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合约 编辑
智能合约(英语:Smart contract )是一种旨在以信息化方式传播、验证或执行合同的计算机协议。智能合约允许在没有第三方的情况下进行可信交易,这些交易可追踪且不可逆转。智能合约概念于1994年由Nick Szabo首次提出。智能合约的目的是提供优于传统合约的安全方法,并减少与合约相关的其他交易成本。
“一个智能合约是一套以数字形式定义的承诺(commitment),包括合约参与方可以在上面执行这些承诺的协议。”
更进一步地说明:
(1)达成协定
智能合约的参与方什么时候达成协定呢?答案取决于特定的智能合约实施。一般而言,当参与方通过在合约宿主平台上安装合约,致力于合约的执行时,合约就被发现了。
(2)合约执行
“执行”的真正意思也依赖于实施。一般而言,执行意味着通过技术手段积极实施。
(3)计算机可读的代码
另外,合约需要的特定“数字形式”非常依赖于参与方同意使用的协议。
再次以销售合约为例。假设,参与方同意货款以比特币支付。选择的协议很明显将会是比特币协议,在此协议上,智能合约被实施。因此,合约必须要用到的“数字形式”就是比特币脚本语言。比特币脚本语言是一种非图灵完备的、命令式的、基于栈的编程语言,类似于Forth。
这样的攻击难以迅速解决,例如,2016年6月The DAOEther的漏洞造成损失5000万美元,而开发者试图达成共识的解决方案。DAO的程序在黑客删除资金之前有一段时间的延迟。以太坊软件的一个硬分叉在时限到期之前完成了攻击者的资金回收工作。
以太坊智能合约中的问题包括合约编程Solidity、编译器错误、以太坊虚拟机错误、对区块链网络的攻击、程序错误的不变性以及其他尚无文档记录的攻击。
以太坊在其区块链上实施了一种近乎图灵完备的语言,这是一个突出的智能合约框架。
RootStock(RSK) 是一个智能合约平台,通过侧链技术连接到比特币区块链。 RSK兼容为以太坊创造的智能合约。
不可逆性。一旦满足条件,合约便自动执行预期计划,在给定的事实输入下,智能合约必然输出正确的结果,并在显示视界中被具象化。
不可违约性。区块链上的交易信息公开透明,每个节点都可以追溯记录在区块链上的交易过程,违约行为发生的几率极低。
匿名性。根据非对称加密的密码学原理,零知识证明、环签名、盲签名等技术,在区块链上,虽然交易过程是公开的,但交易双方却是匿名的。
区块链
比特币
安全多方计算
共识机制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