绰罗斯·也先 编辑

蒙古瓦剌部首领

绰罗斯·也先绰罗斯·也先

绰罗斯·也先(Esen,意为平安 ,1407年—1454年 ,一说1455年 ),清朝时期译作额森,也称厄僧 ,明敕书称为“瓦剌都总兵答剌罕太师淮王大头目中书丞相”。 蒙古瓦剌部首领。 马哈木之孙、脱欢之子。

正统四年(1439年)脱欢死,也先嗣位,自称太师淮王,兼并蒙古诸部,并挟蒙古大汗脱脱不花利用军事征伐、封官设治、联姻结盟等手段,拉拢和征服周围诸族,致使“漠北东西万里,无敢与之抗者”。并以兀良哈三卫和沙州等卫为左右翼,在北方形成了与明廷相抗争的强劲政权。至15世纪中期,也先势力所及西起额尔齐斯河上游,北连安哥拉河以西、叶尼塞河上游,东为克鲁伦河下游及呼伦贝尔草原一带。正统十四年(1449年),在土木堡之役中俘获明英宗朱祁镇。后经双方议和,明英宗被送还。瓦剌由此盛极一时。景泰二年(1451年),也先击败脱脱不花可汗。于景泰四年(1453年)夏秋间自立为汗,称“大元田盛大可汗”,并封其次子为太师,建年号添元, 以“皇元”继统者自居。打破非黄金氏族不能称汗的蒙古传统观念,成为蒙古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非黄金家族出身的大汗。

但也先荒于酒色,恃强益骄,致其众日益离心,走散大半。后被其部下阿剌知院攻杀。一说败逃时为布库索尔逊之子巴郭所杀。 也先去世后瓦剌逐渐衰微。后分为其长子博罗纳哈勒统领的杜尔伯特部和次子阿失帖木儿统领的准噶尔部两部分。

基本信息

编辑

全名:绰罗斯·也先

别名:额森、厄僧

封号:瓦剌都总兵答剌罕太师淮王大头目中书丞相(明朝敕书)

尊号:大元田盛大可汗

年号:添元(1453年—1454年)

氏:绰罗斯氏

所处时代:明朝(瓦剌)

民族族群:瓦剌

出生地:漠北

出生日期:1407年

逝世日期:1454年(一说1455年)

在位时间:1453年 至 1454年

前任:绰罗斯·脱欢

继任:博罗纳哈勒、阿失帖木儿

主要成就:征讨哈密,征服女真、降伏朝鲜土木之战俘虏明英宗,兵临京师称大元田盛大可汗,成为蒙古唯一一位非黄金家族出身的大汗

最高官职:太师淮王

本名:也先

人物生平

编辑

继任首领

也先的曾祖父为瓦剌首领浩海达裕,祖父是巴图剌丞相(马哈木),父亲是脱欢 ,母亲是敏答失力。 明宣德八年(1433年),当时作为瓦剌首领的也先之父脱欢拥立元裔脱脱不花为大汗。脱欢在明宣德九年(1434年)攻杀东蒙古的阿鲁台。明正统三年(1438年),阿鲁台拥立的阿岱汗被杀,蒙古草原被瓦剌部所统一。

明朝蒙古形势明朝蒙古形势

明正统四年(1439年),脱欢逝世,也先继承了他的地位,自称太师淮王(明朝的敕书中称其为“瓦剌都总兵、答剌罕、太师淮王、大头目、中书右丞相”) 。于是瓦剌诸部都服属于也先,脱欢为也先的霸业奠定了基础。驻牧在乌珠穆沁到呼伦贝尔一带的脱脱不花空有大汗之名,只能统领蒙古本部兵马,不能节制也先势力的发展。 每当去明朝入贡的时候,脱脱不花和也先主臣二人都派使者前去,明朝朝廷也下发两份答谢的敕令,赏赐的东西十分厚重。按照先前的成例,瓦剌部也先的使臣不得超过五十人。因为也先想得到明廷更多的赏赐,一年之内瓦剌使臣增至两千余人,明朝屡次下发敕令约束这种行为,也先都拒不奉旨。而且瓦剌的使臣往来路上横行不法,屡次烧杀劫掠,又挟制其他部落的和他一起劫掠,勒索中原地区的贵重物品,稍微不满足,就在边境制造事端,明朝所赐的财物也是逐年增加。

