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铣 编辑

明代中期官员

曾铣曾铣

曾铣(1500年1月18日 —1548年4月25日 ),字子重,号石塘 ,南直隶扬州府江都县(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人,祖籍浙江台州府黄岩县(今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明代中期官员。

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任福建长乐知县。 后升御史,巡按辽东、山西,平定叛乱。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任兵部侍郎,总督陕西军务,以数千之兵拒敌塞门,同时偷袭敌军大本营,使其溃败。 又上《请复河套疏》,修筑大同西路、宣府东路边墙,主动出击河套,俘敌千计,拒绝俺答求和。 明世宗对收复河套信心不足,首辅夏言支持曾铣再上《重论复河套疏》。 权臣严嵩为置政敌夏言于死地,向明世宗进言收复河套会“轻启边衅”;并串通败将仇鸾,诬告曾铣掩败不奏,克扣军饷巨万。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曾铣被逮回京师,三法司因没有合理的证据不敢以律论断。

嘉靖二十七年三月十八日(1548年4月25日),曾铣以“交结近侍”的罪名,判处斩首之刑,妻子、子女流放二千里。 曾铣临刑慨然赋诗“袁公本为百年计,晁错翻罹七国危”,史称“天下闻而冤之”。 隆庆元年(1567年)昭雪,明穆宗追赠其为兵部尚书,追谥“襄愍”。

(概述图来: )

基本信息

编辑

全名:曾铣

字:子重

号:石塘

谥号:襄愍

所处时代:明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南直隶扬州府江都县(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

出生日期:1500年1月18日

逝世日期:1548年4月25日

主要成就:总督陕西军务,屡次打败俺答;发明“曾式”地雷

主要作品:《复套议》

最高官职:兵部右侍郎、三边总制

追赠:兵部尚书

祖籍:浙江台州府黄岩县(今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

人物生平

编辑

早年经历

弘治十二年十二月十八日(1500年1月18日),曾铣出生于南直隶扬州府江都县(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 自从他还是诸生时,就因自己的才华而自豪。

嘉靖八年(1529年),曾铣考中进士,被授为长乐知县。 他任职时严谨而明智,纠正了许多长期存在的弊端。

嘉靖十二年(1533年)十二月,曾铣被征召为试河南道监察御史。

平定兵变

嘉靖十三年(1534年)五月,实授监察御史,曾铣奉命巡按辽东。

嘉靖十四年(1535年)四月,右副都御史、辽东巡抚吕经因苛虐士卒激起辽东兵变,叛卒抓住吕经并加以侮辱。曾铣当时巡抚金州、复州,急传檄文让副总兵李鉴废止吕经的苛政,并为叛乱军士请求赦免。叛军的行径稍有收敛后,城门才得以开启。游击高大恩选择自首并入狱。随后,曾铣前往辽阳进行巡视,并安排将士们在九门、钟鼓楼等关键位置划定防守区域,实施不定时的巡逻以维持警戒状态。他严惩那些酗酒滋事的人并上奏了关于都指挥刘尚德等人因奉承吕经而失职的状子,同时替军士们求情。兵部对曾铣的举措表示赞同,并请求立即发布安民告示以安抚民心,同时防守工作也一如既往地继续。起初,闹事喧哗的人并不多,只有数人而已,此事由巡按御史进行详细的调查、逮捕和审讯。

吕经被释放,急忙逃往广宁,悍兵于蛮儿等人再次捉住吕经进行侮辱。同月,抚顺士兵也缚住指挥刘雄父子。正巧朝廷派遣侍郎林庭㭿前往勘察,乱兵很害怕。辽阳兵变的首倡人赵劓儿暗中到广宁去与于蛮儿合谋,想等到镇城官上奏章时,就集众叛乱,被总兵官刘淮察觉,阴谋未得逞。又勾结死囚,想等到林庭㭿到达,关闭城门发动兵变。但是曾铣已经刺探得到二城及抚顺为恶之人的姓名,密授诸将,将赵劓儿等数十人同一天捕获。曾铣向明世宗说:“过去甘肃大同兵变,处置得过轻。群小人说侮辱朝廷命臣,杀主帅,罪罚不过于此,于是相继作乱。现在首恶应当急诛。”于是召回林庭㭿,命令曾铣勘察核实,将诸首恶全部斩首,将首级悬挂边城,全辽大定。

