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沙门果 编辑
指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略称四果。即小乘的四种修行证果,亦即小乘声闻在修行过程中的四种阶段。
(1)须陀洹果(s/rota^patti-phala)︰意译预流果,即初果。谓去凡夫位入圣道法流,断三界见惑入圣者流类。
(2)斯陀含果(sakr!da^gami-phala)︰意译一来果,即第二果。谓已断欲界思惑九品中之上六品,但还遗留下三品之惑,还要一度往来人中天上修道。
(3)阿那含果(ana^gami-phala)︰意译不还果或不来果,即第三果。谓已断欲界思惑,不需还生欲界。
(4)阿罗汉果(arhattva-phala)︰意译无学果,即第四果。谓已断三界见思烦恼,究极圣者位,乃小乘中最高境地。
以上四果若就位细分,共有八十九种。依《俱舍论》卷二十四所述,见修位中诸无间道只是沙门性,非沙门果;诸解脱道是沙门性亦是沙门有为之果体,一一择灭只是沙门无为之果体,故有为、无为总成八十九种果体。而如是多种果体中,只有须陀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四者皆具五因(所谓五因是(一)舍曾道、(二)得胜道、(三)总集断、(四)得八智、(五)能顿修十六相)。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