就在此时,也先率军攻破了哈密,捉拿了哈密王和太后,然后回到了瓦剌。自此,瓦剌开始称雄西北,与明朝冲突加剧。除此之外,也先又和沙州、赤斤蒙古诸卫联姻以加强实力。接着,他攻破东部的兀良哈,威胁明朝的属国朝鲜。明朝的边将知也先势力迅速增加必然造成大祸,屡次向明英宗上书,明英宗仅仅是让边将仔细防御而已,没有了其他的举措。

南下征明

明朝长城防线明朝长城防线

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冬天,也先攻打兀良哈,派遣使臣抵达明朝边镇大同乞粮,并且请求会见守备太监郭敬。朱祁镇敕令郭敬不要接见也先,也不要给他粮食。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也先再次致书明朝宣府守将杨洪。杨洪奏报朝廷之后,朱祁镇要他礼遇瓦剌使臣。过了不久,也先的部众有前来归降的,说也先想要进攻明朝,脱脱不花制止他,但是也先不听,很快他就要和其他部落结盟共同进攻明朝。当时明朝的使臣到瓦剌,也先等人提出的要求使臣没有不应允的。瓦剌的使臣来到明朝,居然增加到了三千人,又谎报人数以领取更多的赏赐。礼部按照实际人数发给赏赐,也先使臣的请求仅仅得到五分之一,也先感到十分懊恼。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也先果然恩威利诱诸部,分几路大举入侵明朝。脱脱不花率领兀良哈的兵马进攻辽东;阿剌知院进攻宣府,围攻赤城,又派遣其他兵马进攻甘州;也先亲自领兵进攻明朝边防重镇大同。明朝参将浩战死于猫儿庄,战报飞至北京。 明英宗朱祁镇平日里对宦官王振言听计从,王振不顾王直等朝臣反对,鼓励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七月,明英宗朱祁镇命皇弟郕王朱祁钰留守北京,朱祁镇率军50万(一说约20万)亲征。 明英宗把一切军政大权都交给王振一人。

明英宗此次出征,明朝由于仅准备了几天,十分仓促,而且途中军粮不继,军心已经不稳。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也先击败了前线应战的明军,王振听说后开始惊慌撤退,撤出了大同。然而王振想从紫荆关(今河北易县西北)退兵,让明英宗朱祁镇到他的家乡蔚州(今河北蔚县),不顾大同总兵郭登和大学士曹鼐等反对,匆忙改变行军路线。行四十里后,又怕大军过境损坏家乡庄稼,又急令军队转道宣府(今河北宣化),此时也先率领瓦剌大军追了上来,恭顺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率兵被飞石矢砸死沙场。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率骑五万前去阻击也先,到了鹞儿岭,也中了也先的埋伏,五万骑全军覆没。明英宗在八月十四日到达土木堡(河北怀来县东南),离怀来城仅20里,王振以为1000余辆辎重武刚车没能到达,下令就地宿营。

俘虏明帝

面对也先大军的追杀,明朝兵部尚书邝埜一再要求驰入居庸关,以保证安全,但王振不准。也先率军等待不攻,土木堡地势高,无泉缺水,也先待明军口渴难耐,军心涣散再进攻。

土木之变土木之变

然而当地仅有土木堡之南十五里处有河,也被也先率领的瓦剌大军占据,明朝将士饥渴难耐,挖井二丈仍无水。 隔日也先派军包围土木堡。也先遣使诈和,并主动撤离,以麻痹明军。朱祁镇对此不加怀疑,遣曹鼐起草诏书。王振下令移营就水,当明军移动时,饥渴难忍的军士一哄而起,奔向河边,人马失序,也先趁机发动攻势,明军只得仓促应战,英国公张辅、泰宁侯陈瀛、驸马都尉井、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都督梁成王贵、尚书王佐和邝埜、内阁大学士曹鼐和张益、侍郎丁铉和王永和、副都御史邓棨等全部战死,只有大理寺右寺丞萧维桢、礼部左侍郎杨善、文选郎中李贤等数人侥幸逃出。