十月,因为平定辽阳、广宁叛军的功劳,朝廷提升曾铣为大理寺右寺丞,赏赐银二十两、纻丝二表里。

稳步平升

嘉靖二十年(1541年)七月,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二月,因俺答多次入侵内地,曾铣请求修筑临清外城。 七月,俺答侵犯潞安,在沁县、汾县、襄垣、长子等处进行大肆劫掠。曾铣在临清、德州修筑堤防进行防卫,并选派精兵直趋河南磁州、临洺等地作为声援。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八月,因为山东临清州新城工程完成,曾铣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赏赐银三十两、纻丝二表里。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二月,明世宗命曾铣以原职提督雁门关等处,并兼巡抚山西。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正月,由于蒙古连续几年都没有犯边,朝廷认为是曾铣的功劳,进职为兵部右侍郎,依然负巡抚之任。

总督陕西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四月,明世宗命曾铣以原官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蒙古十万多骑兵从宁塞营入侵,大肆侵掠延安、庆阳境地。曾铣率兵数千驻守塞门,又派遣前参将李珍捣毁马梁山北的蒙古大营,杀死蒙古兵一百多人。蒙古听说后,才开始逃遁。捷报奏上明世宗,赏赐他银币。既而蒙古多次入侵,游击高极战死,副总兵萧汉战败。曾铣上疏明世宗报告诸将的罪状,被按兵律罚治。当时河套蒙古在近塞放牧,零散骑兵往来,居民不敢樵采。曾铣正在修筑边塞,怕被他们扰乱,于是选精兵打击他们。蒙古逐渐退到北方,间或用轻骑入侵抢掠,曾铣又率领诸军将他们驱赶到远处。参将李珍和韩钦多有功劳,明世宗下诏增加曾铣的薪俸一级,赐银币有加。

曾铣向来喜好功名,又感到明世宗的知遇,更加想有所报达。考虑蒙古占据河套,长期成为明朝的边患,于是向明世宗上疏说:“敌贼占据河套,侵扰边疆将近百年。孝宗想收复而不能,武宗想征讨而没有实现,让吉囊占据作为巢穴。他们出河套则侵略宣、大、三关,以威震畿辅;入河套则入侵延、宁、甘、固,以扰乱关中。深山大川,形势有利于敌而不利于我。封疆之臣当中还没有对陛下说要收复河套的人,因为这是军兴重务;小有挫折损失,灾祸就会接踵到来,鼎烹刀锯,前后受刑。我并不是不知道兵凶战危,而枕戈汗马,切齿痛心已经有些日子了。私下曾谋划着这件事:秋高马肥,弓矢劲利,他们聚集而进攻我们,而我们则分散而防守,让他们占上风;冬深水枯,马无隔夜之粮,春寒阴雨,土地没有干燥的地方,他们的优势渐弱,我们利用这一时机,则中国占优势。我请求用精兵六万,加以山东枪手二千,每当春夏之交,携带五十天的粮饷,水陆交进,直捣他们巢穴。步骑齐发,炮火如雷激荡,则敌寇就不能支撑。这是一劳永逸的办法,万世社稷所依赖的。”于是逐条奏上八项建议。这时,曾铣与延绥、宁夏抚臣想在西起定边营,东到黄甫川的一千五百里中,修筑边墙防御蒙古的军队,请求金币数十万,打算三年完工。奏章一并下到兵部。部臣感到困难,请求下令诸镇文武将吏协议。明世宗下诏书告知说:“敌贼占据河套为患已经很久了,朕日夜惦念这件事,边臣没有分担主子忧愁的人。现在曾铣倡导恢复边疆的提议很壮烈,其令曾铣与诸镇臣子悉心研究方略,给予修边费用二十万两。”曾铣于是更加坚决。但诸巡抚延绥张问行、陕西谢兰、宁夏王邦瑞及巡按御史盛唐以为困难,长久不到一起会奏。曾铣大怒,上疏向明世宗请求,明世宗责备了诸位巡抚。等到张问行被罢后,杨守谦代替他,杨守谦的意见与曾铣相同,曾铣于是集合诸臣逐条奏上方略十八事,之后又献上阵营图八幅,明世宗以赞赏性的口气下旨让朝廷讨论。

