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可·波罗 编辑
马可·波罗(Marco Polo,约1254年9月15日—1324年1月8日),旧译“马哥·孛罗”“马可·孛罗”“马哥·波罗”“马高·保罗”。意大利旅行家。生于威尼斯商人家庭。
元至元八年(1271年),马可·波罗和他的父亲及叔父从威尼斯出发,经过黑海和波斯,于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夏天抵达了中国元朝的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境内)。随后,他在中国居住了约17年之久,期间游遍了中国各地,深入了解了不同的风土人情。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初,波斯伊儿汗国派遣使节来中国向元室求婚,马可·波罗奉命护送元朝新妃从海上经苏门答腊、斯里兰卡等地到达波斯。并于元元贞元年(1295年)顺利返回威尼斯。元大德二年(1298年)11月7日,在威尼斯和热那亚两城发生的一次海战中被俘,关押在热那亚城狱中。在狱中,马可波罗向同狱人鲁斯蒂凯洛·达·皮萨口述了他在东方的探险经历。鲁斯蒂凯洛将这些见闻用法文进行了详细笔录,并最终整理成一部著作,命名为《东方见闻录》,更广为人知的是它的简称《马可·波罗游记》。元大德三年(1299年),马可·波罗获释,并回到威尼斯,元泰定元年(1324年),在威尼斯逝世,享年69岁。
马可·波罗所著的游记不仅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文学作品,同时也对欧洲人了解东方和新航路的开辟以及现代科学文化的发展均有影响,其游记是当时欧洲人最详细的亚洲旅行记录,马可·波罗的经历激发了哥伦布和其他不少旅行家,其著作是古代地理学史和亚洲历史研究的重要文献。
中文名:马可·波罗
外文名:Marco Polo
别名:马哥·孛罗、马可·孛罗、马哥·波罗、马高·保罗
国籍:意大利
出生日期:1254年9月15日
逝世日期:1324年1月8日
职业:商人、探险家、旅行家
出生地:意大利-威尼斯
主要作品:马可·波罗游记
蒙古统一及西征
马可·波罗
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不断地向外扩张:向南,消灭了金朝和南宋;向西,曾发动了三次西征,灭亡了西夏、西辽和在中亚及西亚建立的花剌子模王朝、阿拉伯人建立的阿拔斯哈里发帝国,征服了阿速、钦察、斡罗思诸部,建立了钦察汗国(1243~1502年):疆域东起也儿的石河,西至斡罗思,南起巴尔喀什湖、里海、黑海,北至北极圈附近,国都萨莱(今俄国阿斯特拉罕北)。伊利汗国(1258~1355年),又译伊儿汗疆域,东起中亚的阿姆河,西至小亚细亚,南起波斯湾,北至高加索山,国都桃里寺(今伊朗大不里士)。察合台汗国:疆域东起吐鲁番,西至阿姆河,南越兴都库什山,北至塔尔巴哈台山,国都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附近)。三次西征使被征服的地区和人民遭到很大的破坏和死伤,但其结果是使亚洲大陆北部和中、西部都在蒙古成吉思汗家族统治之下,在客观上打通了中西交通的路线,便利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虽然各汗国之间有时也发生矛盾和斗争,一度影响了道路的畅通,但总起来看,元代的中西交往较之前代是更为便利和频繁。
威尼斯与热那亚共和国建立
马可·波罗
家族崛起
马可·波罗出生于威尼斯波罗氏商人家族。他祖父名安得利亚·波罗,生三子:长名马可,次名尼柯罗,季名马菲奥。马可波罗是尼柯罗·波罗之子,他的名字与他伯父的一样,是有意纪念其伯父的。三人俱以经商为业,老马可先在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开业,其后又向东在黑海北岸克里米亚半岛东南岸的索尔得亚设立货栈。他的两个兄弟也步其后尘,向东方发展其事业。
第一次远航
公元1260年,尼柯罗和马菲奥携带货物自威尼斯出发到达君士坦丁堡,在那里买了许多珍宝,又渡海至索尔得亚,再由陆路前行至钦察汗的国都萨莱,受到汗国国王别儿哥(1257~1266年在位)的欢迎。他们留居一年之后想回故乡,恰逢别儿哥为争夺伊利汗的阿塞拜疆地区与该国君主旭烈兀发生战争,回乡原路不通,听人建议折向东行,到达察合台汗国的不花剌城(今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停留约三年,在1264年碰到元朝派往西方的使者,决定随同东行到中国。约于1265年,到达元朝的都城上都(又名开平府),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接见,忽必烈写了一封信给教皇,托尼柯罗兄弟带回罗马,并受命出使罗马教廷,请教皇选派精通教义的教士百人来华,并从耶稣圣墓的长明灯上带点圣油来。
第二次远航
尼柯罗兄弟回到意大利,此时第八次十字军东征刚刚结束,第九次东征正在筹划中。他们拿到教宗额我略十世给忽必烈的回信,于1271年夏季,会同两名教士和尼柯罗的小儿子马可·波罗起程东来。从威尼斯乘船到黑海南岸登陆,然后从陆路辗转。途中,二教士畏难退回,波罗一家则继续前进,终于在1275年
