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梦鼎 编辑
叶梦鼎(1200—1279),字镇之,号西涧,宁波宁海(今属浙江)人。南宋晚期宰相。
本姓陈,六岁出继母族,改姓叶。少从学于郑霖。及长,复从学鄞县赵逢龙,天资颖悟,读书过目成诵;南宋绍定五年(1232)入太学。嘉熙元年(1237)以太学上舍试入优等,初授信州军事推官。后曾在袁州、吉州、隆兴等处任地方官。景定三年(1262)升兵部尚书,兼任国史编修及实录检讨。次年,调任吏部尚书。咸淳三年(1267),拜右丞相兼枢密使。
本名:叶梦鼎
字:镇之
号:西涧
所处时代:南宋
民族族群:汉
出生地:浙江宁海东仓上宅
出生日期:1200年
逝世日期:1279年
主要作品:《西涧集》
叶梦鼎像
叶梦鼎作品
《宋史·叶梦鼎传》
叶梦鼎,字镇之,台之宁海人。本陈待聘之子,七岁后于母族。少从直龙图阁郑霖、宗正少卿赵逢龙学,以太学上舍试入优等,两优释褐出身,授信州军事推官,摄教事,讲荒政。迁太学录。
淳祐二年,雷变,上封事,言召人才,戒媟近。明年,轮对,言君子、直言、军制、楮币、任官、分阃六事。同番易汤巾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四年,升校书郎兼庄文府教授。五年,迁秘书郎,转对,言定国本,求哲辅,专阃帅,奖用介直。雷变上言,援唐康澄“五可畏”之说,迁著作佐郎。六年,拜军器少监兼兵部郎官,转对,言国计、边事、国体三事。又言:“外有窥边之大敌,内有伺隙之巨奸;奇邪蛊媚于宫闱,熏腐依凭于城社;强藩悍将,牙蘖易摇,草窃奸宄,肘腋阶变。”
权知袁州,转运司和籴米三万斛,梦鼎言:“袁山多而田少,朝廷免和籴已百年,自今开之,百姓子孙受无穷之害,则无穷之怨从之。”民汤颀献田学官,妻子离散,梦鼎遂还之。毁万载旗{?甫}村淫祠,塞其妖井。召赴行在。丁本生母忧。十一年,免丧,拜司封员外郎。轮对,言:“陛下惑于左右之谗说,例视言者为好名,中伤既深,胶固莫解。近岁以来,言稍犯人主之所难者,不显罢则阴黜,不久外则设间,去者屡召而不还,来者一鸣而辄斥。”兼玉牒检讨官,以直秘阁、江西提举常平兼知吉州。节制悍将,置社仓、义仓,平反李义山受赃之冤,以国子司业召。
宝祐元年陛对,言国论主平江西义仓,不可待申省而后发。考试集英殿,授崇政殿说书,进讲《尚书》。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迁国子祭酒。二年,兼权礼部侍郎,谏幸西太乙宫。三年,权礼部侍郎,仍兼祭酒,升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寻兼侍讲。丁母忧。五年,以集英殿修撰差知赣州。丁大全柄国,欲挽梦鼎登朝,卒辞谢之。六年,改知建宁府,又改知隆兴府。开庆元年,复知建宁府,作桥梁,置驿舍,建大安关,决疑狱。
景定元年,召为太子詹事,上疏以“法天”为言。迁吏部侍郎,赐宁海县食邑。二年,权兵部尚书兼权吏部尚书。三年,迁兵部尚书兼修国史兼实录修撰。迁吏部尚书,五辞免,请祠,不允。拜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屡辞不许。同提举编修《经武要略》兼太子宾客,进封宁海伯。四年,签书枢密院事,进封临海郡侯,以明堂恩进封临海郡公。丞相贾似道欲造关子,罢十七、十八两界会子,梦鼎以为厉民,乃止罢十七界。公田法行,梦鼎又以为厉民,故行之浙右而止。五年,三辞,不许,进同知枢密院事、权参知政事。以彗星出,梦鼎言政上下恐惧交修之日,乞解机政,又不许。奏免浙西经界。
