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懿太妃 编辑
刘昭妃(1561年—1642年),明神宗妃嫔。万历六年(1578年)封为昭妃,时年十八岁。明熹宗即位,上徽号宣懿昭妃,并给予册宝,迎居慈宁宫。崇祯十三年(1640年)八十大寿,明思宗上册加号宣懿惠康皇太妃,崇祯十五年(1642年)薨,享年八十二岁。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日期:1561年
逝世日期:1642年
本名:刘昭妃
明神宗大婚,最终选了三位女子。刘氏为其中之一,万历六年(1578年)被册封为昭妃,时年十八岁。刘昭妃是明神宗身边最早的妃嫔之一,虽不受宠,一生无子,但性谨厚,在后宫中默默度过了四十二年的岁月。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明神宗崩。王恭妃之子朱常洛即位,然不满一月便在“红丸案”中不明不白死去。明熹宗即位,后宫朝廷上又发生了“移宫案”。事件平息后,因郑皇贵妃被牵扯进国本之争等一系列政治事件,且明光宗并没有履行明神宗封郑皇贵妃为后的遗言,故其身份敏感。而昭妃刘氏,万历早年入宫,性格宽厚,且无子,遂被尊为宣懿昭妃,并上册宝,居慈宁宫。
明思宗(崇祯皇帝)即位后,她在朝廷和宫中更有威望。与思宗、周皇后等人相处融洽,思宗礼事之如大母,崇祯十三年(1640年)刘昭妃八十大寿,正月九日崇祯帝为其庆祝,并上册加号宣懿惠康皇太妃。崇祯十五年(1642年)刘氏薨,享年八十二岁。
《山书第十四卷》上皇太妃号
崇祯十三年正月初九日为万历神庙昭妃生日,年八十,上册加宣懿康惠皇太妃,帝诣奉先殿行代告礼……
《思陵典礼记·卷二》
皇祖神庙昭妃慈宁宫刘氏,于崇祯十三年正月初九日寿辰,上册加号宣懿惠康皇太妃。上诣奉先殿,行代告礼。三宫皇太子等位,俱诣乾清宫东暖阁。俟驾过乾清门,坤宁宫从中门、承乾宫从左门、翊坤宫从右门、皇太子等位从左门、皇长女等位从右门出,随驾后,同诣慈宁宫。上于太妃前庆祝八旬,行四拜礼,奉礼物再行一拜礼。坤宁宫周皇后、承乾宫田妃、翊坤宫袁妃各具起顶冠、鞠衣,行四拜礼。皇太子具常服,率弟行四拜礼,皇长女、二女行四拜礼。上回乾清宫,各宫方诣慈宁宫。懿安张皇后具起顶冠、鞠衣,行四拜礼。神庙端妃周、和嫔梁,光庙懿妃傅、康妃李、敬妃冯、慎妃邵,熹庙贵妃范、贵妃任、良妃王,及荣昌大长公主、宁德长公主、乐安长公主俱具起顶冠、鞠衣,行四拜礼,各宫并三宫主每进盒八副。礼毕叙坐,张皇后前,周皇后、田妃、袁妃见,行一拜礼。皇太子率弟妹见,行一拜礼。周端妃、傅懿妃、李康妃、冯敬妃四位前,张皇后、周皇后俱不行礼。田妃、袁妃见,行一拜礼。皇太子率诸弟妹行一拜礼。梁和嫔、邵慎嫔两位前,后妃、太子、公主俱不行礼。三公主惟于张皇后、周皇后前行一拜礼。其各宫俱不行礼。相见礼毕,俱回各宫各府,惟周皇后、两妃、皇太子等仍在慈庆宫候圣驾,仍诣宫请皇太妃上座,钟鼓司作乐。
《明史》
列传二(神宗孝端皇后王氏):与后同日册封者有昭妃刘氏。天启、崇祯时,尝居慈宁宫,掌太后玺。性谨厚,抚爱诸王。庄烈帝礼事之如大母。尝以岁朝朝见,帝就便坐,俄假寐。太后戒勿惊,命尚衣谨护之。顷之,帝觉,摄衣冠起谢曰:“神祖时海内少事;今苦多难,两夜省文书,未尝交睫,在太妃前,困不自持如此。”太妃为之泣下。崇祯十五年薨,年八十有六。
列传二(庄烈帝愍皇后周氏):时神宗刘昭妃摄太后宝,宫中之政悉禀成于熹宗张皇后。故事:宫中选大婚,一后以二贵人陪;中选,则皇太后幕以青纱帕,取金玉跳脱系其臂;不中,即以年月帖子纳淑女袖,侑以银币遣还。懿安疑后弱,昭妃曰:“今虽弱,后必长大。”因册为信王妃。帝即位,立为皇后。
《酌中志》
明代宦宫 刘若愚 著:先帝登极,复迁郑老娘娘于一号殿之仁寿宫,请神庙东宫昭妃刘老娘娘于慈宁宫居住。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