廷臣看到明世宗的意思是向着曾铣,都与曾铣说的一样。明世宗忽然拿出亲笔诏书晓谕辅臣说:“现在驱逐河套逆贼,师出果真有名吗?士兵粮食果真有余,一定能够成功吗?一个曾铣何足道之,如生民荼毒怎么样?”当初,曾铣建议的时候,辅臣夏言想依靠他来立大功,因而极力主张这样做。这时听到这话,感到非常惊骇,请求明世宗自己裁决。明世宗下令刊发手诏,普遍发给参加讨论的诸臣。当时严嵩正与夏言有仇隙,想借此来搞垮夏言,于是极力言说河套一定不能收复。暗中诋毁夏言,故意引罪请求罢职,以便激怒明世宗。不久又明显攻击夏言,他说:“向来拟旨褒奖曾铣,我都没有事先听说。”兵部尚书王以旗会集廷臣复奏,于是全部与以前说的不一样,说河套不可能收复。明世宗于是派官逮捕曾铣,调出王以旗代替他;责怪科道兵不说话,一概在朝廷上用杖拷打,停发薪俸四个月。明世宗虽然恼怒曾铣,但是并不想杀他。咸宁侯仇鸾镇守甘肃时,因阻挠边事遭曾铣弹劾,被逮捕问罪。严嵩过去向来与仇鸾亲近。他获知曾铣的好友苏纲,是夏言继妻的父亲,苏纲与曾铣、夏言曾经往来通话,于是代替仇鸾狱中草就疏章,诬告曾铣掩败不奏,克扣军饷上万,并派儿子曾淳跟着他的亲信苏纲贿赂当权者。这种话绝对没有佐证验检,但明世宗深信他的话,立即将曾淳、苏纲下诏狱。给事中齐誉等人看见明世宗非常愤怒曾铣,请求早日将他依法处置。明世宗责怪齐誉党奸避事,降级调出朝廷任职。等到曾铣押到,法司将他犯的罪比拟边帅失陷城寨所犯的罪。

冤死身后

嘉靖二十七年三月十八日(1548年4月25日),明世宗依照法律正条,将曾铣以交结近侍(指结交皇帝近臣)的条律斩首,妻子流放二千里,即日执行刑法。曾铣死后,夏言也坐罪被斩,而仇鸾被释放出狱。曾铣廉洁,他死了以后,家里没有剩余的财产。

隆庆初年,给事中辛自修、御史王好问为曾铣辩冤说曾铣志在立功,身遭重法,无论是认识他的人还是不认识他的人,都沉痛悼念他。于是,明穆宗下诏赠官兵部尚书,谥号襄愍。

万历年间,明神宗听从御史周磐的请求,在陕西为曾铣建祠纪念。

主要影响

编辑

军事

曾铣总督陕西三边军务,曾多次击退入侵的鞑靼军队,屡立战功。

在与蒙古人的长期作战中,曾铣组建了一支五千人的精锐之师,号称“曾家军”。在人员选拔上,从各军中精挑细选,即便有小过,只要有特长的,也都予以重用。在武器配备方面,大量配备火车、地炮等“现代化”武器,实现了冷兵器与火器相结合,长武器与短兵器相结合,远可攻,近可守。在训练方法上,推崇以实战形式演练战阵之法,一日一小操,五天一大操,曾铣亲自教习队伍阵营布列、打放火器、击搏攻刺等方法,并实地考核检阅。