理宗崩,议太子即位,太后垂帘听政,梦鼎曰:“母后垂帘,岂是美事!”进参知政事,加食邑。梦鼎力辞,似道恳留之,不可。帝勉谕再三,诏阁门封还奏疏。似道奏:“参政去则江万里、王爚必不来。”理宗复土,摄少傅,竣事,引疾归里,累诏,力辞,授资政殿学士、知庆元府、沿海制置使。肃清海寇,罪止首恶,羡余之费,悉却不受。建济民仓以备饥岁,造驿舍以待宾旅。
咸淳三年,再召为参知政事,加食邑,六辞,不许。诏著作佐郎卢钺与台州守项公采趣行,拜特进、右丞相兼枢密使,累辞,不许,乃与似道分任。利州转运使王价尝以言去官,非其罪也,四川制置司已辟参议,及死,其子诉求遗泽。至是,梦鼎明其无罪,似道以为恩不己出,罢省部吏数人,榜其姓名于朝。梦鼎怒曰:“我断不为陈自强。”即求去。似道之母让似道曰:“叶丞相安于家食,未尝希进,汝强与以相印,今乃牵制至此,若不从吾言,吾不食矣。”似道曰:“为官不得不如此。”会太学诸生亦上书言似道专权固位,乃悔悟,属府尹洪焘求解,而梦鼎屡上章乞闲。冬雷,引咎求去愈力。
四年,策杨妃,宰相无拜礼,吏赞拜,梦鼎以笏挥之,趋出。明日,乞还田里,诏勉留之。诏免诸州守臣上殿奏事,梦鼎言:“祖宗谨重牧守之寄,将赴官,必令奏事,盖欲察其人品,及面谕以廉律己,爱育百姓。其至郡延见吏民,具宣上意,庶几求无负临遣之意。今不远数千里而来,咫尺天颜而不得见,甚非立法之本意。”又乞容受直言。进少保。五年,引杜衍致仕单车宵遁故事累辞,乃授观文殿学士、判福州、福建安抚大使,进封信国公,不拜;充醴泉观使,又不拜。七年,再充醴泉使。
九年,授少傅、右丞相兼枢密使,引疾力辞,宰、掾、郎、曹沓至趣行,扶病至嵊县,请辞不获,乞还山林。疏奏:“愿上厉精寡欲,规当国者收人心,固邦本,励将帅,饬州县,重振恤。”扁舟径归。使者以祸福告,梦鼎语之曰:“廉耻事大,死生事小,万无可回之理。”似道大怒,台臣奏从归田之请,诏仍少保、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不请祠禄。
瀛国公初即位,咨访故老,梦鼎上封事,曰:“敦教道,训廉德,厉臣节,拯民瘼,重士选,劝吏廉,惩吏奸,补军籍。授判庆元府、沿海制置大使,力辞,依前醴泉观使兼侍读,不拜。二年,益王即位于闽,召为少师、太乙宫使。航海遂行,道梗不能进,南向恸哭失声而还。后二年卒。子应及,太府寺丞、知建德府军器少监、驻戍军马;应有,朝请郎、太社令。
归云洞
在盖苍山(茶山)的东麓,胡陈乡岙里王小丹山的半山处有一个山洞,洞高16米,深12米。春夏,常有云雾缭绕洞口,故名“归云洞”。 从宁海县城至东仓的公路可直达归云洞下的岙里王村。村后山道蜿蜒,路随水转。半个小时后过鱼虾不生的冷水塘,到一平岗,即归云庵古迹所在。继续沿石路上山,过一间避风遮雨的棚屋,出石墙洞门,迎面石壁如屏。左瀑贴岩泻下,高近30米,右瀑曲折多姿,倾入龙潭,闻声如巨雷,看云烟翻飞,却不见洞在何处。
潭边有一巨石可登,容十数人,旧名“石城台”。旁植桂花,据传为叶梦鼎当年“折桂”手栽,后由村民再植。蓦回首,始见岩壁张开巨口,面朝东南,高约18米,宽约6米,此即鼎鼎大名的归云洞。据《宁海县志》记载,此为叶梦鼎少年时代读书处。
归锦桥
归锦桥
归锦桥是由不规则的毛石堆砌成的单孔圆拱桥,整桥长14.6米,宽3.4米,高5米,拱券跨溪达9米。经历沧海桑田的洗礼,如今桥身上下已长满薜萝荆棘,桥面上荒草野藤遮没依稀可辨的石阶和泥石,两边的桥栏早已不存,桥顶上南北两面还留下两块桥额,雕刻“归锦桥”三字。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