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叔夜 编辑
张叔夜(1065年-1127年),字嵇仲。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 侍中张耆曾孙。 北宋将领。
张叔夜年少时就憧憬军事事业,喜欢谈论兵事,经过荫补成为官员。历任兰州录事参军、知襄城县、知秦州、开封少尹等职。 大观中,为库部员外郎、开封少尹,后赐进士出身,又迁右司员外郎,历任秘书少监,擢中书舍人,给事中。后进礼部侍郎,又为蔡京所忌恨,出为徽猷阁待制、知海州。设伏击败宋江,加徽猷阁直学士,徙知济南府。
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南下,请以骑兵断其归路,不报。徙邓州,领南道都总管,领三万兵入卫京师,进资政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与金人力战被创。汴京陷,拒不签名推戴张邦昌。从二帝北上,绝食,至白沟扼吭而死。
(概述图参考资料)
字:嵇仲
所处时代:北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开封
出生日期:1065年
逝世日期:1127年
本名:张叔夜
官职:签书枢密院事、礼部侍郎等
追赠:开府仪同三司
谥号:忠文
戍边建功
张叔夜年轻时喜欢谈论兵法,长大后以父荫被任命为兰州录事参军。兰州地处宋朝边境,依靠黄河天堑自固,每年黄河结冰时,都要处于戒备状态,以防羌人入侵,士卒几个月不离武器。张叔夜说:“这不是上策。不找险要地势防守,却让敌人逼近黄河,我方就危险了。” 有个叫天都的地方,介于五路之间,羌人侵犯内地,一定先到那里集中,然后商议侵犯的方向,每次一集中五路所达之地都受到震动。张叔夜巡视那里的地形后,谋划攻取之策,最后成功夺取该地,朝廷在此建了一座叫做西安州的可戍守城池,从此兰州再没有羌人之患。
官场跌宕
此后张叔夜在河北转运使蒋之奇的推荐下担任过襄城、陈留知县,后改任礼宾副使、通事舍人、知安肃军,但因为舆论认为朝廷对他待遇太优厚了,所以还担任原来的职务。张叔夜向朝廷献上自己的文章后,先后被任命为舒州、海州、泰州的知州。 大观年间,任库部员外郎,开封少尹。不久,张叔夜再次向朝廷献上自己的文章,朝廷召他考试制诰,赐他为进士出身,升任右司员外郎。张叔夜出使辽国,在宴射中,张叔夜首先射中目标。辽人惊叹诧异,想查看他所用的弓。张叔夜以无前例为由拒绝。出使归来后,张叔夜画出辽国的山川、城郭、服器、仪范共五篇资料,上呈宋徽宗。
江苏海州白虎山的“张叔夜题名碑”石刻
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在河朔起事,起义军转战十郡,官军不敢触其锋芒。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率军转战至海州,张叔夜预设埋伏,宋江军大败,副帅被擒,宋江被迫投降。不久张叔夜被加任为徽猷阁直学士,并改任济南府(今山东济南)知府。在任期间,因斩杀数千盗匪的战功而升任龙图阁直学士,青州府知府。
浴血勤王
张叔夜
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继位后,以张叔夜曾支援京师力战,跟随宋徽宗北上的功劳,遥授其为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并未实际就任)。
明志殉国
张叔夜
第二天,张叔夜自缢去世,终年六十三岁。死讯传来,南宋朝廷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忠文。
平定宋江起义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率军转战至海州,夺取了官军巨舰十数艘。时任海州知州的张叔夜探知宋江带着十余船金银珠宝,准备攻打海州城,便招募了近千名死忠之士,在城郊设下埋伏,又派兵轻装前去海边,引诱宋江军出来交战。同时,张叔夜又吩咐士兵潜匿在海边,等到宋江军上岸与诱兵对战时,突然放火焚烧宋江的船队。宋江军队的士兵看到船只被烧,立刻没了斗志,这时张叔夜的伏兵杀出,宋江军大败,副帅被擒,宋江只好投降。
消灭群盗
在平定宋江起义后不久,张叔夜改任济南府知府。当时山东各地贼寇突然来到济南府境内,张叔夜估计自己无力抵挡,便对僚佐们说:“如果束手等待援兵,百姓将没有一个能够活下来,应当用计拖延。如果能拖延三天,我的大事就能成功。”于是拿出原来用过的赦免贼寇的文书,让邮卒送到郡里,贼寇们听说后,果然稍稍松懈。张叔夜则在谯门聚众饮酒,显示自己的悠闲从容,并派官员把恩旨告诉贼寇。贼寇们猜疑不止,到晚上还未做出是否进攻的决断。张叔夜则调派五千士卒,趁贼寇松懈时加以攻击,贼寇们溃逃,张叔夜派兵追杀,斩首数千人。