曾铣还首创了“装甲”战法。针对蒙古骑兵机动性强、冲击力大的特点,“曾家军”每营编制战马三千匹,战车二百辆,每战车配备火箭二百,大小连珠炮各一门,霹雳枪八杆,手把铳两支。两军对阵时,装甲战车环立布阵,步兵置于车旁,车上则是装机营士兵和弓箭手严阵以待。当蒙古骑兵冲锋时,明军战车上枪炮弓箭齐鸣。即便敌军到了战车前,也伤不了装甲战车丝毫,反被战车四周的士兵持长枪刺马足、挑骑兵,吃尽了苦头。

发明

曾铣还创造了一种叫做“慢炮”的火器,其状似圆斗,内装火药和发火机巧,点燃后,火线燃烧一二个小时后才发射。面用五彩装饰。敌人捡到后,视为珍奇异物,聚集观看传玩的人很多。一会儿火药引发,死伤的人很多。

曾铣还是地雷的发明者。 据史载,“曾”式地雷“挖一个深一丈多的坑,在里面藏上火药,用土块盖在四周,再盖上一层沙子,让表面看起来与地面一样平。在火药下面系上一根引火线,把引火线的一头拴在地面人不注意的地方。有人从这里经过,一旦踩上引火线,火药就会爆炸,飞石伤人”。

历史评价

编辑

明世宗朱厚熜:山西巡抚都御史曾铣久在边方,劳绩优异。 (《明世宗实录》引)

卢琼:公悯无辜之民横罹斮斫,不计生死祸福,以身任之,力请于朝而得免议。受公之恩,非直欲旦暮见公之容,而又使欲其子若孙皆知所自。礼以义起,古之道也。昔文潞公泽及天下,洛人生祀于资圣院;张文定弭盗一方,蜀人图像于益。辽之祸起于仓卒,深浅成败不可测,而文定自外入,又得伸缩自由,公视之大难也。而公才望日隆,安知不为潞公乎? (《石塘曾公生祠记》)

薛侃:又访得文臣中如曾铣、杨守谦、商大节、程鹏、朱方、张汉、王杲、孙继鲁八人,或志在立功,身遭重辟,或事存体国,罪累流亡,至今无问,知与不知,皆痛惜之。 (《王阳明全集》引)

皇甫汸:君不见高帝兴师净朔方,我文亲亦御戎行。徵兵尽选三河少,校士争收六郡良。万骑旌旂纷蔽日,千群组练凛凝霜。骠骑积弩号将军,耀武宣威志立勋。阵前杀气骄难近,幄内奇谋秘莫闻。一朝受脤出萧关,百战长驱事马鞍。雪晦阴山乘夜袭,天横北斗向南看。按辔俄传劳细柳,飞书已报下皋兰。君王神武由天锡,都护材雄总无敌。长戈大剑耀星芒,昼仆旌旗夜夺壁。凿空开域路应赊,置亭列障遂踰沙。博望从来能许国,嫖姚自誓不言家。奏凯班师海海外,共贺黄图亘地界。铭功刋石纪龙飞,解甲韬弓罗虎拜。此时高会坐明堂,登歌献寿乐无疆。越巂探输陈异物,巴俞角抵尽来王。世变堪嗟己巳间,白登愁睹翠华还。不闻更上金城略,但教常闭玉门关。王者之宝在土地,辛苦成功可轻弃。先皇遗却平城忧,谋臣徒守珠崖议。百年慷慨有书生,每过湟中气不平。非求燕颔封侯易,翻思马革裹尸轻。不识忌讳尔何戆,可怜身死名俱丧。朱生肯讼伏波冤,魏文犹寝中山谤。只今边徼有烟尘,寄言韩相好和亲。纵使分麾思命将,不知投笔竟何人。 (《河湟行·伤曾公铣也》)

