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粟特文 编辑
粟特文,是一种拼音文字,有20多个字母,文字竖写,属于中期伊朗语的东部语言。
中文名:粟特文
时代:唐(公元618-907年)
属性:表音文字—音素文字
竖写粟特文
根据对中国新疆敦煌和吐鲁番地区出土的粟特文残卷及其他考古材料的研究,一般认为粟特文字母来源于叙利亚的阿拉米字母,它在阿拉米草书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粟特语的发音特点创制。这套字母只表示辅音,不表示元音,中国境内发现的粟特文有3种字体,不同字体的字母数目也不相同,一般来说:①摩尼体,有29个字母,是用来书写摩尼教经文的,字体工整而结构精美,随粟特移民传入许多地区;②佛经体有17个字母,公元500年前后出现;③古叙利亚体,有22个字母,是当时景教徒用来书写景教文献和基督教经典的。行款有从右向左横写和自上而下竖写两种。传世文献有摩尼教、基督教,佛教的经典以及非宗教的文书如商业书信等,写作年代集中在8到11世纪。
横写粟特文
又称窣利文。古代窣利人使用的一种拼音文字,用以记录当时流行于中亚及中国西北部的商业语言──窣利语,也有人用这种文字书写宗教文献,其中尤以佛经为多。这种语言属印欧语系、 伊朗语族东支,同波斯语和古和阗语关系密切。有人认为现代苏联境内帕米尔高原的雅格诺比语即其遗存。窣利既是古代地名、又是古代民族名和古代语言、文字名。
早期自右至左,自上至下书写,传入中国以后改为自上至下竖写
分词
音节间无空格
没有合体
17个字母有词首形式,18个字母有词中形式,16个字母有词尾形式。
没有大小写之分
行文中没有声调符号
粟特文买卖女婢文书
名 称 : | 粟特文买卖女婢文书 |
时 代 : | 唐(公元618-907年) |
尺 寸 : | 长46.5厘米、宽28.3厘米 |
出土时间及地点 : | 1969年吐鲁番阿斯塔那135号墓出土 |
文 物 简 介 : | 正反两面均墨书粟特文,正面24行,背面1行。这份契约立于高昌延寿十六年(公元639年),内容是:石国人乌塔之子沙门乘军,在高昌市场上给康国人突德迦之子六获以高纯度的卑路斯钱120德拉克麦,买下出生于突厥之域的曹国人奴婢优婆遮。内容完整,字体整洁美观,是研究高昌历史和丝绸之路上的经济、民族状况的珍贵资料。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