明英宗朱祁镇下马盘膝面南坐,不久被也先俘虏。 护卫将军樊忠从明英宗旁以所持棰捶死王振,说:“我要为天下诛杀这个贼人!” 樊忠突围杀死数十个瓦剌兵,最后也战死。此役明军死亡过半,骡马二十余万,并衣甲器械辎重尽为也先掠夺。明朝太监喜宁投降,把明朝京城的虚实告诉了也先。也先听说明英宗朱祁镇的车驾到来,非常惊愕不敢相信,见了朱祁镇之后,非常恭敬,让明英宗朱祁镇住在他弟弟伯颜帖木儿的大营。也先想要对明英宗行悖逆之事的时候,正好有大雷劈死了也先所乘的马,又看到明英宗的大帐有异样,于是不敢轻举妄动。

进攻北京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六日,土木堡兵败以及英宗被俘的消息传到京城,京师内外顿时陷入混乱,群臣聚哭于朝。 吏部尚书王直等拥立朱祁钰即位为帝,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也先挟持着朱祁镇继续进攻,由大同、阳和抵达紫荆关,从紫荆关攻入长城,直逼京师。瓦剌军四出剽掠,在昌平焚三陵(长陵、献陵、景陵)殿寝祭器,直逼宣武门,南逾卢沟桥,散掠下邑,攻城益急。都督高礼、毛福寿袭击瓦剌军于彰义门北,杀敌数百人,并夺回被俘者一千多人。 明朝兵部尚书于谦率领武清伯石亨、都督孙镗等人抵御瓦剌的进犯。同时于谦派人率兵夜袭,以疲惫瓦剌军。也先请明朝大臣出迎明英宗朱祁镇,没有动静。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十月十三日,也先乘风雨大作,进攻德胜门。于谦命大将石亨伏兵于道路两侧的空房中,然后派遣小股骑兵佯败诱敌。也先果然中计,亲率万余骑穷追不舍。等也先军进入埋伏圈后,于谦一声令下,神机营火炮、火铳齐发,火箭弓弩如飞蝗般地射向敌军,明军前后夹击,也先大败而归。 石亨等人与也先的大军激战,多次打败也先。也先见难以攻破北京,就在夜里撤走了,从良乡撤到了紫荆关,大肆劫掠之后出了长城。明朝都督杨洪又在居庸关大败也先的军队,也先仍旧挟持着明英宗北行。也先想要把他的妹妹进献给明英宗,却被明英宗推辞了,于是对明英宗更加敬佩,时常杀羊、马,并为明英宗祝酒,对明英宗稽首,行君臣之礼。

北京保卫战北京保卫战

明景泰元年(1450年),也先再次挟持明英宗到达大同,郭登拒不接纳,但是仍然想要夺回明英宗,也先察觉之后退军。此时,明朝已经诛杀了向也先报信的喜宁,而且脱脱不花、阿剌知院又遣使与明朝求和,把他们的兵马全都撤回了,也先也想罢兵。

同年秋,景泰帝派遣侍郎李实、少卿罗绮、指挥马政等带着诏书前去见脱脱不花和也先。而脱脱不花、也先所派遣的使臣皮儿马黑麻等人已经到了明朝,于是景泰帝又派遣都御史杨善、侍郎赵荣等人率指挥、千户等前去迎接。也先将实情说出,两国应该速速罢兵,明朝应派遣大臣前来迎接朱祁镇。明朝使臣也说明了迎接明英宗的来意。也先说:“太上皇回去之后,仍然能做天子吗?”杨善说:“大位已定,不会再更改了。”也先带着杨善去见明英宗,并设宴为明英宗送行。明英宗临行前,他们还献上器用、饮食等物。明英宗将要出行,也先与部众都送出了半天的路程,也先、伯颜帖木儿下马跪在地上痛哭说:“太上皇如今要走了,我们何时再能见到您!”哭了很久才离开,仍然派遣使臣七十人护送到京城。

建号称汗

北京之战后,也先见朱祁镇无战略价值,就放朱祁镇南归。朱祁镇回到京城之后,瓦剌每年都来上贡,朱祁镇对他们也有赏赐。于是景泰帝朱祁钰想要和瓦剌断交,不再派遣使臣前去。也先坚决请求互通使臣,尚书王直、金濂胡濙等相继进言景泰帝,说断绝来往会导致瓦剌前来寻衅。