徐阶、张居正等:铣有机略,初为御史,巡按辽东,会辽广宁、抚顺兵变,铣密运方略,悉捕首恶诛之,全辽大定,时论以为才。会虏患棘,因不次见擢,膺专阃之寄。然铣躁迫无经远,弘猷自负辽左功,谓天下事无难为者。其所注措,率多诞漫。 (《明世宗实录》)

王世贞:曾铣者,故亦功名士也。 (《嘉靖以来首辅传》)

刘伯燮:故总督曾铣、胡宗宪皆立功之臣。 (《湖广通志》引)

张廷玉等:陈九畴、翟鹏、孙继鲁、曾铣皆可用之才,或谪或死,不以其罪。铣复套之议甚伟。然权臣当轴,而敌势方强,虽颇、牧乌能有为? (《明史》)

轶事典故

编辑

擅于用兵

据《明史》记载,曾铣有胆略,擅长于用兵。有一年的除夕之夜,突然命令诸将出战。当时塞上没有警情,诸将刚刚准备酒席,不想出战,贿赂铃卒,叫他向曾铣的妻子求情推缓出战。曾铣将铃卒斩首示众。诸将不得已,半夜三更披甲出战。果然遇到敌寇,并将他们击败。第二天入贺完毕,诸将请问原因。曾铣笑着说:“发现乌鹊鼓噪得不是时候,所以才知道的。”诸将都很信服。

威震鞑靼

据《戒庵老人漫笔》记载,一次鞑靼人围困了曾铣镇守的城池,只见城门口立一高高木架,架上木偶载歌载舞,而全城却偃旗息鼓,没有一丝动静。此举引起了鞑靼人的警觉,于是便不敢贸然攻城。而士兵却感到好奇,纷纷聚集在一起观望,因而,一时人声嘈杂,纷乱不已。突然间,只听城中军号突起,架上巨炮先发,紧接着城楼各处火炮齐鸣,围观的鞑靼士兵被轰得落花流水。而这时,城内士兵又随之而出,斩获敌人无数。敌人不知道该怎样对付,只是称呼“曾爷爷”。

王环义举

据《涌幢小品》记载,曾铣的仆从王环,系沧州回族人,虬髯黑脸,力气大,善骑射。曾铣闻其忠勇,招至帐下,让其教导兵士射箭。曾铣被捕入狱后,流泪托付他照顾妻儿,王环哭泣着应诺。曾铣被杀,妻儿流放陕西汉中的城固。王环用小车护送夫人与其二子从小路至发配地,白天为他们准备汤粥,夜里露宿在旅店外,几千里不曾懈怠。20年后,曾铣沉冤昭雪归葬江都。王环又将曾铣的妻儿护送回扬州,用金钱和丝绸答谢他,他却不理睬财物而离开了。曾铣可谓识士,托付得人;王环忠烈,义薄云天。

人际关系

编辑

辈分

关系

姓名

简介

先辈

高祖父

曾仁政

自浙江黄岩迁居扬州江都。

曾祖父

曾昶

——

祖父

曾宏

——

父亲

曾辅

——

母亲

张氏

——

平辈

妻子

陈氏

——

子辈

儿子

曾淳

——

参考资料:

主要作品

编辑

曾铣有《复套议》2卷行世。

后世纪念

编辑

曾铣故宅位于江苏省扬州老城区三元巷南侧的小三巷,昔名曾家垣。扬州梅花岭畔立“曾襄愍祠”。为纪念英雄,明代黄岩县城北建“曾铣节制三陲坊”,故居巷口建“三边总制坊”,巷名“曾铣巷”。

史料索引

编辑

张廷玉等《明史·卷二百十四·列传第九十二》

《明实录》

下一篇 正式控制

上一篇 后宫嫔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