著名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1451~1506年)曾熟读此书,并在其所读拉丁文《马可·波罗游记》中加了45处的标记。他对中国和印度的文明富庶极为艳羡,特别是对日本国的无数黄金更为垂涎。他在1492年奉西班牙女王和国王之命,携带致中国皇帝的国书,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和古巴、海地等岛。以后又三次出航,到达中、南美洲诸岛及大陆沿岸地带。这是发现新大陆的开始,但他并不自觉,还以为到了马可波罗书中的东方世界。他把古巴岛当作日本国,并登岸寻找黄金,又把墨西哥当作“行在”(杭州)。他称当地人为印度人(Indians,汉译为避免与亚洲印度人混同,称印第安人)。现如今墨西哥湾、加勒比海与大西洋之间的岛群,仍称为西印度群岛,可见马可波罗书影响之大。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文献
《马可·波罗游记》不仅使西方人了解中国,向往中国,成为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也对中国人了解元代的历史有所帮助。从历史文献学的角度看,《马可·波罗游记》中所叙述的许多情节,大都可以和中国史籍印证。
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对于中、意两国历史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性”,他的那次旅行“向西方展现了迷人的中国文明”,并为意大利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旅行家而自豪。——意大利代表芬奇在1971年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上
出生日期及地点
马可·波罗具体的出生日期和地点并不是很清楚,当前的说法都只是推测。大多数历史学家接受的可能的出生地是威尼斯共和国首都威尼斯。有些传记作家认为,马可·波罗出生在科尔丘拉岛(现属克罗地亚),但没有证据支持。使用最多的马可·波罗的出生时间是“大约公元1254年”。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费奥在其出生前就已经出发去做生意了。马可·波罗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由姑妈和叔叔带大。曾受过很好的地理教育,学习了许多商业科目(如外国货币、估价、管理货船),但是对拉丁语所知不多。
是否来过中国
马可·波罗是否到过元帝国,一直惹来重大争议。大多现代历史学家相信马可·波罗确实到蒙古人统治下的中国,因为他描述了远东生活的很多细节,如纸币、大运河、蒙古军、煤炭、白酒、石棉、虎,皇家邮政系统的结构。他提到蒙元对日本古称,是日本在西方文学里第一次出现;他描述的大都附近的一座桥也较像卢沟桥。也有学者认为是马可·波罗只在中东黑海遇上多名伊儿汗国商人,从其口中听说华夏、蒙古帝国、日本等地的故事,实际上从未到过距离黑海数千公里之遥的远东多国。大英图书馆的中国文献部门主管弗朗西丝·伍德曾在1995年出版《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指出马可·波罗在游记中从未提及过缠脚、筷子及万里长城等中国事物,中国官方文献亦无马可·波罗家族与中陆有直接联系的记录,其家族财产中甚至没有任何来自中国的物件,因此推测他根本未到过中国。
德国图宾根大学的汉学教授傅汉思在其著作《马可·波罗到过中国:货币、食盐、税收方面的新证据》一书中说明:马可·波罗传记中很多对中国的描述是独一无二并且十分准确的,足以证明其真实性。例如对他为何从未提及长城的质疑,中西方历史学界早有共识,认为元朝以前的古长城那时已经完全残破而不再受人关注,而现今举世闻名的明长城自然尚未出现。又如对现存的中国文献中为何找不到关于马可·波罗记载的质疑,傅汉思认为是对中国古代文献性质与密度的严重误判,因为即使是同一时期教宗本笃十二世派往中国的特使团,也从未出现在中国历史文献中。傅汉思认为,马可·波罗对当时中国的货币、食盐生产与税收体制的大量详细描述,这在当时的欧洲、阿拉伯或波斯文献中根本找不到类似的准确而详尽的描述,说明这些独家描述确实来自于他本人的经历。
南开大学史学家杨志玖教授曾在永乐大典残片《站赤》中找到一条记载——“兀鲁得、阿必失和火者,取道马八儿,往阿鲁浑大王位下”,伊儿汗国的拉施特在《史集》中记载合赞迎娶阔阔真时,也提到火者等使者,与《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护送阔阔真的使者名字一致,成为证明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有力证据。
纪念物及场馆
地点 | 名称 | 图像 |
意大利威尼斯 | 马可·波罗国际机场 |
|
中国杭州 | 马可波罗纪念雕像 |
|
中国扬州 | 马可波罗纪念馆 |
|
中国天津 | 马可·波罗广场 |
|
展览及文艺演出
2024年4月份,为纪念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威尼斯市政博物馆基金会与上海博物馆联合主办的“马可·波罗的世界”展会在意大利威尼斯总督府举行。
2024年5月3日至4日,歌剧《马可·波罗》在广州大剧院舞台再次上演。
形式 | 时间 | 国家及地区 | 片名 |
电影 | 1975年 | 中国香港 | 马可波罗 |
动画片 | 1979年 | 日本 | アニメ紀行マルコ・ポーロの冒険 |
电视剧 | 1982年 | 美国和意大利 | 马可波罗 |
图册 | 20世纪八十年代 | 美国 | 马可波罗摄影集 |
季播剧 | 2014年12月12日 | 美国 | 马可·波罗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