回到瓦剌之后,也先与脱脱不花向不相睦。脱脱不花名义上虽然是汗,但实际权力却操在也先手里。也先自恃势强,垂涎汗位,脱脱不花的妻子是也先的姐姐,也先想要立自己姐姐的儿子为太子,但是脱脱不花拒绝了,双方发生激烈战争。也先也怀疑脱脱不花和明朝相通,想要谋杀自己,所以进攻脱脱不花。脱脱不花战败逃走,也先派兵追杀他,捉拿了脱脱不花的妻子和孩子,把他的仆人和牲畜分发给诸部属;而且乘胜迫胁周围的各个部落,东到建州、兀良哈,西到赤斤蒙古、哈密,都成了瓦剌的藩属,瓦剌的势力由此达到最盛。

脱脱不花初与弟阿噶巴尔济联兵,彼此实力大致相当,难分胜负。后因兄弟内讧,阿噶巴尔济叛投也先。脱脱不花势孤被败,遁入兀良哈。脱脱不花死后,也先于明景泰四年(1453年)自称“大元田盛大可汗”,建号“添元”,以次子阿失帖木儿为太师,但也引起一些不满和反抗。

惨遭攻杀

也先称汗后,阿剌知院请求成为太师,也先不许,于是渐生矛盾。也先派其子镇守西番,并派阿剌知院的两个儿子随行,其后派人毒死了阿剌的次子。阿剌诈报兀良哈偷了自己的马,请求也先放回长子,并追捕盗马者。也先命他的两个弟弟歹都王、寨罕王随行,途中又毒死了阿剌的长子,阿剌于是对也先恨之入骨。等到也先两个弟弟先渡河,阿剌便率部众三万人直趋也先居所,历数也先三罪:“汉儿人血在汝身上、脱脱不花王血也在汝身上、兀良哈人血也在汝身上,天道好还,今日轮到汝死矣!”也先说:“我今日有灾,明日与汝战!”于是退回帐中,准备与伯颜帖木儿等心腹商议对策。在开会时,原属阿剌旧部的也先大臣卜剌秃佥院、秃革帖儿掌判、阿麻火者学士闯入帐中,拔出佩刀,将也先及其亲信刺死,时为明景泰五年(1454年)。一说也先败逃,途中被之前泄露消息给敏答失力的永谢布酋长孛客索儿孙的儿子巴忽杀死,尸体挂在树上。

此后,东蒙古的孛来又杀了阿剌知院,夺去了也先的母亲和妻子,以及他的玉玺。也先去世后,瓦剌逐渐衰微。后分为其长子博罗纳哈勒统领的杜尔伯特部和次子阿失帖木儿统领的准噶尔部两部分。

为政举措

编辑

政治

重建体制

正统九年(1444年)明朝方面得报“瓦刺也先既遣人伪授沙州、罕东、赤斤蒙古三卫都督喃哥等为平章等官,又擅置甘肃行省名号”,也先这是在着手重建元朝的地方行政体制。

攻杀故主

鞑靼与明朝和好之后,内部矛盾开始激化。脱脱不花汗试图摆脱傀儡地位,他不立与也先之姐所生的儿子为太子,另立他子。脱脱不花汗与也先之间的矛盾激化。也先拉拢和利用脱脱不花汗之弟阿噶巴尔津济农,向他许诺打败脱脱不花汗后让其即位,邀其共击脱脱不花汗。景泰二年(1451年)底,脱脱不花汗率先出兵征讨也先,中途而返,也先和阿噶巴尔津济农追击,打败脱脱不花汗,脱脱不花汗率数十人逃走,也先尽收其妻妾、太子及部属。脱脱不花汗逃至兀良哈地方,被其已休前妻之父沙不丹(清代译为彻卜登)擒杀。也先随后诱杀阿噶巴尔津济农,“凡故元头目苗裔无不见杀。”

改元称汗

景泰四年(1453年)十月,也先遣使向明廷告知自己即位,并致书明朝廷说:“往者元受天命,今已得其位。尽有其国土、人民、传国玉宝。宜顺天道,遣使臣和好,庶两家共享太平。”也先以此说明他已重建元朝,希望得到明朝的承认。也先在准备即帝位前夕时还欲以良马、貂鼠皮、玉石等,向明廷换取“黄紫大红织金九龙缎匹、黄红彩缎衣服、金壶、金碗”等元朝皇帝御用之物,作为称帝时之用。也先堂而皇之的写信告诉明朝皇帝他掌握了传国玉玺,要登基成为元朝皇帝,明廷当然是拒不承认其为元朝可汗,回书中称作瓦刺可汗。

