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奇 编辑

宋代理学家、文学家

林之奇(1112年-1176年),字少颖,号拙斋,人称三山先生,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宋代理学家、文学家。

林之奇初从吕本中学。绍兴五年(1135年),赴礼部试,中途思亲而归,遂居家讲学十余年。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应举中第,调莆田县主簿,改长汀尉。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召试馆职,为秘书省正字,再除校书郎,修《神宗宝训》。又以疾请求外放,出提举福建路市舶司。后林之奇被落职返乡,以宗祠为家居,授徒著述。淳熙三年(1176年)卒,年六十五岁。

林之奇操履端方,辞华绚采,平生以学问著称,尤以《书》学受世人赞誉。 著有《拙斋集》22卷、《观澜文集》63卷等。

基本信息

编辑

全名:林之奇

别名:拙斋先生、三山先生

字:少颖

号:拙斋

所处时代:宋朝

出生地:福州侯官

出生日期:1112年

逝世日期:1176年

主要作品:《尚书集解》、《拙斋集》

人物生平

编辑

林之奇林之奇

吕本中学,本中非常看重他。绍兴二十一年(公元一一五一年)及进士第。改长汀尉,召为秘书省校书郎。朝廷欲令学者参用王安石三经义说,之奇以为邪说异端,不可训。因患痹疾,乞祠家居。吕祖谦曾受学于他,卒,谥文昭。之奇着有《拙斋文集》二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尚书全解、春秋周礼讲义、论语注、孟子讲义、扬子讲义道山纪闻等,并行于世。

事迹

编辑

绍兴二十一年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年已四十的之奇始登进士第,授莆田主簿,后改任长汀县尉。绍兴二十六年召试馆职,任秘书省正字,又转为校书郎,次年,兼任国史日历所检讨官。这时,朝廷欲令学者参用王安石的《三经义》(指王所撰的《毛诗义》、《尚书义》、《周官新义》),他竭力反对,认为王安石的《三经义》有如魏晋时期的清谈家何晏王衍之流不务实际,空谈玄理之学,危害之大,胜于纣。还认为,靖康之乱,其根就在王安石《三经义》的空洞学风所造成的。朝廷采纳他的意见,停止推行王安石的《三经义》。

林之奇生当宋王朝失去半壁江山、在江南建立苟且偷安的南宋政权的历史时期,朝廷大臣多主张屈辱求和。林之奇却上书当局,认为“久和厌战,人之常情。金人知吾重于和,故常以虚声喝我,而示我以欲战之意,非果欲战,所以坚吾和也。欲与之和,宜无惮于战,则其权在我。”所以他主张加强战备,只有能战,才能求和。在南宋政权中,他是一位积极的主战派。他还认为“战之所需不一,而以人才为先。”竭力主张搜罗人才,充实国力。

绍兴二十九年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林之奇以痹疾请求外放,由宗正丞提举闽舶,参帅议。后又被落职返乡,以宗祠为家居,授徒著述,自号拙斋,人称拙斋先生。后来成为著名学者的浙江吕祖谦慕其名,远道来闽从其学。淳熙三年(1176年)病卒。有《尚书全解》、《春秋、周礼论》、《孟子讲义》、《论语注》、《扬子解义》、《道山纪闻》、《拙斋集》等书行于世。

下一篇 陆九韶

上一篇 高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