《于文龙水浒人物谱》中的张叔夜
张孝纯《挽张叔夜》:畴昔中朝士,簪绅仰令名。恩威彰辅郡,忠孝卫都城。许国志何壮,为山功莫成。西风故林道,萧瑟感秋声。
宋高宗《张叔夜像赞》:威武殴戎,忠良贯日。仗义平夷,国家辅翼。大贞大节,惟节与义,天下大闲。杲杲龙衮,为人所难。死轻鸿毛,名重泰山。离徒递俦,胡不厚颜。
朱熹《挽忠文公》:命世文章伯,鸿枢柱石臣。殒身因为社,嗣德岂无人。
《宋史》:“观二张之理郡,郑仅之守藩,宇文父子之便边粜、革马政,许几、程之邵之经制财运,蒲卣之议税榷,皆有可称道。”
关系 | 姓名 | 简介 |
---|---|---|
曾祖父 | 张耆 | 张耆,字元弼,官至枢密使,封徐国公。 |
祖父 | 张利一 | 字和叔,曾任信州参军。 |
父亲 | 张宗望 | 官至正奉大夫。 |
母亲 | 吴氏 | - |
哥哥 | 官至显谟阁直学士。 | |
张述 | - | |
弟弟 | 张适 | - |
从兄弟 | 官至右文殿修撰、知汾州。抗金英雄。 | |
张克公 | - | |
妻子 | 吕氏 | - |
儿子 | 张伯奋 | - |
张仲熊 | 字慈甫。 |
(以上参考资料)
籍贯争议
张叔夜的籍贯历来存在异议,史籍记载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河南开封:据《宋史·张叔夜传》说:“张叔夜,字嵇仲,侍中耆孙也。”这里未记载籍贯,只说明是张耆之孙。查《宋史·张耆传》:“张耆,字元弼,开封人。”张叔夜是张耆之孙,自然也被定籍开封。
②河南禹州:据张叔夜母亲的《吴夫人墓志铭》记载,吴夫人去世后与丈夫合葬于颍昌府阳翟县(今河南禹州)大槐乡高村。另据赵彦卫著《云麓漫钞》记载,张叔夜去世后葬于阳翟县,由此推断张叔夜的籍贯是颍昌府阳翟县。
③江西广丰:据学者陈柏泉考证,光绪《江西通志·张叔夜传》云:“张叔夜,字嵇仲,永丰人(广丰古称永丰)。”李幼武在《宋名臣言行录续录》说:“张叔夜,字嵇仲,耆之曾孙,信州永丰人。”而嘉靖《永丰县志》卷四有张叔夜传,卷一记“大观戊子进士张叔夜”、卷三记有“忠节祠,在县治西,祀光禄少卿恭毅邓公颟并宋忠文公张叔夜”、“乡贤祠与名宦祠,合祀唐王贞白,宋张叔夜……凡三十六人”。现存张氏宗谱中的《纪先公祠记》中又说开封只是张叔夜的祖籍或旧籍,其家后徙居广丰。
宋江争议
根据《宋史·张叔夜传》和《东都事略·张叔夜传》记载,张叔夜在出任海州知州时,曾用设伏袭击,败降宋江。故而,后代的史书中,都以张叔夜为镇压招降宋江起义军的直接关系人。但是,《社会科学战线》于1978年第2期刊出邓广铭、李培浩《历史上的宋江不是投降派》一文,其中对张叔夜招降宋江一事提出了异议。该文作者认为:在北宋人的记载中,只说张叔夜“斩捕贼徒”,并未指明宋江的姓名。而《东都事略》是南宋人的著作,《宋史》则是元代人根据南宋资料编写的,由此认为“所谓宋江受招安,只不过是南宋时人根据已被演为传奇的故事,写进官私著作里罢了”。
《三朝北盟会编·卷八十八》
《东都事略》
《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二》
张叔夜衣冠冢
张叔夜墓
张叔夜墓
张叔夜墓在庐山市白鹿乡鄱湖村东南200米处,西近神灵湖桂村,东南紧邻鄱阳湖,南为定宫庙。墓坐北朝南,圆锥形土堆。封土处有土围一圈,封土堆高2.3米,宽1米。墓前有一青石碑,上额横刻“广丰霞宇”,中间竖刻“五世祖讳叔夜公六世祖伯奋、伴熊公同墓。”墓碑目前保存在当地博物馆内。张叔夜墓于1984年被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学形象
《绘卷水浒传》中的张叔夜
在清初钱彩的小说《说岳全传》中,张叔夜是河间府节度使,两个儿子则名为张立和张用。在兀术领兵攻河间府时,张叔夜诈降金兵,以保全河间府,随后被封为鲁王。 后来徽宗、钦宗被囚押往金国时,张叔夜前往拜见,陈述诈降之事后拔剑自刎而死。
在清朝俞万春的小说《荡寇志》中,称张叔夜是“雷声普化天尊座下大弟子神威荡魔真君托世”,“八尺身材,貌若天神,博览群书,深通兵法,猿臂善射”。历任舒州、海州、泰州知州,升到右司员外郎。后得罪蔡京,被贬海州。后来张叔夜在陈希真父女和云天彪、刘慧娘等人的辅佐下尽灭梁山,被朝廷封为燕国公。
影视形象
张洪杰饰演的张叔夜
2011年《水浒传》:任宝成饰演张叔夜。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