经济

资源抢掠

也先利用战和两手,不断扩大牧地和增加牲口数,为畜牧业发展提供更多基本生产资料。元室北迁,退居漠北后,史称洪武晚年"王师迫讨,北虏远遁,不敢近边住牧者十年"。终永乐之世,漠南东部仍极少有蒙古游牧驻地。正统以后瓦刺势力南下,深入漠南地区,三卫进驻蓟州宣府边外,河套也常有蒙古部众游牧。据史载,土木之役后,也先的主力占据了西越大青山(今呼和浩特)附近,东迄阳和(今山西阳高)、宣府(今河北宣化)边外地区,其老营曾设在八宝山大青山古丰州附近,失八儿秃商都以南。阿刺知院根据地在其西(现今多伦县、克什克腾旗一带),脱脱不花驻牧在今乌珠穆沁至呼伦贝尔地区。其势伸展至今内蒙古及张家口一带。 土木之役中,明军数十万覆没,蒙古"所获盔甲、器械、金银、锦缎、牛、羊、骡、马等物动数十万,到处搜山,杀掳军民男妇亦数十万"。

与明贸易

明初,没有为瓦刺专设的马市,但永乐年间,甘州、州等地是鞑靼、瓦刺与内地进行贸易的重要场所。瓦刺一方面与西番及西域诸族进行交易,另一方面主要是途经哈密或亦集乃等至甘凉地区与汉族等进行贸易。明廷在甘州、凉州、兰州、宁夏等处设置了不定期马市。随着瓦刺势力强大,派来的贡使越来越多,所索剧增。明廷感到难以应付,再加边防逐渐废驰,其在漠南所设基地全部内徙或撤废,用武力限制瓦剌已不可能,只得允许开马市,以缓和矛盾。正统三年(1438年)开设大同马市。马市分官、民两市。在官市里,瓦刺等送来的马匹,由明朝官方发给马价,每匹马值金、银、绢、布各若干都有具体规定。在民市里,蒙古用马、骡、驴、牛、羊、骆驼、毛皮、马尾等物与汉族商人交换缎、绢、细、布、针线、食品等物,但"禁货兵器、铜铁"。另由官府发给抚赏金银若干。大同马市的设立,是瓦刺封建主用软硬兼施的手段争取来的,它标志着瓦刺等与中原地区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军事

扩张西部

也先深入东察合台汗国,与歪思汗进行多次较量,以确保西境安全。瓦剌崛起后,号称“对宗教非常热忱,而且英武过人”的歪思汗跟也先打了61仗,除了赢过一次,平局一次,剩下全都是败仗。而且两次被也先俘虏,迫使歪思汗不得已将其妹马黑木·哈尼木嫁给瓦刺也先大石(太师),方才获释。从此再不敢与也先为敌。

控制东蒙古

瓦剌控制东部蒙古各部,一面又利用军事征讨、封官设治、联姻结盟等手段,把乞儿吉思、哈密、沙州、罕东、赤斤、兀良哈三卫等,分别置于自己统治之下。又结好女真各部,正统十三年(1448年)秋,也先遣使赍文到女真野人诸卫分,其书言,前元成吉思及薛禅可汗(忽必烈),授彼父祖职事,要令彼想念旧恩,及要整备脚力粮饭”,这是拉成吉思汗和忽必烈元朝的大旗做虎皮,诱胁女真野人, 使之为其效力。极盛时瓦剌的势力东抵朝鲜,西达中亚楚河、塔拉斯河,北括南西伯利亚,南临长城。

14世纪后期至16世纪中期明朝与蒙古的战和图14世纪后期至16世纪中期明朝与蒙古的战和图

历史评价

编辑

明朝评价

朱祁镇:也先为人凶狡骜,信谗多疑,专行诡道。

朱祁钰:也先虽桀骜,亦能敬顺朝廷。

徐晞:瓦剌自其凶酋脱欢吞并同类,其势益张,脱欢虽已殒灭,其孽子也先凶虐谲诈,尤胜其父。近年屡蒙朝廷赐赉抚绥,然狼子野心,奸计难测,恐其恃强狃胜忽肆跳梁必烦 。

于谦:敌首额森(也先)违天悖德,负义忘恩,自逞枭獍之雄,乌合犬羊之众,既侵犯边境而拘留上皇,复入冦京畿而震惊陵庙,其为仇恨,庸可胜言!

