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楚浙党 编辑
齐楚浙党是明末官僚机构中因地缘关系结成的政治派系,浙党﹑齐党﹑楚党的合称。明神宗万历中期至明熹宗天启初年,这一阶段是党争的起始时期。
主要的党派有以内阁辅臣浙江人沈一贯、方从哲和给事中姚宗文为首的“浙党”;以给事中湖广人官应震、吴亮嗣、黄彦士为首的“楚党”;以给事中山东人亓诗教、周永春为首的 “齐党”。
中文名:齐楚浙党
产生时间:晚明万历年间
主要党派:齐党、楚党、浙党、宣党
主要领袖:沈一贯、方从哲、官应震、亓诗教
对立党派:东林党
政治表现:三党联合
主要事件:三大案、三饷
思想特点:专制皇权体制外的政治结盟
结局:投靠魏忠贤,并为阉党
明中叶以后﹐严重的政治统治危机和财政危机﹐加深了社会矛盾﹐同时也使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趋激烈。万历三十三年(1605)被罢官的吏部郎中顾宪成回到家乡无锡后﹐与高攀龙等讲学于东林书院﹐讽议时政﹐要求改良政治﹐以缓和统治危机﹐得到在野及部分在朝士大夫的呼应﹐形成了一种颇有影响的政治势力﹐被代表大地主集团的反对派称为东林党。在顾宪成罢官同年﹐浙江宁波人沈一贯入阁成为大学士﹐几年后任首辅﹐他纠集在京的浙江籍官僚﹐结成东林党的反对派﹐被称作“浙党”。此外﹐朝中官僚组成的东林党的反对派还有“齐党”(以党魁亓诗教籍贯山东而得名)﹐“楚党”(以党魁官应震﹑吴亮嗣、黄彦士都籍贯湖广而得名)。以及“宣党”﹑“昆党”等﹐也都是以地缘关系结成的党派。浙党势力最大﹐齐党﹑楚党皆依附於它﹐联合攻击东林党,故合称“齐楚浙党”。
明朝末年的党争始于明神宗万历中期,终于南明灭亡,一直延续了半个多世纪,这半个多世纪的党争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明神宗万历中期至明熹宗天启初年,这一阶段是党争的起始时期。主要的党派有:以内阁辅臣浙江人沈一贯、方从哲和给事中姚宗文为首的“浙党”;以给事中湖广人官应震、吴亮嗣、黄彦士为首的“楚党”;以给事中山东人亓诗教、周永春“齐党”;国子监祭酒宣城人汤宾尹为首的“宣党”;左谕德昆山人顾天峻为首的“昆党”。
这些党派彼此倾轧,争权夺利。正因为这些党派斗争又与宦官专权产生矛盾,所以引发了一系列廷事件。
东林党与他们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党争始于争国本﹐既而争“梃击”﹑“红丸”﹑“移宫”三案﹐绵延数十年。对立双方还都利用每六年一次的京察作为排挤打击对方的手段﹐使考核京官的制度成为党争的工具。万历三十三年东林党人都御史温纯和吏部侍郎杨时乔主持京察,贬谪浙党官员钱梦皋﹑钟兆斗等﹐沈一贯从中阻挠。三十九年北京京察驱逐齐楚浙党官员,而南京京察主持在齐楚浙党人手中,又大肆贬谪东林党人。四十五年浙党主京察,也大肆斥逐东林党人。天启三年东林党人主京察,又尽逐齐楚浙党。宦官魏忠贤得势后,齐楚浙党大多投靠其门下,形成阉党,怂恿魏忠贤残酷镇压东林党人,编造黑名单《点将录》﹑《天鉴录》﹑《同志录》、《雷平录》、《剃裨录》、《蝇蚋录》、《蝗蝻录》﹐合称“东林七录”,兴起党狱,企图将东林党人一网打尽。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