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成 编辑
方成,1938年8月10日出生于云南昆明,籍贯江苏江阴,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攀登计划“天体剧烈活动的多波段观测和研究”首席科学家。现任《中国天文与天体物理》(英文版)期刊主编、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市科协副主席。
1959年,方成从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0年至1982年,在法国巴黎天文台做访问学者。1981年,晋升为副教授。1986年,方成晋升为教授,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988年至1989年,担任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特别成员,并任天文和天体物理分中心主任。1993年至1997年,担任南京大学天文系主任。1998年至2002年,方成担任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2003年至2009年,担任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副主席。2004年至2009年,担任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2010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编号为185538号小行星命名为方成星。
1995年,方成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4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5年,方成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8年,方成被法国巴黎天文台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方成主持设计和研制了中国第一座太阳塔,创建了太阳塔实验室,长期坚持多波段的太阳活动观测工作。
中文名:方成
国籍:中国
出生地:云南昆明
出生日期:1938年8月10日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太阳活动区物理》、《中国天文学在前进》、《大辞海》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设计研制太阳塔
籍贯:江苏江阴
专业:天文学
早年经历
1938年,方成出生于书香之家,父亲方刚早年毕业于唐山大学,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位铁路工程师。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方刚带着家人逃离故居上海来到云南昆明,在昆明度过他的孩提时代和小学时光。1948年,方成随父母返回上海定居 。1955年7月,方成考入南京大学天文系。大学4年成绩全为5分 。1959年,方成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
工作经历
1959年,方成毕业后留在南京大学数学天文系天文专业担任助教,随后,南京大学将数学天文系中的天文专业单独划为南京大学天文系,方成就此成为该校天文系教师中的一员 。1981年,方成升为副教授。1986年,方成被评为博士生导师和教授 。1980年至1982年,方成在法国巴黎天文台做访问学者。1988年至1989年,方成担任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特别成员,同时担任天文和天体物理分中心主任。1990年至2001年,方成先后六次被法国巴黎天文台和日本国立天文台邀请为客座教授赴法、日合作研究。1993年至1997年,方成担任南京大学天文系主任 。1995年,方成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至2002年,方成担任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2003年至2009年,方成担任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副主席。2004年至2009年,方成担任江苏省科协副主席。2005年,方成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10年,紫金山天文台于2007年12月14日发现的编号为185538号小行星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命名为“方成星” 。2011年,光学近红外太阳爆发探测望远镜(ONSET)安装在云南抚仙湖畔的太阳观测基地中,构想和技术要求来自方成等人,由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建造的。南京大学天文系方成领导的研究太阳物理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技术应用中心以及法国空间天体物理研究所等相关机构,合作研制太阳爆发探测小卫星项目(SENEER)和其他太阳观测卫星 。方成作为中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羲和号”科学总顾问,参与其研制并成功发射。
方成
中国科学院院士方成教授
方成
方成
方成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80年代初,在方成的主持下,研制成中国第一座塔式太阳望远镜(简称太阳塔),并开辟了中国CCD二维光谱研究的新领域。方成所带领的团队,30多年来使用该太阳塔坚持多波段的太阳活动观测,获得了许多高质量的太阳耀斑、黑子、日珥等的二维光谱的资料。他系统地掌握和运用非局部热动平衡理论,建立了一系列太阳活动体的半经验模型,他与合作者提出了由光谱诊断耀斑非热高能粒子的新方法,改进了计算耀斑动力学模型的理论,首次提出用色球压缩区解释第I类白光耀斑和用太阳大气低层磁重联解释第II类白光耀斑和“埃勒曼(Ellerman)炸弹”等的新机制。在方成主持下,在云南天文台昆明抚仙湖畔的太阳观测基地,已建成了光学近红外太阳爆发监测望远镜(ONSET),其质量达到国际单个太阳监测望远镜的最好水平。
非局部热动平衡(Non-LTE)理论
方成通过对非局部热动平衡(Non-LTE)理论的研究,发展出整套的实用计算方法和程序,在太阳活动体结构和大气模型研究上取得系统性的成果。方成所领导的科研小组是目前世界上在太阳物理领域内能实际运用非局部热动平衡理论进行光谱计算和分析的五个小组之一。
