大兴利益,太宗深器之。 (《国老谈苑》)

刘荀:本朝陈晋公,号善理财。 (《明本释》)

朱熹:恕精于吏道,性公直。 (《五朝名臣言行录》)

李心传:陈恕在三司亦十余年,此祖宗用人之法也。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林駧:后之论者以陈晋公为爱君,以丁谓为媚上,则知钱谷之数不可不上也,亦不可苟上也。 (《古今源流至论》)

吕中:总使三司得如陈晋公之通晓,则合而南一可也。 (《大事记讲义》)

王称:历官州郡,以吏干闻。 (《东都事略》)

脱脱、阿鲁图等:①郡中称为强明,以吏干闻。(《宋史》) ②恕颇涉史传,多识典故,精于吏理,深刻少恩,人不敢干以私。前后掌利柄十余年,强力干事,胥吏畏服,有称职之誉。善谈论,听者忘倦。素不喜释氏,尝请废译经院,辞甚激切。 (《宋史》)③ 恕性吝。 (《宋史》)④恕为宋人能吏之首,庶足称矣。 (《宋史》)

明宣宗朱瞻基:宋陈恕为三司使,稍增茶课,取利当时。 (《明宣宗宝训》引)

李贽:恕前后掌利柄十馀年,强力干事,胥吏畏服。 (《藏书》)

喻均、刘元卿:公性刚介,持法深刻,人不敢干以私。 (《江右名贤编》)

郭正域:闻之赵韩王之补牍,陈晋公之执奏,李文靖之焚诏,即皆非乎? (《罪惟录》引)

余文龙、谢诏等:石城有陈晋公恕、陈岐公执中,皆表表有名,公卿大夫也。 (《天启赣州府志》)

李世熊:史犹以为精利所致,况其他乎?必不得已。如张咏、陈恕、赵开、周忱均节盈虚焉,可也。 (《钱神志》)

黄宗羲:昔尝闻刘晏、陈恕、杜镐辈,曾以重臣领钱使,彼所谓心计臣,能以利权通造化,学士家故弃置不道,乃今知其裨于寔用也。令今得数子者为度支使,何忧钱法哉?至于足国裕民,尚有至计,则庙堂之上在,而何以佐末议焉? (《明文海》)

陈宏谋:观其历仕,除簿书之奸弊,论兵农之相资。虽有心计,而茶法惟取中等,同民利也。虽司府库,而奉诏不言充实,沃君心也,举荐皆一代之名贤,兴革为三司之法式,有体有用,宜古宜今,非为吏而兼读书,焉能如此? (《五种遗规》)

轶事典故

编辑

上书奏事

陈恕为官公而无私,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每次在偏殿奏事,宋太宗有时没有深察,就责备他,陈恕就收回手板不断后退,一直退到大殿墙边站立,好像无处容身,等宋太宗气消了一点后,又恭谨地上前奏事,但不改变自己的立场,就这样来来回回有时会有三四次。而宋太宗因为他的忠心,最后大多采纳了他的意见。

赐婚淑女

陈恕担任参知政事时,有一次便坐奏事,太宗从容问曰:“你妻子是谁?有几个儿子?”陈恕回答说:“臣没有妻子,如今有两个儿子。”太宗说:“王克正是江南旧族,身后只有一个女儿,颇闻令淑。朕很怀念,卿可以与她结为夫妻。”太宗敦谕赐婚,陈恕以自己年高,不愿意再娶。太宗再三敦促,晋公不敢推辞。于是纳为室。不到几天被封为郡夫人。

泄语遭贬

淳化二年(991年),宋太宗有一次在陈恕面前提到樊知古工作不力,樊知古是三司转运使,与陈恕是同事,关系非常好,陈恕于是偷偷把太宗的话告诉了他,想让他尽职尽责。樊知古到太宗那儿“奏对”解释,太宗怒陈恕泄露了宫中的语言,罢了陈恕的京官。

械豪警众

陈恕任大名府知府期间,辽朝人经常侵犯边境,他受皇帝命令增深城隍,当时从民间征收物资不太及时,陈恕立刻抓了府中一个强横的人,要斩他,那人的宗族亲属以及其他官员都来求情,那人磕头磕得流血,说次日一定完成任务,否则甘愿受死。陈恕让他带着镣铐游街示众,百姓们都很害怕,没有敢误期的,几天就完成了。

