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八王 编辑
西藏八王,是明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分封的三大法王(大宝法王、大乘法王、大慈法王)和五大地方之王(阐化王、护教王、赞善王、辅教王、阐教王)的合称。
中文名:西藏八王
年代:明朝
合称:三大法王和五大地方之王
地区:西藏
统治力度:超过元朝和民国
明朝疆域全图 1433年(明宣德八年)
明朝建立后的洪武一朝三十年时间基本上完成了藏族地区行政机构的建置。相对来说,完成建置是容易做到的,但采取怎样的方策去治理偌大的藏族地区却是很不容易的事。所谓“多封众建”政策是经历几十年的摸索实践才逐步确立起来的,可以说是明太祖洪武年间肇发其端,成祖永乐年间具备规模,宣宗宣德年间逐步完善的一个过程 。在行政区划与军政机构设置上,明朝在西藏基本上承袭了元朝的划置方式。在元代乌思藏宣慰司、朵甘宣慰司故地,明朝设立乌思藏、朵甘两个卫指挥使司和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后来,又将乌思藏、朵甘两个卫指挥使司升格为行都指挥使司,其下设指挥使司、宣慰司、招讨司、万户府、千户所等机构。各级军政机构的官员,均封委当地的僧俗首领出任。各级官员之任免、升迁,概由明朝中央直接决定,并颁授印诰等 。
明成祖——朱棣
明宣宗——朱瞻基
三大法王
大宝法王
大宝法王
大乘法王
永乐十一年,明廷为安抚萨迦派,封尚师昆泽思巴为万行圆融妙法最胜真如慧智弘慈广济护国宣教正觉大乘法王、西天上善金刚、普应大光明佛,领天下释教。尚师是藏语对高级僧侣的尊称。昆泽思巴(1349~1425)为元代帝师之后,永乐八年曾应明廷之召入京,成祖优为款待,居三年,乃有大乘法王之封,这是继大宝法王之后的第二位超越地域的教法王爵,位亦尊显。同年,明廷还封萨迦派另一支系的南渴烈思巴为思达藏辅教王。思达藏地处萨迦之南,为萨迦人封邑。南渴烈思巴(1399~1444) 属萨迦派的都曲喇让支系,为八思巴第五代侄孙,曾受到拉孜俺卜罗等地方首领之尊崇,有一定的社会影响。明代中央在同一年中给予萨迦系统两道王爵的封授,从侧面反映出萨迦人在明代的西藏仍是举足轻重的力量。同年,明廷还封领真巴儿吉监藏为必力工瓦阐教王。领真巴儿吉监藏为必力工派大师却吉杰博(1335~1409)之侄。必力工瓦(今读若“止贡巴”)地处拉萨之东,在今墨竹工卡县境,元代即受万户府之封,势力强大。洪武十八年在此设必力公万户府。永乐十一年封其僧为阐教王,赐金印诰敕,意在使之与帕竹、萨迦诸派抗衡 。
大慈法王
明朝授予大慈法王的唐卡
格鲁派是在藏区新起的宗教、社会力量,其领袖人物宗喀巴声名远扬,早已引起明廷的注意,曾于永乐六年、十二年两次遣使征召,宗喀巴因事未能成行。但于永乐十二年遣其上首弟子释迦也失(1352~1435)为代表晋京。次年,明廷封其为妙觉圆通慈慧普应辅国显教灌顶弘善西天佛子大国师。宣德九年(1434)释迦也失再度入朝,宣宗册封为万行妙明真如上胜清静般若弘照普慧辅国显教至善大慈法王、西天正觉如来大圆道佛。宣德十年辞归,卒于途。
五大地方之王
阐化王
阐化王
护教王
明永乐四年(1406),封西藏贡觉(《明史》作“馆觉”)地方喇嘛教领袖宗巴斡即南哥巴藏卜为灌顶国师。次年,加封护教王。十二年(1414),护教王卒,其子嗣爵。其子死后,无嗣,爵绝。
赞善王
明永乐四年(1406)封河州卫(今甘肃临夏)辖境的喇嘛教领袖著思巴儿监藏为灌顶国师。次年,加封赞善王。封爵世袭,嘉靖(1522-1566)后仍有使者到北京。
辅教王
大明皇帝所赐灌顶国师狮钮象牙印
其地视乌斯藏尤远。成祖即位,命僧智光持诏招谕,赐以银币。永乐十一年封其僧南渴烈思巴为辅教王,赐诰印、彩币,数通贡使。杨三保、侯显皆往赐其国,与诸法王等。景泰七年,使来贡,自陈年老,乞令其子喃葛坚粲巴藏卜代。帝从之,封为辅教王,赐诰敕、金印、彩币、袈裟、法器。以灌顶国师葛藏、右觉义桑加巴充正、副使往封。至四川,多雇牛马,任载私物。礼官请治其罪,英宗方复辟,命收其敕书,减供应之半。知成化成化五年,王卒,命其子喃葛答刂失坚参叭藏卜嗣。六年申旧制,三年一贡,多不过百五十人,由四川雅州入。国师以下不许贡。弘治十二年,辅教等四王及长河西宣慰司并时入贡,使者至二千八百余人。礼官以供费不赀,请敕四川守臣遵制遣送,违者却还,从之。历正德、嘉靖世,奉贡不绝。
阐教王
阐教王
至此,明朝已在西藏地方分封了三大法王、五大地方之王,其管理西藏地方所采取的“众封多建”而统驭于中央的政策已基本实现。
有明一代三百余年,法王称为游僧,不常厥居;地方王各有封邑,互不统属。咸受命于朝廷。明廷又置驿站,通道往来,以厚赐贡使、任官封爵、茶马互市、利益边民的办法,使西藏地方基本保持安定的政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