耀斑谱线不对称性
方成与其科研合作者利用在外国得到的观察资料和太阳塔,详细分析谱线不对称的特性,发现它随空间和时间的快速变化和规律。方成从理论上通过计算色球压缩区和湍动场中的谱线轮廓对谱线轮廓的影响,在一定的条件,给出和观测相符的各种不对称性,为解开耀斑谱线不对称之谜开辟道路。
太阳耀斑动力学模型
方成及其团队在研究和改进色球辐射损失计算、软X射线加热计算以及过渡区跟踪方法的基础上,设计并发展一套完整的耀斑动力学模型,他们提出一种通过光谱分析来诊断耀斑非热过程的新方法,这一方法为揭示耀斑的复杂物理过程提供新的视角和工具。
太阳塔
方成主持设计和研制我国第一座、也是目前唯一的太阳塔,创建太阳塔实验室。1982年,在方成的主持下建成我国第一座太阳塔。光谱资料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是国内第一,国际先进,开辟出国内CCD二维光谱研究的新领域。
学术交流
1990年至2003年,方成先后七次被法国巴黎天文台和日本国立天文台邀请为客座教授赴法、日合作研究。担任过两届中法太阳物理讨论会中方主席。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4年10月,方成作为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得国家科委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二等奖等多种奖项。
人才培养
方成培养人才,组织和参与学术活动,推动学科发展。方成自1985年以来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6门课程,培养出多名博士生和硕士生。
讲授课程
方成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天体物理方法》《磁流体力学》《太阳活动区物理》等6门课程。
治学态度
方成对于博士生的培养,主张精英教育。每次学生写了英文文章,他都会打印好,然后认真修改,稿件上总是有密密麻麻的修改意见。从语法到文章结构,他都要检查。
指导学生
截至2014年10月,方成先后培养十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他的两名博士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一位被评为江苏省优秀青年科学家,一位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青年科学家一等奖,一位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
方成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天文学科评审组组长、国际太阳物理(Solar Physics)编委、攀登计划”天体剧烈活动的多波段观测和研究“首席科学家、天文与天体物理期刊(ChAA,英文)主编等职。主持国家级各类项目和课题以及国际合作项目20余项,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70篇,在耀斑大气演化、耀斑动力学模型和谱线不对称性,白光耀斑、日珥、黑子、微耀斑和埃勒曼炸弹等的半经验模型,耀斑时氢的非热电离和激发效应和光道诊断耀斑非热过程,太阳大气低层的磁重联等许多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与合作者撰写专著一部,曾任大辞海(天文学部分)分科主编,并多次参与《辞海》《天文学名词》等的编辑。
代表论文
时间 | 作者 | 篇名 |
---|---|---|
1997年 | 唐玉华,狄晓华,方成,胡友秋 | 太阳大气中自发重联的数值模拟(I) |
1997年 | 方成 | 太阳耀斑产生前的Ha红移速度场 |
1997年 | 方成,傅其骏,钱宏文,尹素英 | 1993年10月2日耀斑的Ha、微波和硬X射线暴的综合分析 |
1996年 | 方成,胡菊 | 1991年10月24日白光耀斑的高时间分辨率多波段光谱分析 |
1996年 | 倪祥斌,方成 | 1982年12月30日日浪 |
1995年 | 方成,丁明德,日江井荣二郎,傅其骏 | 1974年10月11日白光耀斑的光谱分析 |
1995年 | 方成,丁明德 | 1974年10月11日太阳耀斑金属线的不对称性和线心位移 |
1995年 | 方成,黄佑然 | 太阳二维光谱观测研究的进展的展望 |
1994年 | 方成,朱振国等 | 南京大学太阳塔CCD成像光谱观测系统和初步观测结果 |
1994年 | 方成 | 耀斑色球压缩区的传播与谱线的不对称性 |
1993年 | 方成,丁明德等 | 1979年9月19日白光耀斑的半径验模型 |
1993年 | 方成 | 湍动速度场中的耀斑CaⅡK发射线轮廓 |
1993年 | 方成 | 3B级耀斑光谱分析:金属线的不对称性和线心位移 |
1993年 | 马路,方成,胡南 | 1991年10月27日白光耀斑的观测 |
1992年 | 方成 | 太阳大气中湍动场对CaⅡK线的影响 |
1991年 | 尹素英,方成,甘为群 | 太阳耀斑CaⅡK线不对称性的观测和分析 |
1991年 | 丁明德,方成 | 太阳光谱线轮廓在日面上的变化和宁静太阳大气模型 |
1991年 | 黄佑然,尹素英,方成 | 1982年12月30日 1N/M7.1 耀斑结构的探讨 |
1991年 | 丁明德,方成 | 1984年1月26日耀斑谱线的不对称性和多普勒位移 |
1991年 | 方成,日江井荣二郎,冈本富三 | An Evidence of the Mass flow in a flaring Loop |
1991年 | 胡菊,方成 | 1983年2月3日双带耀斑爆发事件的综合分析 |
1990年 | 方成 | 两种日珥光谱分析方法的比较 |
1990年 | 方成 | 线吸收系数中,Voigt函数的计算 |
1990年 | 方成 | 耀斑谱线轮廓不对称性研究 |
1990年 | 方成,胡菊,季国平,尹素英,张其洲 | 1989年3月9日和14日耀斑HD和CaⅡK线轮廊不对称性的观测 |
1990年 | 张其洲,方成,叶式辉 | 1984年10月18日日珥光谱分析(Ⅱ) |
1988年 | 方成,张其洲,尹素英,W.C.Livirgston | 随高度变化的宁静日珥半经验模型 |
1988年 | 方成,陈载璋,蒋窈窕 | 太阳高层大气物质交换的热机效应一色球一日冕过渡区模型 |
1988年 | 方成 | 耀斑脉冲相半经验模型 |
1988年 | 方成 | 白光连续谱和模型大气 |
1987年 | 方成,甘为群 | 用半经验模型研究耀斑大气的能量耗散 |
1987年 | 方成,宁静 | 日珥物理参数的二维分布 |
1986年 | 方成,黄佑然,胡菊,甘为群 | 1982年12月2日耀斑随时间变化的半经验模型 |
1986年 | 金曙平,倪祥斌,崔连竖,季国平,方成 | 1982年12月20日拱形爆发日珥的数值模拟 |