现代评价

白翠琴:

①也先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年轻时代就跃马挥刀,辅助其父东征西伐,颇有政治抱负。继承太师位后,运筹帷幄,为在蒙古建立强有力的统治核心出谋划策,进一步巩固东西蒙古的统一。他吸取脱欢图谋汗位遭到失败的教训,不急于称汗,而是继续与东蒙古脱脱不花保持君臣和联盟关系,并封脱脱不花弟阿噶巴尔济为济民,让其管辖右翼,还将女儿齐齐克嫁给济农子哈尔固楚克为妻,结成姻亲,以牵制脱脱不花。然后用黄金氏族的威望,南征北战,扩充实力,以达到夺取汗位和恢复大元统治的目的。

②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也先也有许多过失,如东征西伐,使生灵遭涂炭。未能制定一整套政治、经济制度,以稳固地控制蒙古局势,消除正统观念带来的不利因素,争取蒙古诸部封建主的大力支持。与此相反,在某些方面还人为地加剧了东西蒙古封建主的矛盾。登上汗位后,"恃强骄恐",将自身及家族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对蒙古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再分配处理不当,以致使与他并肩驰骋疆场多年的阿刺知院等心怀不满,遂生嫌隙。这些也是导致他即汗位仅仅一年,就在内江中被刺身亡的重要原因。但是,从其一生主要活动及所起作用来看,也先不愧是蒙古史上一位杰出人物。

薄音湖:他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继承先祖的遗愿,实现了社会的统一,从这点来看,他不愧为一个有作为的人物。但他的统一并没有长久稳固的基础,在急剧的政治漩涡之中, 他最后又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悲剧人物。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蒙古社会的真正统一,只有在新兴的满洲对中国的统一之后,在新的政治经济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

敖登:也先汗是十五世纪蒙古的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活动于政治舞台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却在蒙古草原上建立了强有力的广泛统治。他在维护当时蒙古的统一、加强汗权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他发展了蒙古同明朝之间的友好往来和互市贸易关系。在“土木之战”中,他以少胜多,指挥两万多蒙古骑兵打败了明英宗率领的五十万大军,取得了辉煌胜利。他在遣返明英宗皇帝的斗争中,挫败了明廷内部主战派的阴谋,终于将英宗送回北京。这些都表明,也先是蒙古历史上少有的杰出人物。

当年明月:他比他的父亲更加强悍,也更加聪明,短短几年之内,他向西攻击哈密,控制了西域通道,威逼明朝西北边境,他向东攻击兀良哈,正统十年,瓦剌彻底击败了兀良哈三卫,并控制了当时还很弱小的女真族,甚至威胁到了朝鲜。(《明朝那些事儿》)

国外评价

泰尔曼·格里姆:也先不是成吉思汗,瓦剌在任何方面都不能构成相当于13世纪初期蒙古人的那种威胁。在也先的时期,蒙古人的真正利益不是领土征服,而是维持与中华帝国的紧密和有利的经济关系,他们的领袖也很清楚这一事实。也先未能扩大他的战果,他在释放原来的皇帝之后又与明朝廷保持一般的友好关系,部分地是出于这种考虑,部分地则是由于他自己的虚弱和在蒙古人中的不稳定的地位。当1453年他最后自立为汗时,内部冲突立刻爆发,并导致了他在1455年的死亡。(《剑桥中国明代史》)

轶事典故

编辑

为儿娶亲

土木之变前,也先遣使向明朝入贡,重金贿赂翻译官员,探听明廷的虚实,提出与明廷皇室通婚的要求,因为也先欲与黄金家族比高,所以想为儿子求娶明朝公主夸耀蒙古群雄之中,明朝达官千户马云马青吴良等私下许诺,并说还要送也先美女。但因明朝自诩为天朝宗主国,马云、马青事后未敢将此事奏报明廷。也先贡使至称:“此聘礼也(供马为迎娶明朝公主聘礼),”明廷答复:“诏无许姻意(没有许婚这回事)”。也先以为通婚成功,方才遣使贡马作为聘礼,结果大失颜面。事后,也先以明朝刁难贡使并撕毁婚约及随意克减岁赐为由,集结军队出兵大举进攻明朝边境,对内则称要明朝予他大都。土木之变后,“伯颜帖木儿约(李)实速来成和好,且指也先幼子曰:‘此与朝廷议姻者也。’实不敢对。”

