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景衡 编辑
许景衡(1072年-1128年),字少伊, 人称横塘先生, 瑞安白门(今浙江温州瓯海)人。中国宋代文学家、 政治家、名臣、学者、诗人。
许景衡于绍圣元年(1094年),中进士,在选调久之,足不至权要之门。大观年间(1107年-1110年),为敕令所删定官。迁承议郎、丞少府监。乞外任,除大名少尹,改通判福州,任满请奉祠。宣和二年(1120年),召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忤王黼、蔡攸、童贯被逐。钦宗即位后,以左正言召,改太常少卿兼太子谕德,迁中书舍人。宋高宗即位后,以给事中召,除御史中丞,拜尚书右丞。许景衡以建都建康之议为黄潜善排沮,以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于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忧愤而卒,年五十七。
许景衡著有《横塘集》20卷,与周行己的《浮沚集》是如今可见最早的两部温州文人的传世文集。许景衡从事于理学,亦致力于诗赋文辞。其论诗渊源苏黄,重笔力气象,不尚苦吟。其诗多咏本土山川风物,以五七言律为主, 著有《横塘》《吹台山》《过闲心亭》《寸碧亭》等。
别名:横塘先生
字:少伊
所处时代:宋朝
出生地:温州瑞安白门
出生日期:1072年
逝世日期:1128年
主要作品:《横塘集》、《横山阁》、《池上》
本名:许景衡
许景衡造像
1125年,金国攻占幽州灭辽国后,大举南侵,兵锋直逼东京,北宋王朝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宋徽宗赵佶见局面不可收拾,让位给其子赵桓(钦宗),钦宗即位后,召许景衡还京,授太常寺少卿、中书舍人等职。但这时候朝廷中主战派和投降派斗争尖锐,阵容分明,许景衡坚定地站在主战派一边,支持太学生陈东上书,要求起用李纲为相,担负京师保卫战。后来,李纲被罢相赶出京城,许景衡也因主战,不顺从议和派而被罢官。不久,发生“靖康之变”,徽宗、钦宗以及后妃、宗室、大臣等三千人被金人所掳,押往金邦,北宋政权随之覆灭。
1127年,康王赵构渡江,在应天府(商丘)称帝(即宋高宗),即召拜许景衡为御史中承,后又升为尚书右承,进入统治阶级的决策机构,参与朝廷中军国大事的决策。但当时宋高宗任汪伯彦、黄潜善等议和派为相,那些附和汪、黄一派的人,想罢黜开封留守宗泽的兵权,罗织种种罪状进行攻击,妄图以自己的亲信取而代之,以达到向金人议和的目的。许景衡虽然和老将宗泽没有深交,但他却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大局出发,上书高宗,说宗泽虽然有些缺点,但毕竟是个忠心爱国的将领,他的威名和能力胜任开封留守,朝中没有任何人能担此重任。高宗看后,觉得颇有道理,遂打消了罢免宗泽之议。宗泽闻讯后十分感慨地说:“许尚书可谓诚臣”。许景衡竭力主战,反对议和,一直为汪、黄等投降派视作眼中钉,后来他们借口他的渡江建都建康(南京)之议,捏造罪名罢黜许景衡,结果被贬提举杭州洞霄官。他在赴任途中,面对半壁江山的凄凉景象,加上路途劳累,于1128年在南下京口的途中病亡,时年五十九岁。高宗建都临安后,念许景衡“执政忠直,遇事敢言”,追谥“忠简”,并抚恤其家属。家乡人民为纪念他,除西岘山建四贤亭外,清道光初年,聚居城关水心街会文里的许氏后裔曾在会文里建宋忠简公祠奉祀,现已拆建。
许景衡学识渊博,淹通古今,与周行已等称“元丰太学永嘉九先生”。所著《横塘集》现存二十卷,清孙诒让在《永嘉丛书·横塘集·后跋》中评曰: “元丰九先生推忠简独后卒,名德亦最显。厥后永嘉学者,后先辈出,多于忠简为后进,或奉手受业其门。靖康、建炎之际,永嘉之学几坠而复振,于忠简诚有赖哉”!文“坦白光明,粹然一出于正”,其诗“吐音清拔,不露伉厉之气。”
他的著作《横塘集》,诗文并茂,后人赞其文“坦白光明,粹然一出于正”,称其诗“吐谈清拔,不露伉厉之气”。其《横山阁》、《池上》等诗作,清新隽永,文采生辉,是宋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横塘
春入横塘绿渺漫,扁舟欲去重盘桓。
谁教天晓廉纤雨,又作残春料峭寒。
吹台山
闻说吹台上,秋来锁薜萝。
白云长自在,幽径复谁过。
天未空愁眼,樽前且浩歌。
山林与廊庙,二者竟如何。
过闲心亭
花到禅房几许深,回廊小径月阴阴。
杖蔾出廓成何事,闲得浮生半日心。
寸碧亭
杖履寻常行乐处,不论小径与幽亭。
谁知苍莽千峰外,尚有仙山一点青。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