1986年 | 方成 | 应用完全线性化方法分析日珥发射线光谱 |
1986年 | 季国平,方成 | 测量活动区磁场的一种新方法 |
1986年 | 方成 | 耀斑CaⅡK线非局部热动平衡分析 |
1986年 | 沈龙翔,方成 | 白光耀斑研究进展 |
1985年 | 陈载璋,蒋窈窕,方成 | A Possible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of Faculae Proc.of Kunming Workshop on Solar Physics |
1985年 | 陈载璋,蒋窈窕,方成 | 关于形成光斑的一种可能机制 |
1984年 | 胡菊,季国平,倪祥斌,黄佑然,方成 | 两个大环状日珥群H口单色光与光谱的同时观测 |
1983年 | 方成,黄佑然等 | 南京大学太阳塔及多波段太阳光谱仪 |
1983年 | 方成,黄佑然,胡菊,高修发 | 耀斑的连续发射是罕见的吗 |
1978年 | 方成,蒋窈窕,倪祥斌等 | 太阳色球层的冲击波加热模型Ⅱ,中色球层加热模型的计算 |
1976年 | 方成,蒋窈窕,倪祥斌等 | 太阳色球层的冲击波加热模型工.低色球层加热模型的计算 |
1963年 | 方成,徐振韬,蒋窈窕 | 太阳活动规律 |
参考资料 |
出版图书
太阳活动区物理
作者名称 方成
作品时间2008-6-1
中国天文学在前进
作者名称 方成
作品时间2012
大辞海
作者名称 方成,夏征农
作品时间2005-12
天文学名词
作者名称 方成
作品时间1987
辞海(天文学分册)
作者名称 方成
作品时间1979
天体物理学方法
作者名称 方成
作品时间1960
查看更多书籍
其他 | |||||||||||||||||||||||||||||||||||||||
| |||||||||||||||||||||||||||||||||||||||
荣誉称号 | |||||||||||||||||||||||||||||||||||||||
|
方成先后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天文学科评审组组长、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攀登计划“天体剧烈活动的多波段观测和研究”首席科学家、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天文与天体物理学》主编、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时间 | 任职 |
---|---|
2005年 |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
2004年至2009年 | 江苏省科协副主席 |
2003年至2009年 |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副主席 |
2001年至2008年 | 天文与天体物理期刊(ChJAA,英文)主编 |
1997年至2002年 | 南京大学校友总会会长 |
1998年至2002年 | 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 |
1995年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1993年至1997年 | 南京大学天文系主任 |
1993年 | 《Solar Physics》编委 |
1990年 | 中国科学院天文光学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
1989年 | 《天文学报》副主编 |
1989年至1993年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天文评审组组长 |
1988年至1992年 | 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 |
1988年至1991年 |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太阳大气辐射和结构专业委员会组织委员 |
1988年至1989年 | 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特别成员、天文和天体物理分中心主任 |
1980年至1982年 | 法国巴黎天文台访问学者 |
- | 中国天文学会太阳物理与日地关系专业委员会主任 |
- | 国家攀登计划“天体剧烈活动的多波段观测和研究”首席科学家 |
- | 天文与天体物理期刊(ChJAA,英文)主编 |
- | 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
参考资料: |
1990年至2001年,方成先后六次被法国巴黎天文台和日本国立天文台邀请为客座教授赴法、日合作研究。
方成星
2010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紫金山天文台于2007年12月14日发现的编号为185538号小行星命名为方成星。
方成院士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社会活动家。作为国际知名的天文学者,他在太阳物理研究领域造诣深厚、建树颇丰。方成主持研制的中国第一座太阳塔望远镜填补了国内空白。作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副主席,方成院士为提高中国天文学的国际地位不遗余力。作为一名社会活动家,方成院士在担任江苏省科协副主席、省科协学术委员会主任、南京市科协副主席期间,十分关心团体发展,踊跃参与科协活动,积极开展建言献策,为推进民主办会、依法办会和科学决策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时任江苏省科协副主席阮仁良 评)
方成全力以赴为中国天体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太阳物理学的发展做出无私奉献,而且所选择的途径又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他也必然在推动中国天体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成才。 (南京大学天文系副教授宣焕灿 评)
方成在中国首先系统地掌握和运用非局部热动平衡理论,建立了一套实用方法,在太阳活动体的结构和大气模型、耀斑动力学模型、耀斑谱线不对称性、耀斑非热电子的光谱诊断以及磁流体力学数值模拟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中国科学院 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