欲攻南京

也先攻打北京失败后,退回瓦剌,一天他着人传话给明英宗,说准备再次出征,先绕道宁夏,征集些马匹,然后攻抵南京。明英宗有些茫然,明英宗身边的袁彬和哈铭明白,这又是也先的一个阴谋。南京是明朝开国后的首都,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和第三个皇帝朱棣,都在南京留下浓墨重彩的历史;永乐迁都北京后,南京依然保持故都的重要地位。也先征南京,必是还要以皇帝为质,若克之,就以皇帝为傀儡,号令天下,至少可号令一半的天下,进而,与北京相抗。适当的时候,也先就会处死明英宗,自己登基。

袁彬对明英宗说,南下不妥,必要力辞。其实,也先对远征南京的困难,也有所顾虑。所以,第二天,他特意来见明英宗朱祁镇。也先做出恳切的样子,命人切鲜肉与明英宗。然后,假意说:”此次出征,都是为了皇上。我就是看不惯新皇帝的小家子气,刚一登基,就把边关守得那么死!防谁呢?不就是防着皇上回京去吗!所以我决定护送皇上去南京登基。“明英宗朱祁镇因为与袁彬、哈铭事先商量过,所以,坚决谢绝。也先自己也不坚定,琢磨几遭后,也就作罢。

嫁妹英宗

也先俘虏了明英宗之后,派出礼官,想要把自己的亲妹子嫁给明英宗。明英宗不知如何回应,打发礼官回去,与袁彬细细计议。袁彬说:”历来只听说有皇上嫁女儿的,从没听说有皇上把自己送去倒插门的。这样皇上也会由坚毅顽强的流亡之君,变成不思回京的享乐之君,声誉将不复存在。等到瓦剌礼官再来询问时,皇帝就按照袁彬教他的说辞婉言拒绝:朕尚流亡,岂可玷辱公主?日后回京,当婚聘之。“

也先得到回信,一筹莫展,对喜宁说,皇帝是不是不近女色啊?喜宁当即排除这种可能,估计是瓦剌公主的长相过于粗犷,吓着皇帝了。喜宁告诉也先,由他亲自挑选瓦剌美女,送到皇上帐内,窃听情报,做间谍工作。经过秘密选拔,喜宁最终挑出六名才貌双全的瓦剌美人,一起送去。明英宗朱祁镇着实吓一跳,更加推却。他坚持回京娶得公主后,再纳六美。也先恼羞成怒。喜宁也大出意料,再转念一想,对也先说,必是袁彬拿的主意。也先当即命人将袁彬绑来。袁彬被绑去的消息被明英宗知道了,立马飞奔去,倒在袁彬身上,哭着喊着叫道:”若杀袁彬,朕也不活了!朕求共死!“也先无法,只得放过袁彬。但蒙古史料及康熙皆说明英宗儿子都生了,现在就在旗下。

人际关系

编辑

祖父:马哈木

祖母:萨穆尔公主

父亲:脱欢

母亲:敏答失力(苏州汉女)

后妃:妃子四人

儿子:长子博罗纳哈勒、次子阿失帖木儿

兄弟:伯颜帖木儿、孛罗、大同王、伯都王赛罕王

姐妹:也先妹妹、弩温答失里、也先姐姐(脱脱不花正室)

外甥:朱大哥子(传说为朱祁镇子)、也先猛可(脱脱不花子,也先欲立其为太子,从而可当“舅上皇”)、倒瓦答失里(忠顺王子)、卜列革(忠顺王子)

女儿:齐齐克妣吉,巴图孟克祖母。

外曾孙:达延汗巴图孟克,明史称之为小王子

史料索引

编辑

《明史·卷三百二十八·瓦剌传》

艺术形象

编辑

年份

影视类型

剧名

饰演者

1985

电视剧

萍踪侠影录

凌文海

2003

电视剧

大明王朝惊变录

张山

2016

电视剧

女医·明妃传

袁文康

2019

电视剧

大明风华

巴森

下一篇 土木堡

上一篇 司礼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