进奉砚台

传说,陈恕曾经将“九子濯龙”石城砚带入朝廷,且深得皇帝赏识,并赐名“龙砚”。

陈规寇随

咸平六年(1003年),陈恕大病缠身,带病勉强视事,病又加剧,于是请求担任教书或撰编一类的职务,以便得到一份薪俸以接济自已清贫的家庭生活。宋真宗让他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得力之士。陈恕举荐了寇准,于是,宋真宗任寇准为三司使,掌管全国财政。陈恕则为集贤学士,参预朝政,担当起了从理论上全面总结宋朝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制度的重任。寇准接任后,整理陈恕所行全部改革兴废的条例、规定,分类立册。新出文告,则另制新板,并请陈恕过目签押,陈恕也当仁不让,签押负责。所以,寇准任上,一切沿袭陈恕章程运行,国库丰盈。

瞒上为公

宋真宗命令陈恕将中央和地方库存的银钱以及粮食的大概数字上报给他知道,陈恕光答应就是不上报。过了很久,宋真宗屡次催问他,他始终不报。宋真宗诏命执掌朝政的大臣质问他,陈恕说:“天子年纪还很轻, 要是知道府库中钱粮充裕,我害怕皇上会生奢侈之心。”

人际关系

编辑

辈分

关系

姓名

简介

先辈

祖父

陈嵩

追赠太子太傅。

父亲

陈光嗣

追赠太傅,后迁太师。

母亲

孙氏

追赠安国太夫人。

平辈

妻子

李氏

陈恕原配。

王氏

陈恕继室,王克正之女。淳化二年(991年)夏秋时分续娶,为宋太宗赐婚。

子辈

长子

陈淳

游手好闲,最终败于自己的放纵。

次子

陈执中

字昭誉,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宰相)。

三子

陈执古

官至虞部员外郎。

四子

陈执方

官至太子中舍。

五子

陈执礼

字良器,官至太子中舍。

参考资料:

人物争议

编辑

籍贯争议

关于陈恕的籍贯何地,历来有两种说法:一是洪州南昌(今江西南昌),二是虔州石城(今江西石城)。

南昌说

主张陈恕是洪州南昌人的以《宋史》影响最大。《宋史·陈恕传》载:“陈恕,字仲言,洪州南昌人。”其次,《钦定续通志》中《陈恕传》记载,咸平五年(1002年)的科举考试曾经发生南北争议事件,作为当年的知贡举陈恕曾经这么说:“恕自以洪州人,避嫌,凡江南贡士悉被黜退”。再次,《王文公集》中也有类似记载:“陈氏,汉太丘长讳寔之后,故其望在颍川,而世居洪州南昌县,当唐末五代之乱无仕者”。而近代研究陈恕的人并不很多,但在谈及陈恕时,均以《宋史》为纲,认为他是洪州南昌人。其中以陕西师范大学张小平硕士学位论文《陈恕年谱》为代表。他在《陈恕年谱·家世》写道:“陈恕是否源出陈寔,因无更多资料,加之年代久远,实不可考,今不取,而为“南昌人”当无疑义。”

石城说

主张称陈恕是石城人的以《嘉靖赣州府志》为代表。在石城县志中记载陈恕为石城县人,且谓之为石城第一个进士。《嘉靖赣州府志》卷十石城县中提到:“宋,陈恕,太宗时为三司判官,领盐铁使。”石城历代所修县志及宁都直隶州志并其它有关资料,陈恕及其子陈执中、陈执古、陈执方、陈执礼均载为石城人。历代地方志均载有陈恕即其子的详细传文,并曾考定,陈恕自曾祖父起即居石城,到陈恕已四代。曾祖父原生陈嵩、陈禅、陈胜三子,陈嵩生光嗣、光晟,光嗣生恕。陈恕起初为县小吏,中进士后为大理评事、通判洪州,时陈恕父率全家迁居洪州,陈恕便以乡里辞,改为通判澧州。陈恕曾祖父葬于石城迎恩石下。石城乡贤祠从宋至清时五百多年一直祀陈恕、陈敏、温革、温勋四大乡贤。又据《夷坚志》载,石城永福寺对面有陈执中祖墓。后世造鱼鳞造时,该处田亩称为“相公田”。

后世纪念

编辑

墓葬

据《南康府志》记载,北宋宰辅陈恕墓在南康府建昌县(今江西新建)治东二里。

少师坊

江西石城内有为陈恕而立的少师坊。

少师祠

江西石城城西二里有许有为祀陈恕而建的少师祠。

宋进士坊

江西石城宋进士坊的首名为陈恕。

史料索引

编辑

王称《东都事略·卷三十六》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六》等

脱脱、阿鲁图等《宋史·卷二百六十七·列传第二十六》

下一篇 魏羽

上一篇 赵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